給孩子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

2020-09-11 河北網信管理執法

「這個點了,你在幹嗎?趕緊寫作業。」每天上午,吳女士的吶喊聲都會準時在辦公室裡響起。疫情期間,她為了監督兒子上網課,特地在家裡裝了攝像頭。最近,「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是否按時看書」還上了微博熱搜。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

疫情期間,陳先生給兒子房間裝了一個遠程監控的攝像頭。「我們是雙職工家庭,沒有老人在家,孩子今年又是六年級,小升初關鍵的一年,為了孩子的學習和安全著想,我們給他房間裡裝了一個機器人的攝像頭。」

陳先生說,一開始兒子並不知情。這個攝像頭是一個小機器人,兒子有一天挺好奇,把它當玩具玩了好久。突然,屋裡傳來一個聲音「玩夠了沒有,趕緊寫作業」,這聲音把兒子嚇了一大跳,到處尋找聲音是哪裡來的。「爸爸在遠程看著你呢!」兒子才知道自己房間裡裝了監控,很不高興。第二天兒子用布把機器人攝像頭包裹起來,扔到一邊。陳先生嚴肅表示,不可以這樣。兩人爭論了好久,最後陳先生跟兒子妥協,監控繼續,允許兒子在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下適度地放鬆娛樂。

王女士在兒子四年級的時候就在兒子房間裡裝了攝像頭。「當時是因為我每天上夜班,他爸爸要出差,我們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家,就裝了監控,一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二是為了孩子的安全。那時候兒子還比較小,雖然不高興,但是能接受。」王女士說,晚上兒子會跟我說話,比如「媽媽,我的作業做到哪裡了」「媽媽,好像有人敲門」……

兒子漸漸大了,對攝像頭越來越反感,第一個攝像頭被他用彩色鉛筆塗糊了。後來又裝了一個攝像頭,他有時候會把攝像頭轉個方向讓我看不見他,或者乾脆拔掉電源。

家長趙先生也有給兒子裝監控的經歷,不過兩個攝像頭最後都光榮犧牲了。「第一次,孩子還小,二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們在他房間房頂上裝了一個小的扁扁的攝像頭。孩子並不知道,在屋裡各種上躥下跳,突然屋裡傳來媽媽一聲吼,把他嚇了一跳。後來媽媽告訴他『這是攝像頭,你幹什麼,媽媽都可以看得到』。後來類似的事情又發生了幾次,孩子開始恨這個攝像頭,直接把電源給拔了。」趙先生說。

兒子上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趙先生覺得有必要抓孩子的學習了,又在兒子房間的雙人床的下鋪上裝了一個球形的攝像頭。鬧了幾次以後,他就把攝像頭拔下來,扔到床底去了。床底很矮,大人也不好拿,於是這個攝像頭無疾而終了。

關於安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寫作業的做法,網上有支持也有反對。很多網友強烈反對,「如果靠這樣來管,大人累小孩也累。」「給點時間,給點空間行不。」網友「指間緣」說:「這個答案很簡單,就問家長:你工作的時候願意讓領導安個監控看你的工作狀態嗎?」

一位學生網友表示:「我是個學生,家長都不裝攝像頭,因為他們都挺信任我,覺得我可以自己做好。寒暑假裡我也挺自覺,因為覺得不能辜負家長的信任啊。其實信任會讓我們有一種責任感,促使我們自我監督,認真學習。裝攝像頭可能會讓我們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大可不必了。」

一位家長網友則表示裝攝像頭沒啥不好的,「現場陪孩子寫作業,不也是監督孩子作業嗎?但是很多家長由於客觀原因陪不了,裝個攝像頭『陪』孩子寫作業,挺好的。」

父母裝監控是否就是侵犯兒童隱私?南京師範大學兒童發展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表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監控作為一種工具,並不必然就是侵犯隱私,可以成為幫助孩子成長的工具。因為未成年人的心智、自我保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等還是不足的,需要成人的保護,也需要成人的監督,不能把它無限地放大,把所有對孩子的監督和幫助都看成是對兒童隱私的侵犯。

