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2020-12-25 人民網

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又是獨領風騷的詩詞巨匠。毛澤東詩詞想像豐富、氣勢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遠,充滿了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艱辛歷程的藝術再現,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毛澤東詩詞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在當今時代依然彰顯其光輝和魅力,是常讀常新、常悟常新的傳世經典。

一、毛澤東詩詞是滿腔熱忱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的光輝典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毛澤東是詩人政治家, 是政治家詩人。他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小序」中寫道:「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寥寥數語,顯示了毛澤東詩詞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他絕非為寫詩而寫詩,而是在抒發對黎民百姓身處疾苦的深切關注和憂慮,對人民群眾獲得福祉的無比喜悅和欣慰。毛澤東詩詞表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和為民意識。其創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說,「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是毛澤東詩詞廣為傳頌、感人肺腑的根本原因。

毛澤東詩詞中多次出現「我」或「吾」字。「春來我不先開口」,「君行吾為發浩歌」,「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間知己吾和汝」,這些「我」是指作者本人。但以天下為己任的毛澤東,不會沉湎於創作者自我情感體驗的那種「小我」之情,而是要抒發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不懈奮鬥的「大我」之情。「何以報仇?在我學子」;「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在這些詩句中,「我」已經融注於階級和民族的「大我」之中,「我」既是自我,也是我們;既是個體,也是群體;既是個人,也是大眾。而在「百萬雄師過大江」,「六億神州盡堯舜」,「中華兒女多奇志」等詩句中,「小我」已經整個被人民大眾的「大我」所涵蓋,完全升華為「無我」之境。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在注釋「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時,才會明確說明「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詩言志」的中國詩歌傳統,被毛澤東提升為「小我」與「大我」合一的全新境界。

毛澤東用如椽大筆和蓋世豪情塑造了人民群眾群體形象,熱情謳歌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光輝事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之偉力存在於民眾之中,他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十萬工農下吉安」,「百萬工農齊踴躍」,「喚起工農千百萬」。新中國成立後,億萬勞動群眾戰天鬥地、奮發圖強的豐富實踐成為毛澤東詩詞的生活源泉。

毛澤東筆下的群體人物和英雄形象是正義的化身,具有崇高理想和共同奮鬥目標。「六月天兵徵腐惡」,「要向瀟湘直進」,「不到長城非好漢」,「宜將剩勇追窮寇」。毛澤東堅信人民群眾一旦覺醒並匯入時代發展潮流,將成為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橫掃千軍如卷席」;「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人民群眾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創造者,不僅勇於打破一個舊世界,而且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二、毛澤東詩詞是中華民族追尋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麗畫卷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暢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引用了兩句毛澤東詩詞,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來描述中國上百年的艱難奮鬥,用「人間正道是滄桑」來展現民族振興的壯闊現實,令人心潮澎湃。

毛澤東沒有直接使用中國夢這個詞,但其詩詞不僅生動記錄了他一生的奮鬥足跡,也形象地寄寓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救亡圖存和勵精圖治的價值取向與使命擔當,深刻展示了中國夢的理想境界、精神特質和人間正道。

「中華兒女多奇志」。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時,毛澤東的人生志願是立奇志、交奇友、讀奇書、創奇事,做一個奇男子。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他痛斥袁世凱賣國行徑,「何以報仇?在我學子!」「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我懷鬱如焚,放歌倚列嶂」。中華民族內憂外患,毛澤東發出振聾發聵的詰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他走上革命道路後,更是將人生追求同全中國、全民族、全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

