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感嘆筆窮時候,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卻沒想到更顯得他有才!

2020-12-13 啟路文學

寫詩作詞的人都知道,都有詞窮的時候,而詞窮的時候,寫什麼都成四不像。寫詩不是你想寫,就能刻意寫出美好的詩詞,寫詩詞真的需要靈感,靈感來了想寫詩詞,擋都擋不住,一氣呵成。沒有靈感,筆窮的時候,是絞盡腦汁,苦思冥想,都寫不出一首好詩。

就連著名的詞人辛棄疾都有筆窮時候,可想李白、杜甫之輩皆會如此,不然天天有靈感寫詩,那他們的流傳詩作,也不至於只有現在這麼多。而寫詩的人,也不是天天都在寫詩,寫詩的人,多半都是消遣自己,陶冶性情,發表一些感想。所以讀詩人的詩,能讀出一種心情,一種心境。

更有些詩人的詩揭露了當時的一些歷史,甚至一些風土人情,比如杜甫的詩,很多詩歌都是有歷史意義的,他的三吏三別,影響就很遠大。說到這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辛棄疾感嘆筆窮時候,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卻沒想到更顯得他有才!文字如下:

《再用韻》作者:辛棄疾年代:宋欲把身心入太虛,要須勤著淨工夫。古人有句須參取,窮到今年錐也無。

讀完辛棄疾這首詩,估計很多人很難讀出其中意思,因為其中太虛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不懂。其實太虛是指中國古代哲學名詞。或指「深玄之理」,或指「氣」。這裡多指詩詞中的奧妙。

因為這首詩的標題是再用韻,是跟詩有關的。而錐的意思是指錐子,一頭有尖用以鑽孔的工具。知道了這些,就不難去理解這首詩了,我們不妨一起來分段欣賞一下。

欲把身心入太虛,要須勤著淨工夫。

這句起頭起得很不錯,一個欲字,足見詩人是思索再三,想要把自己的身和心都進入一種狀態,去感受一下詩詞中的奧妙。

但詩人卻說要達到這種狀態,就需要非常勤奮,什麼都不要想,把時間都花在上面,用所有的時間和功夫,都花在詩詞上,那樣自己的身心就能與詩詞融為一體,就能感受到詩詞中的奧妙。

古人有句須參取,窮到今年錐也無。

這句是說古人雖然有很多句子寫得很好,可以參照,參考,但是用到如今啊,也是今年,感覺古人的好句子都被我用鑽孔的工具一樣,都把孔子給鑽完了。所以感到很詞窮。一個詩人能把古人可用的句子,有用的句子都參考完了,參照完,可見詩人是花了不少的功夫,足見他的才情。

足見他的詩詞涉獵之廣泛,學習之廣泛;所以讀到這裡,感到辛棄疾的詞能達到這般境界,也不是虛的,都是實實在在在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想把自己身心進入詩詞中的奧妙中,摸透詩詞中的奧妙,這便是辛棄疾的詩詞之路與別人不同之處。

讀完辛棄疾這首詩詞,我們可以學習到辛棄疾的一種學習精神

這種精神,值得我們運用到工作中,或是自己的興趣愛好中。因為不管做什麼,都要有這種學習的精神,就是借鑑優秀人的作品,運用到自己的作品當中。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這種方法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更上一層樓。可惜現代很多人一旦忙起來,而忽視了這種方法,成天只知道埋頭上班賺錢,卻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提高自己的工作量,或是業績。拿著每個月的死工資,上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班,實在沒有意思。

人活著就要有一個愛好,對這個愛好的執著勁就要如辛棄疾般,也只有把先輩們的所有優點都學習一遍,運用到自己身上,到最後才會遇到辛棄疾這樣的瓶頸期,很難再有突破。

但縱觀辛棄疾一生,在詞的領域中,可謂是登峰造極,讓人佩服不已,他此生努力有如此輝煌成就,已經是足夠了。

所以說辛棄疾感嘆筆窮時候,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卻沒想到更顯得他有才!

