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可謂有著各自的感悟,畢竟層次不一樣,以及自己當時的心境,再加上環境,那往往理解一首相同的作品,那意思都會是相差十萬八千裡。這也正是人們所說的那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所以才會說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則是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也正是文學作品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地方,而我們去理解這些作品時,應當還是要遵從各個不同的視角來解讀,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理解一首詩,或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
那麼唐詩裡爭議最大的一首詩,自然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登樂遊原》,這首詩也是歷來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此詩很消極,完全沒有光明的一面;有的人則是認為此詩很美,正是由於到了傍晚時分,才能夠看到那美麗的夕陽。但是無論怎麼去理解這首詩,我們還是要先去了解一下詩人的生平,以及他的創作意圖,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理解這首詩,並且讀懂它。
《登樂遊原》唐代: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是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並且是唯一一位能夠與李白一較高低的詩人,他的很多作品,也是代表了晚唐時期最高的文學水平,而他的這首《登樂遊原》,也正是他眾多作品中,最經典的一首。整首詩意境悽美,寫得也是很抒情,通篇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可是那一份細膩的情感,以及詩人對於當時內心的一各感受和對於環境的描寫,那都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人們之所以會對這首詩產生爭議,也正是最後的兩句,有人認為那並不消極,正是由於詩人看到了美麗的夕陽,而夕陽也正是在傍晚時分才會有,所以並不消極。可是我們結合詩人當時的處境,以及時代背景則是會發現,其實這首詩應當說還是比較消極,畢竟夕陽即使是再美,那也是接近了黃昏。而現實生活中的李商隱他也是鬱郁不得志,一輩子也只不過是做一個小小的幕僚,這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要知道他是有著遠大的人生理想,那想要建功立業,想要去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他卻又是處處遭受打擊。
我們稍稍知道了現實中的李商隱過得並不快樂,並且處處遭受到排擠之後,則是會發現這首詩其實是充滿了無限的憂愁,自然也流露出了一種消極的意味,僅僅是第一二句,那就寫得很是深沉,也很是悲痛,「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在這兩句詩中,李商隱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這幾名詞通過那麼一組合,便是令這兩句充滿了一種憂愁之感,寫得也是極為細膩。
最後兩句更是千古名句,也是此詩最經典的兩句,寫得其實就更加的憂愁,「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雖然很好看,可是它畢竟已經是接近黃昏了。那在這兩句中,詩人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內心的那份憂愁之感,從而也令這整首詩充滿了一種悽美的意境。
當然現在很多人認為此詩並不是消極,這樣的一種解讀也是可以理解,畢竟這種文學上的爭議由來已久,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內心的感受也自然不一樣,對於快樂的人來說,那自然還是能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那份美好,夕陽正是由於接近了黃昏,才使得更加的好看。但是我們讀一首詩時,還是要去了解一下詩人的創作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