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2月26日,這天清晨,湖南韶山上屋場毛家農舍喜氣盈門,毛順生和妻子文七妹迎來了他們第三個兒子的降生。
在這個孩子出生之前,母親文七妹曾經生下過兩個兒子,但都不幸夭折了,因此第三個孩子出生後,毛順生和文七妹夫婦整日裡提心弔膽,害怕這個孩子跟前兩個孩子一樣離開他們。
而在當時,農村人沒有什麼別的方法,只能相信迷信一說。於是毛順生便找來一個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看後說:「要給這個三娃子找一個長壽的乾娘,孩子才能平安無事」。哪位乾娘才最長壽呢?文七妹發動了娘家所有人四處打聽,最後還真的給兒子找到了一位最最長壽的乾娘:就是千萬年長屹立於龍潭山腳下的一塊巨石,這塊巨石被當地人當做石觀音而膜拜。文七妹便帶著兒子到石觀音底下認了乾親。
此後,文七妹的這個兒子便有了韶山人盡皆知的一個乳名:石三伢子,而他的大名毛澤東則在幾十年後被整個世界所熟知。
毛澤東母親文七妹,原名文素勤,是文天祥的後人,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因此被人稱文七妹。
文素勤人如其名,她是一位心地善良,勤勞能幹的女子。在她18歲那年,家中父母將她嫁給了距離僅有一山之隔的毛順生,文家在當時算是大戶人家,父母之所以願意將她嫁給家境清貧的毛順生,主要是感覺毛順生是老實人,人品好,值得託付終身。
婚後的文七妹任勞任怨,將家裡裡裡外外打理的井井有序。在她的協助下,毛順生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生意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在毛澤東之後,二弟毛澤民,三弟毛澤覃相繼出生,毛家人丁逐漸興旺起來。
文七妹自小沒有進過私塾接受正軌教育,但她為人和善友好,心地善良,外柔內剛。毛澤東對於自己的母親充滿了深深的感情,多年後他說到:「我的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願意接濟別人,也樂於幫助窮人」
文七妹對於窮人的同情從來不只是說說而已,在日常生活中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儘自己所能幫助日子貧苦的鄉鄰。
因為文七妹經常拿自家的錢財糧食接濟窮人,她經常與丈夫毛順生發生爭吵。毛順生作為精明的商人很吝嗇與幫助別人,他認為自己家裡的條件尚未達到接濟窮人的程度,不應該總是接濟別家。後來為避免爭吵,文七妹經常偷偷拿著糧食接濟附近的窮苦鄉鄰。
有一次毛澤東在自家玉米地裡發現有人在偷玉米,於是便把那人偷得糧食全部「沒收」了,然後沾沾自喜的回到家向母親「邀功」,沒想到母親非但沒有表揚他,反而說了他一頓。原來文七妹早就知道這件事,但她覺得別人肯定是家裡揭不開鍋了才去偷幾個玉米,偷得也不多,就一直沒吭聲。
後來毛澤東曾這樣形容過自己的母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人,不損人的人,損己利人的人,而我的母親就屬於第三種」
她的慈悲為懷,樂善好施在潛移默化中對毛澤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有一次,毛澤東要挑著一擔谷送到私塾老師家裡做學費,路上他路過一戶人家門口時,聽見夫妻二人因為斷糧之事吵架,毛澤東便把這擔穀子留給了這戶人家。回到家後,毛澤東將這件事告訴了文七妹,文七妹什麼也沒說,而是瞞著毛順生重新裝了一擔谷送到了老師家裡。
毛澤東七八歲進入私塾念書的時候,由於私塾離學校比較遠,他為了節省路上時間,便讓母親給他準備一份遇到帶到私塾去吃。
文七妹每次都給他帶足夠的飯,但是文七妹發現毛澤東晚上吃很多,於是第二天給他帶更多的飯,到了晚上毛澤東依然餓得狼吞虎咽,在文七妹的追問下才知道,毛澤東將自己飯菜的一半分給了一個同學。
文七妹知道後什麼也沒說,此後她便準備兩份同樣的飯菜讓毛澤東帶到學校與同學一起吃。
