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人看得開,就有人一輩了也沒能想開。在宋代詞壇,最看得開的人大概是蘇軾了,一生豁達的東坡無論身處何境,總能找到安慰自己之處,這是他的天賦。可惜蘇軾一生看重的後生秦觀,終究沒達到他這樣的境界。
秦觀少時有才,令蘇軾和王安石驚為天人,蘇軾甚至把他和屈原、宋玉相提並論。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一生坎坷,兩次落第後好這不容易靠著蘇軾的舉薦,當了個小官,沒過幾年卻因讒言被貶,開始了自己悲劇的一生。面對人生這樣的失意,他痛心疾首,這也讓他的詞感人至深。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秦觀的一首經典作,寫出了男子失意到底有多痛?堪稱愁的最高境界,最後7個字更是令人肝腸寸斷。
《千秋歲·水邊沙外》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寫這首詞時,秦觀46歲,因為朝中爭鬥被貶於處州。詞的大意是:淺水邊,沙洲外,已沒了早春的寒氣。枝頭下花影繚亂,流鶯輕啼聲太細碎。我隻身飄零,連借酒消愁都沒了興致,自從分離後,我衣帶漸寬。想起昔日舊友,如今無一個在眼前,只有這碧雲悠悠,暮色沉沉。想當年,我們一起共赴西池盛會,策馬奔騰,何等豪情逸興。可如今,當年之地,還有誰呢?仕途之夢破碎,我也憔悴衰頹。春已盡,落花萬點如海,那是我一腔的愁。
這首詞上片寫景,將水、沙、城、花、影、鳥放進一幅畫卷中,無一悲字,卻句句是悲。愁苦外是衣帶漸寬的詞人,想起昔日舊友,他滿目傷感。下片,是由眼前景回憶年少時的意氣風發,和今日的悽涼相對比,更顯得落寞,悲痛之情力透紙背。
全詞最經典的是最後一句「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以落花喻愁不少詞人都曾這樣寫,如詞中之帝李煜就曾寫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但以落花入水,比作愁如海,確是秦觀首創,愁已如海水滔滔,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堪稱絕紗!這句一問世,便被拿來與李煜最經典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比。有人認為秦觀此句,更勝一籌,讀來令人肝腸寸斷;也有不少人認為秦觀此句有模仿之嫌,難以超越原作。這樣的爭議,千年來難分高下。
其實小編一直認為,無論是否借鑑,不可否認的是秦少遊這首詞,確實纏綿悱惻,令人動容,是經典中的經典,這就足夠了。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