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民族血性

2021-02-18 理論學習之家
何謂血性?《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剛強正直的氣質」,《辭源》解釋為「剛強正直的性格」。中華民族歷經磨難,百折不撓,但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民族血性使其生生不息。這種澎湃激昂的民族血性,使中華兒女充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豪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擔當,「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戰鬥意志,「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無私奉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犧牲精神。毛澤東一生波瀾壯闊,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毛澤東詩詞反映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勵精圖治的情感、實踐和價值取向,洋溢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血性風骨,撼人心魄,催人奮進。

  湖南人以「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了得難」而聞名,這種「霸蠻」之氣簡直就是血性的同義語。楊度《湖南少年歌》「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一句,道盡了湖南人的血性和霸氣。在湖湘文化的薰陶和感染之下,毛澤東自幼就倔強不羈、堅毅頑強、無所畏懼、敢作敢為。

  早在韶山讀私塾時,毛澤東讀到一本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小冊子,「嗚呼,中國其將亡矣!」這催生了他的政治覺悟,促使他「孩兒立志出鄉關」。在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世界英雄豪傑傳》讓他熱血沸騰,他給自己取了「子任」的名字,志在「以天下為己任」。在湖南第一師範,毛澤東血氣方剛,洋溢著「書生意氣」。他常對人說:丈夫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個奇男子。他修學儲能,「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他主張「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為強身健體,「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在日記中,他寫下「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曠世格言。他正氣凜然,蔑視權貴,「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餘子」「糞土當年萬戶侯」。他激情澎湃,「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的民族憂患,使他「我懷鬱如焚」。袁世凱悍然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毛澤東拍案而起,發出「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的憤怒聲討。在《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中,毛澤東痛徹心扉地寫道:「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毛澤東振臂一呼:「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他努力探尋救國真理,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悵然詰問。

  伴隨著五四運動浪潮的洗禮,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毛澤東讀到了《共產黨宣言》《階級鬥爭》《社會主義史》三本書,促使他在理論上和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並且從未動搖過。青年毛澤東也收穫了愛情,有過「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的兒女情長,但他最終「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地投身於風起雲湧的革命事業。

霹靂一聲暴動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第一句話開門見山:「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他深入社會,研究國情,對中國的深重苦難有著透徹的理解和把握。「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軍閥混戰,民怨沸騰。「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舊中國積貧積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毛澤東以一個舊世界改造者和新世界創造者的革命者姿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他對中國革命最偉大的歷史貢獻,就是始終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開創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在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最初實踐中,毛澤東從事過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學生運動和統戰工作、宣傳工作。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因白色恐怖而付諸東流。面對血腥鎮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徵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毛澤東「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他更清醒地認識到:「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毛澤東將他的革命理論歸納為一個石破天驚的口號:「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他「霹靂一聲暴動」,然後引兵井岡,建立根據地,點燃武裝奪取政權的星星之火,並迅速形成燎原之勢。

  1965年3月,他會見敘利亞客人時說:「像我這樣的一個人,從前並不會打仗,甚至連想也沒有想到過要打仗,可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強迫我拿起武器。」秋收起義之後,穿長衫、拿筆桿子的毛澤東戎馬倥傯、南徵北戰,磨礪了「黃洋界上炮聲隆」的血性,鑄就了「不周山下紅旗亂」的戰魂,最終歷練成為用槍桿子改寫中國歷史的軍事統帥。他的詩詞也告別了書生意氣,充滿革命戰爭的炮火硝煙。「旌旗」「鼓角」「壁壘」「戰地」「行軍」「槍林」「鏖戰」「彈洞」「遠徵」等描寫戰鬥、戰役、戰爭的詞彙,頻繁地出現在他的軍旅詩詞當中。1965年,他重上井岡山時撫今追昔,由衷感慨:「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

