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生佩服的人不多,大唐詩人中他最服詩仙太白,在宋代他基本沒說過對誰心服口服過,但偏偏對個後生晚輩不吝溢美之辭,這個人就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蘇軾初識秦觀時,說他:「有屈、宋之才」,在他眼裡秦少遊的才情堪比屈原和宋玉。秦觀早逝,蘇軾痛心疾首地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秦觀到底何德何能,能得宋詞第一的蘇東坡如此欣賞?憑的就是他那一手與眾不同、高古沉重、感人至深的婉約詞。秦觀一生坎坷,又天性憂鬱低沉,他的詞與無病呻吟般之作相比,句句由心而發,「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安慰了多少異地痴情人;「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又令多少人斷腸。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秦觀的一首經典作,從筆法來看句句輕描淡寫,雖清麗淡雅,卻因少遊不凡的筆力,成為驚世之作,其中14個字更堪稱神來之筆。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北宋.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這是一篇傷春詞,女主人公在早晨登上高樓,不油地心生愁意。詞的大意是:那冷冷的春寒無聲無息,卻不知覺地地侵入了小樓,這拂曉時愁雲正慘澹,就像暮秋般荒涼。小樓裡,彩色的屏風上,畫著淡煙籠罩流水。飛花般的柳絮,輕輕飄落如夢境一般;無邊際的細細絲雨,就像我憂愁一般灑落。無奈之下,我只好將那珠簾掛起。
為達意境,一般詞人會有兩種筆法,一種叫「舉輕若重」,一種叫「舉重若輕」,秦觀這種就是「舉重若輕」的經典,為什麼這樣說?整首詞中,女主人公明明有著化不開的愁,她的春愁無邊無際,滿眼都是,但全文只出現了一個「愁」字,無其它詞中「落淚」、「愁斷腸」之語。但就在這輕描淡寫間,讀者卻能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無奈,因為「漠漠清寒」、「窮秋」、「淡煙」、「飛花」、「絲雨」都是愁人之景,就連屋內屏風上畫的都是淡煙籠罩流水之愁。
詞中最經典的一句是「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句一問世,就驚豔世人。飛花是「輕落」,這雨也非瓢潑而下,而是細如絲,卻同樣能令女主人公傷懷。飛舞的柳絮,綿綿的細雨,與愁苦不堪的女主人公一起,構成了春雨中的一幅別樣的慘澹。後世文人稱這一句喚醒了全篇,堪稱神來之筆。
秦少遊的愁,大家見識了嗎?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