「當然,兒童隱私要看對於誰來說,要看範圍。如果家長把監控作為直播賺錢,向公眾開放,這個是侵犯兒童隱私;如果家長把它作為工具,用來幫助孩子自控,注意安全和提高學習效率,這個不能作為侵犯隱私的話題來討論,不能簡單把親子關係等同於社會公眾與孩子的關係。」

如何讓孩子在心理上接受?殷飛表示,家長要和孩子做恰當地交流和討論,孩子對同一個問題的認識在不同的交流和語境中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長可能會把監控變成孩子反感的話題,比方有的家長會說,你不聽話,我要時刻看著你,監督你,懲罰你,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當然會反感。家長完全可以跟孩子做另一套心理建設,比如家長可以這樣說:你一個人在家,爸爸媽媽不放心,裝監控是為了你的安全著想。廣東省在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上就有規定,低於12歲的孩子不能離開父母的視線和監管。「為什麼常常有孩子在家裡爬上窗戶墜樓的事件,就是因為我們對兒童的保護、社會的支持和家長的安全觀念不足導致。通過這些討論和交流,就可以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用現代化的工具幫助孩子成長。」

來源: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算不算侵犯隱私?
    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網友吵翻了,專家卻這麼說——鬥智鬥勇,遠程監控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癮」疫情期間,陳先生給兒子房間裝了一個遠程監控的攝像頭。被指侵犯隱私,兩個攝像頭都「無疾而終」家長趙先生也有給兒子裝監控的經歷,不過兩個攝像頭最後都光榮犧牲了。「第一次,孩子還小,二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們在他房間房頂上裝了一個小的扁扁的攝像頭。孩子並不知道,在屋裡各種上躥下跳,突然屋裡傳來媽媽一聲吼,把他嚇了一跳。後來媽媽告訴他『這是攝像頭,你幹什麼,媽媽都可以看得到』。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算不算侵犯隱私?
    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網友吵翻了,專家卻這麼說——鬥智鬥勇,遠程監控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癮」疫情期間,陳先生給兒子房間裝了一個遠程監控的攝像頭。「我們是雙職工家庭,沒有老人在家,孩子今年又是六年級,小升初關鍵的一年,為了孩子的學習和安全著想,我們給他房間裡裝了一個機器人的攝像頭。」陳先生說,一開始兒子並不知情。
  • 監督孩子學習家長裝上監控 裝監控算侵犯孩子隱私嗎?
    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  孩子抗爭  遮攝像頭或把攝像頭扔床底  疫情期間,陳先生給兒子房間裝了一個遠程監控的攝像頭。「我們是雙職工家庭,沒有老人在家,孩子今年又是六年級,小升初關鍵的一年,為了孩子的學習和安全著想,我們給他房間裡裝了一個機器人的攝像頭。」
  • 在家給孩子裝監控,你怎麼看?
    在家給孩子裝監控,你怎麼看?這些新聞在網上引發了」家長該不該裝攝像頭監視孩子針對這種現象有律師表示這樣的方式涉嫌侵犯隱私也有部分網友也認為這樣的方式十分不妥孩子不是家長的個人財產 他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尊 有思想 同樣的也有隱私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 算不算侵犯隱私?
