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2020-12-11 暮城煙雨遙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

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一、《滿江紅·點火櫻桃》賞析

《滿江紅·點火櫻桃》——南宋·辛棄疾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裡夢,子規叫斷三更月。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詞作意譯:

一株株櫻桃,紅得像著火一樣,映襯得架子上的荼蘼花,像雪一般的白。春光正好的時候,竹筍扎破了長滿青苔的地面。

燕兒帶著它的幼雛在天上慢慢地飛,好像有些力不從心。流鶯呼朋喚友地鳴叫,聲音也是低怯怯的。春天就要過去了。為什麼不肯把春愁一併帶去,卻給我留下愁腸千結。

一層一層登上樓臺,看遠處春山重疊,遮住了遠方的家鄉,詞人不禁發出「家在何方」的感嘆。浩渺煙波阻住了歸途。一腔古今的愁懷,卻要向誰去說呢?

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直到月上三更。蝴蝶不能替我千裡託夢,子規鳥叫著「不如歸去」,可惜我有家歸不得。

古人說,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花開過後,春天就結束,進入了夏季。荼蘼是白色的小花朵,它在熟透的櫻桃豔麗的色彩下更顯雪白。

櫻桃顏色鮮豔奪目,可是特別容易腐爛。這兩種植物預示著這個江南的春天,很快就會結束。在一切最美的時候,竹筍扎破了地面上的青苔。

燕子也知道春天即將過去,所以帶著它的孩子,飛得十分緩慢。流鶯叫聲怯,仿佛是在擔心自己的聲音太大,會驚跑了春光。

燕子和流鶯只是愛惜眼前的好時光,它們不像人一樣會發愁,詞人整個春天都被愁懷縈繞著。現在春天就要離開了,他仍然愁腸千結,因此怨恨春天,不肯把它製造的憂愁一併帶走。

由寫情到寫自己個人的情緒,再引入對家鄉的思念,解釋自己為什麼發愁。詞的下半闕中,詞人就開始直接問道:春山重疊,煙波阻隔,我們的家在何方呢?

此時離家有萬裡,胸中更有無限的情愁,想對知己、家人和朋友訴說,可是卻找不到人。唐人崔塗說:「蝴蝶夢中家萬裡,子規枝上月三晚。」可是,他夢中的蝴蝶,並不肯像唐人詩作中說的那樣替他「萬裡傳夢」。

入夜擁枕獨眠,耳邊倒是一直聽見子規啼鳴,「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那鳥兒哪裡知道,不是他不想歸去,而是他有家歸不得。

二、國讎家恨,身世之悲

辛棄疾出生在山東,在他出世時,那裡已經在金人的統治之下。他的祖父本來是北宋官員,因為家世所累,當初沒能南渡。但是,他心中一直懷念著故國。

辛棄疾在祖父的影響下,從少年時期起就立志收復故土。因此他二十多歲就組織了抗金義軍,又主動南歸。辛棄疾在南歸之初,曾得到抗金名將虞允文的賞識與提攜,讓他以為可以大展拳腳。

沒料到虞相早逝,後來他又投靠宰相葉衡,葉衡被罷免後,他在朝廷中因為「歸正人」的身份,一再受到「投降派」和「主和派」的打壓。

這首《滿江紅·點火櫻桃,就是他在這一時期中處境的真實寫照。剛剛南歸時,朝廷中人當他是英雄,兩任宰相給他大力的支持,皇帝也十分信任他,可是好景不長。

網上有一句愛情格言是這麼說的:你寵壞了我,可是卻不要我了。假如不是剛開始的時候,皇帝和宰相們給了他太多的期望,他又為什麼會這樣熱情高漲呢?

他在滁州當地方官,努力開拓市場,發展商貿活動,他在江西暗中組建「飛虎軍」,隨時準備上前線打仗。他因此被人彈劾「草菅人命、用錢如泥沙」,皇帝甚至懷疑他有不臣之心。

試問,他辛棄疾為什麼會如此飛揚跋扈?還不是因為當初他南歸的時候,你們這一幫皇帝與大臣講的話太好聽。

因此《滿江紅·點火櫻桃》中的「春光」,就是指當初那些給辛棄疾希望的人和事。是它們讓這個世界看起來如此美好,同時,也讓他的心中愁腸千結。

後來,那些曾提攜他的人不在了,朝廷中的順境也變成了逆境。可是,春光為什麼不把它帶來的愁煩一起帶走呢?

