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這首詞看似輕描淡寫,卻是驚世之作,其中14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2020-12-12 美詩美文

蘇軾一生佩服的人不多,大唐詩人中他最服詩仙太白,在宋代他基本沒說過對誰心服口服過,但偏偏對個後生晚輩不吝溢美之辭,這個人就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蘇軾初識秦觀時,說他:「有屈、宋之才」,在他眼裡秦少遊的才情堪比屈原和宋玉。秦觀早逝,蘇軾痛心疾首地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秦觀到底何德何能,能得宋詞第一的蘇東坡如此欣賞?憑的就是他那一手與眾不同、高古沉重、感人至深的婉約詞。秦觀一生坎坷,又天性憂鬱低沉,他的詞與無病呻吟般之作相比,句句由心而發,「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安慰了多少異地痴情人;「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又令多少人斷腸。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秦觀的一首經典作,從筆法來看句句輕描淡寫,雖清麗淡雅,卻因少遊不凡的筆力,成為驚世之作,其中14個字更堪稱神來之筆。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北宋.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這是一篇傷春詞,女主人公在早晨登上高樓,不油地心生愁意。詞的大意是:那冷冷的春寒無聲無息,卻不知覺地地侵入了小樓,這拂曉時愁雲正慘澹,就像暮秋般荒涼。小樓裡,彩色的屏風上,畫著淡煙籠罩流水。飛花般的柳絮,輕輕飄落如夢境一般;無邊際的細細絲雨,就像我憂愁一般灑落。無奈之下,我只好將那珠簾掛起。

為達意境,一般詞人會有兩種筆法,一種叫「舉輕若重」,一種叫「舉重若輕」,秦觀這種就是「舉重若輕」的經典,為什麼這樣說?整首詞中,女主人公明明有著化不開的愁,她的春愁無邊無際,滿眼都是,但全文只出現了一個「愁」字,無其它詞中「落淚」、「愁斷腸」之語。但就在這輕描淡寫間,讀者卻能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無奈,因為「漠漠清寒」、「窮秋」、「淡煙」、「飛花」、「絲雨」都是愁人之景,就連屋內屏風上畫的都是淡煙籠罩流水之愁。

詞中最經典的一句是「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句一問世,就驚豔世人。飛花是「輕落」,這雨也非瓢潑而下,而是細如絲,卻同樣能令女主人公傷懷。飛舞的柳絮,綿綿的細雨,與愁苦不堪的女主人公一起,構成了春雨中的一幅別樣的慘澹。後世文人稱這一句喚醒了全篇,堪稱神來之筆。

秦少遊的愁,大家見識了嗎?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一二!

