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迴文詩堪稱史上最經典!不少人看了都犯暈,沒點水平看不懂!
說起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哪樣文化最為瑰寶,當屬詩詞文化了。想必各位看官對於詩詞,並不陌生,下至黃口小兒都能吟兩句詩。詩詞可謂是涵蓋多種,最常見的唐詩,宋詞,元曲,絕句等。這其中更又衍生出多種形式的詩歌,可謂是花樣眾多啊。而在古代,眾多的文人更是憑藉著自身才華,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詞。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特殊的詩詞形式,迴文詩。早在唐朝,上官儀曾說:詩有八對,其七為回文對。究竟迴文詩有什麼特殊之處呢?為何古代文人多以能寫出好的迴文詩沾沾自喜呢?
迴文詩,可不是什麼少數民族回族特有的語言詩詞。迴文詩早在東晉時期就已存在,據說第一首迴文詩由漢朝蘇伯玉之妻所有,整首詩一共49句,186字,是由蘇伯玉之妻因思念丈夫久不歸家而作。而到了西晉之後,文字騷客更是以能寫迴文詩自傲,如白居易,王安石,秦觀等人,都是迴文詩大家,留下的詩詞至今也備受推崇。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首迴文詩,也是後世中提及迴文詩必讀的經典,秦觀的《賞花》。
提到迴文詩,首先得介紹下迴文詩這種特殊的詩詞體裁。迴文詩,多數人常認為是詩詞通篇讀完後是一個「輪迴」,頭一句正好和最後一句對應相反。也正是因此,迴文詩多數讀起來朗朗上口,迴文詩也多做成詩歌廣泛吟唱。正是因為前一句,得和後一句對應,後一句還得用前一句做開頭。因此迴文詩對於詩人的文學水平要求甚高,畢竟要是沒兩把刷子,還真做不到既押韻通順,又不拗口難讀。
而秦觀的這首《賞花》,可謂是迴文詩的典範,全篇7字絕句可謂是朗朗上口,「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這首詩意思也不難懂,說的是秦少遊外出遊玩所見,說的是秦少遊一日騎馬外出,路過所見一片花叢,邊賞花邊飲酒的秦少遊便將所見此景記錄了下來;不勝酒力的秦少遊,微醉醺醺,便趁著天色漸黑回家。而最後一句,可謂是妙,酒醒後,天也黑了,人也已經賞完花回家,和第一句遙遙相應。全詩總共就用了14個字,後人也多精簡為:賞花歸去馬如飛酒力微醒時已暮。
而這首詩更有意思的是,關於這首流傳千古的迴文詩經典,一直存在一個爭議。有人說這首詩的作者是蘇軾所做,也有人說是秦少遊所做。而秦少遊和蘇軾有啥關係呢?據說蘇軾和秦少遊,用如今的話說算是「郎舅」,蘇軾有個妹妹,人稱蘇小妹也是才女一枚。雖然後世多說此人不存在,但在蘇軾和佛印的交往信中,還是有這位蘇小妹的身影的。而這位秦少遊,據說就是蘇軾的妹婿,也就是蘇小妹的意中人。
一說是秦觀飲酒賞花後,將所見所思記錄下來寫了這首詩;也有人說是,是蘇小妹和蘇軾一次乘船遊玩,正在欣賞這美景,有人傳來了秦少遊寫的情詩,打開一看滿是對蘇小妹的一片痴情;蘇軾看完後便提筆寫下了這首迴文詩。但後世多認為,這首賞花由秦觀所作。但不管這首詩作者是誰?這首詩的確堪稱經典。
這首迴文詩,要是沒點水平的人,還真的看不懂,多數人看後都犯暈懵圈,沒點文化還真看不懂。各位看官,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