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乾貨!「非典」時期香港第一批Dirty Team醫生談新冠疫情

2020-12-17 深圳衛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截至2月18日,香港已有61宗確診個案,分布在全港8間公立醫院,每間醫院都設有一隊「Dirty Team」。「Dirty Team」,字面翻譯「不潔小組」,這個小組專門負責照顧確診或懷疑個案,風險較其他醫護人員為高。

香港醫院面對像「非典」、新型肺炎這些高度傳染病時,按慣例會有一個抽籤制度,抽中的人要加入「Dirty Team」的工作。所以這也被一些醫護人員稱為抽「生死籤」。

也有個別醫院不抽「生死籤」,像是威爾斯親王醫院,本次其內科部門就決定先由資深醫生自願入組,希望能儘快掌握到如何抗疫後,才讓年輕醫生加入。

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樹昌醫生,是2003年沙士(非典)爆發時威爾斯親王醫院首批Dirty Team醫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上周,他受邀前往日內瓦參加世衛組織會議,同時本次疫情中,他也與鍾南山院士有科研合作,他們的合作成果未來將會發表。

2月17日,許樹昌醫生接受了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的專訪。

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樹昌醫生

以下為專訪部分文字實錄。

世衛組織:最擔心源頭未滅難以撲火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上個星期您到日內瓦參加世衛組織會議,討論的主題是什麼?防疫有什麼新措施和進展嗎?

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樹昌醫生(以下簡稱許樹昌醫生)

我上個星期去世衛和大家探討了很多話題,比如流行病學、有多少個國家受影響,也都有談到治療方案,大家最擔心的是現在仍然不知道病毒的源頭是什麼。另外新冠疫情爆發的很快,幾個星期就已經到了七萬多宗個案,也都有不少的國家口罩短缺,所以大家一起探討在不同的崗位要用什麼樣的防備、戴什麼樣的口罩等等,所以大家都聊了很多。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病毒源找到以後對疫情的控制有什麼樣的幫助?

許樹昌醫生:

如果可以控制病源的話,那未來疫情捲土重來的機率就降低很多。比如SARS是因為果子狸,所以內地後來就禁了果子狸,所以市面就買不到了。雖然黑市可能還有,但起碼禁了的話,少了人去食用果子狸,少了機會被感染。所以通常找到中間宿主的話,就比較有效控制疫情。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WHO開會討論疫情發展時氣氛緊張嗎?

許樹昌醫生:

不緊張,大家在討論一些流行病的學術問題。但是也擔心保護衣、口罩這些儲備不夠。另外疫症暫時還沒有平息,最重要的是病源、中間的宿主還不知道是什麼?治療的方案現在就等武漢那邊了。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世衛組織開會時對中國目前的防疫措施有什麼樣的反應?

許樹昌醫生:

沒有特別評論內地的防疫措施,主要是就流行病學展開探討,比如病毒如何擴散等等。

鑽石公主號「超級爆發」 乘客回港必須強制隔離 哪些地方最高危?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鑽石公主」號每天增加確診人數都相當大幅,您怎麼看這艘船上爆發這麼嚴重的疫情?發生了什麼事?

許樹昌醫生:

這艘船旅客加上船員應該都有四千多人,染上疫症的現在(2月17日)已經有400多個,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超級爆發」。香港政府目前打算將船上的港人撤回香港,大概有350多位,因為最近新增了不少個案,還有這艘船上的遊客究竟是怎麼感染的目前還不清楚。如果到了香港讓他們直接回家的話,可能會引起社區大爆發。舉例來說,日本早幾個禮拜從湖北武漢撤離第一批200多個人,回到日本之後,這200多人裡面有5個是受到感染的。所以這艘郵輪上350位香港旅客裡,相信可能都有一定數目是受到感染的。所以他們一到埠,政府就會安排他們去一個隔離的檢疫區,隔離14天。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您剛才提到「鑽石公主」號上出現一個超級爆發,對比之前停泊香港的世界夢號,都是郵輪,為什麼「鑽石公主」號上的疫情會這麼嚴重?有沒有可能出現人為責任比如日本政府的措施。

