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家風

2020-12-17 黨史頻道

 

汪建新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長期從事黨的幹部教育事業,尤其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6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領悟毛澤東的家風家教思想在我們黨內具有的重要典型示範意義,從毛澤東和家風有關的詩詞作品中,感悟和解讀他的偉人家風。

嚴父慈母恩難忘

毛澤東深受母親文七妹的影響。他曾說:母親對我的影響很大,她待人忠厚、和善、賢良、勤勞節儉。他還說:我小的時候,媽媽就常常教育我「夾緊尾巴做人」,這句話很對,我也時常對同志們講。

毛澤東自幼孝敬母親。1918年,文七妹得了淋巴腺炎。8月初,毛澤東匆匆回鄉探望在外婆家養病的母親。毛澤東曾給舅舅文玉瑞和文玉欽寫了一封家書,表達不能跟前服侍盡孝的酸楚。1919年春,弟弟澤民和澤覃護送母親到長沙看病,毛澤東再忙也盡力抽時間陪護母親,還特意帶母親去照了一張合影。

1919年10月5日,文七妹不幸病逝。噩耗傳來,毛澤東立即趕回韶山。他跪守在慈母靈前,揮淚寫下了一生中最長的一首詩《四言詩.祭母文》。這是一篇念頌母親的絕唱。毛澤東將自己的痛苦、悲傷、思念、悔恨、感恩之心表達得淋漓盡致。寫好《祭母文》後,他意猶未盡,又寫了兩副輓聯。第一副輓聯為:「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第二副輓聯為:「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需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後來,毛澤東在給好友鄒蘊真的信中,對母親的高尚品德仍念念不忘。他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損人的人,可以損己而利人的人。而母親屬於可以損己利人的人。

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勤勞節儉,精明能幹。但性格剛烈,脾氣暴躁。毛澤東反對父親的專制行為,有時會頂撞他,但不能由此推斷毛澤東不喜歡父親,他對父親的尊敬和孝順是很深沉的。他從父親的持家立業中,深深體會到農民的艱辛。父親的嚴格要求,使毛澤東學會吃苦耐勞,這讓他終生受益。

1910年秋天,毛澤東離開韶山去湘鄉縣城就讀東山高等小學堂。臨行前,他抄錄了一首詩留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毛澤東把原詩中的「男兒」改成「孩兒」,兒子在父親面前永遠長不大;他把「死不還」改成「誓不還」,中國人都忌諱「死」這個字,毛澤東很在乎父親的感受。僅從這兩個字的改動,就能感受到毛澤東對父親的孝順。毛澤東藉此抒發雄心壯志,也對父親鄭重承諾:你讓我求學,我一定發奮努力,學有所成,不負厚望。

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毛澤東與楊開慧伉儷情深,為她寫過三首詩。1920年冬婚後不久,他為楊開慧填了第一首詞《虞美人.枕上》:「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上闋以一個「愁」字入手,表達思念之深切;下闋以一個「淚」字收筆,寫出思念之苦澀。這是毛澤東詩詞中唯一一首純粹屬於婉約格調的作品。

楊開慧是個賢妻良母,但她同時又是中共第二個女黨員,身兼秘書、機要、文印、聯絡、總務等革命工作。她感情細膩,渴望得到丈夫的關愛,而毛澤東則認為兒女情長會削弱革命意志,希望楊開慧不要過分依賴他,於是抄寫了元稹的《菟絲》給楊開慧。詩中一句寫道:「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這讓楊開慧感到委屈。

