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這首《書博山道中壁》人人會背,長大後才讀懂其中的真意

2020-12-22 品詩詞

辛棄疾的一生,創作過無數經典詞作,大體分為兩類。

一種是渴望金戈鐵馬徵戰沙場,但報國無門的慷慨惆悵之詞,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還有一種是辛棄疾閒居江西上饒後的純粹描寫的鄉野之詞,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

而這首《書博山道中壁》便是屬於前一種,其詞曰: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是辛棄疾被朝廷彈劾後,閒居在江西上饒帶湖時期所作。

閒居期間,辛棄疾始終無法像陶淵明或者王維那樣過著閒雲野鶴、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生活。儘管這裡風景優美,但心中始終渴望上陣殺敵的辛棄疾卻無心賞玩周遭的美景。於是,他便在博山道中的壁上寫下了這首頗為有名的《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歷城,也就是今天的濟南。

當時的濟南已經被金兵佔領,辛棄疾在很小的時候便受到爺爺辛贊的影響,勵志長大後驅除金兵,恢復中原。

辛棄疾的夢想便是成為一名能徵善戰的將軍,至於填詞作賦,那只是閒暇時玩玩而已。

所以,辛棄疾年輕的時候便參加了耿京起義勇猛殺敵,立功無數,最津津樂道的便是他曾經帶著50餘名騎兵,勇闖金兵大營活捉叛徒張安國,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年輕時候的辛棄疾很理想化,他認為憑著南宋軍民上下一心,驅除金兵一統中原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辛棄疾在詞中表達了自己在年少時不懂什麼是憂愁,閒暇時喜歡爬上高樓,為了寫一首新詞強說自己有多麼愁。

忽然想起了南宋詞人蔣捷的一首《虞美人.聽雨》,詞中也表達了不同年齡段的心境,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而到了晚年,則是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充滿了愁苦之感。

辛棄疾亦是如此。

晚年的辛棄疾心中可謂百感交集,嘗盡了愁的滋味。

他愁自己常年被朝廷排擠報國無門,更愁南宋朝廷企圖偏安一隅和對待金朝苟合的態度。

此時的辛棄疾真是嘗盡了憂愁的滋味,但是他卻又不說愁,只得感嘆:「天氣涼了,好一個秋天」。

辛棄疾最偉大之處便是心繫家國情懷,正如他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所寫的那樣:「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他不會像張翰那樣,為了家鄉的鱸魚而棄官,而是不管身在何方,心中都牽掛著國家的命運。