許樹昌醫生:

我們不清楚「鑽石公主」號上疫情爆發的原理是什麼。上次的「世界夢」號剛開始是有8位確診,從3位到8位,到了後來旅客上岸後再追蹤,都有十幾位確診的。但相對確實沒有「鑽石公主」號這麼嚴重。以香港「世界夢」號來說,這批旅客監察14天、再用3天幫船員檢查口水、分析病毒後都是陰性的。所以後來就「放掉」了所有在船上滯留的旅客。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郵輪結構都差不多,都是密閉空間,是不是「鑽石公主」號上的傳染路徑不同?一般在郵輪上是不是更容易被傳染?

許樹昌醫生:

通常郵輪有幾個區特別的高危。最高危就是自助餐那一層。大家可能早中晚都吃自助餐,吃自助餐時候不戴口罩,如果是帶菌者咳出來的飛沫、飛到1到1.8米,另外還有一些飛沫落在臺面、凳子上,如果用手摸到飛沫,再揉眼睛、揉鼻子的話,那病毒就能入侵到黏膜了。所以在郵輪裡、自助餐區是高危的。另外還有表演節目的時候,表演節目時房間坐了很多人,也都很密集。如果有人帶病毒的話、病毒也很容易擴散。另外下船的時候也是,白天有下船旅遊的旅行團。比如一個行程是7天,其中有3天是到港口下船觀光,等出發又要坐一起、分成很多組一起走,坐的地方也很密集,這也是一個高危環境。上船也是,上了船後有教旅客防火救生的集會,旅客一定要去,也坐的很密集。這些途徑的話,如果有一個旅客帶病毒,那後果就很嚴重了。

病毒出現變異嗎?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您剛才提到揉眼睛,有病人的眼睛裡驗出了新冠病毒,還有之前從糞便當中也驗出病毒,能不能說病毒出現變異?

許樹昌醫生:

這個不代表病毒變異。還是飛沫(導致的),如果兩個人近距離,大約在1到1.8米,剛剛好其中一個人有病毒,我一咳嗽而對方又沒帶口罩,飛沫就可以進入他的呼吸道。另外一個途徑就是飛沫落到了桌子上,用眼睛是看不到的。碰巧摸到了飛沫後摸眼睛、鼻子的話,就容易將病毒帶入黏膜而受到感染。這個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至於糞便都帶有病毒,其實這一早就知道的。當年SARS每四個人有一個腹瀉。中東呼吸症候群也是,大約有2成到2成半的患者比例有腹瀉的現象。這次新冠病毒大約有3%的患者有腹瀉,在糞便中都會找到病毒的基因。所以醫護人員要處理分泌物時候都要很小心。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所以「打邊爐」(吃火鍋)家族互相感染不是因為氣凝膠和蒸氣?(香港一家19人吃火鍋11人染病)

許樹昌醫生:不是。打邊爐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最大問題是大家要坐在一起,幾個人共享一個鍋,坐得很近。還有那些菜都放在桌子上,距離很近、不然夾不到菜。很多時候大家的距離連一米都沒有,如果又碰巧一位食客是帶病毒的,他就能傳染到很多人。和氣溶膠沒關係。打邊爐時候會冒熱蒸氣,其實這些病毒到了攝氏60度就不能生存,不是氣溶膠的問題。

氣溶膠的傳染情況通常在醫院裡發生的機率會多一些。為什麼會有氣溶膠傳染呢?譬如當年SARS,有些病人嚴重呼吸衰竭,(醫護人員)要幫他們插喉,插喉之前要幫他們抽痰,抽痰的過程中就會製造很多小飛沫,小飛沫在空氣中飄的過程中就引起一個局部的空氣傳播。另外插完喉以後,(醫護人員)要用手往病人肺裡泵氣,直到送進深切治療部(ICU)接上呼吸機。用手去泵氣的過程中也製造了很多小飛沫,所以當年引發很多醫護人員受到感染。另外一個產生氣溶膠的可能就是氣管鏡,氣管鏡是用來抽痰化驗而使用的,過程中也會製造很多氣溶膠。所以2003年SARS香港有1755個個案,其實380多位是醫護人員。他們受到感染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近距離照顧病人,有時急救過程接觸到病毒氣溶膠,造成了他們受到感染。

