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此詞很冷門,卻感人至深,詞中12字,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2020-12-11 文化點心鋪

(歡迎關注「文化點心鋪」:這裡沒有高深莫測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識。學無止境,每天陪伴!)

什麼樣的詩詞才算得上是一首好詩詞?好的標準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事實上,多數讀者都喜歡那些看起來很美、讀起來很動聽的詩句。比如說「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桃花流水鱖魚肥」……

這些詩句流利婉轉、聲音動聽、詞藻華麗、場景漂亮,確實很容易就感動讀者,走近讀者的心。然而,寫得很美的詩,真的就是好詩嗎?如果一首詩只是讀起來很漂亮,卻沒有很深的內容在裡面,詩裡面感情的真實程度也不夠,那麼,它就算不上是一首成功的好詩。

一首成功的好詩,不僅要讓人有感動的力量,而且還要把這種感動的力量表達得恰到好處。前者需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後者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積累。南唐後主李煜後期的詩詞,無疑將兩者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因此幾乎首首都是經典,例如這首《烏夜啼·昨夜風兼雨》。全詞如下: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提到李煜的經典詞作,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這些詞句已經深深地印刻在了每一位詩詞愛好者的心中,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相對而言,這首詞《烏夜啼》就顯得有些冷門

儘管如此,這首詞卻依然感人至深。詞中12字,戳中了多少人的心。這是一首秋夜抒懷之作,沒有用典,沒有精美詞藻,也沒有具體的情事,更沒有細緻的描寫,有的只是一種孤獨、感傷、落寞、空寂的氛圍。詞中一切,看似樸素明白,卻又讓人無比困惑、痴迷。

作為一個詞人,李煜真的是特別善於營造一種特定的環境氛圍。詞作上片一開篇「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仿佛一齣戲劇一樣,緩緩地拉開了簾幕,從簾幕後面走來了抒情主人公。時間、地點、場景,寥寥數語,便介紹得一清二楚。其中,「颯颯」二字,詞人用來形容秋聲,可想而知,昨夜的風雨是多麼猛烈。

然而,除了這嘈雜令人心煩的風雨聲,詞中似乎再沒有其他聲音,也是如此的寂靜清冷,人是如此的孤獨,真是一開篇就讓讀者抽了一口冷氣。處在這樣場景中的詞人,定然也是無法安眠的。「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對夜不能寐的人來說,蠟燭真是最好的陪伴。

詞作寫到此處,一個孤獨難眠的詩人形象便呼之欲出了。蠟燭燃燒殆盡,用於計時的滴漏也已漏盡,詩不停躺下,坐起,坐起又躺下,思緒煩亂。此時的詩人是無比清醒的,他熬到「燭殘」,聽得「漏斷」,一夜未眠。但同時,他的內心也是非常煩亂的,很不平靜的。

那麼,他煩亂的原因是什麼呢?如此,便引出了下片的感慨。「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在古典詩詞中,「流水」與「夢」常被用來形容人生短暫,轉眼而逝。這是最一般也最普遍的人生感慨。可是,對於不同的人,其中包含的人生體驗卻各有不同,這也是李煜詞能引起後世眾多讀者共鳴的原因所在。

詩人從昔日尊貴的帝王淪為如今的階下囚,其身份之巨變,其中的悲憤與痛苦是常人所難以理解的。「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詞人時常借酒澆愁,喝得酩酊大醉。在夢裡,人生之路是那麼平坦沒有憂愁,還能時常去。可是,人生的煩惱並沒有因此擺脫,只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

