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這首誇人的詩堪稱經典,最後一句無人能比,不懂的趕緊收藏

2020-12-11 賞詩詞品歷史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提倡謙遜,所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習慣於用各種溢美之詞去誇獎別人,而用一些中性甚至是謙卑的詞語來形容自己。

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傳統的家庭,即使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不會向外炫耀,他們以此作為家教優良的一種表現,而我們現在將其稱之為「低調」。

雖然現在這種謙遜的為人處世之道在慢慢改變,但是當我們追根溯源的時候還是會發現,古人有很多謙虛為人的有趣典故,了解到這些故事之後對於我們與人交流溝通、升遷學習都會大有益處。

這些故事當中的主角通常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文人墨客,比如唐朝的賀知章、張九齡,還有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等等,這些大名鼎鼎的文人都有謙虛為人的特點,當然這只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人生階段的一種解讀。

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的主人公同樣具有這樣的特點,他就是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大文豪是怎麼謙虛為人、「吹捧」自己只有10歲的外甥的。

公元851年秋天,李商隱要離開長安遠赴今天的四川任職,離心之前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送別宴席。在晚宴上李商隱的侄子韓偓大放異彩,這位只有10歲的孩子即興賦詩,驚豔全場。

五年之後,李商隱返回長安,看到侄子所寫的詩詞感慨萬千,隨即揮毫潑墨,寫下了兩首詩作為答謝。這首詩也被後世人作為誇獎別人的經典,被千萬人在生活中引用。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劍棧風檣各苦辛,別時冰雪到時春。為憑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沈人。

當時,回到長安城的李商隱面對著昔日好友,感慨歲月如梭、物是人非,很多知己親友都已經離開人世或者遠走他鄉。

此情此景,不免心生惆悵,但是看到自己小小年紀的侄子的詩詞,心裡又無限寬慰,所以寫了這首《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的名篇來表示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

這首詩的首聯是對昔日情形的回憶,小小年紀的韓偓天資聰慧,英氣逼人,能夠在短時間內就寫出一首詩詞,實在讓人驚嘆不已。然而大家很快就要各奔東西,親朋好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再次見面,「冷灰殘燭」的情景滿是悲涼與落寞。

下一句是千古名句,尤其是「雛鳳清於老鳳聲」更是被人奉為經典。後來,韓偓跟隨自己的父親一起到外地任職,山高路遠,桐花盛開,在那花叢中隱隱傳出陣陣鳳鳴,而雛鳳的聲音明顯要比老鳳的聲音更為清澈悅耳。

其實這句詩的意思就是我們後來說的「長江後浪推前浪」,但是李商隱卻用一種瑰麗的想像和誇張手法表達出來,使得詩詞形象生動,也讓這種誇讚更多了一層詩意。

更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兩句詩中的山、花和鳳都不是實指,而是在這一聯裡,李商隱用了很多美好的字眼來稱讚韓瞻父子。其中,「丹山」、「桐花」、「雛鳳」、「老鳳」並非實指,在詩文典籍當中是代指人們的美好品行。

李商隱稱讚韓偓的才華明顯在他的父親之上,一句「雛鳳聲清」讓韓偓那種少年英才的形象躍然紙上。

詩人接下來寫明了自己與親人不同的人生境遇,他和韓偓父子天各一方,自己身處巴蜀之地,而侄兒卻在江南水鄉。時局不穩,前途渺茫,鬥轉星移,轉眼間大家已經分別了數年。

寒來暑往,韓偓的才氣應該還是沒有絲毫衰減。詩人將自己的侄子韓偓比作何遜,而將自己比作沈約,說自己和韓偓同樣是自愧不如,這個典故《與徐勉書》。

這首詩請情真意切,想像豐富,通過各種意象和修辭手法表達自己的親人的思念、對侄子的讚美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人拍案叫絕。

雖然知道整首詩的人可能相對是少數,然而僅僅「雛鳳清於老鳳聲」這一句卻賦予了整首詩活躍千年的生命力,一首主題為送別與思念的詩詞竟然也能如此哀婉動人、瑰麗別致,也難怪能夠經久不衰了。

其實這首詩完整的名字非常長,全名如下: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讓我們都有些懷疑是不是把詩詞的序言放進了題目中。

無論如何,這並不妨礙這首詩成為我們心中的經典。詩人的深情、詩人的思念、詩人的稱讚,跟隨著歲月的腳步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底留下深刻的足跡,永遠橫亙在歷史長河之中熠熠生輝!

