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出版網: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

11月30日上午,中央國家機關「強素質 作表率」讀書活動主題講壇今年第十一講(總第五十五講)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新聞出版總署多功能廳)舉行。本次講座特邀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教授,作了題為《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的精彩演講。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宣傳部第一副部長趙建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系統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孫文科、中直工委組織部副部長羅建輝等出席。

 中央國家機關讀書活動舉行第五十五講(鄧楊/攝)

開講前,講壇主持人、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介紹了本期講壇的有關情況。主持人講到,邀請汪建新教授為大家主講這個題目,主要有兩點考慮:第一,為了紀念偉大的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毛澤東同志120周年的偉大誕辰可以有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但是從詩詞的角度來紀念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主席和領袖,確實有著特別的意義。從毛澤東本人來看,如果說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是中外結合的產物的話,那麼,他的詩詞可以說是古今結合的產物。中國的傳統文化深厚的土壤,與毛澤東的壓倒一切、不為一切所壓倒的大度氣概,不僅成就了他的千古詩作,而且彰顯了他偉岸的人格,濃縮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波瀾壯闊與驚心動魄。所以胡喬木曾經說過,毛澤東同志的詩詞可能比他的政治理論著作傳得更廣、更遠、更久。第二,為了增加同志們和加強同志們的詩詞修養,增加同志們對毛主席詩詞的知識。在文化修養中,詩詞修養具有獨到的功能,詩詞是一種語言的美,是一種感情的藝術。語言的魅力在詩詞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張揚,加上它語調節奏的的音樂美,往往能使詩作在當時覆蓋儘可能的人群,在爾後穿越時空,千年而不朽。我們的唐詩宋詞包括毛澤東的詩作都有這樣的魅力,所以說,研究毛澤東詩詞對於我們今天文化建設、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教授(鄧楊/攝)

短短兩個多小時,汪建新教授通過毛澤東詩詞概述、從詩詞看五個如何對待和毛澤東詩詞審美魅力三個方面,帶領大家重溫了部分毛澤東詩詞,領略了毛澤東的博大胸襟與磅礴氣勢,感悟了毛澤東偉岸的人格魅力,進而走近毛澤東,了解毛澤東,理解毛澤東,學習毛澤東。學習是一種最好的紀念。

一、毛澤東詩詞概述

汪教授通過對十個問題的提問和回答,對毛澤東詩詞進行了概述性的梳理。他為什麼能寫詩?毛澤東的知識底蘊和文化修養非常的厚重,他一生酷愛學習,終身與書為伴,特別是他還具有非常深厚的古典詩詞的修養,閱讀了大量的詩詞,所以毛澤東有生活又有底蘊,能寫詩,就很好理解了;他喜歡什麼樣的詩?毛澤東作為詩詞的愛好者、欣賞者、研究者、創作者,他也有他自己獨特的偏好,即偏於豪放、不廢婉約;他與詩的關係如何?讀詩、學詩、賦詩、吟詩、解詩、論詩,對毛澤東而言,是情趣愛好,是生活方式,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手段;他寫了多少首詩?比較權威的說法是,1996年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毛澤東詩詞集》,收入67首,生前發表39首,未發表28首;詩作如何歸類?毛澤東的詩詞作品,根據內容、題材、寫作意圖可以進行一些歸類和劃分,相對的分成9個類型:詠物詩、友情詩、悼亡詩、山水詩、戀情詩、愛國詩、敘事詩、詠史詩、軍旅詩;他是個怎樣的詩人?作為一個詩人,毛澤東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他首先是一個政治家,然後才是詩人,他是一個政治家詩人,是一個詩人政治家;他什麼時候作詩最多?毛澤東一生都在進行詩詞創作,但是有三個歷史時期詩詞作品相對集中一些,井岡山鬥爭和中央蘇區時期、長徵時期以及50年代末「大躍進」至「文革」前;作品總體狀況?汪教授將這個問題總結為詞作比詩作要更好、解放前的作品更好、戰爭年代作品更好、逆境時期作品更好;他在詩壇有何地位?很多人都認為毛澤東的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登峰造極,而汪教授更傾向於用獨領風騷來評價毛澤東在詩詞王國的地位;究竟有多少版本?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毛澤東詩詞一直是出版社的出版熱點,據汪教授估計關於毛澤東詩詞的出版版本有1019種左右。

