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家有攝像頭嗎?
你們是不是對監控攝像頭的認知只停留在用來防盜防偷?
出來漲漲見識吧,監控攝像頭還有這樣的用處。
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了,父母不在家,孩子學習老不好,那孩子多半是「廢了」。
快用攝像頭在房間安一安,安裝一下,孩子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您的視線。
當然,您的孩子成績也許上去了,但心態可能也炸裂了。
為督促孩子學習家長們裝了監控,重點是這種監控不是學校教室裡安裝,而是在孩子房間內安裝。
有些私立學校,補習班在教室安裝攝像頭,這可以理解。
但在孩子房間內安裝攝像頭還是第一次聽說。
不禁感慨,父母為監督孩子學習,都已經被逼得這麼「喪心病狂,不擇手段」。
父母難當,孩子也不好過。
扭曲的陪伴方式。
經過調查發現,孩子房間內安裝攝像頭,真的挺普遍。
曾有一項調查,在武漢武昌區,江岸區,選擇了四所中學,對五六七八年級的八個班級展開調查,四百多人,有33個家庭都在孩子房間內安裝了攝像頭。
微博一位網友也表示,之前當家教的時候就發現有家長在孩子的房間裡安裝攝像頭。
「我永遠忘不了當時那種震驚的感覺,雖然今天這件事才被拿出來討論,但是在社會上感覺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了。」
那些曾經我們認為不存在的事情,原來它確確實實存在。
昨天,一個新聞引起全網熱議,十四歲兒子報警,說父親在房間內安裝攝像頭監視自己。
男孩聲稱因為自己成績下降太快,暑假熬夜打遊戲,父親又在外做生意,沒時間監督他學習,就要安裝攝像頭用來督促他學習。
然而父親卻氣得質問孩子:
「我監控你什麼了」
「你有多少隱私」
「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
面對一臉控訴的兒子,這位父親卻沒有一點意識到自己已經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
反而理所當然得覺得這是在監督孩子學習,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如今現代,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就開始緊抓孩子的教育。
補習班,特長班,暑假班,樣樣不忘;
才藝,學習,口才,缺一不可。
為監督孩子學習,在房間內安裝攝像頭,對於父母來說,家庭選擇這樣做也實屬無奈之舉,都是想監督孩子,提高孩子成績罷了。
但在孩子看來,這種方式雖不犯法,但是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權,即使是父母也該尊重自己,給自己私人空間。
2
父母有監護孩子的義務,但沒有監控孩子的權利。
監護不等於監控。
和十四歲男孩的情況一樣,前幾天還有個女孩被媽媽在家安裝雲臺攝像頭監視寫作業。
攝像頭裡出現母親時時刻刻監督的聲音:
「坐直一點」
「你在看什麼書啊?怎麼又在看動畫片?
抖音上一位孩子被攝像頭監督算數學題算到崩潰,帶著哭腔的聲音讓看的人哭笑不得。
「二加三等於十五,十五減九,十五減九」
如今監控攝像頭成為了父母的眼睛,甚至讓孩子在房間內所有的小動作躲無可躲,想想便覺得恐怖至極。
北京衛視一檔節目《老師請回答》在其中一期中提到了家長在孩子房間裝攝像頭這個問題。
一位老師極其反對這種情況,
在這位老師看來,家庭不是犯罪現場,如果家庭變成這樣,就等於親手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對立面。
在父母看來,那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安裝攝像頭監督他學習,保障他安全,不是挺好的事情嗎?怎麼就不行?
但我們不要忘記,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孩子與家長之間不是毫無界限的。
家長們不能無所顧忌地打破邊界限,而是要給孩子足夠的獨立空間。
李誕面對這種情況,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在孩子房間內裝監控太變態了,簡直是有病。」
是有多不會教育孩子才選擇了這種極端的方式來監督孩子?
即使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監督孩子,可這依然是不夠尊重孩子。
為了孩子學習,為了孩子的安全,可以,家長們的目的都是好的,但是他們的手段卻是最極端的。
《小歡喜》裡英子每天被媽媽拘束。
房間書桌前是一個巨大的玻璃窗戶,從客廳能輕易看到英子房間內的情況。
這是母親為了監督英子學習特意安裝的透明玻璃。
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英子要考南大天文系,而她卻要求英子考清華北大。
即使最後英子得了抑鬱症要跳江,她卻毫無悔意,哭著喊「媽媽都是想為你好」。
都是為你好,聽了太多這樣的話,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裝監控,逼改志願,要孩子言聽計從,這就是所謂的為你好?
父母的監護權不是用來監控孩子的。
當孩子做了錯誤的選擇時,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但不是用監控、偷看孩子日記的方式來了解孩子。
目的是目的,手段是手段,目的好,不一定手段就正確。
3
信任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
一位孩子被問起「你覺得你爸媽信任你嗎」這種問題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搖頭。
「不信任」
接著被問起家有沒有攝像頭,孩子又點了點頭,說了句「有」。
很明顯,這個家庭中存在信任危機,父母完全不相信孩子。
話說回來,如果真的相信孩子,就不會在房間內安裝攝像頭。
信任是雙方建立的,任何一方的不信任都會讓這個家庭變得劍拔弩張。
有句話說得好,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三分教育,七分耐心,十分信任。
在信任前,是要心平氣和的溝通。
告訴孩子,相信他自己在家也能認真完成作業,給予他肯定。
如果孩子沉迷遊戲,家長不要選擇去安裝攝像頭監督。
而是從另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陪孩子找到新的興趣。
李誕曾支招:「如果我的孩子沉迷一些東西,我會帶他培養別的興趣愛好,打拳、攀巖、旅遊,大千世界,好玩的東西多的是,他發現更好玩的東西,自然就不會在沉迷了。」
用攝像頭代替自己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失敗。
在引導孩子走向正確方向的同時,也要給予孩子私人空間。
而作為孩子,也要管理好自己的不良行為,如果自己能夠做到自律,認真對待學習,父母自然會信任自己,也就會拆除攝像頭。
自律比攝像頭更有用。
想學習的孩子,不用監控也能學習,不想學的孩子,再怎麼監控效果也不是多好。
家庭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