    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網友吵翻了,專家卻這麼說——鬥智鬥勇,遠程監控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癮」疫情期間,陳先生給兒子房間裝了一個遠程監控的攝像頭。被指侵犯隱私,兩個攝像頭都「無疾而終」家長趙先生也有給兒子裝監控的經歷,不過兩個攝像頭最後都光榮犧牲了。「第一次,孩子還小,二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們在他房間房頂上裝了一個小的扁扁的攝像頭。孩子並不知道,在屋裡各種上躥下跳,突然屋裡傳來媽媽一聲吼,把他嚇了一跳。後來媽媽告訴他『這是攝像頭,你幹什麼,媽媽都可以看得到』。
  • 算不算侵犯隱私?
    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孩子長大了,也變聰明了,一開始害怕爸爸,不敢直接拔電源,但他發現攝像頭可以轉方向,於是他調整了方向,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他假裝坐在那裡端端正正地學習,其實是在看課外書,不做作業或者拖延。」趙先生說,「後來被我發現了,我把他揍了一頓。孩子憤怒地說,他感覺每天都有一雙眼睛盯著他,監控侵犯了他的隱私。鬧了幾次以後,他就把攝像頭拔下來,扔到床底去了。
  • APP私自開放讀書記錄、推薦好友,到底算不算侵犯隱私?
    不少網友可能要問了,APP私自開放讀書記錄、推薦好友,這到底算不算侵犯隱私呢?欲想整明白這個問題,那我們可能要去好好學學新頒布的《民法典》。我們不能完全寄希望於這些APP背後的網際網路公司一定都遵守契約精神,不有意侵犯用戶個人信息。而是應該築起法律的威嚴,讓他們不能,也不敢去侵犯用戶個人信息。
  • 算不算侵犯隱私,專家這麼說
    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孩子長大了,也變聰明了,一開始害怕爸爸,不敢直接拔電源,但他發現攝像頭可以轉方向,於是他調整了方向,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他假裝坐在那裡端端正正地學習,其實是在看課外書,不做作業或者拖延。」趙先生說,「後來被我發現了,我把他揍了一頓。孩子憤怒地說,他感覺每天都有一雙眼睛盯著他,監控侵犯了他的隱私。鬧了幾次以後,他就把攝像頭拔下來,扔到床底去了。床底很矮,大人也不好拿,於是這個攝像頭也無疾而終了。」
  • 如皋一網友吐槽:鄰居安裝可視門鈴,算不算侵犯我的隱私?這事你怎麼...
    @小狐仙:安裝「可視門鈴」或是「監控」不僅可以起到家中內部安全防範,而且還可以用作一系列糾紛矛盾的「證據」。再就是「可視門鈴」也好,「監控」也罷。照射的範圍都是「公共區域」。相反,如果刻意性的照射範圍在其他居民家中,那就說不過去了,甚至是違法犯罪行為。@絲絲:我家鄰居也裝了可視門鈴,我沒覺得侵犯我隱私權,我還覺得他裝了可視門鈴是好事。
  • 攝像頭監控孩子學習有必要嗎?孩子:這麼做侵犯了我的「隱私權」
    爸爸說,自己和孩子媽媽在外做生意,沒有辦法一直監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所以想要在孩子的房間裝上監控。再說了,小孩子能夠多少隱私?兒子居然還說自己和她媽不懂法、不懂禮貌,還說他是文盲!可是兒子卻說,在自己的房間裡裝監控攝像頭,這是爸爸在監視、控制自己。希望警察叔叔能夠和自己的爸爸好好說說,不要把他當作犯人一樣對待。
  • 攝像頭監控孩子學習有必要嗎?孩子:這麼做侵犯了我的「隱私權」
    但是有的孩子對父母裝監控的這個行為卻敬謝不敏,即使安裝了監控也會利用各種手段讓監控失靈,因為不想自己活在一個沒有隱私的家庭環境中。爸爸說,自己和孩子媽媽在外做生意,沒有辦法一直監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所以想要在孩子的房間裝上監控。再說了,小孩子能夠多少隱私?兒子居然還說自己和她媽不懂法、不懂禮貌,還說他是文盲!
  • 老爸臥室裝監控,14歲兒子無奈報警,別打著關心的旗號侵犯隱私
    為了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少玩遊戲,老爸在兒子臥室安裝了監控,可誰成想14歲熊孩子竟然報了警,理由是侵犯了他的隱私權。各位粉絲、網友們今天帶大家調侃的話題是「當貪玩的熊孩子遇上了裝監控的老父親」。支持方表示:孩子不好好學習整天沉迷遊戲,這樣下去學業還能有個好嗎?作為父母一方面要賺錢撐起整個家庭,另一方面還要教育好孩子,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也是無奈之舉,兩者都不能放下,於情於理這種行為都說得過去。反對方表示:孩子都14歲了肯定會有自己的隱私,這樣在孩子臥室裝個監控,從法律角度來說肯定是侵犯了孩子個人隱私行為。