文/啟路文學/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的煩惱:愁苦跟著他跑,寫了一首詞抱怨,開頭就是千古名句
    辛棄疾接下來寫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帶來的巨大變化。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統一而奔走,中華大地留下了讓他的足跡,奈何很多地方都已經面目全非,被侵略者踐踏得支離破碎。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人們也是愁容滿面,流離失所。辛棄疾看著親朋好友逐漸老去的面龐、兩鬢斑白的頭髮,不禁悲從中來,這種水生火熱、漂泊異鄉的生活究竟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 辛棄疾寫了一首詞,皇帝讀後十分不悅,為何他並未因此獲罪呢?
    可是辛棄疾寫的一首詞,就讓壽皇(孝宗)十分不高興,但是孝宗最終沒有加罪於辛棄疾,這又是為何呢?這首詞就是——《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這一年他被朝廷由湖北轉運副使改調為湖南轉運副使,然而在此前的兩三年內,他也被多次調任,但是均未能久任。其實了解宋代歷史的人都知道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而辛棄疾是武將出身,再加上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幹過好幾件大事,所以深受統治者的忌憚,因此他就被統治者多次調往不同的地方,而且官職也不高。這次的調任,其實他心裡也明白原因。
  •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文|落筆映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提高修養的方式,是讀書寫字。很多人也知道只有認真寫過一首詩,一段話才能真正愛上文字。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辛棄疾,他是中國文學史上詞詩柔和的能人,可以以景喻情,以物喻志。讀他的詩,你可以體會到淡淡的哀涼,也會有感情細膩的一面,雖說他在詞上成就獨樹一幟,在其他方面也很厲害。從宋史了解到,他作為抗金名將,常常因不滿寫下憤慨,罵盡官場人員的心。
  • 錚錚鐵漢也有繞指柔,辛棄疾婚後用中藥名,給妻子寫了一首肉麻詞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馳騁沙場的武將,也是著名愛國詩人,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有人說:辛棄疾真是有才,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兒時的美好一去不復返,記得那個時候讀辛棄疾的詞是不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傷感,直到長大了之後,再次讀他的作品,突然發現那種傷感,還有那份憂愁,其實與自己極其想像,以他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來說,每一句都感人至深,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一生的委屈。
  • 辛棄疾作為一名愛國將領,寫詞只是他的副業,沒想到因此流芳千古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提起辛棄疾,眾人都知道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詞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寫詩詞只是他的副業。辛棄疾是一位少年將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追求是領兵作戰。他有謀有略驍勇善戰,但因為他寫的詩詞太精彩,所以遮擋了他軍事才能的光輝。辛棄疾,祖籍山東,濟南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人。
  •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文|笙離歌人對南宋時期的愛國詞人留下的名篇,我的記憶裡印象最多的也就是辛棄疾,蘇軾等人。但宋詞裡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喜歡詩的朋友們的概念來說,我今日主要想談下辛棄疾這位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詞人所寫的一首詞。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得生動有趣,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辛棄疾是詞中之龍,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而且他的詞自成一派,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尤其是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都是精品。不過在這眾多的作品中,還有一首比較獨特,也就是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雖然這首詞看似很普通,只不過是描寫了鄉村普通的風景,還有普通的事物,但是寫得又是生動有趣,讀來也是朗朗上口;當時辛棄疾正是在夜間出門散步,信手拈來寫了這麼一首詞,讀來也是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 辛棄疾究竟多有才?一首《靜夜思》包含25味中藥材,你找到幾個?
