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廣東省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廣州舉行,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鍾南山院士首位做主題報告,分享戰「疫」感懷。「我們國家是科學支撐政策,而不是用政治指揮科學」「中國人是打不倒的」「這就是盛世」......半個小時的發言,9次被掌聲打斷,為9個月以來的抗疫記憶寫下濃重一筆。
◆9次掌聲在哪裡?
1、「這次抗疫體現了我國對生命的敬畏、護衛,以及捍衛。」
2、「我的眼眶紅了。我感覺得到,全國各行各業的人,都在支持我們。」
3、「在大義面前,中國人是打不倒的!」
4、「因為尊重科學,廣東取得了世界最高的(非典)存活率,96.2%。」
5、「我們的政治制度和社會體制是當下最合適、最有活力的。」
6、「我們國家是科學支撐政策,而不是用政治指揮科學。」
7、「是學醫的能賺很多錢嗎?不是。是他們感覺到了當醫生的價值。」
8、「我國年輕人的表現體現了做人應有的態度。」
9、「世界大國中抗疫排名第一,這就是盛世!」
◆一個模糊體會,現在越發深刻
「在大災大難的面前,什麼是最基本的民生?什麼是最高的人權?那就是生命。不單是生命,而且是健康的生命。」鍾南山表示,「生命至上」是中國抗疫的主導思想。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不會再來。所以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也可能做到不惜一切代價。」
鍾南山說,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國集中優勢兵力,首先在社區進行群防群控,然後在救治過程中不遺漏一個病人、不放棄一個病人。
報告會當天早晨,鍾南山起床看新聞報導,「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超過20萬,在華盛頓公園插了幾千支國旗,代表死去的老百姓。這讓我想到,面對患者,中國的不放過、不遺漏、不放棄。」
鍾南山還講述一段經歷:戰「疫」正酣時,廣醫一院接診了一位62歲患者,很胖、氣管窄,治療困難,病情加劇。經過111天ECMO治療,加上醫療小組的努力,病人總算痊癒了。跟病人聊天時,他說結果很不錯,「一是病好了,二是成功減肥了。我倆都很高興。」醫療小組前後5個多月的日夜守候,正體現了「生命至上」的追求。
鍾南山說,此前一直有一個模模糊糊的體會,在這9個月裡越發深刻:全世界所有老百姓看他們的政府、政黨,到底好不好,衡量標準很簡單,不過三條——一是能否改善生活;二是能否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環境; 三是在巨大考驗面前,三千萬人得病,將近一百萬死亡,能否領導全國人民儘量減少得病、減少死亡。「從這三條來看,我們的政治制度和社會體制是當下最合適、最有活力的。這是我作為一個醫生的個人看法。」
◆疫情期間,他珍藏了一張照片
4萬多名援鄂工作者,人人以參加抗疫為榮,數以萬計醫護衝在一線,「我從來沒有聽到有人辭職、有人偷懶,更沒有像某些地方出現的罷工。(醫護人員)因工資不夠而罷工,在中國從來沒出現過!」鍾南山說。
疫情期間有一張照片讓他尤為感動。那是一群廣東惠州的年輕護士,為了減少上前線時的感染機率,很開心地把頭髮剃了,10個女孩子一塊合照紀念,「非常陽光!這張照片我至今珍藏著。」
「她們是作秀嗎?絕對不是!」鍾南山說,中國醫生的這種奉獻精神,「在其他國家看不到。」
◆經歷抗疫洗禮,年輕人從熱衷追星到立志從醫
「無論大人小孩,抗疫都是一場對人生觀的考驗。」鍾南山感慨,曾幾何時,年輕人受外界環境影響而熱衷於追星跟物質生活,追求用比較少的勞動來得到比較大的收入。可經過這9個月的抗疫洗禮,看著這麼多的模範事跡,他們懂得了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懂得了報效祖國的意義。
鍾南山透露,近日他特地通過省教育廳了解到,今年高考,廣東省報考醫學學生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人數多了3778人,醫科錄取分數平均高了27分。「是學醫的能賺很多錢嗎?不是。是他們感覺到了當醫生的價值。」