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在危局中奮起,「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執著地探尋中國革命的前進道路。「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毅然上山鬧革命。此後,毛澤東戎馬倥傯,不再「書生意氣」,而是橫槊賦詩。正如他晚年所感嘆的,「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毛澤東致力於「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根據地發展,要打破「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的割據狀態,要粉碎「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的軍事圍剿。他追求「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世界大同願景。經過28年浴血奮戰,特別是「百萬雄師過大江」之後,「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走過彎路,但中國社會依然發生了滄桑巨變。毛澤東詩詞轉向撫今追昔,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新生事物,謳歌人民群眾戰天鬥地、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換了人間」,「舊貌變新顏」,「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毛澤東為此而歡欣鼓舞。他熱情謳歌「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的現實盛況,極力營造「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的喜人場景;熱切追求「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發展速度;急切規劃「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治水工程;努力調動「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的建設熱情;傾力培養「不愛紅裝愛武裝」,「拒腐蝕,永不沾」的一代新人;殷切構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的美好社會。毛澤東這些詩句所追求的社會理想,至今依然令人心馳神往。

三、毛澤東詩詞是弘揚中國精神和激發中國力量的不竭動力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也是毛澤東詩詞的精髓,像一根紅線貫穿其中。毛澤東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對古典詩詞進行繼承與創新,使其服從並服務於社會發展的偉大實踐,創作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雄奇中國氣派的不朽詩篇。

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人民,是毛澤東奮鬥終生的全部意義,也是他愛國情懷的價值取向。在傳統文化中,江山儼然就是祖國的代名詞,「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艱難歷程中始終與山為伴,有多首作品以「山」為題,如《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六盤山》《念奴嬌·崑崙》《七律·登廬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等。毛澤東喜歡把「山」與「紅旗」兩個意象聯繫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不周山下紅旗亂」;「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紅旗」象徵著革命道路和革命武裝,「山」加「紅旗」意象是毛澤東長期革命生涯的真實縮影。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鍾情於山,又超越於山,以山言志,以山造境,把山寫得儀態萬千、瑰偉雄奇。會昌山「顛連直接東溟」,崑崙山「橫空出世」,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井岡山「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春山「雲開衡嶽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夏山「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秋山「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冬山「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晴天的山「天高雲淡」;雨天的山「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毛澤東登山則情滿於山,山是他的胸懷, 是他的性格, 又是他的形象,堪稱「無山不入詩,入詩成絕唱」。

臧克家在稱讚毛澤東書法時寫道:「兼百家之專長,任大筆之縱橫,尊古而不泥古,創造精神鬱勃乎其中。」用這話來評價毛澤東的詩詞藝術也非常恰當。毛澤東「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從創作原則、表現方法到作品主題、意境、形象、語言等諸多方面對傳統詩體進行了全方位改革,既富有創造性又合乎藝術規律。毛澤東詩詞評史則對歷史有新看法,論人則對人物有新見識,寫物則對物象有新寓意,記事則對事情有新視角,是中國傳統文化形式與現代生活內容完美結合的藝術奇葩。僅以《卜算子·詠梅》為例,陸遊眼裡的梅花遺世獨立、消極退縮、悽涼愁苦、孤芳自賞。毛澤東「讀陸遊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盛讚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一「俏」一「笑」令人耳目一新,反出了骨力遒勁、偉岸飄逸的藝術神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中國精神激發中國力量,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創造中華民族新的偉業。毛澤東詩詞字裡行間洋溢著浩然之氣,是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既有驚心動魄的震撼力,又有扣人心弦的穿透力;既有催人奮進的感召力,又有樸實無華的親和力。毛澤東詩詞所蘊涵的中國精神,能夠激發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力。

四、毛澤東詩詞是促進正己修身並提升人生境界的鮮活教材

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王安石《洪範傳》中「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的話,強調黨員幹部的自身修養是安邦治國的基礎所在。「重莫如國,棟莫如德」。黨要領導人民齊心協力實現中國夢,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腹有詩書氣自華」,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最富魅力的偉人,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具人格力量的巨人之一。毛澤東詩詞是其偉岸人格的藝術展示,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的巔峰之作,通篇氣貫長虹,「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更是不同凡響。詩如其人,毛澤東筆下的「山」氣魄宏大,正如《十六字令·三首》所寫:「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真乃「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天若要塌下來,有山來頂著撐著。共產黨人為人清白、無私無畏、頂天立地、勇於擔當的使命感、責任感、道義感驟湧筆端。