1923年底,毛澤東奉中央通知,要前往廣州參加國民黨的「一大」。臨行前,他滿懷深情寫了《賀新郎.別友》。全詞圍繞著一個「別」字展開,充滿了離情別緒。「知誤會前番書語」一句,指毛澤東抄贈元稹的《菟絲》那件事,毛澤東很坦誠地進行了自我檢討,夫妻矛盾很快就煙消雲散。「算人間知己吾和汝」,是他對楊開慧的深沉撫慰。「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使命感促使毛澤東從個人的情感中掙脫出來,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鬥爭的洪流中去。「眼角眉梢都似恨」「憑割斷愁絲恨縷」,用了兩個「恨」字,愛之深,恨之切。全詞始發於情,而終歸於理,剛健中含柔情,婉約中寓豪放,使兒女情長得到升華。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壯烈犧牲。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肝腸寸斷,仰天長嘆:「開慧之死,百身莫贖。」1957年5月,毛澤東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毛澤東的追思超越了個人私情,升華到了更高更廣更宏偉的境界。「我失驕楊君失柳」,章士釗曾經請教毛澤東,「驕楊」兩個字怎麼理解?毛澤東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

1963年9月1日,毛岸青和邵華請求毛澤東抄寫《蝶戀花.答李淑一》給他們留念,毛澤東提筆寫成「我失楊花君失柳」。兩人提醒:「不是『驕楊』嗎?」毛澤東答道:稱「楊花」也很貼切。稱「驕楊」,是共和國領袖對一個革命烈士的頌揚,這是於公而言;「楊花」屬於夫妻之間的暱稱,這是丈夫對妻子的愛戀。毛岸青、邵華感慨道:「稱『驕楊』表達了爸爸對媽媽的讚美,稱『楊花』又表達出爸爸對媽媽的親近之情。」

舔犢未必不豪傑

毛澤東對子女要求很嚴格,強調「吃苦、求知、進步、向上」。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鮮戰場壯烈犧牲,毛澤東得知噩耗時,凝望著窗外已經蕭條的樹枝,低吟起庾信的《枯樹賦》:「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1960年11月25日下午,毛澤東在一株松樹下,低聲唱出京劇《李陵碑》中楊繼業的幾句唱詞:「金烏墜玉兔升黃昏時候,盼嬌兒不由人珠淚雙流;七郎兒回雁門搬兵求救,為什麼此一去不見回頭?」這一天是岸英犧牲10周年紀念日。

1954年,毛澤東送兒媳劉思奇去莫斯科大學深造。劉思齊很孤獨,經常生病,後轉回北京大學俄語系學習。1959年8月6日,毛澤東又給生病的劉思奇寫信,抄錄了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的詩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毛澤東寫道:「這是李白的幾句詩。你愁悶時可以看點古典文學,可起消愁破悶的作用。」1962年2月,劉思齊和楊茂之結婚,改名劉松林。毛澤東把新作《卜算子.詠梅》抄給他們作為賀禮,勉勵他們要樂觀向上、積極生活。

1959年,邵華考進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史專業,毛澤東經常和她談史論詩。在談到曹操父子時,毛澤東對她說:「我喜歡曹操的詩。曹操的詩詞,直抒胸臆,豁達瀟灑,應當學習。」1962年6月3日,得知邵華身體不好,情緒低落,毛澤東給邵華寫信,勸她:「要好生養病,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讀。」

1954年暑假,毛澤東讓江青帶李敏、李訥去北戴河度假。毛澤東寫信給李敏她們,說:「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是曹孟德(操)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媽媽那裡有古詩選本,可請媽媽教你們讀。」不久,毛澤東來到北戴河,帶著李敏和李訥下海遊泳。暢遊之餘,寫下了大氣磅礴的《浪淘沙.北戴河》。李敏後來回憶道:「爸爸提及曹操,提及《觀滄海》,除了想提高我的中文水平外,還是希望我能從詩中受到啟發和教益。」

1958年1月,李訥住院手術,術後傷口感染,高燒不退。2月3日,毛澤東給李訥寫信,鼓勵她:「害病嚴重時,心旌搖搖,悲觀襲來,信心動蕩。這是意志不堅決,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轉,心情也好轉,世界觀又改觀了,豁然開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鍛鍊意志。你以為如何?」毛澤東還抄錄了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的詩句來勉勵她:為你的事,我尚未睡。現在我想睡了,心情舒暢了。詩一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這裡有意志,知道嗎?