點擊

戰「疫」 守護一線工作人員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您當年非典時期是第一批Dirty Team的成員,中東呼吸症候群時也是去了沙特,以您在前線抗疫的經驗,您覺得這次新冠病毒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許樹昌醫生:

如果香港來說,在那之後都發生了很多轉變。2003年3月時候,第一個SARS病源進了我所在的威爾斯親王醫院,當年我們是沒有負氣壓房的。當時的病房很簡陋,好像一個網球場,一邊擺20張床、另外一邊又擺20張,兩邊的中間有一個護士站、兩個小房間。這兩個小房間只有抽氣扇,沒有正式的負氣壓房。兩張病床之間只有一個布簾,檢查病人的時候就拉上布簾,沒有正式負氣壓房來安置病人。當時我們其實都挺危險的。還有就是最初幾個星期大家不知道原因,那時候還叫非典型性肺炎,直到2003年3月22日先知道那是一個冠狀病毒。到了4月中才有快速測試,沒有今天這麼進步。

好在2005年香港政府投入了很多資源,每間公立醫院有100張負氣壓床位,工作環境安全了很多。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現在武漢建了方艙醫院、還有雷神山醫院等,您看這些醫院的治療條件如何?

許樹昌醫生:

這些醫院作為臨時措施來隔離病人的話條件都是可行的。因為最大的問題是在湖北以及武漢市突然出現疫情大爆發,他們自己的醫院設施是不夠用的。我們都看到很多病人沒機會住進病房,所以短時間建起這些臨時醫院,好像當年小湯山一樣,都有同樣的效果。最起碼可以暫時將病人隔離,減低病人之間的傳播,另外病人傳給醫護人員的機會都可以降低很多。這是有效的臨時措施。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那香港的醫院防疫措施做得如何?

許樹昌醫生:

香港主要的傳染病中心是在瑪嘉烈醫院,這個醫院有一整座大樓,裡面有110間單人房、全部負氣壓。其他醫院比如威爾斯親王醫院,我們有大約100張負氣壓床位,位置在新翼大樓的頂樓。現在香港的疑似個案或者確診個案都入住了負氣壓病房。

負氣壓的意思是不斷地過濾房間內的空氣,從天花板輸入空氣,從床下面抽走空氣,然後過濾。每個小時起碼要過濾12次,確保空氣清新。另外病人咳嗽咳出的飛沫,床下面的抽氣管就抽走了,減低了傳染給醫護人員的風險。

港府徵用未入住公屋作為隔離中心可行 港民眾存誤解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另外香港目前有幾個檢疫隔離中心、比如翠雅山房等,您有沒有去過,條件如何?

許樹昌醫生:

檢疫中心的話,政府是用了度假屋的形式,有房間也有露天的地方,空氣比較流通。比如麥理浩夫人度假區等幾個度假區。不過數量有限,所以政府也擔心不夠用,我們還有兩千多市民在湖北等著回港。所以將來可能要分批才能回港。

鑽石公主號大概有300多位香港市民,他們也要進入度假營的。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現在社會上對隔離中心的地點也有很多的爭議,您覺得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平息大家爭議?

