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2020-12-14 塵世曉書僮

辛棄疾的詞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晚期的作品,那都是有一種憂愁之感,這也正是辛棄疾詞作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而且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憂愁也何滋味。其實作為一位偉大的詞作家,他對於宋詞的發展,也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他本人也是時常的表現的很憂愁,這也正是他作品中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作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他一輩子都是在為了收復北方的失地努力,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實現統一,僅僅是這一點,便是足以令人尊重。

其實說起辛棄疾的作品,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而且他的作品,自有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描寫的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悽美,同時也要極為感人,例如他的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那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詩人描寫的很是憂愁,把內心的那種憂愁之感,以一種非常詩意的方式,描繪的淋漓盡致。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朝: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作為一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生那都是在為了抗擊金兵,但是很可惜,他儘管非常的愛國,可是對於南宋的朝廷來說,對於他並不是很信任,這也正是由於他的出身,他原本就是北方人,只是後來他偷偷地回到南方,並且一直致力於收復北方,可是這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從根子上就不信任他,這也使得他一直沒有愛到過重用。從而也使得他極為悲傷,也非常的憤恨。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然表面看是在描寫自身的悲痛之感,但是對於這麼一位愛國詞人來說,他更我的還是表達了一種家國之痛,而且在這首詞中,他結合自身的悲痛處境,以及面對家仇國恨,把內心的那種悲痛之情,描繪的更是讓人感動不已。

詞的上片,辛棄疾便是直抒胸臆,描寫了內心的那種悲痛之情,少年的時候根本就不懂得憂愁是什麼滋味,年少時總是喜歡登高,除了登高,那麼還是登高,時常是為了寫一首新詞,明明自己並不悲傷,可是還要表現得很悲傷,所有內心的那種悲傷都是強行裝出來的。辛棄疾在這幾句中,重點描寫了自己年少時候的一個心境,從而也讓我們看到一位完全不一樣的辛棄疾。

詞的下片,辛棄疾描寫的就更為悲傷,現在我才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悲傷,想要說清楚這種悲傷,可是怎麼也說不清楚。每次想要和人說這種悲傷時,那也只好感嘆首,真是一個涼爽的好天氣啊。辛棄疾在這幾句中描寫的更為悲傷,也更加的傷感,把內心的那種憂愁之感,以及悲痛之情描繪的很是深情,也非常的悽美。

辛棄疾的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一首作品,通篇描寫的讓人感傷不已,詞人並沒有在這首詞,沒有使用高超的表現手法,完全是以一種非常直白的口吻,但是同樣的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使得人們在讀了這首詞之後,立馬會被作品中的那一份深情所感動。

