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立三十五個導師團 要學岐黃之道更要學做人

2020-12-15 東方網

  已故中醫大師裘沛然的一部非醫學專著《人學散墨》十餘年來一版再版,成為醫學院校不少教師書架上的常備書。最近,此書被加急追印2000冊,選入上海中醫藥大學首次送給全體新生的「編外教材」。在其感召下,兩院院士陳凱先、顧玉東、褚君浩,以及各學科帶頭人、全國教學名師等校內外30多人都擔當了本科生導師,紛紛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學生授業育德。

  為新生上特殊一課

  做合格醫生,首先是做合格的人。雖然一生撰寫和主編過40餘部醫學和詩文著作,耄耋之年的裘沛然仍花8年時間寫就20萬字的《人學散墨》,專門論述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人。今年,這部充滿「醫生醫事」況味的生命之書,加之《談心——中醫名家十講》以及兩部「跨界協同育人創新系列叢書」《教與學的對話》《思與行的融合》,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新生入學時的書包標配。

  「初入杏林,才知道為人醫者不但要學岐黃之道,更要學為人之道。」來自基礎醫學院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學子姚閱,從《人學散墨》中讀取了「以仁為本,以禮為節,以義為衡」的精髓,感激老前輩為他們上了如此特殊的一課。「第一次穿上白大褂,第一次宣誓……我們在努力適應這份『為人與為人醫』的浪漫,而這份浪漫也終將適應我們。」

  中醫文獻學專家、79歲的段逸山教授今年為本科生上了《天地至德,大醫情懷》這一課。從復旦大學畢業後到中醫大任教,段逸山已教了半個世紀的書,除了講授大課,至今還帶教6名博士生及博士後。作為覆蓋全校各個院系的35個導師團的團長之一,他帶的導師團名為「生生」,對口服務基礎醫學院的學生成長。他說:「《周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生生之謂易。所謂『生生』,就是這個意思,讓人生存、生活得更好,這也是導師團的育人方向。」

  課上,他告訴學生們,「遵行『志』『識』『恆』:有志則不甘平庸,有識則不敢自是,有恆則不致無成。」他說,自己學醫三年後,感覺很好,似乎「天下無病可治」;而當治病五年,才知「天下無方可用」。常說「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正應了典籍中的警句「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他希望新一代的醫學生「知崇履卑」,低調不狂而自強不息。

  生命最可貴,醫者責任重大

  導師團不僅有段老這樣的終身教授領銜,還有20餘位名師、名醫、名家各自擔綱團長。中藥學院「揚帆」導師團團長、中科院院士陳凱先說:「大學生首先要學做人,摒棄享樂主義,時刻將國家和社會放在首位;懂得團隊協作,互愛互助;學習踏踏實實,不弄虛作假,嚴謹認真。」

  面對未來的「準醫生」,針灸推拿學院「明堂」導師團團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玉東告誡學生:「我們的工作面對的是生命,生命最可貴,所以我們的責任十分重大。」學生黃蕾蕾一直記得:「他說自己成為院士,最要感謝的是病人,是病人造就了他,是病人使他成長。」她說,這句話激勵著自己,對擁有優秀醫術、治癒受苦之人的嚮往越發強烈,並化為學醫之路的信念。同為上中醫「團長」的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認為,培養學生要注重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解決他們思想上的問題、生活上的問題、就業上的問題;另外一個層次是往高端提升,要培養特別有能力、能夠成為社會棟梁、起到引領作用的傑出人才。

  在「團長」麾下,中醫大每個導師團由專業課教師、科研人員、臨床醫護人員、管理服務人員、思政輔導員等組成5到8人團隊,一起加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相關焦點

