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北宋第一男神,字裡行間動人心

2020-12-14 廣東省國學會

兩情若是久長時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纖雲弄巧)

豪放派詞人蘇軾的門下有一位婉約派的詞宗,就是秦觀。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中最受蘇軾喜歡的,蘇軾曾寫信給王安石舉薦這位才子,王安石對秦觀也高度評價道:「亦以為清新嫵麗,與鮑謝似之(認為秦觀的作品有鮑照、謝靈運的風格)。」

這位被蘇軾看中,被王安石賞識的才子,在他五十一年的生命裡,著有詩14卷430多首,文章30卷250多篇,詞3卷100多首。但秦觀一直不被朝廷重用,直到37歲才混得一官半職,屬於大器晚成的人。

他一生中,經歷了父母早亡的苦痛,經歷了仕途不順的磨礪,他的一生和蘇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他的詞因為人生的不順產生了悲劇色彩。

一夜,秦少遊凝眸悽美的夜空,一道銀河讓他微微觸動,於是,他滿腔的情愫潑灑在宣紙上,寫就一首《鵲橋仙》。或許秦少遊(秦觀,字少遊)根本沒有想到,他妙手偶得的一首詞,被一代代的傳唱著,經過了一千年,仍然充滿了生命。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上闋先以擬人化的筆觸開端,讀者被帶到一個錯綜複雜的境地,仿佛看到一幅別開生面的畫卷,卻聞著讓人嗟嘆的味道。本是美景,卻透露著「恨」,「銀漢迢迢暗度」又將一年一度的心酸場景勾勒得淋漓盡致。因為相會的時光彌足珍貴,雖然相逢短暫,那始終堅定不移的愛和永恆足以俯瞰笑傲紅塵男女。

下闋兩個比喻,「水」與「夢」的結合讓這場浪漫的謀面增加了韻味,讓主人公意猶未盡。最神來之筆便是詞的最後一句,詞人以高山仰止的姿態將男女情愛提升了,也給了後世追求愛的人以寬慰和勉勵。「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透出愛的真諦,愛情雙方不因外界阻撓而破,只要心心念念,我在銀河這邊痴望,依舊感受你的溫馨,何必嗟嘆,何必哀怨!

秦少遊一生詞作眾多,但這首詞的創作背景不詳細,有人說是寫給一個心愛的侍妾,也有人說作者只為歌頌對愛情的嚮往。然而無論如何,這首千古絕唱在歷史的文壇上成為經典。

與其他功成名就的文人一樣,人們銘記他們的往往不是政治地位,而是源於他們的文學創作。秦少遊一生坎坷,因為他是蘇軾的門生,蘇軾在經歷烏臺詩案時,他也因此受到株連而被貶。在那段低谷期,他因官場生活不得志,寫下很多表達內心憤懣的詞作。不過,這首《鵲橋仙》令人耳目一新,因為看不出任何政治色彩,展現出來的乃是不可言說的唯美。

這首詞所描繪的愛情別具一格,不是取材於現實,也不是詞作者自身的愛情故事,而是來源於民間耳熟能詳的浪漫故事——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的傳說(一說是董永和七仙女)與白娘子許仙的愛情,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都是中國民間愛情故事的瑰寶。人神相戀,人妖相戀,衝破家族樊籠的相戀,都成為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

牛郎織女的傳說成就了秦少遊的這一扛鼎之作,而秦少遊的詞作又讓美麗的傳說更加活靈活現,傳說配以妙詞,讓人為浪漫的故事掬一把清淚。「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讓人們學會了在遺憾中尋求完美,又漸漸在完美中尋覓永恆。

流水繞孤村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滿庭芳》(山抹微雲)

愛由心生,人間卻有多少愛戀是不能由自己內心做主,於是有了錯情,有了迷戀,有了一幕幕相思的故事。

秦觀與歌女往來密切,這和當時社會背景密切相關,唐宋時期,士大夫與歌女總是繞不開的,多少好詞的誕生更是因著歌女的緣故。

秦觀多次流連忘返於樓臺閣榭之間,有家庭的因素。最初,秦觀對待感情是很執著的,婚姻是以感情為基礎,不把婚姻當作兒戲,在當時男尊女卑的年代,這樣的性格是難能可貴的。

所以,秦觀的性格裡有些理想化,渴望唯美的結果,但有時候個性遇到現實,總有碰壁的時候。他當時並不具備很優秀的條件,他只是一個落魄文人,直到三十七歲才走入仕途,還是個不起眼的小官。