櫻桃越是火紅,越是襯託出春歸去的無情。意識到這個問題後,辛棄疾感覺萬般難受。但是他依然放不下,淪陷在敵國手中的家鄉。

在南宋朝堂上,主和派完全佔了上風。他有家回不得的憂愁,找不到一個知己來訴說。於是他就特別期盼能回到家鄉,找一個能與他共情之人。

如果自己不能回去,哪怕是找蝴蝶來託一個夢給家人,在夢中聊一聊也好。可是,蝴蝶也飛不過千裡。

子規仿佛懂得他的憂愁,夜晚他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直到睡到三更天,窗外的子規鳥聲聲叫著「不如歸去」。鳥兒哪裡知道,不是他不想歸,而是他有家歸不得。

結語

辛棄疾這一首詞作雖然沒有直抒胸臆,但是明眼人一眼能看出它想表達的意思。「點火櫻桃」,就是辛棄疾自己遭遇,而荼蘼花就是當時嚴酷的政治環境。

辛棄疾個性耿直,政治主張傾向於激烈,儘管他自己也反覆提醒自己和朋友,「說話要收斂」,但是因為與「主和派」根本利益的衝突,導致他在葉衡後,迅速遭到打擊被罷官。

最終,他被趕出了權力的中心。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棄疾開始到江西的上饒一帶,斷斷續續地隱居,前後時間長達二十年之久。

「點火」是形容櫻桃火紅,但是這個詞,同時也正意喻著辛棄疾自己在惹火燒身。他願意用這樣的精神去實現自己畢生的願望,但是「春要歸去」,這是「天公」下的命令,他根本無能為力。於是,他只有在一個又一個不眠的夜晚,在枕上翻來覆去地思念家鄉。

這一首詞的上半闕,無論是寫春光的美,還是寫春歸遺憾,燕子的緩慢飛翔、流鶯的怯啼,都是在寫憂愁。詞的下半闕,更是直接點出了有家歸不得的愁。因此,全詞雖然只用了一個「愁」字,但是讀來卻令知情者感到有無限的愁。