「看萬山紅遍」,「寥廓江天萬裡霜」,「萬木霜天紅爛漫」,「極目楚天舒」,「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他視通萬裡,總是把自然場景寫得壯闊無邊。「閱盡人間春色」,「往事越千年」,「一從大地起風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他思接千載,縱貫古今,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和穿越感。「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顯示出毛澤東奮發有為、搶抓機遇的頑強意志和迫切心理。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毛澤東藐視困難,剛毅果敢。「我自巋然不動」,「冷眼向洋看世界」,「亂雲飛渡仍從容」,毛澤東直面任何挑戰,氣定神閒,從容淡定。「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對大革命失敗的嚴峻局勢,毛澤東百折不回,鬥志昂揚,豪情萬丈。「但看黃花不用傷」;「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身處逆境時樂觀積極、灑脫豁達。「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面對勝利與輝煌,毛澤東心如止水,理性冷靜,謙虛謹慎。

「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毛澤東一生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勤儉樸素、清正廉潔,堪為楷模,堪稱典範。正因為如此,學習毛澤東詩詞,能夠充分領略毛澤東博大的胸襟魄力,崇高的精神境界,非凡的偉人氣度和燦爛的人性光輝,使我們的人格意志變得更深邃、更堅毅、更廣博,從中獲得人生的大境界、大智慧、大方向。