1963年初,李訥給父親寫信,剖析自己的思想狀況,還談到讀《莊子.秋水》的感想。莊子在《秋水》篇中敘述了一個妄自尊大的河伯的故事,李訥讀後觸動很大。毛澤東立即給她回信,寫道:你痛苦、憂傷,是極好事,從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憂傷,表示你認真想事,爭上遊、鼓幹勁,一定可以轉到翹尾巴、自以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動權就到了你的手裡了。……讀了秋水篇,好,你不會再做河伯了,為你祝賀! 

原載:《中國婦女》2019年第12期

相關焦點

  • 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
    原標題:中國出版網: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 11月30日上午,中央國家機關「強素質 作表率」讀書活動主題講壇今年第十一講(總第五十五講)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新聞出版總署多功能廳)舉行。本次講座特邀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教授,作了題為《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的精彩演講。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詩詞
    原標題:汪建新:感悟毛澤東詩詞 編者按: 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社會各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其中,毛澤東詩詞的朗誦及研討成為一項既傳統又富有新意的特色活動。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軍事家,還是一位詩人。他詩詞的風格、情懷以及氣勢都別具一格、獨領風騷。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 【講座主題】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主要內容】> 一、毛澤東長徵時期的詩詞創作; 二、毛澤東長徵時期的心境狀態; 三、毛澤東長徵詩詞的主要內容; 四、毛澤東長徵詩詞的藝術魅力。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精神
    毛澤東的長徵詩詞藝術地描繪了紅軍長徵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 毛澤東在長徵時期一共創作了六首詩詞,分別是《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 「我們能從毛澤東詩詞中汲取很多正能量」
    日前,廣東職工大講堂第36場活動走進廣州港集團,主講嘉賓——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汪建新以「從詩詞感悟毛澤東崇高的人生境界」為主題,與廣東職工一同賞析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崇高的人生境界。
  • 緬懷一代偉人: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編者按:毛澤東同志一生共創作了100多首詩詞,他的詩詞與歷史現實緊密結合,展現了中國革命和建設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3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欣賞毛澤東詩詞,從中領略其民族情懷、政治情懷、人民情懷、山水情懷。
  • 紀念毛澤東逝世44周年 重溫毛澤東經典詩詞
    終身模範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是一個「為人民的苦難而奮鬥」、「為人民的艱辛而落淚」、「為人民的未來而求索」的偉人。第一次國共合作、第一次國內戰爭、長徵時期、第二次國內戰爭等,我們再次深刻感受到了偉人們指點江山,為民造福的魄力。
  • 誦讀偉人詩詞 弘揚愛國精神
    毛澤東詩詞愛好者在激情朗誦。 偉人詩詞朗誦吸引了眾多市民。 東北網鶴崗12月27日訊(記者畢馨元)「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26日下午,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25周年,我市五月花朗誦團的50餘名成員聚集在新華書店,以誦讀偉人的壯麗的詩篇形式,表達了對偉人的敬仰和對祖國的熱愛。這些朗誦者年齡最小的40多歲,最大的接近80歲。為了組織好這一朗誦活動,從選取的詩篇到朗誦者的裝扮,組織者均做了精心的準備。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修改詩詞的藝術和境界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感悟毛澤東修改詩詞的藝術和境界 【主要內容】 毛澤東的詩詞作品數量不算多。仔細比較分析毛澤東詩詞,不難發現,絕大多數作品都經過多次修改。從作品標題、個別措辭、整個詩句,到篇章結構,乃至標點符號,他都一改再改。這才使得毛澤東詩詞用詞精準、對仗工整、韻味十足,成為千古絕唱。 今天,我想把毛澤東修改詩詞的有關情況作一個梳理。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毛澤東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初心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天然地聯繫在一起的。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高度濃縮和藝術載體。藉助詩詞去解讀和分析毛澤東的初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安平縣成功舉辦「彩雲長在」紀念毛澤東詩詞朗誦會