秦觀的落魄導致他的愛情觀只是一種理想,上層的女子是不屑看上他,雖然他重感覺不重視門第,但門第太低的農家女子缺少文化氛圍,自然也無法達到他的標準。

秦觀這種追求唯美的想法一旦被現實打擊,即便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看來也是非常嚴重,以至於影響自己的情緒,陷入苦惱不能自拔。所以,他的詞裡經常看到憂鬱的色彩,一些在常人看來大不了的小事,到了他的詞裡,都給人一種世界末日的景象,這是他的性格決定的。

民國大師王國維曾經這樣評價秦觀的詞:「少遊詞境最為悽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則變而為悽厲矣。」

秦觀的獨身一人卻讓老師蘇軾著急起來,蘇軾便自告奮勇地為秦觀的婚事奔波,最終尋到一個大家閨秀,叫徐文美。秦觀漸漸也發現自己的固執沒有效果,又出於感激蘇軾,便答應了這樁婚姻。

秦觀和徐文美結合後,生活得並不愉快,秦觀也努力去好好愛妻子,但總是沒有感覺,後來,秦觀想休掉妻子,但感覺那樣不厚道,對不起妻子,也對不起蘇軾,所以繼續維持這樁沒有感情的婚姻。

有一次在紹興的宴會上,秦觀認識了一個歌女,便對她產生了好感。秦觀的這首《滿庭芳》的主人公便是這位不知名的歌女。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城門)」,首句是景物的描寫,這裡的山是「會稽山」,「山抹微雲」歷來被稱為神來之筆,尤其是其中的「抹」字用得妙,可以看出詞人對於藝術的用心和嚴謹。山上的雲朵仿佛畫中輕抹了一層,給人無盡的美感,而秦觀也由於這句話被幽默的蘇軾取了個綽號——「山抹微雲君」。城外是一片連天的衰草,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此起彼伏,別有一番意境。

「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早年秦觀曾經到蓬萊閣暢遊,與一名歌妓相戀,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空回首、煙靄紛紛」,看到景物,詞人回憶起曾經在客船上的一幕,那時與歌女舉杯共飲,盡情釋放,現在都化作煙霧隨風散去。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詞人感受到了悽涼,遲暮的夕陽,寒鴉,孤寂的村莊,一片蕭條之色。「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詞人回憶起,佳人曾經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可是現在回憶起來不禁有了惆悵。只不過徒然贏得了風流薄情的「名聲」而已。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詞人感覺未來是茫然的,歌女已經深深打動了他,但總是好景不長,分別後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見。淚水不知不覺已經落滿了衣襟與袖口。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回憶讓詞人更加神傷,他便站在高城上望向遠處,漸漸地,萬家燈火已起,天色已經到了黃昏。

分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分別後不知何日才見。在愛情上,人們總有這樣一種心理,便是得不到的才是好的,已經得到的卻窺視不到美麗。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踏莎行·郴州旅舍》

在秦觀最後的生命歲月裡,一個女子走進了他的世界裡,一個以悲情收場的女子和多情的詞人產生了關聯。

秦觀和蘇軾生命中出現交集,是幸運的,秦觀參加兩次科舉考試均未有中舉,到了第三次的時候,幸好遇到蘇軾,實現了夙願,走上仕途之路,而此前,蘇軾很賞識秦觀的才華,秦觀也由此成為蘇軾的門生。

但秦觀遇到蘇軾也是不幸的,因為他與蘇軾走得特別近,所以蘇軾被貶時,他也難免受到牽連,先被貶為杭州通判,又被貶為處州任監酒稅,最要命的一次是「削秩徙郴州」。削秩是將所有的官職封號去除,對於那時候的學子而言,是一種很嚴重的懲罰。

秦觀的性格本來就帶著憂鬱,他從小喪父,這是造成他性格憂鬱的一大原因。這種性格帶來的便是敏感,而秦觀性格中最致命的弱點便是他缺乏振作的心態,這點和他的老師蘇軾相反,蘇軾面對挫折能堅韌,而秦觀受一點打擊便感覺痛不欲生,一蹶不振。