毛澤東八歲那年,文七妹與毛順生將自己的兒子送進學堂,他們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通過讀書「算得數,記得帳,寫得信」而毛澤東沒有讓父母失望,儘管上學時有些頑皮,但凡是教過他的先生不得不承認,這個孩子聰明過人,幾乎過目不忘。
此時毛順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家裡的生意經營的有聲有色,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跟隨自己學做生意,將來繼承自己的家業。但是毛澤東心不在經商上,心有鴻鵠之志的毛澤東根本不可能按照父親的長大拘禁自己的一生。
「我還是繼續讀書,如饑似渴的閱讀,但是我能找到的一切書籍」「我聽說有一個非常新式的學堂,我想去那裡讀書」於是毛澤東不顧父親反對,毅然邁出了離開韶山的步伐。
17歲的毛澤東第一次走出了閉目塞聽的山溝,邁進了新式學堂的大門,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對人生的命運做出選擇。僅僅5個多月後,東山學堂便滿足不了毛澤東旺盛的求知慾了,他選擇了更遠的求學地點:省城長沙。
文七妹內心十分捨不得她的石三伢子離開自己身邊,但她又是如此的開明,她支持自己的兒子離開韶山,到更大的世界去闖蕩。於是,在文七妹的說請下,毛順生終於同意了毛澤東外出求學的請求,16歲的毛澤東帶著母親給予的無限美德與強大精神力量開始了自己傳奇而偉大的一生。
1910年春天的一天,毛澤東在家人的送別下前往湘鄉求學。 臨走之前,毛澤東寫下: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離別之際,母親文七妹,弟弟毛澤民與毛澤覃,老師毛麓鍾送他到村口處,因為不舍,文七妹哭的兩眼通紅,一遍一遍囑咐著:"三伢子,給你裝的辣椒帶上了沒有?在外面莫要吃冷的,莫喝涼的,要注意加衣服喲!到了學校就寫信回來哦!"
毛澤東背著行李走出一小段路後轉過身,看到慈善母親哭紅的雙眼以及不苟言笑的父親臉上掛著的淚水。他突然跑回來,「撲通」一聲跪在父母面前,連磕三個頭。
此後的毛澤東越走越遠,他與一群有志之士四處組織「救亡圖存」運動。
然而對於文七妹而言,她越來越搞不懂兒子了,兒子所考的洋學堂,她聞所未聞,兒子所學的新知識,她聞所未聞,他向一隻越飛越高的風箏一樣逐漸離自己遠去。與一群風華正茂,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毛澤東喊出的口號是:改造中國與世界。
以上照片最左邊的是毛澤東三弟毛澤覃,此時他14歲,第一次照相,小小的他略顯緊張,將雙手規規矩矩放到褲子兩側。看起來十分可愛。中間是毛澤東二弟毛澤民,此時他23歲,那時的他因為大哥毛澤東不在家,他便幫助父親打理家中的生意,他也是長的最像母親的一個兒子。最右邊便是毛澤東,與兩個弟弟相比,他身穿長衫,個子較高,成熟許多。
1919年,在外求學的毛澤東接到母親生病的消息,即刻趕回家中,在他的帶領下,兩個弟弟陪同母親來到長沙看病,看完病後,毛澤東建議三個兒子陪同母親照張相,於是便有了這張珍貴的照片,也是文七妹唯一存世的一張照片。
看完病後,二弟毛澤民陪母親回到韶山老家,而三弟毛澤覃則被大哥毛澤東安排在長沙求學。
1919年10月5日,文七妹病情復發。毛澤民趕緊通知毛澤東,毛澤東與毛澤覃兄弟二人放下手中一切往家中趕去,為儘快見到母親,他們找不到車,便步行近100裡地往回家趕,中間甚至都不敢休息。可當他們趕回家中時,母親已經走了,53歲的文七妹最終帶著遺憾離開了。文七妹去世前嘴裡一直喊著「石三伢子」
毛澤東悲痛萬分,他在靈前一邊跪著燒紙錢,一邊哭著讀了他寫的祭母文: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壽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餘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艱辛備歷。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間萬萬,皆傷心史。不忍卒書,待徐溫吐。今則欲言,只有兩端。一則盛德,一則恨偏。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