相關焦點

  • 李煜很冷門的一首閨怨詩,卻全詞不見一個「愁」字,美得讓人窒息
    李煜,在歷史上被稱為「李後主」,雖然是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帝王,他是有很大爭議的,但是作為風華絕代的「千古詞帝」,他的才華是無可爭議的,李煜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詞篇章,展盡了他生命的風採,時時撩撥著人們的心弦。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第一句就驚豔絕倫,想咬一口!
    《滿江紅》這個詞牌是北宋詞人柳永所創,其調高昂,有激越之感。但在北宋填詞者甚少,直到南宋嶽飛的一曲「怒髮衝冠」傳唱大江南北,千年來一直激勵著國人的愛國之情。同時也讓《滿江紅》這個詞牌的知名度更高。這樣一個慷慨激越的詞調,自然最受豪放派詞人青睞。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寫出了詞人偉大的愛國情懷
    提起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忽略掉他,他的詞飽含愛國之情,他與蘇軾並稱「蘇辛」,後人稱之為「人中之傑,詞中之龍」,他的《破陣子》中「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他的《青玉案辛棄疾以他豪邁的詞風,壯懷激烈的文字為後世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經典,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最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如下: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漸翠谷、群仙東下,珮環聲急。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誤。
  • 史上最多「愁」的一首詞,卻只有一句道出了愁!
    寫愁的詩詞,真是數不勝數。有最長的愁「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有最重的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還有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有「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等等,古今詩詞之愁,真可謂「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秦觀最看不開的一首詞,寫出愁的最高境界,最後7個字被爭論千年
    面對人生這樣的失意,他痛心疾首,這也讓他的詞感人至深。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秦觀的一首經典作,寫出了男子失意到底有多痛?堪稱愁的最高境界,最後7個字更是令人肝腸寸斷。《千秋歲·水邊沙外》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
  • 長大後再看辛棄疾的這一首詞,發現裡面寫的全是人生
    你還記得當初課本上辛棄疾的這一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嗎?長大後再回過頭來看這首詞,少了當時的天真簡單,卻因為人生的歷練,多了一番滋味。全詞如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詞的大意就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是什麼滋味,只喜歡登高望遠。喜歡登高望遠,為寫一首新詞,即便沒有愁,也要勉強說愁。到如今,嘗遍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又說不出了。想說卻又說不出,只好說這是一個涼爽的秋天啊!回顧我們年輕的時候,你是否在少不經事的時候,喜歡發一些所謂的憂愁的說說或者寫一些所謂的憂愁的日記呢?長大後,有了歷練,你是否發現當初的愁苦是多麼天真無邪?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大氣磅礴」四個字一出,好像眼前就會形成畫面。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讓人流連忘返的小說,詩詞往往不需要慷慨激昂的豪言,也不用費盡心思的布局。只需小小情趣透過筆尖流露,就能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平復,讓人難以忘懷,浮想聯翩。
  • 辛棄疾寫的很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句句哀傷,卻道出了愛國情懷
    辛棄疾寫的很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句句哀傷,卻道出了愛國情懷文|常聞君言說到愛國詞人,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南宋時期的一些像辛棄疾,蘇軾,陸遊,嶽飛。這些人中很多的名篇都是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比如《破陣子》,《永遇樂》,《青玉案》。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他們的詩詞在後人的眼光裡頗有情懷,而像李清照前後期詞心境的變化,讓更多人意識到情字給人帶來的傷痛和悲情。但宋詞裡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喜歡詩的朋友們的概念來說,我今日主要想談下辛棄疾這位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詞人所寫的一首詞。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辛棄疾的詞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晚期的作品,那都是有一種憂愁之感,這也正是辛棄疾詞作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而且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憂愁也何滋味。《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朝: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辛棄疾這一首寫愁的詞,當真與眾不同,令人不忍卒讀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又是一首辛棄疾閒居帶湖時所作的詞。辛棄疾在閒居帶湖時,作了很多首詞,有遊覽之作,也有田園風光;有家國愁懷,亦有滿腔悲憤。這首詞無疑是後者,他眼看國事難為,一腔愁懷無處發洩,於是在博山道中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你看他寫的這樣悽婉,這樣直白,但仔細品來,感人之處,卻撥動人的心弦。上闕寫少年時的愁。
  • 李煜最深意的一首詞:全篇無一愁字,卻盡顯愁意,值得仔細品味
    李煜最深意的一首詞:全篇無一愁字,卻盡顯愁意,值得仔細品味文/鬧騰的歷史我國的古詩詞文化還是很博大精深的。我國古代詩人在表達感情的時候,都不會說的太過直白,都是用古詩來表達或寄託什麼情感。他的最炫計的一首詞:全篇無一個愁字,卻道盡了愁意,值得大家細細品味。究竟是怎樣的一首詞能夠有這麼高的評價,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番。李煜,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他是自己王國的最後一個皇帝。他一直都不是太喜歡皇位,他喜歡作詩,他希望自己能與詩長久相伴。可是事實是殘酷的,他沒有如願,他最後當上了自己國家的皇帝。
  • 宋詞裡最為「愁」人的一首詞,讀了讓人百感交集!
    而且這兩個朝代又是離得最近一個朝代,可以說在方方面面,那都是有著共同性;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他們用自己的手中的筆,寫下了一首首優美的詩篇。當然在當時,宋詞一度是被認為通俗之作,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後世,卻是慢慢地知道了宋詞的藝術魅力,於是把宋詞與唐詩並列。
  •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整個宋代是中國文學史的一個高峰,其中給我們留下的詞就有數百萬首,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10首冷門且優美的宋詞。1、訴衷情令·長安懷古宋代:康與之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遊。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君莫上,古原頭。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全篇沒有一個「愁」字,卻句句寫愁
    提到這個成語,一般都是在分別時候有感而發的,而且帶有強烈的不舍情懷,不論是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悶,還是李清照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離愁,無不蘊含著無限的相思。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經就寫下一首著名的詩作《贈別二首·其二》。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宋代志南和尚寫的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其實詩中並沒有杏花,他只是寫了杏花開放時的雨而已,但這「杏花雨」3字卻歷來被後世稱道;李清照的筆下的雨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用雨寫愁是李清照很擅長的寫法,這點點滴滴雨與梧桐落葉一起,飄進了人的心坎裡。讀了志南和李清照的兩個名句,我們就能發現要寫好雨,最重要的是寫出雨中的情。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而我們一直視為不苟言笑的辛棄疾,甚至也曾酒醉題詩,頗有趣味。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心繫國家的愛國詞人可愛有趣的另一面。既然是文人墨客的日常喜愛,辛棄疾也是好酒之人,本是鐵骨錚錚的抗金將領,也曾作得這麼一首《西江月.遣興》將他的醉後憨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
  • 辛棄疾醉酒時隨手寫了一首詞,卻成為經典,句句幽默,風趣無限
    西江月·遣興宋 · 辛棄疾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辛棄疾這首詞就是在喝醉酒後所寫。語言幽默風趣。詩詞賞品:起句"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在醉中歡歌大笑,根本沒時間去愁那些煩心之事。
  • 辛棄疾不多見的一首詞,一波三折,最後12字更顯惆悵情懷
    下面介紹辛棄疾不多見的一首詞,一波三折,最後12字更顯惆悵情懷。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南宋:辛棄疾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蓴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