這點可以通過他參加科舉考試看出,在古代,學子參加科舉,有人花費一生時間,屢敗屢戰,勝負是兵家常事,但秦觀不同,兩次考試失利,就大受打擊,幸好第三次中了,假如第三次仍然不中,不知道詞壇上還會不會有秦觀這個人。

而這首《踏莎行·郴州旅舍》正是他在人生最苦悶的時候而作。這首詞差不多算是秦觀生命中最後的詞篇之一了,也描寫了秦觀人生中最後一個愛情故事。

秦觀被貶郴州,已經年近半百,由於抑鬱不得志,仿佛蒼老了很多,因為他被貶的身份,梆州的很多官員很識趣地避開他,以免引火上身。本來敏感的秦觀看到很多人紛紛避開自己,心情更加苦悶。這時候,恩師蘇軾也同樣被貶,自然也無法安慰自己。

就在萬念俱灰之時,有一個女子卻如痴如狂地接近他,只因愛慕他寫的詩詞。這個女子的姓名同樣沒有被歷史記錄,只是梆州當地一個女子。這個女子走進了秦觀最後的生命時光。

在孤寂的屋子裡,蒼老了許多的秦觀看到一個女子願意在身邊,她容貌姣好,心地善良,與秦觀談論詞作,給秦觀帶來些許安慰。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大霧瀰漫,樓臺消失在迷霧裡,月亮也朦朧了,渡口無法看到,望盡了天涯,心中的桃源世界看不到。開篇便是悲愴的筆調,給人一種絕望的感覺,也暗示迷霧中看不到愛情的方向。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詞人孤獨一人生活著,本來就艱難,又受到打擊,被人排擠,日暮西山了,還要聽著杜鵑吐血般的叫聲,悽苦。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總算不孤獨,因為還有朋友寄去書信,向詞人表達關心和慰藉,但這樣卻更加平添了自己的離愁之情。詞人向那女子表示,兩人之間通過書信傳遞感情,也只是徒增了煩惱。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詞人心情難受,已經近乎失態了,所以沒來由的指責郴江,郴江應該就是繞著郴山就是了,為何非要流到瀟湘去呢?自己滿腹才華,為何要被流放到偏遠的地區呢?詞人也是把自己比作郴江,那女子是郴山,兩人如果結合自然是好,但自己卻身不由己,最終要遠去的,分離是早晚的事情,還是早離早散的好,以免徒增不必要的煩惱。

宋哲宗去世後,宋徽宗繼位,朝廷大赦天下,秦觀和蘇軾都得以被召回,本想終於否極泰來了,但秦觀的噩運又到了,秦觀在返程中,經過滕州的時候,命人取水,當下人取來水時,發現秦觀面露微笑,卻停止了呼吸,享年五十一歲。

悲苦一生的秦觀竟然含笑而亡,他以微笑為人生畫上句號,他一生很少歡笑,不知道這一笑是否笑得愜意。

《踏莎行》的主人公,愛慕秦觀的那名女子,得知了秦觀去世的消息,悲從中來,身穿孝服,甘願步行幾百裡路,趕上秦觀的靈柩,送秦觀最後一程。

完成了這件事情後,她選擇了自縊,去和秦觀相會。有女子為秦觀如此付出,秦觀是否該含笑九泉?兩人若地下相見,是否會再續情緣?