這篇《祭母文》是毛澤東在母親去世三天時寫下的,每一字,每一句無不飽含著兒子對母親深沉的眷戀和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與遺憾。
1921年春節期間,毛澤東回到韶山,二弟毛澤民欣喜萬分,一刻不停的忙碌著。但是毛澤東此次回來卻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他利用家人圍爐烤火的機會,動員毛澤民走出去跟自己一起革命,他深知二弟的經商頭腦,革命正需要這樣的人才。
毛澤民說:「你已經離開家了,我也離開家的話,這個家怎麼辦呢?以後誰當家呢?」
毛澤東說:「那好辦嘛,這個屋啊,田啊,給人家住,給人家種嘛,來往的項目,如果欠人家的儘快一次還了,如果人家欠我們的就全部作廢」
正在毛澤民猶豫不決時,他們的妹妹毛澤建卻跟毛澤東提出自己要跟大哥去參加革命。
毛澤建是文七妹收養親戚的一個女兒,家裡人都叫她「菊妹子」,家中太窮無法養活,文七妹可憐她,便收養她當做自己女兒。後來毛澤東為她取名毛澤建。
毛澤建的這個要求讓毛澤東大吃一驚,因為這個妹妹已經嫁人了,本不應該提出這樣的請求。後來毛澤東才得知,妹妹被嫁給隔壁一戶人家當童養媳,在婆家受盡丈夫與婆婆的欺辱,她相信只有跟著大哥才會擺脫這種封建生活。
毛澤東知道妹妹受欺後十分生氣,他親自上門為妹妹解除了這段沒有任何名堂的婚姻關係,從此將妹妹帶在身邊。他們誰都沒有想到,後來這位童養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了一位遊擊隊長,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妹妹毛澤建的請求觸動了毛澤民,在大哥的幫助下將家中事務進行了處理,然後毅然加入革命隊伍。因為他一直跟在父親身邊,繼承了父親的才智和精神,後來成為了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的首任行長,在長徵途中保全了黨的財產。同時借鑑父親發行股票經驗,發行蘇區股票,促進了當地經濟平穩發展。
毛澤東身後帶領著兩個弟弟,一個妹妹離開韶山,村裡的老人回憶起這4兄妹的背影,或許他們當時不知道他們要去做什麼,多年後才知道他們做的事情有多偉大。
後來,毛澤建、毛澤覃、毛澤民先後為革命事業英勇犧牲,兄妹四人,只有毛澤東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
毛澤建,大革命失敗後負責組織農民進行遊擊,1928年5月被捕,次年8月20日,被敵人在衡山馬王廟刑場殺害,年僅24歲。
毛澤覃,1934年加入長徵大軍,憑藉自己的才學與智謀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紅軍獨立師師長、閩贛軍區司令員。1935年4月26日,在作戰中被國民黨包圍,因掩護戰友犧牲,年僅29歲。
毛澤民。1942年9月17日,被反動軍閥盛世才逮捕。次年9月27日,被敵人秘密殺害,時年47歲。
在風雨飄搖的年代,毛澤東失去了太多太多親人,那種痛徹心扉的痛苦非常人難以接受。
1959年,闊別家鄉32年後,毛澤東再次回到韶山老家,他到父母墓前深深鞠了三躬,讓人看後熱淚盈眶。
在曾經居住的房屋大廳的牆壁上,毛澤東看到牆上掛著父母的遺像,自言自語說了兩句話:我父親得的是傷感,母親得的是甲狀腺,都不是什麼難治的病,放到現在是能夠治好的。
而今粲然盛世,英雄長眠,前人辛苦,後人幸福,是他們用生命換來我們的今天,是我們永遠緬懷的英雄。
而他的母親文七妹,她是毛澤東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啟蒙著與引路人,是個損己利人的忠厚慷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