  • 人工智慧監控學生課堂一舉一動 被指侵犯隱私 網友:這不就是監視
    9月2日,一張人工智慧監控學生課堂一舉一動的圖片引起網友熱議。據該圖片顯示,某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清晰的記錄了學生在課堂舉手、閱讀、聽講等行為的次數。而且只要不泛濫到民用也是可以研究的,我們不研究,外國也會來研究。早晚的事。科技越來越發達,以後人工智慧也越來越貼近科幻。科技讓人類進步,但也是一個潘多拉魔盒。網友三:有這些科技不用再社會發展上,專搞這些讓人不舒服的東西,這和監視有區別嗎?網友四:課堂?監視?
  • 夫妻之間工資條算不算隱私?網友吵翻了!
    如果夫妻之間存在隱私,它的界限在哪裡?近日,「夫妻之間工資條算不算隱私」的話題引起爭論,網友吵得熱火朝天,將其送上網絡熱搜。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  網友聲音:債務是共同的,怎麼工資條就成隱私了?  夫妻之間工資條算不算隱私?對這個話題,網友們觀點各異。  有網友認為,既然結了婚,夫婦一體,唇齒相依,連一輩子的幸福都綁在一起了,工資條算什麼?
  • 想偷看又怕侵犯孩子隱私?用這兩個標準設定親子邊界
    為什麼不可以監控你?」如果新聞中的監控行為算少數,那翻閱孩子日記、查看孩子手機、擅自打開孩子包裹,這些行為估計我們都不陌生。父母的哪些行為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既實現教育目的,又尊重孩子的隱私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 水滴直播涉嫌侵犯隱私輿情研究
    編者按:近日,一篇熱傳網文將360旗下的水滴直播平臺涉嫌侵犯公眾隱私的行為曝光,引發強烈關注。輿論在譴責直播平臺和商戶涉嫌侵犯隱私的同時,也從履行平臺審查和監管義務、釐清法律界限、增加懲處力度等方面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
  • 被怎麼罵算侵犯名譽?打官司能賠多少錢?
    別以為人死了不吱聲你就可以隨便說人家了,人化成灰都有名譽權,死者的名譽權被侵害,其近親屬有權起訴,畢竟死人不太方便親自起訴。作為一個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質量進行批評,一般不算侵害他人名譽權。出來賣還怕人說嗎?怕人說就別出來賣!不是說別人罵你幾句就算侵犯你名譽了,認定名譽權被侵犯可沒那麼容易。第一,要看你有沒有名譽受損的事實?
  • 孩子沒有隱私?侵犯孩子隱私到底有什麼危害?
    近日,一條「兒子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雖然新聞是個例,但背後折射的確是許多家庭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家長認為孩子沒有隱私。孩子真的沒有隱私嗎?新聞的最後,記者採訪律師,律師表示:安裝監控的這種行為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
  • 每經19點丨夫妻之間工資條算不算隱私?給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嗎...
    具體包括:建立專項治理校園暴力的司法制度;保持學校淨土不被汙染,加強學校外圍治安環境的治理,杜絕社會閒散人員通過任何手段達到對學校學生的控制;從國家、學校、家庭等多個層面共同努力。4丨夫妻之間工資條算不算隱私?為別人起外號違法嗎?專家回應夫妻之間工資條算不算隱私?給別人起外號違法嗎?據央視,人大法學院院長王軼表示:「工資條對每個個體來講,確實是私密信息,但是否構成隱私要看具體情況。
  • 人工智慧這算侵犯個人隱私嗎?
    就算真的這樣,那以為要想知道明星是不是同性戀,直接把照片給人工智慧系統,不就能知道結果了。細想一下,這項研究,明顯就是侵犯了他人的性取向隱私呀。畢竟性取向,每個人的隱私,除了自己親密朋友,其他人不能隨便知道。某些地方,性取向若被公開,會給自己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