許樹昌醫生:

政府剛開始是想用一些沒有入住的公共房屋來做隔離中心,其實這個方案是可行的。因為一個住宅單位裡有好幾個房間,可以允許病人入住不同的房間進行隔離檢疫。這本來是一個很可行的方法。但最大的問題是不少香港市民對這個病毒有很多的誤解。明明他們居住的地方和未入住的新公屋相隔幾百米,但他們都害怕自己受感染。

其實一般咳出來的飛沫是有重量的,剛才說了1-1.8米就落到地上了,不會飛到幾百米之外的。很多公眾都有錯覺誤解然後反對,所以說香港政府都很難做。

各界期待武漢新藥臨床試驗有顯著療效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衛健委說新冠肺炎還是可防可控,及早治療治癒率高。那麼從輕症、重症角度說都應該如何治療?

許樹昌醫生:

香港也有不少的個案是輕症,就武漢來說,我在北京的朋友都去了武漢幫忙,他們通常看病人的氧氣含量。如果夾手指的氧氣含量低於94%,醫生就會用藥。早期的時候他們會用蛋白酶抑制劑,另外還有幹擾素等。而近期在武漢,醫生們使用的是一種新藥叫做瑞德西韋,瑞德西韋本來是一種治療伊波拉(伊波拉)病毒的藥,但是在老鼠感染中東呼吸症候群後、使用瑞德西韋的治療結果是明顯好於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和幹擾素的。所以武漢現在也在做一個臨床研究,他們這個星期很快招募到200個個案(義工),下個星期我們就能知道瑞德西韋這種藥效果如何了。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有人說新冠肺炎和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病症很像,那治療方法其實是不是也相似?

許樹昌醫生:

當年SARS使用的治療方案是(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但是效果不好,很多副作用。會噴血,心跳減慢,孕婦也不能吃因為會造成畸胎。所以當時的治療並不是那麼有效,到了後期是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加上利巴韋林的治療方案。在事後回顧分析來看,給藥的效果比不給要好。所以現在中東地區是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加上幹擾素來做研究的。

基於以上的經驗,應對這次的新冠病毒也是使用蛋白酶抑制劑,有時再配合幹擾素來治療的。近期才開始使用瑞德西韋的。

這些藥物目的是減低病毒對肺部的損傷,所以到武漢招募這些義工做了試驗以後就可以看到效果究竟如何。

內地之後香港本周也將進行病例解剖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內地2月16日進行第一例新冠死亡者的解剖,但新冠肺炎從12月底就開始蔓延,為什麼現在才進行解剖?

許樹昌醫生:

好多中國人都有個傳統觀念,很多家屬不想解剖,因為他們想逝者入土為安,這也可以理解。就算在中東,這麼多中東症候群的個案,這麼多年,也只有2個才做到解剖。在很多人的家庭觀念中很多人是不喜歡解剖的。所以內地可以做到第一例解剖的話,可以讓我們增加對這種病毒的了解,譬如對肺部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會不會入侵肺部以外的器官等等。這些只能靠解剖才能讓我們掌握更多的資料。香港馬上也有一個死亡病例準備進行解剖,在這個星期內進行。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是那個老人家嗎?

許樹昌醫生:是39歲那位死者,有糖尿病的那個。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39歲那個糖尿病患者是否各方面風險比較高?

許樹昌醫生:內地資料顯示,如果年紀大的、60歲以上,加上有長期病的患者,比如糖尿病腎衰竭或者肺部、心臟有事,又或者肥胖,如果有這些因素的話,病症就會嚴重些,增加死亡風險。

與鍾南山合作成果未來將發表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您剛剛聊天時候說您日前和鍾南山教授一起做研究,您是什麼時候去廣州的?主要合作哪些?

許樹昌醫生:過年前鍾教授打電話給我,說大年初三的時候,就會掌握到一千多個數據的個案,讓我到廣州和他一起看看這些數據做一些分析。我就去了一天,之後大家就通過電郵往來,繼續分析這些數據,我們有一些醫學報告在將來會發表。

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記者:當時鐘教授手上的數據有哪些?