(作者: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詩詞
    元帥詩人陳毅曾說過:「妙語拈來著眼高,詩詞大國推盟主」。陳毅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具有悠久傳統的詩詞王國,毛澤東堪稱領袖。 毛澤東的思想和人格,還有他的詩詞,已經匯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長河,成為一個民族的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象徵。歲月推移,不會磨滅永恆的詩篇。時光流逝,不會沉埋詩人的形象。如果讀懂了毛澤東詩詞,就一定能讀懂毛澤東和毛澤東時代。
  •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詩歌 探索毛澤東詩詞創作實踐成果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詩歌的發展道路」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第十二屆年會日前在江蘇啟東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毛澤東詩詞的美學和文化價值及其對中國詩歌發展走向的影響進行了交流。   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認為,中央高度重視文化的發展,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體要求,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在新形勢下應該有更大的發展。
  • 毛澤東的讀書觀及其現實意義
    原標題:毛澤東的讀書觀及其現實意義   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又是知識淵博的學問家。讀書是毛澤東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他精神存在和思想升華的重要方式,也是他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各種勝利的重要原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重溫毛澤東的讀書觀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第一,求真探索、學以致用的讀書目標。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正確評價毛澤東具有現實意義
    原標題:正確評價毛澤東具有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儘管《中國共產黨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同志的功過作了實事求是的評價,但隨著我國社會分化和意識形態多元化發展,隨著我國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在「如何評價毛澤東」的問題上一直爭議紛紛。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汪建新認為,中國精神是毛澤東詩詞中的精髓,就像一根紅線貫穿其中。毛澤東詩詞字裡行間所洋溢的中國精神扣人心弦、催人奮進。「綜觀毛澤東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深深熱愛的祖國和人民。支撐他的最強大的精神力量,當屬蓄積於胸中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 毛澤東詩詞的歷史蘊涵、藝術特徵和精神境界
    從這個意義上說,毛澤東詩詞不僅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史詩,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詩化載體。  李捷認為,毛澤東詩詞豐富的歷史蘊涵還表現在毛澤東本人在這一時期的心路歷程。無論是「三落三起」,還是「四落四起」,都說明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革命浪潮有高有低,境遇有順有逆,人的心情也會時起時伏。對此,毛澤東十分坦然。
  • 學者:正確評價毛澤東具有現實意義
    一些醜化、妖魔化毛澤東的論調,用信仰體系上的烏託邦理念、政治上的個人獨裁、行為上的詭詐謀略、心理上的自戀傾向等「框架」來評述毛澤東一生的活動,必然在損毀毛澤東形象的同時,造成人們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誤解,引導人們從否定個人(毛澤東)到否定群體(中國共產黨),從質疑歷史到質疑現實。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毛澤東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初心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天然地聯繫在一起的。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高度濃縮和藝術載體。藉助詩詞去解讀和分析毛澤東的初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2020年(第18屆)學術年會徵文通知
    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2020年(第18屆)學術年會徵文通知2020-10-03 19 : 15 來源: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現實研究毛澤東詩詞的當代價值,本會擬在廣東廣州與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舉辦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第18屆年會。
  • 這些詩詞是毛澤東親自圈選的
    原標題:這些詩詞是毛澤東親自圈選的 60年前,1958年春,毛澤東主席在成都會議期間,親自選編了詠四川的古詩詞,結集成書,名為《詩詞若干首——唐宋明朝詩人詠四川》。2018年4月11日,記者從四川人民出版社(以下簡稱「川人社」)獲悉,本月底,該書將再版發行。哪些唐宋明朝詩人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推崇?他選了哪些歌詠四川的詩詞?詩詞裡的古代四川,又是何種模樣?
  • ...暨「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詩詞朗誦音樂會」在中山大學召開
    2020年11月19日,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的「新時代習近平引用和闡釋毛澤東詩詞研究」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年會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召開。陳晉從中國道路看毛澤東詩詞及習近平對毛澤東詩詞引用和闡釋的角度,解讀了習近平發現、重視、引申、發揮毛澤東詩詞在中國道路探索中彰顯的精神風貌,即「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風景這邊獨好」的未來自信。
  • 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
    主持人講到,邀請汪建新教授為大家主講這個題目,主要有兩點考慮:第一,為了紀念偉大的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毛澤東同志120周年的偉大誕辰可以有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但是從詩詞的角度來紀念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主席和領袖,確實有著特別的意義。從毛澤東本人來看,如果說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是中外結合的產物的話,那麼,他的詩詞可以說是古今結合的產物。
  • 紅旗文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永恆的時代價值和不朽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為了人民的理論,實現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永存真理性的內在需要  馬克思主義道理一千條、一萬條,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為人民求真理、講道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數字原本枯燥單調乏味,可詩人的生花妙筆使其情趣陡增,韻味無窮。巧用數字的古詩佳作俯拾皆是,如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因巧妙嵌入數字而膾炙人口。毛澤東心中有「數」,在數字王國「勝似閒庭信步」,將數字魅力揮灑自如,虛實有度,文採飛揚,氣象萬千。
  • 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毛澤東詩詞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1964年1月27日,毛澤東在回答《毛主席詩詞》英文翻譯的一些問題時,曾解釋說:「『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句是指:在北伐以前,軍閥統治,中國的命運究竟由哪一個階級做主?」 表面上看,這是對大自然的質問, 而事實上這是對現實人生的嚴峻挑戰, 也是對社會現實的強烈否定。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今天,我想通過賞析毛澤東在長徵時期創作的詩詞作品,來領略毛澤東的偉岸人格與非凡氣度,感悟長徵的波瀾壯闊與精神價值。 今年是長徵勝利80周年。紅軍長徵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人和英勇紅軍的偉大創舉,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光輝奇蹟,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是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 我從四個方面來談。
  • 毛澤東為何不贊成對自己詩詞作註解
    1963年《毛主席詩詞》出版後,郭沫若曾經問他:是否要出一本主席詩詞的解釋本?毛澤東回答:沒有必要。唐詩三百首,流傳多少代都沒有統一的解釋,我的詩詞也讓別人去理解吧。  1964年,周世釗打算撰寫評論文章,連寫兩封信向毛澤東請教對詩集中一些作品作何理解。  毛澤東回覆:「拙作解釋,不盡相同,兄可以意為之。」
  • 汪建新:有關毛澤東詩詞的若干「之最」
    馮雪峰告訴毛澤東,魯迅讀了毛澤東創作於井岡山時期的幾首詩詞以後,認為有一種「山大王」氣概。毛澤東聽了不禁「開懷大笑」,頗有一種知遇之感。這是魯迅對毛澤東詩詞的唯一評論,也是迄今為止所見有關毛澤東詩詞作品最早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