郭沫若與魯迅對罵:都只說了四五個字,卻是字字見血,招招致命

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怎麼都寫不出下句,此人隨口一說成千古絕唱

「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靈犀」怎麼理解?千萬人使用,少數人才懂

他用3年才寫出這2句詩,所有人都說他愚蠢,這首詩卻成為千古名篇

相關焦點

  • 李商隱誇人的一首詩,其中一句是誇人經典,趕緊收藏起來用
    有時候,詩人也會用詩詞誇人或是「罵人」,這讓詩詞的含義更加豐富。李商隱是唐朝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他是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這樣一位有才華的詩人,誇人的方法當然也十分高級。
  • 李商隱誇外甥不避嫌,寫了首詩,成為後世誇人經典,被無數人引用
    而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則是李商隱之作,他為了誇獎自己的外甥,絲毫不避嫌地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還成為誇人的經典,被無數人引用。《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 這首迴文詩堪稱史上最經典!不少人看了都犯暈,沒點水平看不懂!
    這首迴文詩堪稱史上最經典!不少人看了都犯暈,沒點水平看不懂!說起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哪樣文化最為瑰寶,當屬詩詞文化了。想必各位看官對於詩詞,並不陌生,下至黃口小兒都能吟兩句詩。詩詞可謂是涵蓋多種,最常見的唐詩,宋詞,元曲,絕句等。
  • 李商隱最令人絕望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李商隱一生的感情經歷並不豐富,但他的多情終究和諸多風流才子不同。當杜牧流連花叢,寫下「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時,寄居在外的李商隱卻給妻子寫下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商隱的另一首絕美情詩,詩名《無題四首。其一》。
  • 李商隱這首詩也是充滿了諷刺,兒時讀來不懂,長大才明白其中意思
    大家對於李商隱最為熟悉的可能還是愛情詩,特別是他那一系列的無題,每一首都是經典,寫得也是無比的深情,處處流露出了詩人一片深情,而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打動我們,從而引起我們情感的共鳴。很多人說李商隱最適合寫愛情,別的詩作他寫不過很多的詩人,其實說這話未免也太片面了,他其它類型的作品,那也是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例如他的這首《賈生》,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寫得也是充滿了諷刺,兒時可能讀不懂,但長大才明白其中的意思。《賈生》唐代: 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 李商隱這首詩意境獨特,憂愁的人能讀到悲傷,快樂的人能看到美好
    那麼唐詩裡爭議最大的一首詩,自然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登樂遊原》,這首詩也是歷來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此詩很消極,完全沒有光明的一面;有的人則是認為此詩很美,正是由於到了傍晚時分,才能夠看到那美麗的夕陽。但是無論怎麼去理解這首詩,我們還是要先去了解一下詩人的生平,以及他的創作意圖,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理解這首詩,並且讀懂它。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有「杜樊川」之稱。其詩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則以詠史抒懷為主。在詩歌成就上,杜牧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但在官場上,杜牧卻終生失意,屢次進諫,屢被流放。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李商隱為了誇別人家的孩子,還特意寫了兩首詩,其中一聯流傳千古
    不僅現在的人是這樣,就連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也喜歡別人家的孩子。說起李商隱,我們最先想到的便是他那些絕美的情詩,然而,他也毫不吝惜筆墨去誇別人家的孩子。為憑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沈人。看這個長得驚人的題目,且不帶一個標點符號,讀著都快讓人喘不過氣來,然而卻把這兩首詩的創作背景寫得足夠詳細了。韓冬郎,即晚唐詩人韓致堯,題中「畏之」即韓冬郎的父親韓瞻,字畏之,是李義山的故交和連襟。
