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教學亟待「扶正祛邪」—新聞—科學網

2020-12-15 科學網

柳薇 繪

「有一次,問學中醫的學生,知道秦老秦伯未嗎?知道董老董建華嗎?很多學生都不知道。」田徳祿告訴記者,從事中醫的人連秦老治療胃潰瘍的黃芪建中湯、董老的胃蘇顆粒都不知道,不光西醫看不起你,老百姓也不歡迎你。

■本報記者 儲召生

「是到了系統改革中醫藥教學的時候了。」日前,北京中醫藥大學召開本科教學改革研討會,校長徐安龍向校內外專家公布了學校本科教學改革方案。徐安龍是教育部2013年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的直屬高校校長,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分子免疫學博士。在外界看來,徐校長的此番表態意味深長。

「扶正祛邪」是中醫治病的基本理念。依本報記者的觀察,這也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此次本科教學改革所遵循的原則。教育部和北京市有關部門負責人更希望,北中醫大能為全國中醫藥院校的教學改革做出表率。

「5+3」是道填空題

北中醫大此次教改的大背景,是教育部、衛計委等6部門2014年11月印發的《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的「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臨床醫學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也將取代原來的7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成為未來我國醫學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

北中醫大是《意見》發布後首個推出人才培養改革方案的醫學高校。徐安龍說,其實他們從2012年開始,就在中醫學專業實驗班開始了「5+3」改革試點,至今已招生3屆共計729人。2011年開設的岐黃國醫實驗班,實行九年一貫制的培養模式,重點培養中醫臨床拔尖人才。中醫教改班「院校+師承」人才培養模式,還獲得了2014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徐安龍告訴記者,學校本次教改要全面構建「凸顯北中醫大優勢」的人才培養體系。在中醫實驗班5年制本科人才培養經驗基礎上,將在中醫學專業、中藥學專業、針灸推拿學專業、護理學專業全面推行「院校+師承」模式,從本科新生入學就為學生配備導師。一方面要使學生儘早產生專業歸屬感,另一方面也要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除了加強通識教育外,將注重人文素質培養,豐富國學底蘊,為學生今後多樣化發展奠定基礎。

目前在北中醫大,「5+3」模式已取代原有7年制醫學教育,成為中醫學專業長學制培養模式的主要形式。他們在2012年就探索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有效銜接制度,完成培養過程的學生,可以獲得本碩畢業證和學位證、規培合格證、執業醫師資格證等證。在岐黃國醫實驗班,北中醫大將「5+3+x」具體解析為「4+3+2」(基礎階段+臨床階段+拓展階段),培養後期將分化為臨床型與科研型兩類人才培養。

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

年近八十的田徳祿是東直門醫院消化內科名醫,曾任北中醫大內科教研室主任24年。田徳祿認為,現在醫學院校普遍對臨床重視不夠,人員和經費都不到位。他說,中醫更應重視臨床,自己曾長期跟隨中醫名家董建華院士,抄方子抄了20多年才有所成就。現在這樣的傳統早沒了。

「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是本次北中醫大教改反覆強調的重要理念。這需要學校的教學改革,也需要醫院的協同參與。

北中醫大副校長谷曉紅說,他們將釐清「早臨床」概念,前移中醫藥課程如針灸、推拿學、飲片辨識等,讓學生在第一年就了解中醫藥,熱愛中醫藥。同時,他們將打通基礎課與臨床課程的壁壘,由兩個階段的老師聯合組成教學團隊,講授諸如基礎課中的中醫診斷學,臨床基礎學科課程中的溫病學,生化、病理學以及臨床護理等課程。

大學英語、計算機等通識類課程也將進行相應的改革。據信息中心主任劉仁權介紹,他們將根據中醫藥大學的特點,大幅度削減《計算機基礎》課程學時,由原來的99、72、54課時統一減為36課時。在課程內容上,調整為9個動態的模塊,可以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提高、中醫藥對計算機需求的變化進行增減和更新。教學過程將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學生在該平臺上進行學習、討論、互評、測試、拓展學習等。這樣一來,《計算機基礎》課程不僅是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課程,也是學校網絡資源與環境的使用說明課,同時也是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導讀訓練課。

在實踐教學建設方面,他們將建立「五層次」臨床實踐教學體系,即早期接觸臨床-課間見習-集中見習-臨床模擬教學-畢業實習。學校教務處副處長閆永紅說,東直門醫院、東方醫院等40所醫院是北中醫大的臨床教學基地,他們將專業培養要求與基地教學計劃有機結合,將教學基地切實納入學校的實踐教學體系當中。

同時,北中醫大將在第五學年末開展為期8周的臨床特色模塊化培養。特色模塊包括特色選修課、小講座和臨床實習三個環節,學校將結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結合醫院重點專科特色開展培養工作。如腫瘤模塊,就有北中醫大三個臨床醫學院、中日友好醫院、廣安門醫院、北京中醫醫院、西苑醫院、望京醫院等8個臨床教學基地來申報培養。

