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3:30,「新廣州人」譚先生的手機收到了廣雅中學的簡訊:她的女兒譚藝佳通過指標到校,以688分的成績這所頂尖的高中錄取。
「考上了!考上了!」譚先生激動地在家族微信群裡報喜。「我們2017年落戶廣州,在此之前,藝佳和弟弟算是留守兒童。姐弟倆能來廣州上公辦學校,我們就已經很開心了,沒想到姐姐還能上廣州最好的高中,這簡直就像做夢一樣,真的特別感謝指標到校政策。」譚先生說。
曾經的留守兒童考上了廣雅
談先生和妻子在2006年來到廣州,在一家大型的民營印刷公司擔任管理和技術人員。由於工作忙碌,又沒有廣州戶口,無奈之下,他們把孩子留在了江西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受益於積分入戶政策,2017年譚先生成功落戶廣州,兩個孩子也跟著爸爸落戶,一家人終於能團聚了。同一年,藝佳在公辦九年一貫制黃埔區玉泉學校就讀初一,弟弟則讀小學。
「孩子能成為廣州人,讀公辦學校,已經是很幸運的了。雖然藝佳在老家成績不錯,但廣州的孩子更優秀,學得也多,所以我們都覺得如果她能在這裡考上一所不錯的公辦高中,就是很值得開心的事了。」譚先生告訴記者,當時藝佳把目標定在黃埔區內最好的玉巖中學。藝佳上初二後,成績穩步提升,他們得知廣州中考有指標到校政策,能以更「優惠」的分數讀到示範性高中,便決定「衝一衝」排名前八的高中。
在老師的指導建議下,藝佳提前批指標計劃報考了廣雅中學。「以她的平時成績來說,在提前批統一計劃錄取有點懸,但如果三年平均分降20分,還是比較穩的。」譚先生說。目標定下來後,藝佳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要是真能考進廣雅就好了!」雖然由於疫情,她無法實地參加廣雅的校園開放日,到自己夢想中的學校走一走,看一看,但這所百年名校的亭臺樓閣,一草一木,似乎已鐫刻在了她的心中,以至於她常常感慨廣雅有多美,多適合她。
8月10日中考放榜當日,當得知自己的成績是688分時,藝佳有一點點失落。「沒有考出最佳水平。」她說,幸運的是,廣雅的指標計劃最低錄取分數為687,這意味著藝佳「踏線」考上了自己的「夢之校」。「非常感謝指標到校的政策,讓我們敢做夢,還圓夢了。在廣州,我們感到非常溫暖,希望孩子能好好珍惜,在這麼好的學校裡,腳踏實地,爭取考上好大學。」譚先生說。
優質高中學位惠及更多考生
在廣州,像譚藝佳這樣的幸運兒還有很多。
根據廣州市招考辦的統計,指標計劃錄取的考生中,3559人的錄取分數低於招生學校前3年錄取最低分的平均分,佔比約為25%。記者看到,花都區實驗中學有學生以700分考上了華附;從化區神崗有考生以695分進入省實;白雲區大朗中學有考生687分圓夢廣雅;花都區花山鎮花山初級中學一名考生675分進入執信……「指標到校」政策進一步強化,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全面覆蓋、深度覆蓋發展,讓優質高中學位惠及更多考生,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今年,全市66所公辦示範性普通高中(70個校區)共提供指標計劃19606個,錄取14476人,較去年增加1091人,計劃完成率約74%,較去年提高近4個百分點。其中,省、市屬示範性普通高中提供指標計劃3078個,錄取2212人,計劃完成率約72%,較去年提高約12個百分點,省、市屬示範性普通高中指標計劃整體完成率首次達到七成。
區屬示範性普通高中方面,越秀、海珠、天河、黃埔、花都5個區計劃完成率超過80%。其中,增城中學指標計劃完成率為100%,培正、市5中、天河外國語學校、培英、科學城中學、番禺中學、秀全中學等15所學校的指標計劃完成率超過90%。集團核心校面向集團直接分配指標共280個,較去年增加100個。番禺區石碁第四中學分得仲元中學26個指標,並全部完成;黃埔區玉泉學校分得17個玉巖中學指標,並全部完成,該校分得的52個指標計劃全部錄滿。
玉泉學校校長戴亭表示,學校成立四年,共有90多個班級,4000多名學生,其中有不少都是「新廣州人」。指標到校政策的實施,讓這些孩子看到了未來的希望,許多人通過指標到校進入到省實、廣雅、二中、六中、廣大附中等好學校,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我們致力於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緩解家長的擇校焦慮,減輕他們金錢、時間上的負擔。而指標到校政策則給了他們更加公平的升學機會,體現了廣州這座城市的包容。」戴亭說。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星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