最令人動容的便是病榻前的辛棄疾,在高喊三聲「殺賊、殺賊、殺賊」後便去世了。

辛棄疾的一生,沒有成為戰場的飛將軍,卻成為詞壇的飛將軍,也算是對他人生的一種補償吧。

相關焦點

  • 讀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感
    讀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感】「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在辛棄疾的幾百首詞中,這一首傳頌最廣。隨著年紀漸大,真正飽經滄桑之後,才明白,人生的小煩惱是不值得說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說的。我們把痛苦當做人生本質的一個組成部分接受下來,帶著它勇敢的面對生活。辛棄疾告訴我們,如果你一定想說,那就說點兒天氣。「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是不可說之說,是辛酸的幽默。
  • 詩詞朗讀: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強(qiǎng):勉強地,硬要。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 品讀《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
    而我,依舊風雅脫俗,只是眼神中多了一絲歲月的堅毅,嘴角處多了些許無奈的惆悵。才發現,你即是我,那個曾經的我,歷經滄桑後卻再也回不到過去的我。《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全詩年少輕狂,未諳世事的如玉少年郎,當然不知道憂愁的滋味,他喜歡登高遠望,看無限江山。
  • 辛棄疾的這首詞,小時候看不懂,長大後卻深有感觸,字字直戳心窩
    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宋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便是一首通篇寫愁的千古名作。這首宋詞出自於南宋詞人,有著「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之手,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期間所作。在帶湖期間,辛棄疾常常會到博山(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遊覽,只是眼看國事日非,自己卻報國無門,這讓他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寫下了這首經典詞作。
  • 長大後再看辛棄疾的這一首詞,發現裡面寫的全是人生
    你還記得當初課本上辛棄疾的這一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嗎?長大後再回過頭來看這首詞,少了當時的天真簡單,卻因為人生的歷練,多了一番滋味。全詞如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卻道天涼好個秋。詞的大意就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是什麼滋味,只喜歡登高望遠。喜歡登高望遠,為寫一首新詞,即便沒有愁,也要勉強說愁。到如今,嘗遍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又說不出了。想說卻又說不出,只好說這是一個涼爽的秋天啊!回顧我們年輕的時候,你是否在少不經事的時候,喜歡發一些所謂的憂愁的說說或者寫一些所謂的憂愁的日記呢?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長大了之後常常懷念過去,這大概也是許多人的通病,少年時無憂無慮,不會有任何的煩惱,其實也不知道煩惱,更加不知道憂愁,只是長大了之後,出到了社會,才突然發現其實自己很憂愁,每天都過得很孤獨,面對生活時會迷茫,會有一種無力之感。
  • 辛棄疾感悟人生的詞,嘗盡世間酸甜苦辣,太有深度,難怪傳頌千年
    嘗盡了世間的酸甜苦辣,才懂得了過去的才是最美的。辛棄疾是一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從小出生於金國,年少時抗金歸宋,為宋朝的國防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辛棄疾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慘遭彈劾落職,最後導致傷痛欲絕歸隱山林。這首詩便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隱居山林時所創作的,下面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首詩。
  • 辛棄疾此詞只有短短四句,人們最怕讀懂,因為讀懂它需要一生!
    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作者說:「凡是讓人幸福的東西,往往又會成為他不幸的源泉。」如此,那人的「煩惱」不就等於是永恆存在嗎?關於這個問題,西方人喜歡用哲學的理性加以門闡述,而中國人卻更喜歡詩意的表述。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醜奴兒》,就說得非常分明。整首詞作用由一個「愁」字貫穿,寫盡人生不同時期的煩惱,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可是人們卻最怕讀懂它,因為讀懂它需要一生!
  • 辛棄疾最傷感的一首詞,為悲苦的一生做總結,字裡行間儘是悲傷!
    而辛棄疾的出生也同樣註定了他會是成為一個悲劇,由於他出生在已經被淪陷的北方,後來他偷偷地跑到南方,這也使得當時南宋朝廷從根子上就不信任他。雖然辛棄疾也上過戰爭,但是朝廷也只是派他去鎮壓一些地方的武裝起義,這也令詞人痛苦不已,看到山河破碎,可是他卻又無能為力,這也使得他最終痛苦了一生,從而也使得他的詞作中,處處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那種悲苦之情,例如他的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那便是他眾多作品中最為悲痛的一首,詞人同時也為悲苦的一生做總結,字裡行間儘是悲傷,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什麼才是真痛苦,寥寥數語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其實說起辛棄疾的作品,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而且他的作品,自有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描寫的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悽美,同時也要極為感人,例如他的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那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詩人描寫的很是憂愁,把內心的那種憂愁之感,以一種非常詩意的方式,描繪的淋漓盡致。
  • 這兩首相似的宋詞,道盡了從「少年」到「而今」的心態!
    這是狗子少年時代寫過的詩詞,現在看來,頗有些可笑!那時候根本沒有深刻地明白什麼是「情」、什麼是「愁」、什麼是「人生」!直到長大了,經歷了,碰壁了,愁過了!才能體會到那些滋味!人就是這樣,少年是少年的心性,中年是中年的心情,老年才有老年的心境!
  • 「詞中之龍」辛棄疾六句稼軒詞,讀懂詞中的大丈夫!
    風花雪月似乎與他無緣,以致有人認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那人」,是作者人格的象徵。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詩句選自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這首詞是作者在健康通判任上所作。這幾句詩詞大意是:倩人誰能去換來啊?
  • 長大以後 忽然讀懂了這些詩詞
    ——元稹《行宮》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小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人嫌棄年輕;長大以後,明白當年確實年輕……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小的時候,無法體會別離的悲傷;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杯酒的酸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十首經典詩詞: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
    年少時讀詩,對於有些詩詞,覺得很美,有些詩詞,覺得很怪,當我們長大後,經歷了世事,了解了人情,再回頭讀這些詩時,才明白其中真意。下面十首經典詩詞,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
  • 辛棄疾筆下最惆悵的一首詩詞,語言樸實,卻耐人尋味!
    惆悵是古詩詞中很常見的一種情思,李白惆悵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杜甫惆悵時,「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蘇軾惆悵時,「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但若要論惆悵的最高境界還是要數辛棄疾筆下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全詞語言樸實,卻耐人尋味。
  •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文|笙離歌人對南宋時期的愛國詞人留下的名篇,我的記憶裡印象最多的也就是辛棄疾,蘇軾等人。小航今天說的這首詩詞是根據當時的心情而寫,可以說是一種很苦悶的狀態,這詞算不上豪放,是婉約中的一首哀詞。名字叫《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本詞的意思根本不複雜,以兩個時代對比,兩種精神面貌,過去過得很幸福,現在愁苦難受,曾經生活的知足,此刻只能像個傾吐愁訴的詞人在這裡感慨,少年時不明白憂愁在心頭是啥滋味,痛的感覺湧上心頭,不斷地說那種悽涼苦悶感有感而發。
  • 辛棄疾經典詩詞十四首
    這首詞大約作於淳熙六年或七年,時辛棄疾任湖南轉運副使和安撫使。此詞主要表現作者屢遭排斥、頻繁調任、無法施展抱負的哀愁。上片寫作者在悽涼的旅途中遇到老朋友的時間和地點,下片寫作者與老朋友回憶青年時代抗金的戰鬥生活,傾吐自己目前遠離前線,不能親臨抗金戰場的苦悶。這首詞的特點是寫景與心理狀態密切關合,用典自然巧妙,語調低沉,感情悽愴。
  • 到底是什麼境遇才能寫出「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的句子?
    謝謝你這麼有趣還關注我↗要讀懂一句詩,首先要把它帶入那一首詩的全部裡看。還原全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硬漢柔情 辛棄疾那些柔情和小清新的詩詞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首《清平樂村居》惟妙惟肖的描寫出一個農村五口之家的恬靜生活,繪聲繪色的呈現了清新的農家生活畫卷。二:想當年金戈鐵馬,而今驀然回首硬漢也有柔情時,辛棄疾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柔情在他筆下讓人駐足留戀,沉浸其中。而要說柔情,我們首先會想到那首《青玉案 · 元夕》,那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紅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
  • 辛棄疾這一首寫愁的詞,當真與眾不同,令人不忍卒讀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又是一首辛棄疾閒居帶湖時所作的詞。辛棄疾在閒居帶湖時,作了很多首詞,有遊覽之作,也有田園風光;有家國愁懷,亦有滿腔悲憤。這首詞無疑是後者,他眼看國事難為,一腔愁懷無處發洩,於是在博山道中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你看他寫的這樣悽婉,這樣直白,但仔細品來,感人之處,卻撥動人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