找回中醫的自信

「有一次,問學中醫的學生,知道秦老秦伯未嗎?知道董老董建華嗎?很多學生都不知道。」田徳祿告訴記者,從事中醫的人連秦老治療胃潰瘍的黃芪建中湯、董老的胃蘇顆粒都不知道,不光西醫看不起你,老百姓也不歡迎你。

北中醫大近幾年加大了「中醫走出去」的步伐。2014年10月,學校與澳大利亞西雪梨大學合作共建中醫中心籤字儀式在澳舉行。與以往單一的重視科研的合作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於,中醫中心將建立一個集中醫療、教育、科研功能三位一體的綜合平臺。許多外國專家也告訴校長徐安龍,他們想了解和合作的是更純粹的中醫。北中醫大這次教改的目的就是培養能用純粹中醫思維看病的醫生,這樣不僅在國內能用中醫看病,同時走出國門傳播中醫也會大受歡迎。

面對市場經濟和現代醫學的衝擊,我國中醫的許多優秀傳統正在不斷流失,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此次教改中,北中醫大將更加重視國學經典教育和中醫經典教育,將「學經典、做臨床、跟名師」落在實處。

為了充分體現《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等中醫經典在教育教學中的核心作用,北中醫大將借鑑國家外語等級考試模式,將逐步建立中醫經典的分級考試制度。考試著重檢驗應試者對四大經典原文的背誦與理解程度,對理、法、方、藥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運用經典理論和方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績將作為在校學生獎學金評選和未來的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

這並非是排斥現代醫學。相反,徐安龍認為中醫要了解基本的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現代醫學技能,連化驗單都看不懂的人也做不好中醫。田徳祿也認為,中醫不能總是穿馬褂,也要穿西服,西醫懂的你也要懂,這樣面對同樣的疾病,中醫才能與西醫同臺競技。