相關焦點

  • 秦觀美夢醒來寫了首詞,蘇軾讀完落淚,最後5字很多人經常掛嘴邊
    論及宋代情詞,柳永、秦觀堪稱無法逾越的巨匠。柳永詞是人生失意的宣洩和排遣,常常落於歌伶堆,因而多有風塵氣的人間況味,雖傳唱甚廣,卻為文人圈所不喜。秦觀則不然,他的婉約情詞常聚焦於一點深情,其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寫出至情之態,令人斷腸。
  • 秦觀這首唯美宋詞,僅是開頭9個字,就寫出了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今天小赫赫要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點絳唇·醉漾輕舟》: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裡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秦觀作此詩時正在經歷一段比較難熬的歲月。公元1094年,秦觀被貶杭州,還沒有到達杭州,再次遭到貶謫。時隔兩年,公文又至被貶郴州。這樣一系列的打擊給一位內心細膩的文人而言是相當沉重的,至此秦觀陷入了壓抑、深沉的悲哀之中。這首詞正是在被貶的路上所寫,他僅用了數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個內心所憧憬與嚮往的詩意盎然新世界,表達著自己內心對於遠離現實的急切心情與無法逃避的無奈之感。
  • 秦觀最看不開的一首詞,寫出愁的最高境界,最後7個字被爭論千年
    在宋代詞壇,最看得開的人大概是蘇軾了,一生豁達的東坡無論身處何境,總能找到安慰自己之處,這是他的天賦。可惜蘇軾一生看重的後生秦觀,終究沒達到他這樣的境界。秦觀少時有才,令蘇軾和王安石驚為天人,蘇軾甚至把他和屈原、宋玉相提並論。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一生坎坷,兩次落第後好這不容易靠著蘇軾的舉薦,當了個小官,沒過幾年卻因讒言被貶,開始了自己悲劇的一生。
  • 秦觀32歲,給情人寫了一首詞,其中1句,用作電視劇名字!
    這首詞正是他無奈離開京城,與蟲娘辭別時的離別之作。詞作情真意切,感情真摯,尤其是「楊柳岸,曉風殘月」,悽美畫境,令人哀憐。如果說,柳永佔據了婉約派宋詞的半壁江山,那麼能夠與他平分秋色的,絕對是秦觀,秦少遊。秦觀的詞,向來情柔意濃,甜蜜銷魂,與柳永的詞相比,更加婉約。
  • 秦觀最經典的一首詞,堪稱描寫七夕的千古絕唱!
    然後,今天小編再向大家介紹一首七夕的經典詞作《鵲橋仙·纖雲弄巧》,這首詞是北宋後期著名的婉約派一代詞宗秦觀的經典詞作。這首詞主要通過描寫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以及人間情侶之間的離別,來歌頌愛情。全詞集抒情與議論於一體,語言自由流暢,通俗易懂,音律諧美,讀起來又覺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
  • 蘇軾弟子寫得最美一首詞:細雨清寒,獨上小樓,下闕堪稱神來之筆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詩,便是蘇軾的弟子秦觀所寫的。雖然秦觀的名氣,比不上他的師父蘇軾。但是他的這首作品,卻遠遠的超越了尋常的宋詞,成為了宋詞史上十分璀璨的一顆明珠。清朝的《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曾經對這首詩詞有過一個評價:清婉而有餘韻,是其擅長處。此調凡五首,此首最勝。作為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秦觀一生仕途坎坷。
  • 王國維說的「句」是指作品中的點睛之處神來之筆
    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①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遊、美成、稼軒②數人而已。注釋①李後主:李煜。②永叔、子瞻、少遊、美成、稼軒:歐陽修、蘇軾、秦觀、周邦彥、辛棄疾。譯文唐和五代的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的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的,只有李煜降宋後的作品,以及歐陽修、蘇軾、秦觀、周邦彥、辛棄疾幾人的作品而已。
  • 這闋小令被稱為秦觀的壓卷之作,這句「奇喻」被贊超越南唐李煜
    愁緒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為了讓愁緒更加深刻具象,古代文人墨客往往會將愁緒通過某一介質使之具象化,山、水、花、草等都能成為這個載體。如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賀鑄的「試問閒愁知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 鄭板橋冷門的一首詠梅詩,最後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同時梅花也是我們在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從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到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再到毛主席的「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的詠梅佳作。今天我們就再來讀一首清代詩人鄭板橋的詠梅詩——《山中雪後》,結尾7個字你一定不會陌生,堪稱神來之筆。
  • 秦觀:北宋第一男神,字裡行間動人心
    這位被蘇軾看中,被王安石賞識的才子,在他五十一年的生命裡,著有詩14卷430多首,文章30卷250多篇,詞3卷100多首。但秦觀一直不被朝廷重用,直到37歲才混得一官半職,屬於大器晚成的人。他一生中,經歷了父母早亡的苦痛,經歷了仕途不順的磨礪,他的一生和蘇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他的詞因為人生的不順產生了悲劇色彩。