  • 校館籤約共建「岐黃育人實踐基地」 上海中醫藥大學培育百名大學生...
    圖說:上海中醫藥大學計劃培養100名大學生「星火」講解員 學校供圖 在即將迎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際,上海中醫藥大學計劃培養100名大學生
  • 北京中醫藥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大會,並成立岐黃學院!
    首先是「聯動」,要實現校、院、系、導師團隊縱向四級聯動,嚴把質量關。其次是「整合」,要形成職能部門之間、職能部門與學院之間,學院與學院之間的橫向三線聯動,充分整合育人資源。四是要固德育之本,聚焦三全育人,培育有真理想、真學識、真本領的新時代真人。
  • 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舉行首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2012年6月,由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路志正中醫藥研究院、江西中醫藥大學共同發起組建了「岐黃國醫書院」,並落戶江西中醫藥大學。日前,岐黃國醫書院舉行首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 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中醫門診部正式開業接診
    張安然 攝中新網江西新聞5月21日電(張安然 記者 華山)5月21日上午,江西中醫藥大學隆重舉行岐黃中醫門診部開業慶典,這也標誌著學校規範培養高層次中醫臨床人才的重要實踐平臺——岐黃國醫書院門診規範化培訓基地正式成立。
  • 學醫高校哪家強?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強強聯合
    學醫也成為今年考生最好的選擇,無論讀西醫還是中醫,孩子本身要有足夠的興趣,因為醫學工作非常辛苦,前期研習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需要終身學習。而中醫更需要很長時間的鑽研和積累,在就業上比西醫會困難一些,但中醫卻是越老越吃香,成為一個熱門的選擇。那麼,學醫高校哪家強?
  • 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學術論壇暨岐黃杯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
    中國教育在線訊 4月12日到13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北京岐黃中醫藥文化發展基金會、《中華中醫藥》雜誌社主辦,山東中醫藥大學承辦的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學術論壇暨岐黃杯第十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優秀論文頒獎典禮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清校區隆重舉行。
  • 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首開"岐黃國醫實驗班"
    喜聚杏林結桃李 精研中醫寫春秋  ——北京中醫藥大學首次開辦「岐黃國醫實驗班」和「卓越醫學人才培養計劃」  北京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是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也是由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的高等院校。
  • 活氣血 通經絡 強筋骨 上海中醫藥大學這樣推進「四史」教育
    央廣網上海6月29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王姿英)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堅持學深悟透、走深走實的標準,把汲取精神力量,資政育人,作為「四史」學習教育的「出發點」,立足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聚焦鑄魂育人。
  • 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肖煒獲國家「青年岐黃學者」稱號!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青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人選名單,我校中醫藥學院肖煒獲「青年岐黃學者」稱號。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培養造就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聚焦中醫藥發展需求,組織開展了青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
  • 杜維明 :為什麼要「學做人」?
    表面上看起來,這個課題是一個非常狹隘的中國學術傳統中儒家的心性之學,即「心學」思想的一個課題,實際上它所涵蓋的範圍極大,至少包含這樣一些問題:人如何和其他動物、其他生命有不同的方向?在不遠的未來,人和機器人的關係會怎樣?人生到底有沒有價值?人為什麼存在,如何存在?為什麼要回到「學做人」這個課題?是不是人一定要通過學才能成人?
  • 澳門科技大學:學做人、會做事、能成才
    澳門科技大學連續四年列入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公布的兩岸四地百強大學榜,成為最年輕的百強大學中醫藥學院和資訊科技學院是科研重點發展方面,開設了新的專業方向--視覺傳達設計;採用計劃外自主招生政策,提供不同等級的獎學金共70個名額;堅持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並重培養模式。
  • 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文化之旅吸引臺灣學子
    7月18日,由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辦的「2014兩岸青年教育交流——岐黃文化之旅」活動結束,參加活動的40餘位臺灣師生與相送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師生在首都機場依依惜別。作為教育部對臺交流項目,該活動以「結合中醫藥文化和教育為載體,打造海峽兩岸青年教育交流平臺」為宗旨,通過了解中醫藥傳統文化,觀摩和了解中醫藥臨床技法,遊覽北京歷史文化名勝古蹟,著力增進兩岸青年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北京中醫藥大學把該項活動與學校招生工作相結合,在活動邀請對象上除以往的臺灣在校大學生外,更把目光投向臺灣高中。
  • 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與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籤約!
    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與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籤約!深圳中醫藥岐黃學院將由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創建,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將提供跟師帶教、學科幫帶、經典研究教學支持;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將掛牌為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實習基地,並在院內成立「寒溫匯通學術流派傳承基地」,開設相應名醫工作室。
  • 貴州省兩名中醫藥人入圍青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人選名單-新華網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示《青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人選名單》,我省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唐東昕、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肖政華兩名中醫藥人入圍。公示時間為2020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
  • 【媒體關注】貫通院校與師承 高效培養臨床人才——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
    「名師帶高徒」是傳承中醫藥人才的重要而有效地模式,也是繼承發展中醫藥學術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路徑。歷經三年書院式的跟師學藝,在2013級的畢業實例考核中,同學們辨證論治結果與實際答案相似度極高,平均達83.5分。測評專家普遍認為,岐黃模式培養的中醫人才,中醫理論分析能力高、臨證診療水平高,實際動手能力更強,明顯超越傳統培養模式,是一次較為成功的改革實踐。
  • 學英語報社成立三十五周年「我與《學英語》」優秀徵文選登 六
    古人云:「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師者,猶行路之有導也;友者,猶涉險之有助也。」從此和《學英語》結下了不解之緣。自此如今,我已有300多篇的專業教育、教學文章被《學英語》報採用,發表在高中不同年級的版別上。這不僅是對我的巨大的鞭策,更完美詮釋我與《學英語》編輯老師們所結下的深厚情誼。現賦詞一首,以示無盡之銘思。
  • 想當醫生,南方醫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誰更強?
    高考之後的志願填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大多數考生都會參考各種大學排名來了解相關院校的情況。而醫藥類大學是很多考生的理想院校,那麼,想當醫生,南方醫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誰實力更強?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創建於1951年。
  • 鍾南山告誡醫學生要學做人
    【鍾南山告誡醫學生要學做人 】今天是2020年教師節 ,剛剛獲得「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以職工的身份,參加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的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整個演講金句頻出,分享教書育人的感悟和經驗,不斷引來現場熱烈的掌聲。
  •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教學亟待「扶正祛邪」—新聞—科學網
    依本報記者的觀察,這也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此次本科教學改革所遵循的原則。教育部和北京市有關部門負責人更希望,北中醫大能為全國中醫藥院校的教學改革做出表率。 「5+3」是道填空題 北中醫大此次教改的大背景,是教育部、衛計委等6部門2014年11月印發的《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
  • 上海這家百年粵菜館大廚說:要學燒菜,先學做人
    沙拉煙鯧魚、清炒蝦仁……近百年的新雅粵菜館,十幾道名菜經久不衰,在黃任康看來,這些都是足以讓他和全店員工倍感自豪的藝術品。 但採訪黃任康,他不從燒菜講起,而是先從做人說起。「要學會燒菜,先學會做人。」這句話,黃任康在筆者採訪完臨走前,又說了一遍。 筆者心領神會:其實,做任何行當,不都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