二、從詩詞看五個如何對待

第二部分,是汪教授講座的重點,首先他講到的是毛澤東詩詞中的如何對待志向?毛澤東的理想、志向、目標、追求是什麼?這句話大家非常熟悉,中華兒女多奇志,人是要有一些精神的,人也是有一點追求的,毛澤東是中華兒女卓越的代表,他立奇志、交奇友、讀奇書、創奇事,做一個奇男子。從他的《七絕?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毛澤東的宏圖大志,沒有家鄉,就沒有你的存在,離開家鄉,才有你新的存在。當他走向新的人生道路,成為一個革命家、政治家之後,他所追求的就是共產黨人的追求,一個政治家的追求,就是改變中國與世界。毛澤東的巔峰之作是1936年2月創作的《沁園春?雪》,這首詞可圈可點的東西非常多,汪教授用朝氣、豪氣、浩氣、正氣、膽氣、骨氣、底氣、心氣、血氣、志氣、勇氣、義氣、大氣、虎氣、神氣、運氣、福氣、才氣、意氣、俊氣、秀氣列舉出對這首詞的感受,」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我們可以看出赴湯蹈火,捨我其誰的氣勢磅礴,氣韻生動,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是一種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一般文人所不可能有的。

其次是如何對待失敗?1927年春天毛澤東寫的《菩薩滿?黃鶴樓》,上闕是「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從「茫茫、沉沉、蒼蒼」可以看出迷茫、困頓、抑鬱,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實際上是一種常態,普通人的心態,也就是他和其他革命者一樣的心態。從「鎖」字可以看出當時的環境險惡、形勢嚴峻和鬥爭殘酷,這就是大革命失敗前夕的總體特徵。下闕是「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此處用到「酹」字,一層意思是祭奠,緬懷戰友,悼念烈士,另一層意思是壯行酒,掩埋好戰友的屍體,擦乾身上的血跡,繼續奮勇前行。理解了這個詞,才能理解這首詞的境界,理解毛澤東面臨革命失敗,仍然充滿激情,充滿昂揚鬥志,一種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家的情感。

三是如何對待逆境?1929年10月,毛澤東創作《採桑子?重陽》:寫作這首詞時,毛澤東正處在人生的低谷,處在人生的逆境。6月份,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因為紅四軍內部關於軍隊的建設和根據地的發展問題上,有意識上的分歧,被黨內嚴重警告,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7月份,毛澤東得了瘧疾到福建養病,9月份,紅四軍召開黨的八大,毛澤東因為黨內是非沒有解決,身體也沒有養好,沒有參加這次會議,被黨內第二次嚴重警告。當他10月10日被抬著擔架趕到時,會議已經結束。10月11日是重陽節,毛澤東創作了這首《採桑子?重陽》。前半闕寫「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但看黃花不用傷。」說的是每年都有重陽節,但是今年的重陽節和以前的不太一樣,毛澤東處在了人生的逆境,但是「但看黃花不用傷」又能感覺到處在逆境人生的毛澤東,既有無奈,更有平和淡定,既有嘆惋,更有自我調適。下半闋寫「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這是描寫秋天的,通過毛澤東對秋天的讚美,可以看出他的視野開闊、胸襟豁達、看出他的平和、自信、樂觀、健康、積極昂揚、頑強堅定,恰恰這樣的一種品格,使毛澤東能夠走出人生的逆境,能夠成為一帶偉人。

四是如何對待挑戰?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波瀾壯闊,他接受的挑戰來自方方面面,汪教授重點講了毛主席接受水的挑戰。毛澤東一生酷愛遊泳,毛澤東遊泳的故事非常多,《水調歌頭?遊泳》中的「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以及《沁園春?長沙》的最後一句,「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就能看出毛澤東如何應對挑戰,首先一個判斷叫傲視萬物,充滿著一種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作為戰略家的毛澤東戰略上藐視敵人;第二個判斷叫從容淡定,毛澤東把在長江當中迎風激浪看得很輕鬆,看得很愜意,就像在自家庭院裡悠閒的散步,從容淡定,不急不忙,這就是一種氣度,是作為管理者十分重要的一種素養。「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毛澤東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也是戰鬥的一生,這才是毛澤東完整的一生。

