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詞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晚期的作品,那都是有一種憂愁之感,這也正是辛棄疾詞作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而且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憂愁也何滋味。其實作為一位偉大的詞作家,他對於宋詞的發展,也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他本人也是時常的表現的很憂愁,這也正是他作品中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作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他一輩子都是在為了收復北方的失地努力,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實現統一,僅僅是這一點,便是足以令人尊重。
其實說起辛棄疾的作品,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而且他的作品,自有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描寫的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悽美,同時也要極為感人,例如他的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那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詩人描寫的很是憂愁,把內心的那種憂愁之感,以一種非常詩意的方式,描繪的淋漓盡致。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朝: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作為一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生那都是在為了抗擊金兵,但是很可惜,他儘管非常的愛國,可是對於南宋的朝廷來說,對於他並不是很信任,這也正是由於他的出身,他原本就是北方人,只是後來他偷偷地回到南方,並且一直致力於收復北方,可是這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從根子上就不信任他,這也使得他一直沒有愛到過重用。從而也使得他極為悲傷,也非常的憤恨。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然表面看是在描寫自身的悲痛之感,但是對於這麼一位愛國詞人來說,他更我的還是表達了一種家國之痛,而且在這首詞中,他結合自身的悲痛處境,以及面對家仇國恨,把內心的那種悲痛之情,描繪的更是讓人感動不已。
詞的上片,辛棄疾便是直抒胸臆,描寫了內心的那種悲痛之情,少年的時候根本就不懂得憂愁是什麼滋味,年少時總是喜歡登高,除了登高,那麼還是登高,時常是為了寫一首新詞,明明自己並不悲傷,可是還要表現得很悲傷,所有內心的那種悲傷都是強行裝出來的。辛棄疾在這幾句中,重點描寫了自己年少時候的一個心境,從而也讓我們看到一位完全不一樣的辛棄疾。
詞的下片,辛棄疾描寫的就更為悲傷,現在我才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悲傷,想要說清楚這種悲傷,可是怎麼也說不清楚。每次想要和人說這種悲傷時,那也只好感嘆首,真是一個涼爽的好天氣啊。辛棄疾在這幾句中描寫的更為悲傷,也更加的傷感,把內心的那種憂愁之感,以及悲痛之情描繪的很是深情,也非常的悽美。
辛棄疾的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一首作品,通篇描寫的讓人感傷不已,詞人並沒有在這首詞,沒有使用高超的表現手法,完全是以一種非常直白的口吻,但是同樣的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使得人們在讀了這首詞之後,立馬會被作品中的那一份深情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