「小學生、初中生對未來的追求也有很大變化。」鍾南山收到的許多信中,有一封描寫了一段母女間的對話。那是惠州一位不到6歲的幼兒園小女孩,她說「我長大後要像鍾爺爺一樣」,媽媽問她「那是要做什麼」,她說「做科學家」,「科學家是什麼」「科學家就是博士」。
「這麼幾句話,說明這麼小的孩子也懂得長大要幹什麼。這了不得!證明這9個月對孩子們的教育效果不可估量。」鍾南山說,教育要從孩子抓起,我國年輕人的表現體現了做人應有的態度。
◆「眼眶紅了」,還是因為人民
抗疫走過9個月,鍾南山日前作了統計,在比較大的國家裡,中國全民患新冠肺炎比例約為10萬分之6.49,「美國比我們多出77倍」,中國全民因新冠肺炎死亡比例約為10萬分之0.33,「是美國的44分之1」。
「舉國同心,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鍾南山表示,武漢一段時間以內因患者太多,抗疫局面一度被動,中央立刻組織4萬多人支援,短時間內建立起了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不到一周,方艙醫院的10多萬張床位就擺起來了,把健康人和感染者分開,為阻斷病毒傳播奠定了硬體基礎。
多次把「人民至上」掛在嘴邊的鐘南山,使他「眼眶紅了」的,還是人民。「我感覺得到,全國各行各業的人,都在支持我們。抗疫的成績,有賴於舉國同心的努力。」他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國人的仁愛傳統。中華民族每到越困難時,就會更加團結、堅定,「在大義面前,中國人是打不倒的!中國人就是有這股氣,任何人有這股氣,就什麼困難都能戰勝。」
◆科學支撐政策,而非政治指揮科學
在疫情期間,鍾南山感受很深的是黨中央尊重科學、尊敬科學家、尊重科學工作者的專業意見。一線的政策,都已廣泛徵求科學家的意見,作為基礎和支撐。他說,我國一個月基本控制住武漢疫情,三個月就把全國疫情基本控制下來,「當時我們不敢說,因為全世界(感染人數)還在快速往上漲。」
「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回顧17年前的「非典」,鍾南山說正因為尊重科學,使廣東取得了96.2%的世界最高存活率。對比17年前,他坦言當時憑的是經驗,真正拿得出手的規律、原理並不多。他到34個國家去講課,事後發現很多科研文章都在其他國家刊發。
「這次就不一樣了。」鍾南山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也是遭遇戰,可經過17年來的教訓、鍛鍊,在疫情預測、臨床規律、疾病診斷、中醫用藥、治療手段、疫苗研發等方面,我國醫療科研人員都能一邊實踐、一邊研究、一邊總結,在國際上首先貢獻出一系列診治手段,有些科研領域還走在國際前沿。他總結說,「我們國家是科學支撐政策,而不是用政治指揮科學。」
◆全世界安全了,中國才能穩定發展
鍾南山表示,疫情在全球遠遠沒有結束,至今感染超過3千萬人,死亡人數接近100萬,很多國家還處於疫情發展狀態,反反覆覆不斷。
「我們還是要持續警惕。」鍾南山提醒說,單純在中國,現在很安全,但只要全球疫情持續,世界一天不安全,我們也不能安心。他為此提出「命運與共」的觀念,介紹正在疫苗研發等方面與各國展開坦誠合作,「全世界安全了,中國才能穩定發展。」
「面對疫情防控,必須有一個全局觀念,中國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介紹,自己早在2月跟美國哈佛大學建立了合作,包括疫苗在內等科研項目進展順利,最近還要參加美國的一個在線會議,跟30多個國家地區交流中國的抗疫經驗,「我們沒有秘密,面對新冠病毒這個共同敵人,大家共享知識。」
「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鍾南山重複了自己在北京表彰大會上的一句流傳甚廣的發言,表達進入更美好時代的願景,「我的美國親戚回來說,中國最安全。世界大國中抗疫排名第一,這就是盛世!」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何道嵐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蘇俊傑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一釩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