五是如何對待勝利? 1949年4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突破國民黨「長江防線」,於23日午夜攻佔國民黨政權「首都」南京。勝利消息傳到北京。住在香山雙清別墅的毛澤東一起床,就看到了《人民日報》號外。從屋裡走出,在涼亭的藤椅上坐下,繼續讀報。讀畢,立即回屋,向劉伯承、鄧小平發去賀電,並寫下《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面對勝利,毛澤東沒有絲毫的驕傲與滿足。南京解放的意義重大而且深遠,它從總體上宣告了蔣家王朝的覆滅和中國革命的成功。如果毛澤東僅僅是一位普通人,取得如此輝煌的業績,他可以採用任何方式進行狂歡,「今日痛飲慶功酒」,像李白所說的那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然而毛澤東並沒有沉湎於勝利的喜悅之中,因為在他看來「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徵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顯然南京解放還不等於全國解放,也就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都還沒有走完。於是毛澤東要特別強調「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樣我們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為什麼毛澤東要把「將革命進行到底」作為1949年元旦新年獻詞的主題。

毛澤東面對重大勝利,能夠保持如此平和的心態,這是一位政治家的心態,這是一位偉人的情懷。這是做人之道,也是為政之道。成功的最大敵人,可能恰恰就是成功本身。人在一生中或許都有某個輝煌的時候,每個人在自己的能力、職責或權力範圍內總能做成一些事情,但是能否像毛澤東那樣保持冷靜、理性、平和的心態?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深入思考。

三、毛澤東詩詞審美魅力

為什麼說毛澤東詩詞具有如此永恆的魅力,為什麼毛澤東的詩詞有如此多的迷戀的粉絲,汪教授將毛澤東詩詞的審美魅力總結為八句話:一是現代中國滄桑巨變的宏偉史詩;二是革命戰爭摧枯拉朽的壯麗畫卷;三是人生追求奮鬥不息的真實寫照;四是內心情感深沉豐富的自然流露;五是偉岸人格光耀千秋的不朽典範;六是光輝思想博大精深的形象體現;七是獨特氣質超凡脫俗的生動表現;八是博大胸襟萬代師表的鮮活教材。最後,汪教授還指出,學習毛澤東詩詞應注意的方法,就是要結合了解毛澤東生平事跡,結合解讀毛澤東光輝思想,結合把握毛澤東獨特個性,結合回顧中國的滄桑巨變,結合學習中國的詩詞文化,結合個人的獨特人生體驗。 

 現場籤名(鄧楊/攝)

最後,主持人郝振省對本期講壇做了小結。他指出,汪教授主要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毛主席詩詞的概述,二是詩言志,也就是毛主席怎樣用特殊的詩詞藝術的手法來表現他對失敗、逆境、戰爭、殘酷時,他特有的氣魄和一種態度,三是從審美的層次上,講了毛主席詩詞的藝術特徵和審美價值。所以,我們今天從汪教授精彩、深刻的演講中至少得到兩點啟示:第一,毛澤東詩詞究竟在他的人格形成中和在中國革命建設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起到了一種什麼作用。他的詩詞既是他觸景生情、表達志向、克服失敗、戰勝逆境、應對挑戰、爭取勝利的獨特的藝術工具,又特別的顯示了他藉助山河雨雪這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將失敗、逆境、挑戰、殘酷和艱險轉化為自己藝術素材和詩詞素材的獨特的魅力。我覺得這位偉人怎麼能夠藉助這種景觀把這些東西轉化為自己的藝術細胞,藝術的元素,是我們應該很好的提倡的。尤其可以說,毛澤動詩詞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標誌,是中國共產黨人抒發情懷,激勵意志,爭取民心,奪取勝利的超常武器。剛才汪教授講到,重慶談判時,毛澤東一首《沁園春?雪》的不經意的發表,一時間重慶陪都,洛陽紙貴,人們奔走相告,相互傳抄,實際上毛澤東這首詩詞已經爭取了國民黨的上層和相當多的國統局的知識分子,為而後召開的新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打下了基礎。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這首詞等於多少部隊的作用。由此我們想到,筆桿子和槍桿子的關係,筆桿子講價值觀,槍桿子要服從指揮。這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詩詞的軟實力和文化軟勢力的巨大效益,從而我們今天能夠醒悟到中央加強文化建設的真諦在什麼地方,我們在座的同志對於文化建設的自覺性該怎樣來打造。第二,從汪教授的講座裡面,從個人來講,詩詞的修養對於個人的文化附加值,對個人在歷史的作用發揮該有怎樣的作用。毛澤東的詩詞偏重豪放,不廢婉約,養浩然之氣,而掃陰霾之晦,成為他堅定信念、堅韌不拔、藐視中外對手、戰勝異常艱險的精神武器,成為他領導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從小勝轉向大勝的超常的定力,這就為我們學習毛澤東的詩詞從感性的層面上升到理性的層面,從一般較淺的層面上升為較為深刻的層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鑑和模板。總之汪教授用他多年對毛澤東詩詞研究的深厚的功底與他自己精心製作的PPT課件,為我們享受了一次十分難得的偉大的領袖的詩詞藝術的感染,使我們自己在面臨逆境和成功的時候更有底氣,更加保持一種淡定從容,以文養心的一種品格,非常有價值。