  • 李商隱的一首愛情詩,感人至極,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愛意!
    在數次失敗後,李商隱索性放棄了追求功名,只是當了一個官職卑微的小官,之後鬱郁不得志。李商隱的一生經典之作頻現,而他最擅長的是寫情詩,堪稱天生的情詩小王子,跟後來的情聖柳永有一拼。他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 劉禹錫誇人有絕招,這首詩用典含蓄,最後一句更是寓意深遠
    劉禹錫得知後,便要來慶賀他的喬遷之喜,牛僧孺便邀請他於庭中吟詩唱和、並欣賞牡丹,下面這首詩即為劉禹錫當時即興所作。思黯南墅賞牡丹唐代:劉禹錫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 李商隱最經典的10首詩,外加一句流傳千古的名句!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
  • 怎樣誇女生好看?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怎樣誇女生好看?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
  • 李商隱被嚴重忽視的詩,充滿童話式的浪漫,短短28字美得令人心醉
    在李商隱離世200多年後,金末文豪元好問用「詩家都愛西崑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來形容他的詩。看起來這是一個毀譽參半的評價,他的意思是:「詩人們都喜歡李商隱的詩,但卻沒人真的能讀懂。」元好問在這裡說的並不只是詩壇之謎《錦瑟》和16首朦朧絕美的《無題》,還有許多我們不常讀的冷門詩作。
  • 不讀這幾首詩,你就永遠不懂李商隱
    葉嘉瑩先生在《美玉生煙:葉嘉瑩細講李商隱》一書中告訴我們,要想讀懂李商隱,看到李商隱的另外一面,以下這兩首詩我們不可不讀。憂國憂民之心:《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第一首詩,是李商隱的一首長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
  • 李商隱最悽涼的一首詩,竟把自己比作嫦娥,最後一句令人斷腸
    一提到李商隱這個詩人,第一反應可能就是「美」,他寫得一手「美詩」,不論是寫詩的內容還是在寫作是用的詞語,都可以讀出一種屬於他的獨特美,其中他的詩中以愛情詩著稱。李商隱起初為了自己的仕途,在不同時間段分別成為了兩個黨派的上層人物,但是後來牛李之爭時,李商隱卻因無力扭轉局面而受到排擠,以至於以後的仕途非常不順,最後直接沉淪為下僚,而這首《嫦娥》正是在牛黨之爭這樣一個複雜的政治背景中所寫出的作品。這首詩也是李商隱最悽涼的一首詩,竟把自己比作嫦娥,最後一句令人斷腸。
  • 李商隱這首詩,只寫了一件事,卻寓意深刻值得深思!
    因為疫情的原因,全國高考統一移到了7號和8號兩天,在這裡先預祝所有莘莘學子們,都能考出好成績,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熟知的很多詩人文人,都是金榜題名的才子,他們通過科舉實現了自己夢想的第一步,但絕對不是最後一步。
  • 李商隱不出名的一首無題詩,最後14字卻成絕唱,寫盡相思的孤獨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一句什麼意思,也沒有人能拍著胸脯說自己解讀出來了,敢這麼說的,都是吹牛。沒法解讀,這就是他無題詩的特色之一。因為他的心中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經歷和情感,解讀同一首詩,我們和作者的有效知識完全不在量級,所以沒法解讀。【臨其詩境】今天就來欣賞一首李商隱比較經典的無題詩,雖然不如「此情可待成追憶」這麼出名,但是最後一句仍是一句千古名句。李商隱從自己生命的執著中跳了出來,將自己的思考擴大到整個宇宙中。
  • 李商隱15歲尋訪高僧悟出此詩,題目已是絕美,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古代文人為了求學,可謂相當能吃苦。據說有個書生為求學,在雪地裡站成雪人,這一行為感動了位遠近聞名的學者,於是他就將那位學生教育成大學問家。而詩奴賈島為了作詩,每個字都認真推敲,最後寫下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千古佳句。
  • 李商隱的第一首無題詩,寫初戀的8歲到15歲,終於明白無題的含義
    縱觀整個唐代,李商隱是少有的刻意追求工美的詩人。他不是為抒情或記事下筆,而是單純地為了寫而寫,為了成就一首詩而搜腸刮肚,以致某些作品過於隱晦,令人難以索解,詩壇素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詩是好詩,只可惜沒人能留下解讀的文字,因為大家都搞不懂。
  • 李商隱六首無題詩,說盡世間愛情模樣
    這是李商隱留給愛情的第一首無題詩。這首詩已經在李商隱的心裡藏了好多年了。小時候爬上院牆,看到那個鄰家的姑娘時,這首詩已經在李商隱的心裡發芽了。鄰家的少女一點點長大,李商隱喜歡上了她。但是少年意氣的他覺得,告白實在是太俗氣了,他要寫一首最美的情詩送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