    詩詞朗誦會現場。王成芳供圖詩詞朗誦會現場。王成芳供圖長城網衡水9月6日訊(張梅勝 王成芳)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深切緬懷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豐功偉績,9月6日上午,由安平縣朗誦學會主辦,安平縣行政審批局、安平縣文學藝術聯合會、安平縣紅色文化研究會協辦的"彩雲長在"紀念世紀偉人毛澤東詩詞朗誦會在安平縣政務大廳會議室舉行。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2017年12月26日0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  【講座主題】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主要內容】  一、從「學不成名誓不還」到「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從一介書生變成指點江山的熱血青年
  • 草帽詩社|傳承紅色精神,重溫革命初心|緬懷偉人毛澤東
    9月9日是偉大領袖毛澤東逝世四十四周年紀念日,草帽詩社組織詩友和文化志願者赴薊州區東二營鎮高崇波建立的毛澤東紀念館開展「尋訪偉人足跡,感受革命精神;弘揚紅色精神,重溫革命初心」愛國教育主題活動。中小學生們向偉人致少先隊禮。期間,大家以詩歌朗誦、聽紅歌、講革命故事等形式向偉人致敬,重溫革命歷史,傳承紅色精神。
  • 詩詞 | 「詩神」毛澤東霸氣詩詞集錦
    幾千年的中華歷史中,湧現出了一大批詩詞好手,個個在自己的時代獨領風騷數百年,可謂一時風光無二。比如詩仙李太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佛王維,詩傑王博,詩將辛棄疾,詩魔詩王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奴賈島,詩囚孟郊,詩骨陳子昂,詩狂賀知章等等。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提要:通過毛澤東在長徵時期創作的詩詞作品,領略毛澤東的偉岸人格與非凡氣度,感悟長徵的波瀾壯闊與精神價值。 今年是長徵勝利80周年。紅軍長徵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人和英勇紅軍的偉大創舉,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光輝奇蹟,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是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
  • 毛澤東詩詞中的古往今來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古往今來   1963年12月,由毛澤東親自編定的《毛主席詩詞》出版,山東大學教授高亨填詞《水調歌頭》予以點評,「掌上千秋史」一句高度凝練了這本詩集的歷史蘊涵。毛澤東詩詞縱覽天下風雲,俯瞰歷史興衰,感受時光飛逝,把握時代潮流,反映了毛澤東的歷史觀和人生觀,浸透著歷史智慧,洋溢著壯志豪情。
  • ...暨「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詩詞朗誦音樂會」在中山大學召開
    2020年11月19日,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的「新時代習近平引用和闡釋毛澤東詩詞研究」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年會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召開。陳晉在主題報告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毛澤東詩詞的引用和闡釋,不僅給長期從事毛澤東詩詞研究宣傳事業的同志以極大激勵和鼓舞,同時他的引用富於深意和方向性的指引,值得我們不斷深入領悟,拓展和深化毛澤東詩詞的研究宣傳。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黨史頻道-人民網
    江者,水也。在激昂的詞句中,展現出青年毛澤東凌雲壯志、磅礴氣概和遠大抱負;洋溢著青年毛澤東特有的精神風採。   這首詞最早見之於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一書,後經毛澤東親自審定,正式發表於1957年創刊的《詩刊》上。這是毛澤東最早借吟詠江水直抒胸襟的一首詩詞。且傳誦最廣,引用最多,氣魄最闊,影響最大。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汪建新說,「一句話,毛澤東詩詞裡濃厚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植根於他最根本的精神支點:人民性的文化立場」。  汪建新認為,毛澤東詩詞蘊含著充滿激情的理性,熾熱而深邃,呈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特徵,他的詩詞史詩般地反映了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能讓讀者重溫20世紀中國歷史的波瀾壯闊與滄桑巨變,追溯毛澤東跌宕起伏的奮鬥足跡和心路歷程。
  • 毛澤東詩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寥寥數語,顯示了毛澤東詩詞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他絕非為寫詩而寫詩,而是在抒發對黎民百姓身處疾苦的深切關注和憂慮,對人民群眾獲得福祉的無比喜悅和欣慰。毛澤東詩詞表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和為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