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9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今天是教師節,剛剛獲得「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以職工的身份,參加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的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整個演講金句頻出,分享教書育人的感悟和經驗,不斷引來現場熱烈的掌聲。
「不但要學會醫術,更要學會做人。」對於學醫的學生,鍾南山認真地說,學做人是學習怎么正確對待病人,怎樣給病人同情和勇氣。
鍾南山說,欣逢盛世應不負盛世,希望醫學生成為有思想、有創造性的臨床醫生和行政工作者,不能只會讀書。「當醫生的老師有雙重責任,既是靈魂工程師,也是人類健康的工程師。」現在的時代創造了這麼好的條件,不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要珍惜。他還回憶起自己畢業後在農村做鍋爐工,耽誤了8年的時間,沒有很好的學習機會。
從教從醫60年,鍾南山一直致力於推動國家重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帶領團隊建立國際先進的新發特發呼吸道重大傳染病「防—監—治—控」鏈式周期管理體系,建立覆蓋全國的流感監測哨點,創立呼吸病毒滴度預警技術,全病程縱向動態監測。
從1960年擔任原北京醫學院放射醫學教研組助教以來,鍾南山就一直堅持傳道授業、培育新人。在他的推動下,廣州醫科大學將南山班、南山學院作為試點,以人體器官系統為統領,整合原本分離的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他工作再忙,也親自為南山班授課。9月4日,鍾南山當選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如何看待「教書育人楷模」這份榮譽?鍾南山表示,在教書育人這件事上,他希望能做得更好一點。教書和育人,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影響學生的不是教師的口才,而是教師的為人,教師的以身作則可以對學生產生無形的影響。
「我從小就聽到一句話,教師的工作像點燃的蠟燭,這輩子照亮了別人,毀滅了自己,但我認為只有一半是對的。教師不僅照亮了別人,也體現了價值。」鍾南山稱,社會和集體因你的存在而美好,才叫有意義。
談起抗疫經歷,鍾南山認為:「抗疫精神的20個字,『生命至上』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這也是我們跟國外一些地方有極大的不同,我們可以做到不惜一切代價。一個民族最重要是要有一股精神,這8個月我自己也很有體會。」
現場,鍾南山開心地拉起家常。「在此次疫情中,我的孫子也貢獻力量。」他的孫子做了一些塑雕,與來自義大利、法國等國家的幾個孩子在網上義賣,把義賣的錢購買文具和抗疫科普讀物,送給武漢的孩子。鍾南山稱,這次疫情,是對孩子的一次教育,過去的8個多月,要讓他們懂得學什麼,長大要追求什麼,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院士給本科生上課的課時夠嗎?鍾南山認為還是不夠的,但還是要儘量安排。他以自己為例,每年都有對本科生教學的課時,但是教學也就一兩次。他解釋,很多時候教學不是一般的具體業務上的教學,講的課一般是說如何開展科研、如何創新,這些都是帶有引領性的內容。所以,光看課時夠不夠是不完整的,而是對教書育人方式的傳導。
疫情之後,很多學生報考醫學專業。鍾南山很開心,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抗疫過程,讓大家對醫療衛生的重視程度更高了。「我們醫護人員在這次戰疫過程中,表現非常出色,沒有臨陣脫逃,我想正是人民群眾看到醫務人員勇於擔當,衝鋒在前,付出代價,讓醫務人員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