這首詞,很明顯,與李煜後期其他詞作風格一樣:情真意切,質樸動人,將自己失去國家和親人之後的悲苦與孤獨毫不掩飾地宣告了出來。此外,他還將自己的人生感慨上升到了一個理性的高度,說出了普通人常有的感受。因此,這首詩雖然思想情調不高,卻依然能戳中無數人的心,引發人們的共鳴。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幾乎人人會背,傷感孤獨,戳中淚點
    李煜,這個亡國君主,雖天賦異樣的容姿,也逃不脫大宋王國的傾軋,於是,他以肉袒公的身份,被押入宋城,那日日夜夜的思緒,那如時光一樣悠長的憂傷,化為了一首首讓人傷感的小詞。在此其間,他寫下一首《相見歡》,亦稱為《烏夜啼》的小詞,是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幾乎人人會背,傷感孤獨,戳中淚點。
  • 李煜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其中12個字驚豔千年,讀後讓人黯然落淚
    南唐後主李煜,歷史上著名的亡國之君,若只論開疆拓土的能力,李煜基本處於墊底的水平,否則南唐不至於滅亡。但是,在落魄的帝王身上,往往都有常人所不及的閃光點,李煜的文學造詣,幾乎無人不服,尤其是寫詞功底,秒殺絕大多數詞人,在眾多帝王中首屈一指,唯有蘇軾、辛棄疾等少數詞人在他之上。
  • 李煜很冷門的一首閨怨詩,卻全詞不見一個「愁」字,美得讓人窒息
    李煜,在歷史上被稱為「李後主」,雖然是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帝王,他是有很大爭議的,但是作為風華絕代的「千古詞帝」,他的才華是無可爭議的,李煜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詞篇章,展盡了他生命的風採,時時撩撥著人們的心弦。
  • 李煜比較冷門的一首詞,用短短12字,道盡一生悲涼,令人感動
    他,就是李煜。開寶八年,南唐兵敗,國破家亡,作為南唐皇帝的李煜,被宋太祖趙匡胤俘居於汴京之中,封為侯,實為階下囚。李煜是一個厲害的文人,若是生在普通百姓家、官宦家,那麼在亂世中可做隱士,在盛世中可為文豪,可惜他偏偏生在了亂世的帝王家,承接下父輩留下的千瘡百孔的南唐。
  • 「詞中之帝」李煜的十首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一首殘缺的詞,中間缺少12字,卻依舊經典!
    「詞中之帝,亡國之君」這八個字,是對南唐後主李煜一生,最好的概括與評價。李煜一生有眾多作品流傳,提起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哪首?「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還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亦或是「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 李煜這首詞,牛氣沖天!27字中就有3個千古名句……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用「車如流水馬如龍」來形容一時盛況的用法,並非瓊瑤所創,它實際上是1000多年前南唐後主李煜所寫。這句詩,用奔騰的流水比喻車,用龍來比喻馬,僅7個字就已氣勢萬千了,這等手筆非詩詞高手是無法寫出來的。現在我們來看這首《望江南·多少恨》:
  • 李煜的詞(全),不是一般的醉人!
    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東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一想我這一生,就像大夢一場。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悶,別的方法都行不通。憶江南·多少恨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有多少遺恨呀,都在昨夜的夢魂中。
  • 這首詞是李煜的冷門佳作,短短12字,道盡人生悲涼,令人動容
    但對於已經被囚禁多時的李煜來說,白天與黑夜並無分別,因為他的生命曙光可能永遠不會來了。那麼,屈居汴京將近三年的南唐後主李煜到底守著微弱的燭火,於黑暗中的雨聲中聽出了什麼呢?窗外接連不斷地雨聲擾的人心神不定,夜不能寐。
  • 得到南唐李煜真傳的納蘭性德詞,「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屬五代詞人,字重光,是南唐國君,他在政治上是庸碌無能的皇帝,卻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不僅精通音律,也工書法,善繪畫詩文,都有一定造詣,詞的成就最大,地位最高。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評價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便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李煜前期詞,已顯露非凡才華和出色技巧,但是題材較窄,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寫景抒情,較為健康可讀。
  •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他的詞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的詞,多描寫帝王宮廷生活,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柔靡;後期的詞,多傾瀉失國之痛,抒發去國之愁,語言傷感、沉鬱哀婉、感人至深。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把一個囚禁帝王的亡國之苦、去國之愁,表現得非常悽美悲壯,詞的風格傷感沉鬱、唯美動人,實屬千古絕唱。其詞前後風格囧異,各具特色,但均不失為千古佳篇。