本文來源:中國出版網(2013年12月03日)

相關焦點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詩詞
    原標題:汪建新:感悟毛澤東詩詞 編者按: 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社會各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其中,毛澤東詩詞的朗誦及研討成為一項既傳統又富有新意的特色活動。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軍事家,還是一位詩人。他詩詞的風格、情懷以及氣勢都別具一格、獨領風騷。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 【講座主題】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主要內容】今天,我想通過賞析毛澤東在長徵時期創作的詩詞作品,來領略毛澤東的偉岸人格與非凡氣度,感悟長徵的波瀾壯闊與精神價值。 今年是長徵勝利80周年。紅軍長徵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人和英勇紅軍的偉大創舉,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光輝奇蹟,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是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 我從四個方面來談。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具有八個審美特徵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做客人民網 (萬鵬 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趙晶)今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今日下午,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教授做客人民網黨史頻道,以「讀不盡的毛澤東詩詞」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汪主任講到,柳亞子稱讚毛澤東詩詞是「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詩」;元帥詩人陳毅評價毛澤東詩詞是 「妙語拈來著眼高,詩詞大國推盟主」。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方面去評論,毛澤東詩詞都是藝術精品。毛澤東詩詞具有八個審美特徵。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2017年12月26日0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  【講座主題】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主要內容】  一、從「學不成名誓不還」到「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從一介書生變成指點江山的熱血青年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修改詩詞的藝術和境界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感悟毛澤東修改詩詞的藝術和境界 【主要內容】 2017年11月8日,人民網在專家專欄開設了《汪建新專欄》,為我提供了和網友進行交流的平臺,也使我的毛澤東詩詞研究心得能夠集中展示。轉眼就是一年時間,首先要感謝人民網和廣大網友對我的支持與厚愛。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也是一位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毛澤東以如椽之筆,寫下了縱橫捭闔、氣勢非凡的不朽華章,是中國詩壇上的一座藝術高峰。
  • 「我們能從毛澤東詩詞中汲取很多正能量」
    日前,廣東職工大講堂第36場活動走進廣州港集團,主講嘉賓——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汪建新以「從詩詞感悟毛澤東崇高的人生境界」為主題,與廣東職工一同賞析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崇高的人生境界。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主要內容】一、莫道逢秋皆寂寥二、湘江北去萬山秋他反對肅殺哀婉的文人悲秋傳統,高揚了古典詩詞中微弱孤單的贊秋情愫,展現了寥廓豪邁的藝術境界,彰顯了豁達激越、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堪稱詩詞王國的典範。一、莫道逢秋皆寂寥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悲秋」是一個恆長久遠的主題。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精神
    毛澤東長徵時期的詩詞作品,每一首都有特定的時間地點和創作緣起,都有各自的具體內容。這裡主要是從共性方面去梳理它們的主要內容,從中感悟波瀾壯闊的長徵和偉大的長徵精神。 雄關漫道真如鐵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暢談實現中國夢。他用《憶秦娥·婁山關》中的「雄關漫道真如鐵」來形容中華民族的昨天和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22日,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汪建新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闡釋毛澤東詩詞體現出來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氣派。  汪建新認為,中國精神是毛澤東詩詞中的精髓,就像一根紅線貫穿其中。毛澤東詩詞字裡行間所洋溢的中國精神扣人心弦、催人奮進。「綜觀毛澤東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深深熱愛的祖國和人民。支撐他的最強大的精神力量,當屬蓄積於胸中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汪建新說,毛澤東詩詞繼承了中國歷史上愛國主義文學作品的優秀傳統,又賦予具有時代意味的精神內涵。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提要:通過毛澤東在長徵時期創作的詩詞作品,領略毛澤東的偉岸人格與非凡氣度,感悟長徵的波瀾壯闊與精神價值。 