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皇上的確喜歡聰明之人,但是對於後宮的女人,聰明與善良安穩相比,皇帝更喜歡後者。
之所以說這句話是有原因的。比如聰明的人曹琴默,一點就通卻心腸狠毒,作為華妃的先鋒,一直為虎作倀,即使育有一女還是不得皇帝喜歡,最後華妃倒臺後,被皇帝毒死。再說善良安穩的敬妃,雖不出挑但也不平庸,端雅大方,平和從容,內斂淡薄有謀略,不攀附皇后也不結交華妃。身世背景也不是特別強大,平時雖也不得皇帝的真心,但是皇帝不厭惡她,雖無子嗣卻也能爬到妃位。這樣一對比是不是發現了這個道理呢。既然說到這了,咱們就來說一說敬妃,是如何能在這後宮之中得以善終的呢?
敬妃也算是一個可憐人,在雍正還是王爺的時候,敬妃作為格格嫁予雍正。那時因為位份不高便與華妃同住在宓秀宮,皇帝為了不讓華妃懷孕便一直給華妃使用歡宜香,而這也是導致敬妃不孕的根本原因。其實敬妃也恨皇上和太后,因為他們致使自己也沒有了生育子女的機會。但她也是一個很聰明懂得自保的女人。敬妃五官清秀,一顰一笑皆是貞靜之態,時刻體現出尋常大家閨秀的氣質,是最普通的那種隨和與親切。其實她在宮中的處境是很危險的。皇帝一直想用她來壓制華妃,但是敬妃的家世並不是很強大。所以華妃便一直打壓她,而且敬妃不依附皇后,身後沒有靠山。且因為自身無法生育,便沒有孩子可以依靠。所以敬妃一直是屬於熬日子的那種。
敬妃一直獨善其身,不爭不搶,也從不在人背後去說人的壞話,敬妃很善良,對於宮中新來的這些嬪妃不管誰落難她都會出言勸諫。華妃陷害受寵的沈眉莊,為了讓沈眉莊遲到挨罰,指使太監將水潑在沈眉莊身上。敬妃這時便主動出來為沈眉莊辯護,結果被罰俸一個月。敬妃在圓明園中看見甄嬛和四阿哥在一起,便提醒甄嬛,告訴她皇上不喜歡四阿哥,不要因為四阿哥而連累了自己。之後在祺貴人入宮的時候,皇后邀請眾妃聽戲,皇后說:「聽你們這麼說話就跟聽自己家人說話似得。本宮聽著舒坦。」結果祺貴人搭話說:「皇后娘娘不嫌棄臣妾囉嗦就好,臣妾家裡有兩個庶出的妹妹,臣妾和她們說不上話。可是見了娘娘,臣妾心裡卻有好多心裡話要說。」說完之後知道自己說錯了話,便向皇后道歉,一向不說話的敬妃也出來為之解圍。
敬妃作為一宮主位,從來沒有過眼紅打壓之事,也不會去陷害誰與其爭寵。沈眉莊與敬妃同在一宮,但是無論是得寵還是身染時疫,敬嬪都沈眉莊非常照顧,讓人感覺很隨和,很有親切感。
日久見人心,倘若真的待人和善不耍心思,別人一定會對你心存尊敬。敬妃從來不耍心思,但絕對不是沒腦子,沒心機的那種。就像甄嬛曾分析過敬妃:「若真是一無是處,又怎能在華妃的壓制之下獨善其身這麼多年?」梅莊失寵禁足閒月閣時,甄嬛發現浣碧的不正常,便設計反擊華妃,便假意先去了敬妃那裡,這裡很明顯是利用了敬妃而且沒有告訴敬妃自己要做什麼的。但當皇帝來了之後敬妃兩次說話都悄無聲息地打擊了華妃,做好了一個助攻,事後也另甄嬛看到了敬妃的聰明。
敬妃的隱忍,讓甄嬛覺得很強大。敬妃整日遭華妃得到壓迫與羞辱,受盡了華妃的冷言冷語。在華妃封貴妃的時候,當眾去羞辱敬妃,還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敬妃以前只是自己房中的格格,意思就是跟自己差距太大,對自己來說,敬妃什麼都算不上。這般羞辱與人,若是換了旁人,哪能忍得了。但是敬妃就很明智的選擇了不去反擊華妃,看似丟盡顏面,但是任爾東西南北風,不會頂撞華妃便不會留把柄給華妃。
在此劇的前半部分,敬妃一直是不言不語的,直到甄嬛被廢出宮修行,將自己剛生下的朧月公主交於敬妃撫養,敬妃才感覺生活有了寄託。她把所有的愛,全都給了朧月公主,為了朧月,她什麼都願意做,她丟掉了自己的善良,不惜違背自己的原則去害甄嬛。敬妃怎麼都沒有想到,甄嬛作為廢妃還能重回宮中,回宮之後一定會將自己的女兒要回去,那自己此生的寄託便不復存在。而且敬妃也是真心的喜歡朧月。便在發現槿夕與蘇培盛對食一事之後向皇后揭發了她們,除此之外,她從來沒有害過任何人。之後甄嬛藉此事將朧月交給敬妃撫養也徹底收服了敬妃。
好人有好報,敬妃一生善良,能得以善終,這一切都是她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