相關焦點

  •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從小到大,我們都曾接受過傳統文化與詩詞的薰陶,對於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了。小時候我們讀詩,也就按老師要求背了,根本沒有讀懂那些詩詞。也許這就是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下面為大家分享三首詩詞,當你老了,可以帶著這三首詩詞,重溫少年。《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賞古詩學英語《少年不識愁滋味》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Song of Ugly Slave辛棄疾Xin Qiji少年不識愁滋味,While young, I knew no griefI&39;d like to go upstair為賦新詞強說愁。To write new verses with a false despair.
  • 長大後再看辛棄疾的這一首詞,發現裡面寫的全是人生
    你還記得當初課本上辛棄疾的這一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嗎?長大後再回過頭來看這首詞,少了當時的天真簡單,卻因為人生的歷練,多了一番滋味。全詞如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詞的大意就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是什麼滋味,只喜歡登高望遠。喜歡登高望遠,為寫一首新詞,即便沒有愁,也要勉強說愁。到如今,嘗遍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又說不出了。想說卻又說不出,只好說這是一個涼爽的秋天啊!回顧我們年輕的時候,你是否在少不經事的時候,喜歡發一些所謂的憂愁的說說或者寫一些所謂的憂愁的日記呢?
  • 辛棄疾筆下最惆悵的一首詩詞,語言樸實,卻耐人尋味!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 辛棄疾這一首寫愁的詞,當真與眾不同,令人不忍卒讀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又是一首辛棄疾閒居帶湖時所作的詞。辛棄疾在閒居帶湖時,作了很多首詞,有遊覽之作,也有田園風光;有家國愁懷,亦有滿腔悲憤。這首詞無疑是後者,他眼看國事難為,一腔愁懷無處發洩,於是在博山道中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傳誦的佳作。
  • 少年不識愁滋味
    宣布分班消息的那一天,我在日記裡用了很濃縮的情感,用了很帶情感的語句,誤打誤撞,拼出一首「詩」。雖然是不經意寫的,可它信息量感人:包括了中秋佳節卻逢分別,數學考試不足40,軍訓時唱的《軍中綠花》……老師第二天當堂念,說,特別,嗯,是特別有感覺。還說,我總是很有詩意地表達情感。那時候,情感很真實。 從那開始,我就開始了寫詩的生涯。
  • 宋詞裡最為「愁」人的一首詞,讀了讓人百感交集!
    唐詩與宋詞,那都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這兩者有著同等的高等,當人們說起古代文學來時,那麼唐詩和宋詞,那是繞不過去。而且這兩個朝代又是離得最近一個朝代,可以說在方方面面,那都是有著共同性;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他們用自己的手中的筆,寫下了一首首優美的詩篇。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這種憂愁可謂是與生俱來,只是少年時代有了父母在身邊,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不需要去考慮生活,長大後要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比任何人都要孤獨,也更加的憂愁。辛棄疾也有同樣的感慨,少年時代過得很快樂,只是為了寫一首詞,才表現得很憂愁,但是這種憂愁是裝出來的,顯得不真實有些矯揉造作。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辛棄疾此詞只有短短四句,人們最怕讀懂,因為讀懂它需要一生!
    如此,那人的「煩惱」不就等於是永恆存在嗎?關於這個問題,西方人喜歡用哲學的理性加以門闡述,而中國人卻更喜歡詩意的表述。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醜奴兒》,就說得非常分明。整首詞作用由一個「愁」字貫穿,寫盡人生不同時期的煩惱,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可是人們卻最怕讀懂它,因為讀懂它需要一生!全詞如下: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辛棄疾最傷感的一首詞,為悲苦的一生做總結,字裡行間儘是悲傷!
    辛棄疾應當說是南宋時期最偉大的詞人,他在文學上的才華唯一能夠和蘇軾相媲美,而他的每一首詞,那都是描寫的極為悲痛,也無比的傷感,字裡行間儘是悲傷。《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代: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三首經典懷舊詩詞,少年人讀不懂,讀懂不再是少年
    年少時讀的詩詞和書籍,是不是到了不同的年齡再看又有不一樣的理解呢?今天就和小編一起看三首懷舊詩詞,感受不一樣的情懷。《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 辛棄疾的這首《書博山道中壁》人人會背,長大後才讀懂其中的真意
    辛棄疾的一生,創作過無數經典詞作,大體分為兩類。一種是渴望金戈鐵馬徵戰沙場,但報國無門的慷慨惆悵之詞,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還有一種是辛棄疾閒居江西上饒後的純粹描寫的鄉野之詞,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
  • 這兩首相似的宋詞,道盡了從「少年」到「而今」的心態!
    昨日往事宿酒洗,莫記,人生聚散最容易!這是狗子少年時代寫過的詩詞,現在看來,頗有些可笑!那時候根本沒有深刻地明白什麼是「情」、什麼是「愁」、什麼是「人生」!直到長大了,經歷了,碰壁了,愁過了!才能體會到那些滋味!
  • 少年不識愁滋味?才怪!看《突然好想大哭一場》如何治癒
    辛棄疾他老人家在一首詞中寫道:「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說的時間久了,看到哪個孩子說煩道惱,大人就會覺得可笑,甚至有老人笑罵:「一邊玩兒去,小孩子哪有什麼愁事?!」少年除了學習就真的沒有什麼憂愁嗎?如果真是這樣,就不會有跳樓自殺的孩子、不會有抑鬱的少年,更不會有《少年的你》那部電影了。
  • 硬漢柔情 辛棄疾那些柔情和小清新的詩詞
    所以他的詞也多以豪放為主,沉雄豪邁,但是又不乏細膩,清新之作。那麼今天我們便不談那個「醉裡挑燈看劍」的辛棄疾,也不談「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辛棄疾。我們了解一個柔情似水,熱愛生活的男人。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首詞,這首詞是在辛棄疾北彈劾罷官,在家過著退隱生活時所作,全詞非常真實巧妙的展示了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稻花飄香,驚鵲鳴蟬。自然恬靜,情景交融,一幅幅畫卷映入腦海。
  • 詩詞|少年不知詞中意,再讀已是詞中人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詩人說,他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就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的詞,沒有憂愁而硬要說有「愁」!直到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只能嘆聲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
  •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文|笙離歌人對南宋時期的愛國詞人留下的名篇,我的記憶裡印象最多的也就是辛棄疾,蘇軾等人。他們的詩詞在後人的眼光裡頗有情懷,而像李清照前後期詞心境的變化,讓更多人意識到情字給人帶來的傷痛和悲情。但宋詞裡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喜歡詩的朋友們的概念來說,我今日主要想談下辛棄疾這位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詞人所寫的一首詞。
  • 史上最經典的《醜奴兒》,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哪首詞呢?
    說起這個詞牌想必大家都曾聽過,而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這個詞牌的經典詞作似乎只有一首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南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醜奴兒》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中!詞通過寫少年的故作深沉「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下闋則寫如今對愁已然有了真切的體驗和感受,再次登樓卻是「欲說還休」,突然留下一句「天涼好個秋」的感慨!
  • 孩子「少年早識愁滋味」,媽媽從三個方面開導孩子
    媽媽發現剛上初中的笑笑,不再像她的名字一樣愛笑了,常常眉頭緊皺,悶悶不樂,若有所思。媽媽開導笑笑,「少年不識愁滋味,不要為賦新詞強說愁哦」,可是笑笑說,「媽媽,我真的是煩呀......」以前,媽媽和笑笑無話不談,媽媽從心裡成為了笑笑的「好朋友」,因此媽媽了解到笑笑煩惱的好多原因,「班裡的新同學喜歡我嗎
  • 蔣捷晚年很經典的一首詞,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之中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知道這首詞的人,很多。知道蔣捷的人,並不多。蔣捷,字勝欲,號竹山,生在宋元易代時期的顯貴人家,精通儒學經典,工詩詞,善書法,先輩中多宋朝大官,同族中又有蔣興祖這樣為國捐軀的抗金志士,這使得他具有濃烈的民族意識。他曾為末代進士,只是還未授予官職,宋朝就很快滅亡了,後半生顛沛流離,隱居於竹山,志不仕新朝。「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