許樹昌醫生:

1100個。我目前一半時間做臨床、另一半時間教學生。

相關焦點

  •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2019年12月,在全國人民忙碌了一年準備返回家鄉歡度春節的時候,武漢突發新冠肺炎,隨後鍾南山院士明確能夠''人傳人'',並建議大家都居家隔離。自此全國打響了一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鬥。此次疫情,使我們不免想起了03年非典型肺炎在國內的肆虐。
  • 疫情下的消費心理調研——新冠疫情消費情況和非典消費情況對比
    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迅速波及全國各地。本次疫情適逢春節假期,直接影響餐飲、娛樂、旅遊等國內主要消費及服務業,而且此次新冠疫情的傳播速度快於以往的非典以及其他類似疫情,但是新冠疫情的致亡率低於非典疫情。
  • 香港一居民樓集中感染新冠,專家稱錯失防控良機
    葵盛西邨集中傳播點的出現,可能是第4波疫情已在香港相關社區集中性爆發的標誌,相關情況令不少港人回想起2003年非典時期,作為重災區之一的香港淘大花園堪稱「疫劫」的經歷。圖為淘大花園外景。《財經》記者 焦建/攝文|《財經》特派香港記者 焦建編輯|蘇琦隨著新冠病毒持續性廣泛傳播,在中國香港特區尚未得到控制的新冠肺炎第4波疫情中,近期出現的一次地區群組集中性暴發,呈現出一系列值得注意的新型防控難點
  • 新冠疫情後的變與不變——兼論與非典影響的比較
    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正處在這樣的背景下,非典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傳統的線下商業模式,對於中國推進網際網路化起到了重要的催化劑作用。我們通過阿里巴巴和京東在2003年「非典」後崛起的案例,具體闡述當年的疫情對於我國商業模式演變起到的催化劑效應。非典使得2003年二季度的線下商業受到了較明顯的影響,同時倒逼傳統企業尋找新的出路,否則有被淘汰的風險。
  • 新冠病毒遠比「非典」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類結膜和上呼吸道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5月8日,香港大學醫學院官網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遠比「非典」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類結膜和上呼吸道,新冠病毒的感染程度與2009年甲型H1N1流感感染程度相似。該研究已於5月7日發表在權威雜誌《柳葉刀·呼吸醫學》上。
  • 《鍾南山:蒼生在上》——從抗擊「非典」到「新冠」疫情,全面展現...
    本書側重描寫了在 「非典」「新冠」這兩場「戰疫」中,鍾南山所履行的醫者責任。同時穿插了鍾南山的家學淵源、成長求學經歷,他所帶領的團隊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等故事,立體地展現了這一位備受敬仰的院士形象。鍾南山令人景仰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
  • 非典17年後,抗擊新冠疫情雕塑作品也將在廣州雕塑公園展出
    3月2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廣州市雕塑公園非典紀念碑舉辦廣州市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介紹如何用檔案、藝術、城市空間等綜合手段記錄「戰疫」大事件。 非典17年後,將抗擊新冠疫情的雕塑作品選址定在雕塑公園,對此有何構想?
  • 醫生自述:17年前爸爸去抗非典,此刻我在一線抗新冠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醫院都成為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截至2月20日0時,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45例,連續15日呈下降態勢。那麼,堅守一線的醫生如何開展防疫工作?又是怎樣看待這次疫情的?河南焦作的肖醫生向中新經緯記者講述了她留守當地抗「疫」的經歷。
  • 沒藥沒疫苗,人類對抗新冠,只剩「硬抗」了嗎?
    面對疫情,能否快捷、準確診斷,將很大程度決定患者和疫情的走向。非典時期雖有利用鼻咽拭子檢測病毒的技術手段,但它既未納入診斷標準,也未面向全民開放,臨床中仍多靠醫生經驗,憑症狀和檢查結果等綜合確診。治療藥物方面,非典和新冠困境相同:沒有特效藥,甚至連有效藥都沒有。尤對新冠疫情,2020年10月,世衛組織「SOLIDARITY(團結)」全球臨床試驗結果公布,發現瑞德西韋、β幹擾素等4款藥物對治療新冠無效或療效甚微。疫苗研發的狀況與之類似。
  • 香港大學尹國聖教授發布新冠肺炎AI成果,準確率達88%
    雷鋒網消息,近日,香港大學統計與精算學系系主任尹國聖教授聯合其他多位學者發表一篇最新論文,介紹了一個最新的新冠肺炎在線診斷系統(點擊查看論文原文)。目前,論文正在評審中,但是COVID-19診斷系統已經在線、免費使用,Python程序及數據完全開源(開源地址:https://github.com/xiaoxuegao499/LA-DNN-for-COVID-19-diagnosis)尹國聖教授表示,通過對非典疫情及各類流感病毒的研究,香港大學一直都走在世界科研的最前沿。
