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生的就是將才,比如彭大將軍,生來英雄,風風火火,在國民黨的隊伍中很快當到了團長,再比如賀龍元帥,從小就是英雄豪傑,讓人覺得非同尋常,前途無量。
然而,有一位元帥,卻有點太老實了,幾近木訥,毫無稜角,不顯山,不露水,以至於很多人認為,他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並不是一個能讓人刮目相看的人,其實大家都是被他騙了。
他就是徐向前元帥。
父母絕對沒有想到,這個兒子會成為共和國的元帥
徐向前是山西五臺人,出生於一個教師家庭,也算是書香門第了,但是他們家的家境並不是太好。徐向前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叫徐受謙。哥哥因為是長子,可能人也比較機靈,所以很得父母的器重。
至少父母對徐受謙的器重,要在徐向前之上。剛開始,兄弟倆都上學,上學當然是要交學費的,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可是隨著家庭生計的日趨艱難,供不起兩個讀書的孩子。怎麼辦呢?
父母一合計,最後決定保一個,舍一個。什麼意思呢?父母決定讓徐向前的哥哥繼續讀書,而讓徐向前輟學。顯然,父母認為,徐受謙會更有出息,培養他讀書性價比會最高。
父母放棄了徐向前,送他去書店當學徒,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就是當童工。當時的徐向前十幾歲,正是讀書求學的好年紀,父母卻不讓他讀書了。真是太可惜了。如果父母認為他有出息,會不讓他繼續讀書嗎?如果父母能預料到這個木訥的兒子日後當了共和國的元帥,還會放棄他嗎?
世上的事情有太多的想不到。徐向前的哥哥果然是學有所成,然後在閻錫山的部隊中當了一名軍需官。新中國成立後,在太原文史館工作,在1975年去世。在父母眼裡,這個孩子當然已經很有出息了。
而徐向前呢?當了兩年學徒,然後在哥哥的推薦下,考取了山西國民師範,又是在哥哥的保舉下,南下上海,報考黃埔軍校,從此走上一生無悔的革命道路。他後來的成就遠在哥哥之上。
蔣介石絕對沒有想到,這個學生會成為他日後的勁敵
事實證明,徐向前天資聰明,雖然早就輟學了,卻逢考必中,考國民師範,被成功錄取了,考黃埔軍校,又被成功錄取了。徐向前進入黃埔一期,當時的校長是蔣介石。
在黃埔軍校,徐向前遠沒有陳賡活躍,也沒有陳賡的名氣大。如果不提供特殊的機會,以徐向前那樣的性格很難脫穎而出。蔣介石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很會搞一些鬼名堂,他每個星期都要到學校去,抽出寶貴的時間找學生單獨談話。
這個機會對於每一個黃埔生來說,那是均等的,所以徐向前也來到蔣介石的辦公室裡。蔣介石看了他一眼,覺得這人很平常,第一眼感覺就不好,沒想到談話更加生硬。
蔣介石問:「叫什麼名字?」
徐向前回答:「徐象謙。」那時候的徐向前還沒有改名字呢。
蔣介石問:「哪裡人?」
徐向前回答:「山西。」
蔣介石問:「在家幹過什麼?」
徐向前回答說:「當過教員。」
談話變成了機械的一問一答,非常生硬,空氣都有點尷尬,蔣介石最後都懶得追問了,就讓徐向前出去了。徐向前這樣一個頂尖級的帥才,就這樣從蔣介石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蔣介石當然不會想到,他這個看似木訥的學生,在短短幾年後,居然能成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縱橫鄂豫皖,成為他的心腹大患,這個學生一直打校長,打了二十多年,最終成為新中國的元帥。世上沒有後悔藥啊,精明的蔣介石要是知道徐向前有那麼巨大的潛力,怎麼地也會把收之麾下。
軍委書記楊殷不會想到,他派過去的這位後生,會成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
(楊殷烈士)
黃埔軍校畢業後,徐向前參加了廣州起義,然後經過一些曲折,輾轉來到上海。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呢?徐向前心裡也很茫然。這天,他正在寓所讀書,突然來了一位接頭人。
接頭人問他:「想做什麼工作?」
徐向前回答說:「學的就是軍事,想做軍事工作。」
接頭人說:「正好,鄂東北的一位紅軍師長犧牲了,那裡局勢緊張,戰鬥頻繁,正需要軍事幹部,他們已經幾次向中央要人,中央準備派你去大別山,指揮軍事鬥爭。」
徐向前說:「好。一切聽從中央安排。」
就這樣,徐向前來到了鄂豫皖根據地。在黨內,這只是一次極其尋常的軍事調動。後來,徐向前才知道,那位接頭人叫楊殷,曾經給孫中山當過參謀,當時是中央軍委書記,軍事工作的總負責人。
不久,楊殷就和彭湃等人一起被捕犧牲了。楊殷當然不會想到,他的這次尋常的軍事調動,將對中國革命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他派出去的這個叫徐向前的年輕人,在短短兩年後拉出了一支數萬大軍,成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威震大別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