相關焦點

  • 北宋大詞人秦觀書法,見過的人不多!
    這闕詞的作者便是北宋大名鼎鼎的婉約詞的詞宗秦觀。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蘇門四學士"之一,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史館編修。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 一首別具一格的《如夢令》,來自睡不著的秦觀,無一愁字句句是愁
    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則是《如夢令》牌下眾多詞作中,一首別具一格之作,來自半夜冷得睡不著的秦觀,詞名《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在詞中這個無眠之夜,老樹驛馬天氣都似和詞人作對,全詩無一愁字卻句句是愁,耐人尋味。
  • 光芒耀眼的詞,似曾相識的名字:秦觀與風花雪月
    導語秦觀,這是一個似曾相識的名字,好像是一個詩人的名字,又好像是某個港臺的歌星。其實,他是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與李清照同屬於"婉約派"。大家都知道,北宋有一個著名的文人蘇軾,才學與仕途成反比,最遠貶到了海南島。
  • 名人起名文化之秦觀:欣賞美好事物
    秦觀(10491100),北宋著名文學家,他出生後父親是否為他取過名字,後人不得而知。然而據秦觀35歲以後為王觀的母親所作的《李氏夫人基志銘)中說,直到他6歲以後,秦觀的父親才為他取「觀」一名。我們來聊一聊,秦觀起名有關的小故事,以及秦觀的名字背後隱藏的涵義。
  • 秦觀一首宋詞《春景》,既有春意盎然的美景,也有刻骨深情的相思
    提起北宋文學家秦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大學士蘇東坡,畢竟大家更喜歡看才子佳人的逸聞趣事,而秦少遊與蘇東坡的妹妹「洞房三難」的故事廣為流傳。然而史料記載,蘇軾只有姐姐沒有妹妹,關於秦觀的故事看來是坊間的編造了。
  • 秦觀最經典的一首詞,連蘇軾讀了都稱讚不已,通篇寫得很深情!
    秦觀,字少遊,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他的詞清新脫俗,風格多樣,寫得很有韻味,尤其是他的愛情詞,每一首都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讓人感動不已;整個北宋時期誕生了無數的詞人,毫無疑問秦觀是可以排進前十名,雖然現在提起宋朝的詞人,可能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蘇軾、歐陽修、王安石等人,其實要論正統,最具有代表性的詞人
  • 秦觀最經典的一首《如夢令》,通篇很是傷感,最一句更是讓人心酸
    秦觀是北宋時期最著名的詞人,他的才華一度令大名鼎鼎的蘇軾都羨慕不已,據說有一次蘇軾問身邊的朋友,自己的詞與秦觀如何?朋友聽直言秦觀的詞需妙齡少女來唱,然而蘇軾的詞則是需要關東大漢來唱。從這簡短的對話中,我們便是可以看得出來,其實蘇軾是很欣賞秦觀,不然他也不會問身邊的朋友,自己的詞好,還是秦觀的詞好。蘇軾與秦觀的兩人的交情也是不錯,現在民間還流傳了這麼一個故事,那就是秦觀的妻子是蘇小妹,也就是蘇軾的妹妹。其實這也只不過是後人的一種美好想像而已,在現實的生活中,秦觀的妻子並非蘇軾的妹妹,那蘇軾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妹妹。
  • 秦觀最精彩的一句詞,尷尬了!竟然用來作自我介紹
    北宋詞人秦觀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傾倒了無數讀者,但是我們今天的故事是秦觀另外一首代表作《滿庭芳》: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柳屯田指柳永,蘇軾將秦觀和柳永放在一起,可見兩人的風格接近。事實上,秦觀這首《滿庭芳》講述了作者與一位歌妓的離別,很容易想起柳永的《雨霖鈴》。「空回首、煙靄紛紛」與柳永的「暮靄沉沉楚天闊」有相似之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也都是用環境來渲染離別的傷情之感。
  • 秦觀最著名的一首詞,韻味深長,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秦觀是北宋著名詞人,也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讀者都喜歡他的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但是少遊卻也是一位悲劇人物,因為受東坡先生的牽連,加上自己柔弱的性格,很早既離開人世。與其相比,另一位北宋詞人柳永的身世也非常坎坷。他18歲就外出闖蕩,還創立了長調慢詞,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 秦觀最經典的一首詞,堪稱描寫七夕的千古絕唱!
    然後,今天小編再向大家介紹一首七夕的經典詞作《鵲橋仙·纖雲弄巧》,這首詞是北宋後期著名的婉約派一代詞宗秦觀的經典詞作。這首詞主要通過描寫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以及人間情侶之間的離別,來歌頌愛情。全詞集抒情與議論於一體,語言自由流暢,通俗易懂,音律諧美,讀起來又覺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