中醫教改還要求中醫藥教育要採取好的研究方法,如對名醫名家方子的整理、中醫院幾十年病案的分析等,還要學習和了解最新的現代醫學,以便與西醫的療效進行對比。2014年7月,北中醫大2012級岐黃國醫班結束了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生命科學院為期10周的學習。學習採取全英文授課,學生不僅學到了生物學、遺傳學、基因組學方面的知識,提高了英文水平,還感受到了全新的授課、輔導、實驗及考核方式,開闊了視野。這樣掌握現代醫學基礎知識的純粹中醫在新時代更有競爭力,這樣的人會成為未來發掘和利用各種資源的主力軍。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接見第二屆國醫大師時指出,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挖掘利用好中醫藥資源,具有重大現實和長遠意義。北中醫大黨委書記吳建偉告訴記者,本次本科教學改革將秉承「勤求博採、厚德濟生」校訓,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具有北中醫大特色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人才。(原標題:北京中醫藥大學啟動新一輪本科教學改革 中醫藥教學改革亟待「扶正祛邪」)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北京中醫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副院長
    研究、創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的模式、課件研製大綱。孫光榮,男,1941年11月生,湖南瀏陽人,無黨派人士,師承出身。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原任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文獻信息研究所所長,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常委。2000年退休後,受聘為北京中醫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副院長。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基本情況:醫院名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所在地區: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5號醫院等級:三級甲等是否醫保:醫保簡介: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急診科成立於1986年,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急診臨床基地和北京市中醫急診特色診療中心
  • 《科學》雜誌中醫藥增刊引發爭議—新聞—科學網
    消息稱,美國《科學》雜誌於12月19日出版增刊,編發了中醫藥的多篇文章。 然而,細心的讀者發現,《科學》雜誌在專刊每一頁上都註明了該專刊為定製出版辦公室(Custom Publishing Office)受贊助發行的增刊(Supplement),沒有經過《科學》編輯的審核,因此是一次「自編自導的廣告」。
  • 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哪個更好些?
    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都是位於一線城市的中醫藥類大學,兩所院校都是雙一流,對中醫藥感興趣的考生,選擇哪所比較好?小優就為大家做一下對比分析。一、院校發展史圖 1 北京中醫藥大學發展史北京中醫藥大學起源於1956年建成的北京中醫學院,1960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針灸骨傷學院於2000年和原北京中醫藥大學合併。
  • 廣中醫成立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新聞—科學網
    揭牌現場 朱漢斌 攝 12月5日,由廣州中醫藥大學主辦,廣州中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的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大學城校區舉行
  • 特色大學解讀(17)中醫藥領域最高學府——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女生很多,與毗鄰的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合稱為「櫻花四校」。校友會網發布中國大學排行榜,北京中醫藥大學位列2013中國一流大學(研究型大學)名單第42位,並在2013中國研究型大學(特色型)中為第5位。2013年HER中國高校排名,北京中醫藥大學位列第51位,學科建設排名位列第12位。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臨床教學基地落戶玉田縣中醫醫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渤海校區副校長、副書記劉永勝、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建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臨床教學辦公室幹事呂新彤,玉田縣中醫醫院院長黃洪波,院長助理、院辦室主任包鳳友、醫務部主任張學英等人共同出席籤約儀式。
  •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最新排名及投檔線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最新排名,三所醫藥類高校排名情況如何?實力如何?具體來看一下,數據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排名第108;在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排名第85;在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排名第151。
  • 北大新聞發言人蔣朗朗履新,擔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
    記者從北京中醫藥大學官網獲悉,7月14日下午,該校召開校級領導幹部任命宣布會。會上宣布,任命蔣朗朗為北中醫黨委常委、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此前蔣朗朗曾是北大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和新聞發言人。按照《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蔣朗朗同志任職通知》,任命蔣朗朗為中共北京中醫藥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書記、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谷曉紅代表學校表示,堅決擁護教育部的任命決定,熱烈歡迎蔣朗朗來校工作。也希望蔣朗朗來到學校工作後,能夠儘快轉換角色,熟悉學校情況,融入到北中醫大家庭中。
  • 河南中醫藥大學「2019年度十大新聞熱點」
    河南中醫藥大學「2019年度十大新聞熱點」 2020-04-21 1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召開教學工作會
    2020年8月24日下午2:00,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20—2021年度第一學期教學工作會在朝陽苑第二會議室召開。北京中醫藥大學翟雙慶副校長,校長助理、研究生院張立平院長,教務處閆永紅處長,第一臨床醫學院葉永安書記、王顯院長、主管教學工作的楊曉暉副院長及各教研室主任、臨床科室主任、教學秘書、教育處全體教師參會,會議由教育處處長艾娟娟主持,本次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
  • 中醫「出海」成需求 北京中醫藥大學向世界傳播「中醫好聲音」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 (記者 陳靜)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國際傳播中心18日在此間披露,該校已在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德國建立了四大海外中醫中心,這四大海外中醫中心正在向世界傳播「中醫好聲音」。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教授對記者表示,近年來,依託「一帶一路」倡議,中醫「出海」正在成為一種需求。
  • 全國中醫藥大學排名,成都中醫藥大學進入前五
    前兩名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但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中醫院校中唯一的211大學,位於北京北三環旁,交通便利。北京中醫藥大學起源於1956年建成的北京中醫學院,1960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針灸骨傷學院於2000年和原北京中醫藥大學合併。北中醫學校西校區校園面積小,本科生前兩年要在良鄉校區學習。學術氛圍濃厚,師資力量雄厚,理論與臨床並重。
  • 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落戶龍崗
    深圳晚報訊(記者 郭斌 通訊員 廖峰)10月23日,中國(深圳)國際及港澳臺地區中醫藥學術論壇在深圳市龍崗區中醫院召開,王琦等四位國醫大師與近千名中醫藥專家齊聚深圳。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五臨床醫學院(深圳醫院)也在活動當天舉行揭牌儀式,正式落戶龍崗。
  •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21年「申請-審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1號),深化和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質量
  •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分數線,全國各省錄取分數線匯總
    湖北高教網訊: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幹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也是「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院校,直屬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 走進名科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醫藥治療有優勢
    「國家211工程」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血管學科經過數十載積澱,發展成為著名的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專業臨床、教學與科研培訓基地、國家心血管專業臨床試驗機構。2010年1月在心血管內科的基礎上成立心血管病中心,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學家胡大一教授擔任中心名譽主任,知名心血管病專家王顯教授擔任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 北京中醫藥大學廈門醫院今日正式揭牌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幹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也是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直屬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學校現任黨委書記谷曉紅,校長徐安龍。
  • 北京中醫藥大學2020年優秀青年教師評選
    1.個人情況和任職條件程旺,男,漢族,1987年生,中共黨員,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畢業,博士研究生學歷,哲學博士學位。2016年入職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現為教學科研崗,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哲學、中醫藥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科研工作。
  • 走進北京中醫藥大學
    高思華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教師的激情源自對教學和學生的熱愛。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地標建築前留下朗朗讀書聲,度過多彩大學生活,履行莊嚴而神聖的《醫學生誓言》。1956年,北京中醫學院等4所中醫院校成立,開創了現代高等中醫教育的新紀元。而這座位於海運倉胡同的「牌坊」式建築,可以當作北京中醫藥大學建校之初的老校門。曾經,在這校門內,匯集了多少中醫界的名流和前輩,吸引了無數對中醫藥事業懷揣夢想的年輕學子,培養了一批批中醫界的有用之才和有識之士,承載著弘揚中醫藥學術文化的使命和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