  • 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郭金成:從非典到新冠 專注...
    面對非典、新冠兩次疫情,重慶海潤始終牢記社會責任,第一時間組織行動,投入到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之中,全力保障醫院負壓通風安全——而這背後,離不開每一位海潤人的星夜兼程,這份獎項更應屬於他們!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1999年,是專注於室內空氣環境與綠色醫院的國家重點「雙高」 「雙軟」企業。
  • 曾光:今年秋冬季挑戰嚴峻 流感影響新冠疫情第二戰成敗
    來源:《財經》新媒體「今年秋冬季挑戰很嚴峻,非常擔心抗擊新冠疫情取得的第一戰勝利,可能由於流感而影響第二戰成敗。」7月12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中心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在由《財經》雜誌、《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財經前沿:如何防控秋冬疫情」論壇上表示。
  • 南通市第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公示
    南通市第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公示 來源: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發布時間:2020-02-26 字體:[ 大 中 小 ]
  • 關於公布南通市第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的通知
    關於公布南通市第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的通知 來源: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發布時間:2020-03-04 字體:[ 大 中 小
  • 【香港故事】香港霧化消毒團隊:我們是環境的醫生
    陳先生所在的霧化消毒團隊,曾到過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所在的診所和酒樓等進行消毒,這讓霧化消毒人員承受了不少心理壓力。  【同期】香港霧化消毒工作人員 陳先生  家裡人也是一個很大的關卡。就像今次疫情來講,很多人都會因為家庭或者其他問題離開公司,比如我有個同事,家裡人真的很激烈反對,因為他們覺得都有相對的危險。
  • 流感、非典、新冠,哪一種傳染性更高?鍾南山院士給出這樣的答案
    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由新冠病毒作用於機體細胞造成,如今已經在全世界造成了350多萬人感染,遠超17年前的非典疫情,可見新冠病毒的傳播率也是極強的。將新冠病毒與造成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的流感病毒,和導致非典出現的SARS病毒相比較,哪種病毒的傳染性更強呢?近日中南山院士給出了答案,他認為就傳染性指數來說,流感是1,SARS接近2,新冠是3,也就是說新冠肺炎的傳染性是最強的。
  •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分享見證勉勵今天受疫情影響的香港人
    7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在播道會雅斤堂佈道會分享見證,從聖經中以色列百姓被擄於巴比倫的經歷和2003年非典的經歷,勉勵當下受疫情影響的香港人。
  • 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這屆高考生註定不凡
    因為疫情的影響,他們宅在家中,但也不忘學習的使命。2003年非典,他們剛出生,2020年新冠肺炎,他們即將參加高考。非典與新冠,都被這一屆高考生趕上了!不禁令人感嘆,這群孩子,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這屆高考生註定不凡!妹妹也一樣,即將參加今年的高考。
  • 港大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較「非典」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類呼吸道及眼睛
    新華社香港5月8日電 香港大學醫學院8日公布,其研究團隊近期發現,新冠病毒遠比「非典」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類結膜和上呼吸道,而眼睛可能是人類感染新冠肺炎的重要途徑。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志偉及其研究團隊在三級生物安全水平實驗室利用人類上呼吸道和眼部組織,對比了新冠病毒、「非典」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以及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