  • 秦觀這首詞句句經典,開篇就充滿了憂愁,最後一句更是直擊人心
    這些大文豪那都是宋朝最了不起的詞人,每個人都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不過我個人更偏愛秦觀,這位詞也是才華溢,同樣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不如意,還一度被貶到偏遠的蠻荒之地;這一點與蘇軾有幾分相似,巧合的是他們還是好朋友,也是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 落魄的秦觀囊中羞澀,寫了一首詞當作酒錢,果然才子都喜愛風流
    秦觀作為北宋著名的婉約派代表人物,被自己的恩師也是北宋文壇巨匠蘇軾讚揚不已,而他也是一位喜好風流的人,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打開了多少少女的心扉。也正是這首詞把秦觀貼上了大眾情人的標籤。
  • 唯有「最美」動人心
    唯有「最美」動人心,美在挺身而出的抗疫擔當。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有這樣一些公務員臨危不懼、逆行而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唯有「最美」動人心,美在不勝不休的脫貧姿態。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澆灌幸福。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一大批公務員隊伍中的優秀代表響應黨的號召,投身廣闊基層,和鄉親們一起開山築路、鑽巖找水、開荒播綠,千方百計為貧困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找出路、謀致富,奮力搬掉「貧窮」這座大山。
  • 秦觀的兩首七律,千點湘妃枝上淚,一聲杜宇水邊魂
    秦觀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秦少遊的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他的詞作咀嚼無滓,久而知味,比如「落紅萬點愁如海」,竟讓蘇軾也刮目相看。不過他的詩也寫得很妙,閒雅有情思,比如「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讀來味道十足。下面介紹秦觀的兩首七律,讀完令人感慨萬千。
  • 秦觀這首詞看似輕描淡寫,卻是驚世之作,其中14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蘇軾一生佩服的人不多,大唐詩人中他最服詩仙太白,在宋代他基本沒說過對誰心服口服過,但偏偏對個後生晚輩不吝溢美之辭,這個人就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蘇軾初識秦觀時,說他:「有屈、宋之才」,在他眼裡秦少遊的才情堪比屈原和宋玉。
  • 婉約派詞宗秦觀是如何把老天爺給一手爛牌打成了精彩人生的?
    秦觀,就是一個把老天爺給的一手爛牌,打成了精彩人生的高手。(一)清麗嫵媚的詞作,為他的人生打上了風月的底色近千年過去了,今天江蘇的高郵、揚州一帶的民間,仍然在流傳著一個關於北宋大詞人秦觀初涉風月的浪漫故事。
  • 秦觀,這個精緻的男人,寫詩卻唯美悲涼,經典絕句,你讀過幾首?
    秦觀,北宋最出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詞幽靜清麗,歷來傳唱不絕。但是他的詩怎麼樣呢?為何有人說他的詩是「女郎詩」呢?他是蘇軾最得意的弟子,秦觀早逝後,蘇軾痛哭「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這樣一個才子的詩作,不可不讀。
  • 秦觀夏夜納涼,月明風清,閒雅自在,令人平添恬淡情懷
    北宋才子秦觀就寫了一首詩,抒發了他夏夜納涼的情景,月明風清,閒雅自在,令人平添恬淡情懷。納涼宋代:秦觀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秦觀從小聰穎,博覽群書,稍微年長就暢遊四方,書海無涯,他卻筆耕不輟;旅途勞累,他也樂在其中。秦觀36歲中了進士,曾官至太學博士和國史館編修,也是蘇軾門下的高材生。但也正因為如此,博學多才的秦觀受到牽連,從此人生陷入低谷,仕途也一片迷茫。有時他長歌當哭,有時他又借酒澆愁;他的詩詞高古沉重,他的文章千古流傳。
  • 兩首南歌子,秦觀調侃恩師,蘇軾卻毫不避諱,文採也果真不凡
    後來蘇軾的弟子秦觀看出先生對她有意,便賦詞一首,蘇軾反而立刻就不再猶豫。下面介紹兩首南歌子,秦觀調侃恩師,蘇軾卻毫不避諱,文採也果真不凡。南歌子·靄靄迷春態宋代:秦觀靄靄迷春態,溶溶媚曉光。不應容易下巫陽。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 秦觀一生不幸,天生敏感。他少有大志,卻仕途坎坷
    秦觀一生不幸,天生敏感。他少有大志,卻仕途坎坷。被捲入北宋黨爭,一生不得意。秦觀對朋友的感情不但真而且深,他們都有著共同的遭遇。秦觀的詞中都無一例外的有一種無可奈何之感,都夾雜著被貶的複雜心緒。他的這些詞不但是自己的那個階段人生寫照,也得到友人們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