  • 「李後主」李煜的詞的藝術特色
    又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塑造了一個失去故國,過著不自由生活的人的形象。詞中用「一江春水」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來形容愁的深長和無窮無盡,給人以很大的感染力。 高度的概括性 李煜的詞,特別是後期的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一些看來似乎簡單的句子裡卻含有豐富的內容。它概括了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動人心的東西,如喜怒哀樂、離情別緒、人生愁恨等等。
  • 李煜最「豔」的一首詞,看得人心怦怦直跳
    李煜是南唐後主,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一生大起大落,遍覽人間百物,看透世態炎涼。李煜在書法、繪畫、音律、詩文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尤其擅長作詞。李煜的詞風,情真意摯,寄意幽深,語言自然,清新婉麗。李煜,人稱「詞中之帝」,此言不虛,絕對的「雙料冠軍」。
  • 李煜被囚禁,寫下比較冷門的一首詞,道盡悲涼無奈的命運
    李煜是南唐時期非常有名的詞人,他早年間因過於出色遭到兄長的猜忌,當時兄長李弘冀剛剛坐上了太子之位,難免對身邊的人極為防備,李煜為保平安不問朝政,只醉心詩書,表明自己願為人臣之心。可沒過幾年太子病逝,李璟,也就是李煜的父親南唐中主封李煜為吳王,入主東宮。李璟病逝後李煜登基,南唐國力弱小,國庫空虛,但李煜愛民如子,減少賦稅,恢復「井田制」。
  • 李煜的「封神」之作,開篇驚豔,無一生僻字,詞中道出他無盡愁苦
    王國維評價李煜時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在中國文化長河中,「不務正業」的君王也就李煜了,提到李煜想到的不是他是什麼皇帝,而是他那30多首詞作品。的確如此,出自他手的只有這30首作品,他在文壇留下的作品加起來也只不過幾千字,但是就是這區區的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最的地位!聽到小編這樣誇李煜,是不是覺得他比蘇軾,辛棄疾牛多了。不管是不是小編誇得有點大了,但本人始終認為李煜的有些詞確實高於他們。因為他們無法體會李煜的內心的那種苦楚,比如:李煜的《相見歡》!
  • 李煜很牛的一首詞,僅27個字共有3個千古名句,其中一句家喻戶曉
    這句出自瓊瑤小說《情深深雨濛濛》中的主題曲,當初流行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用「車如流水馬如龍」來形容一時盛況的用法,並非瓊瑤所創,它實際上是1000多年前南唐後主李煜所寫。大家來看這句詩,用奔騰的流水比喻車,用龍來比喻馬,僅是7個字就已然是氣勢萬千了,這等手筆非詩詞高手不能寫,而李煜恰恰是千年文壇中一等一的高手。
  • 李煜很牛的詞,字不多卻誕生3個千古名句,一向挑剔的王國維點讚
    李煜很牛的詞,字不多卻誕生3個千古名句,一向挑剔的王國維點讚公元975年,宋王朝的精兵兵臨金陵城外,那時候作為南唐後主的李煜2次派特使求饒,最後被宋太祖趙匡胤以「臥榻之側,豈能別人鼾睡」為由回絕。最後金陵城破,李煜無可奈何奉表投降,南唐宣布滅亡。時歲李煜39歲,從一國之君從此淪落罪囚,開始了自身蒼涼的下半場人生道路。
  • 李煜流傳最廣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今日就與大家分享「李煜最牛」的一句話,隨便拿出一個就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這到底是什麼詞?居然可以有這樣的評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吧。李煜最牛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南唐《虞美人》李煜春花何時開,往事知多少?昨夜小樓又東風,故國難回月明中!雕欄玉石應猶在,惟有朱顏改。問君有多少愁?就像春水向東流一樣。
  • 李煜失而復得的經典之作,一開篇就別具一格,詞中之帝果然夠高明
    而在唐宋之間,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李煜。作為君王李煜是不少人眼中的笑話,作為詞人李煜卻讓文壇名家推崇備至。李煜在寫詞上是有極大天賦的,因為在他之前還沒有人能將婉約詞寫得如此行雲流水。李煜的詞意境優美,語言清麗自然卻又富有表現力。無論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還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亦或是「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都讓人印象深刻。
  • 李煜最絕的一首詞,改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
    後世有多少人模仿和借鑑過這首詞,史書沒有統計,但是我們從明代文人、評論家卓人月的《古今詞統》中可以窺見一、二,卓人月對這首詞的評價是「:只一又字,宋元以來抄者無數,終不厭煩。」他說的這個「又」字,正是「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抄到後人都看煩了,可見數量之多。可惜這些模仿之作,我們卻一首都不記得,所以這首詞真正詮釋了那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