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在歷史上被稱為「李後主」,雖然是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帝王,他是有很大爭議的,但是作為風華絕代的「千古詞帝」,他的才華是無可爭議的,李煜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詞篇章,展盡了他生命的風採,時時撩撥著人們的心弦。
而後世之人,對於李煜的詩詞,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虞美人》和《長相思》。這兩首詞都是在他亡國被囚之後的詞作,一首比一首讓人心醉,幾乎被很多引用過,當人們愁緒無處安放的時候,便會詠上一首李煜的詞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安慰安慰自己,然後再獨自領悟生活的悲楚與美好。
相比於李煜的名篇而言,李煜還有一首閨怨詞,雖然比較冷門,沒有什麼名氣,但是全詞卻不見一個「愁」字,美得讓人窒息。這首詞便是《長相思·雲一緺》:
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陳廷焯曾評價過此詞——「情詞悽婉」,可見這首詞依舊是一首閨怨詞,寫的是一位女子在秋雨夜的相思之苦。整首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寫人,一部分寫景,人在景中,遙相呼應,將這個「愁」字委婉含蓄的給表達了出來,但是全詞沒有一個「愁」字,是一首很難得的雨夜愁思之佳作。
這首詞給讀者展示出了一位女子,在冷寂的秋雨之夜的濃濃的相思之情。上闋寫了後宮美人為了獲得後主寵愛,於是便竭力的梳妝打扮自己,後片則描繪儘管修飾的在精細,但仍然無法獲得李煜的寵愛,於是憂心忡忡,以至於夜夜不能入寐。
開篇的「雲一緺」,便從女子頭上的盤髻開始寫起,而「玉一梭」,則接著把盤髻上插著一支玉簪描繪了出來。然後「淡淡」這一句,把女子身上穿的素色衫兒和輕薄羅裙給展現在了讀者眼前。至此,女子的丰神綽約便躍然紙上了。上片「輕顰雙黛螺」這一句,描寫女子雙眉含愁,十分巧妙的引出了下片內容。女子為何會變得愁眉不展呢?下片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開始的三句,點明了她身處在秋風、秋雨、芭蕉的環境,而雨打芭蕉,先渲染出環境悽涼異常,再接著結尾句則起到了點「情」之筆,長夜難以入眠,正為相思之苦備受煎熬。「人奈何」更有著無限的悲苦,卻無從排遣,然而詞人堪堪點到即止,反而讓人覺的含蘊悠長。
這首詞情景皆具,聲色並茂,人物活動於在風雨之中,而風雨聲中又融入了人物的內心獨白,兩者之間遙相呼應,渾然一體。雖然全詞並無一個「愁」字,但是卻依舊美得讓人窒息。不知道李煜這個「薄命之君」,留下的這首冷門詞,有驚豔到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