  • 古代最有用的一首七夕詞,其中14字,安慰了多少世間有情人
    經年漸遠,塵心無涯,這滾滾紅塵,總有一份情是你難以割捨的,總有一人掏空了你畢生的掛念。時光如一指流沙,散盡了世間的幾多情愁。北宋詞人秦觀曾雲「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短短14字,安慰了世間多少飽受相思之苦的有情人。
  • 秦觀最精彩的一句詞,尷尬了!竟然用來作自我介紹
    這首秦詞很有名,蘇軾就曾因為「山抹微雲」一句,稱呼秦觀為「山抹微雲君」「 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柳屯田指柳永,蘇軾將秦觀和柳永放在一起,可見兩人的風格接近。事實上,秦觀這首《滿庭芳》講述了作者與一位歌妓的離別,很容易想起柳永的《雨霖鈴》。
  • 秦觀,這個精緻的男人,寫詩卻唯美悲涼,經典絕句,你讀過幾首?
    今天這組詩,寫得細膩唯美,讓人沉醉其中,又讓人回味不絕。秦觀,北宋最出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詞幽靜清麗,歷來傳唱不絕。但是他的詩怎麼樣呢?為何有人說他的詩是「女郎詩」呢?他是蘇軾最得意的弟子,秦觀早逝後,蘇軾痛哭「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 蘇軾寫14字調侃秦觀,柳永躺槍,幾十年後李清照添7字成絕妙對聯
    但這就是蘇軾最本真的率直,這些調侃本身並無惡意,卻總得一言說中要害,可謂相當精闢了。本期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一次很經典的調侃,這次被調侃的對象是秦觀。秦觀和蘇軾的關係之好,世人皆知。二是亦師亦友,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初見秦少遊時,蘇軾就曾誇他:「有屈、宋之才」,說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平日裡兩人走動頗多,少遊平時得了什麼佳作,都會拿來給蘇軾評上一評。
  • 秦觀一次漫無目的地踏春之行,卻為我們留下了一首傳唱千古的佳詞
    秦觀下面這首《行香子》,大約創作於熙寧年間,當時作者還沒有出仕,賦閒在家,某一個春天,秦觀乘興來到一座村莊中遊覽,被當地的自然風光所感染,於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這是一首描繪春季田園風光的佳作,語言清新生動,自然而又淳樸。這在當時的詞壇上,是非常難得的,要知道,唐末、五代的詞,多以男女愛情或豔情為主,像秦觀這樣語言樸素、格調輕快的小詞,並不太多,可以說是其中的另類之作了。當然,這首詞也和秦觀一貫的詞風不同,相信對秦觀的詞有所了解的人,在讀完後,便會感覺到迥異的風格。
  • 秦觀這首詞句句經典,開篇就充滿了憂愁,最後一句更是直擊人心
    這些大文豪那都是宋朝最了不起的詞人,每個人都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不過我個人更偏愛秦觀,這位詞也是才華溢,同樣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不如意,還一度被貶到偏遠的蠻荒之地;這一點與蘇軾有幾分相似,巧合的是他們還是好朋友,也是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 秦觀:得詞心者,唯其一人,王國維也對之讚不絕口
    即秦觀的詞外表平常,卻容易使人受到感染,這種特色,其他人用盡心機也無法達成。馮煦在他的《蒿庵論詞》中說:「他人之詞,詞才也。少遊,詞心也,得之以內,不可以傳。」這對秦觀的評價不可謂不高矣。我們來讀讀秦觀的詞——《畫堂春》,就能發現他的詞描寫非常的細膩:東風吹柳日初長,雨餘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妝。寶篆煙消鸞鳳,畫屏雲鎖瀟湘。慕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東風吹柳日初長」,很平淡的七個字,卻有無限情致。
  •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楊花詞,首句便不同凡響,最後一句堪稱神來之筆
    蘇軾是宋詞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不僅是因為他開一派豪放之風,而且蘇軾將宋詞在題材上進行了極大的拓展。蘇東坡的詞一向以豪放著稱,比如一首「大江東去」,正如鐵漢抱著銅琵琶,激情飛昂,吟唱罷令人激動不已。但是蘇軾不僅豪放詞寫得極好,寫起婉約詞來,也是膾炙人口,令人柔腸千轉,淚眼婆娑。
  • 秦觀的一首詞,抒發自己內心的無奈和失意,傷感悲痛,讓人動容!
    據秦觀生平,元豐三年暮春,他曾到揚州一代遊覽,這首詞大概是其回高郵故鄉時所作。《虞美人·高城望斷塵如霧》宋代:秦觀高城望斷塵如霧,不見聯驂處。宋元豐三年,秦觀和揚州知府是好友,他們之間多有唱和。這首詞是秦觀離開揚州之時所寫,所以,一開篇,詞人便將讀者帶入了落寞的情感體驗中。「高城」指揚州,昔日之宴遊,如今卻「望斷」了。「塵如霧」,微茫之煙塵。隨著自己離揚州越來越遠,就像一層薄霧籠罩著一樣,隔開了自己的視線,也迷濛了詞人的眼睛。秦觀詞之比喻手法都特別貼切,而且不僅僅是把本體和喻體的外在相似聯繫起來,而是將詞人的心緒也交織進去。
  • 這首迴文詩堪稱史上最經典!不少人看了都犯暈,沒點水平看不懂!
    這其中更又衍生出多種形式的詩歌,可謂是花樣眾多啊。而在古代,眾多的文人更是憑藉著自身才華,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詞。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特殊的詩詞形式,迴文詩。早在唐朝,上官儀曾說:詩有八對,其七為回文對。究竟迴文詩有什麼特殊之處呢?為何古代文人多以能寫出好的迴文詩沾沾自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