    只可惜一朝為南宋官員,辛棄疾沒能再馳騁沙場,其軍事才能均被埋沒,1181年,辛棄疾仕途不順,遭遇被貶,後帶著妻子範如玉去到了上饒生活;但如果你再詳細了解辛棄疾,你還會發現辛棄疾精通醫學,一首《靜夜思》便包含25味中藥材, 《靜夜思》全文如下:
  • 辛棄疾也「花心」:一首《憶李白》,道出他對李白和杜甫的感情
    雖說這是民間戲言,但是辛棄疾借用這兩句,其實是表達了自己對於李白和杜甫懷念與崇敬。畢竟,能把偶像的詩詞寫在自己的作品裡,這大概也是追星的最高境界了吧! 後後半句「卻趁汨羅江上狂」,則是借用了杜甫的「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這難道僅僅只是想要說明杜甫在追憶李白麼?其實不然,辛棄疾是在借詩言情:我辛棄疾和杜甫一樣呀!都對李白有著不俗的感情!
  • 辛棄疾新婚後外出,用25味中藥給妻子寫了一首相思的情詞,真肉麻
    提到辛棄疾,除了他在戰場上的奮勇殺敵,還會想到他揮灑墨水,給我們留下的經典之作。你可能會想到「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嚮往,也許會想到「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安逸,也許會想到「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豪邁……可以說辛棄疾的詩詞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讓我們看到了他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 蘇軾欣賞梨花,寫了一首七言絕句,短短四句話,寫出了心中的豁達
    這首詩寫梨花,雖然用詞極其平淡,哪怕是初學詩詞的新人,似乎也可以寫得比它更加文採飛揚,賣弄辭藻。但,其實古往今來,這數千年光陰,也就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能夠流傳下來,膾炙人口,千古傳頌。此刻詩人想到了什麼呢?他想到的,卻是春光易逝,就如同人生,短暫易碎。這首詩創作於北宋熙寧十年,此時的蘇東坡,幾經流放,本身年事已高,顛簸流離已然很苦,家中又連番遭遇變故。父母、妻子相繼辭世,這種情況下,又恰逢是清明時節,即便是東坡,也會生出人生匆促,物是人非的悲傷感慨。正如下半句所言。
  • 辛棄疾搬家不成,心生感慨,寫了一首詞,充滿了自嘲和無奈
    像辛棄疾,他的一生生活得比較坎坷,自己一生都在追尋的目標也沒有完成。但是他還是能夠在朝廷做官,想必他的生活雖然不如意,但一定不會為吃穿發愁。辛棄疾寫過一首詞《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這首詞中都是辛棄疾表達自己家徒四壁的情況。
  • 辛棄疾寫的很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句句哀傷,卻道出了愛國情懷
    辛棄疾寫的很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句句哀傷,卻道出了愛國情懷文|常聞君言說到愛國詞人,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南宋時期的一些像辛棄疾,蘇軾,陸遊,嶽飛。這些人中很多的名篇都是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比如《破陣子》,《永遇樂》,《青玉案》。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既然是文人墨客的日常喜愛,辛棄疾也是好酒之人,本是鐵骨錚錚的抗金將領,也曾作得這麼一首《西江月.遣興》將他的醉後憨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卓爾不凡,卻也有醉酒之態辛棄疾生於南宋,是歷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寫的詞句多為心繫家國的大義之詞,難得一見他的雅興,將自己酒後的樣子主動寫了下來,這一千古佳作,讓我們看了以後不禁莞爾一笑。原來錚錚鐵骨的傲世男兒,也有這麼可愛的一面。
  • 辛棄疾的一首小詞,構思精巧,意境清新,滿是對生活的熱愛
    辛棄疾是個愛國詞人,上馬能殺賊,下馬能安民,武將裡最會寫詞的,文人裡最能幹仗的,直到死的時候還不忘高喊殺敵。詞中滿是金戈鐵馬,收復失地。雖然時運不濟,懷才不遇,但他的人生還是活成了他人心中的神話。他的好友大儒朱熹見多識廣,但當他看到辛棄疾的宅子後,仍震驚不已,感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豪宅,可見辛棄疾的房子是真豪宅。他有多愛自己的莊園,完全可以從這首詞看出來:《南歌子·新開池戲作》散發披襟處,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細侵階。鑿個池兒,喚個月兒來。
  • 晚年的辛棄疾,寫了一首掉牙趣詞,其實罵盡滿朝得志小人,真解氣
    晚年的辛棄疾,寫了一首掉牙趣詞,其實罵盡滿朝得志小人,真解氣在文壇一直都有幾個不好惹的人。唐代有詩仙李白,你惹我就寫詩懟你,因他一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就名垂史冊的刺史李邕,對此怕是感觸頗深。而宋代文壇,最不好惹的當屬辛棄疾。
  • 辛棄疾下決心戒酒,寫了一首詞,對著酒杯發牢騷,令人捧腹大笑
    在北宋寫詩寫詞的不亞于于今天的網紅們,比比皆是,水平也是一樣的參差不齊,但是辛棄疾在當時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難遇的好文學家。雖然他的水平可能排不上第一名,但是他絕對是文人騷客中的好將軍,一人可抵千人,帶領五十多號人直接衝進敵軍軍營,活拿叛徒的第一文人。
  • 辛棄疾的柔情,夫人過生日,他寫了一首肉麻之詞,讀完令人羨慕
    但是,如果把辛棄疾這個詞與一直被稱為詞中龍的辛棄疾聯繫起來,那就太奇怪了。歸根結底,在世人眼裡,辛棄疾是一個能文能武、豪情萬丈、勇猛果敢、大義凜然、大義凜然的人,他率領大軍突襲金兵營地。甚至在他自己寫的詩歌中,也難掩其傲慢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