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是北宋著名詞人,也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讀者都喜歡他的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但是少遊卻也是一位悲劇人物,因為受東坡先生的牽連,加上自己柔弱的性格,很早既離開人世。
與其相比,另一位北宋詞人柳永的身世也非常坎坷。他18歲就外出闖蕩,還創立了長調慢詞,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柳永性格剛直,多次落榜讓其心灰意冷,於是就經常留戀秦樓楚館,寫過很多豔詞。
其實這二人本無交集,人們卻因一首詞將他們聯繫起來。下面介紹秦觀最著名的一首詞,韻味深長,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滿庭芳
宋代:秦觀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詞的大意是:微雲綴山,像塗抹的水墨畫;枯草銜天,如膠漆一般粘連,城門號角聲已斷。暫停徵帆,共把離酒飲幹。蓬萊席間情拳拳,今日回首似雲煙。夕陽西下、寒鴉數點,流水環繞孤村轉。
魂去魄散,臨別之時人何堪。我暗解香袋送她,她以羅帶交換。情深意繾綣,空落得薄情名聲。此去無緣再見,襟袖上淚痕斑斑。此處最傷感,迴轉身高城望不見,只有燈火昏黃又暗淡。
少遊在37歲時考中進士,因為欽佩東坡先生的高才,而拜在他的門下。蘇軾也很喜歡他的直爽和率真,經常與其討論詩詞,還偶爾開開玩笑。但在這之前,秦觀卻走過了一段漫長的科舉之路。
他30歲時鄉貢落榜,一個強志盛氣的年輕人,當然無法接受這樣的打擊。此次他由高郵到會稽,去看望在這裡做官的祖父和叔父,就流露出一種抑鬱心情。
秦觀客居會稽蓬萊閣,主人殷勤招待,不僅有美酒佳餚,還有笙歌豔舞。詞人陶醉其中,不能忘情而賦長短句。作者將身世之感融入詞中,全篇表現了作者對一位歌女的眷戀心情。
開篇就很精彩,後來他也被人戲稱為 「山抹微雲君」。前兩句的「抹」、「粘」二字,都經過精心錘鍊,勾勒出一幅空曠寂寥的畫面。一種哀厲悽清的聲響,再加上「徵棹」和「離尊」,一下子把人引入離別的情景之中。
少遊自小才華橫溢,也許是他不適應這種科舉形式,雖然栽了跟頭,心中卻很不服氣。他平時自視甚高,絕對不相信會名落孫山,但暫時還有點邁不過這個坎。
歡情之後,一切都煙消雲散,眼前重現一片清冷暗淡,令人倍加傷感。「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借用隋煬帝的詩句,卻貼切地描繪了詞人的孤寂心境。
下片「銷魂」二句,還被蘇軾取笑過,說他有點柳永的味道,其實少遊是點化江淹《別賦》的首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此時的秦觀正當而立之年,心中失意,正需要有人寬慰自己,忽然間有位佳人「以羅帶交換」,仿佛就有了一種存在感,覺得自己不是可有可無的事物,於是又振作精神。
多情的少遊既同情對方,也擔心自己,「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畢竟詞人受過傳統的儒家教育,還是很在意自己的名節,所以等到彼此依依不捨地分別,他又開始傷懷,「襟袖上、空惹啼痕」。
詞人一唱三嘆地抒發一個「別」字,說明他對那位佳人早已一往情深。最後二句「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化用唐代詩人歐陽詹的「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句意,十分貼切,既表達了對「所悅」者的懷念,也寄託著其仕途失意的憂悒。
縱觀秦觀的這首詞,韻味深長,至情至性。上片描寫自己與伊人的相聚與分離場景,作者用「煙靄、斜陽,寒鴉、孤村」等意象,表達了自己的傷感和不舍。下片寫兒女間的離懷別苦,高城望不見、燈火又暗淡,描摹出一種失落和孤寂之感。
柳永是一位性情中人,敢愛敢恨;秦觀本性並不懦弱,卻過於傷感,面對多舛的命運不懂排解,凡事糾結於心。不過這兩位詞人都被讀者深深懷念,如果北宋的詞苑缺少了柳三變和秦少遊,將變得黯然失色!(關於這兩位才子,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