今年是長徵勝利80周年。紅軍長徵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人和英勇紅軍的偉大創舉,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光輝奇蹟,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是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主要內容】很高興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1912年秋天,毛澤東在長沙省立湖南省圖書館看到了一幅《世界坤輿大地圖》。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給了他強烈的心靈震撼:世界如此之大,世界上的事、中國的事是太值得研究了,他由此感到自己身上肩負有神聖的歷史使命。毛澤東開始將人生追求同全民族、全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 汪建新:有關毛澤東詩詞的若干「之最」
    汪建新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臧克家曾說:「毛澤東詩詞是個永遠說不盡的課題。」毛澤東詩詞廣泛傳播與普及,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我梳理了幾十年來毛澤東詩詞創作、傳播、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珍聞、要事和重要成果,和你們分享,希望能夠加深大家對毛澤東詩詞的理解和認識。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民族血性
    毛澤東一生波瀾壯闊,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毛澤東詩詞反映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勵精圖治的情感、實踐和價值取向,洋溢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血性風骨,撼人心魄,催人奮進。  湖南人以「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了得難」而聞名,這種「霸蠻」之氣簡直就是血性的同義語。
  • 汪建新:詩人毛澤東文化自信的底蘊和底色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 【講座主題】如何把握詩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 【主要內容】 詩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毛澤東對古典詩詞爛熟於心,無論是創作還是運用古典詩詞,他都能駕輕就熟。在他的文章、報告、書信、題詞和談話當中,為闡明觀點、論證事理、表達感情,他總是能夠信手拈來、旁徵博引、遊刃有餘。毛澤東成為大詩人是情理之中的事。 第二、傳統文化的豐富滋養 毛澤東學富五車,胸藏萬卷,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透徹的理解和感悟。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家風
    汪建新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長期從事黨的幹部教育事業,尤其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6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領悟毛澤東的家風家教思想在我們黨內具有的重要典型示範意義,從毛澤東和家風有關的詩詞作品中,感悟和解讀他的偉人家風。 嚴父慈母恩難忘 毛澤東深受母親文七妹的影響。他曾說:母親對我的影響很大,她待人忠厚、和善、賢良、勤勞節儉。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毛澤東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初心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天然地聯繫在一起的。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高度濃縮和藝術載體。藉助詩詞去解讀和分析毛澤東的初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毛澤東詩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寥寥數語,顯示了毛澤東詩詞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他絕非為寫詩而寫詩,而是在抒發對黎民百姓身處疾苦的深切關注和憂慮,對人民群眾獲得福祉的無比喜悅和欣慰。毛澤東詩詞表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和為民意識。
  • 毛澤東詩詞中的陰晴圓缺
    1902年,毛澤東進入南岸私塾讀學。一天,他偷偷下南岸池塘玩水,塾師鄒春培發現後,責令其對對子,出上聯曰:「濯足。」10歲的毛澤東從容應答:「修身。」在長沙求學期間,毛澤東的人生格言是「立奇志,交奇友,讀奇書,創奇事,做一個奇男子」。1918年4月,羅章龍準備去日本留學。臨行前,新民學會會員在長沙北門外的平浪宮為其餞行,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筆名贈詩話別。
  • 閎中肆外 國爾忘家——毛澤東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簡介: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毛澤東詩詞研究專家。10多年來,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研究,著有《毛澤東詩傳》《毛澤東的詩人情懷》等,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閱盡人間春色》。2017年11月,人民網開設《汪建新專欄》,集中展示其毛澤東詩詞的研究成果。
  • 萬類霜天競自由——談毛澤東詩詞中的秋意象
    著有《破譯廣告》《問鼎名牌》《品讀歷史深處的女人》《毛澤東詩傳》等專著,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譯著有《戰略管理》《面向未來的管理---組織行為與過程》等。 ■悲秋情結是古典詩詞吟詠秋景的主基調,讚美秋天的詩人與詩句寥若晨星。詩人毛澤東打破肅殺哀婉的文人悲秋傳統,高揚古典詩詞中微弱孤寂的贊秋情愫,展現了遼闊豪邁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