獨有英雄驅虎豹


  毛澤東的奮鬥人生是中華民族苦難輝煌的一個縮影。遵義會議之前,他歷經坎坷,《採桑子·重陽》《菩薩蠻·大柏地》《清平樂·會昌》是他逆境人生的感懷之作。他不墜青雲之志,表達「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邁氣度,舒展「寥廓江天萬裡霜」的豁達胸襟,謳歌「今朝更好看」「風景這邊獨好」的錦繡河山。他一掃「自古逢秋悲寂寥」的低迷哀婉,盛讚「戰地黃花分外香」的壯美秋景,生動展示了毛澤東堅定執著、百折不撓的偉岸人格。

  「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人民軍隊是革命的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從「三灣改編」開始,毛澤東為人民軍隊注入了「黨指揮槍」的鐵血軍魂,使其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面對「敵軍圍困萬千重」的嚴峻形勢,「六月天兵徵腐惡」「天兵怒氣衝霄漢」,不斷取得「前頭捉了張輝瓚」「橫掃千軍如卷席」的一個個勝利。面臨「路隘林深苔滑」「贛江風雪迷漫處」「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惡劣環境,「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雪裡行軍情更迫」「大軍縱橫馳奔」。面對「強鄰蔑德」「人執笞繩,我為奴辱」的民族危亡,中國共產黨人「萬裡崎嶇,為國效命」,北上抗日,「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國權」。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運籌帷幄,「朝霧彌瓊宇,徵馬嘶北風」「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即便迎來了「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澤東保持謙虛謹慎,「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誓將革命進行到底。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血性精神依然不減當年。他熱衷於挑戰自然,到「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北戴河搏擊海潮,到「風吹浪打」的萬裡長江迎風鬥浪。為了迅速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他領導中國人民奮發圖強。武漢的龜、蛇二山隔江對峙,新中國成就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血吸蟲導致「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毛澤東使「六億神州盡舜堯」,高唱「紙船明燭照天燒」的「送瘟神」凱歌。面對國際霸權主義,毛澤東鐵骨錚錚,始終保持著「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的英雄本色。

(來源:學習時報)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詩詞中的民族血性
    何謂血性?《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剛強正直的氣質」,《辭源》解釋為「剛強正直的性格」。中華民族歷經磨難,百折不撓,但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民族血性使其生生不息。這種澎湃激昂的民族血性,使中華兒女充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豪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擔當,「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戰鬥意志,「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無私奉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犧牲精神。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詩詞
    原標題:汪建新:感悟毛澤東詩詞 編者按: 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社會各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其中,毛澤東詩詞的朗誦及研討成為一項既傳統又富有新意的特色活動。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軍事家,還是一位詩人。他詩詞的風格、情懷以及氣勢都別具一格、獨領風騷。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敢教日月換新天」  ——尋訪和重溫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強化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國家要有精神,它是國本;一個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
  • 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
    原標題:中國出版網: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 11月30日上午,中央國家機關「強素質 作表率」讀書活動主題講壇今年第十一講(總第五十五講)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新聞出版總署多功能廳)舉行。本次講座特邀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教授,作了題為《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的精彩演講。
  • 「我們能從毛澤東詩詞中汲取很多正能量」
    汪建新說,不同的人都可以從毛澤東詩詞中得到感悟和啟發,領導幹部可以感悟出為政之道,老百姓可以從毛澤東詩詞來感悟怎麼做人、怎麼做事,學習為人之道、處世之道。 汪建新認為,毛澤東詩詞值得我們反覆細細品讀,因為它是一種文化,可以傳承。解讀毛澤東詩詞,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歷史,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成長史;解讀毛澤東詩詞,能夠幫助我們提氣,我們能夠從中汲取到很多正能量。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主要內容】很高興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1912年秋天,毛澤東在長沙省立湖南省圖書館看到了一幅《世界坤輿大地圖》。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給了他強烈的心靈震撼:世界如此之大,世界上的事、中國的事是太值得研究了,他由此感到自己身上肩負有神聖的歷史使命。毛澤東開始將人生追求同全民族、全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具有八個審美特徵
    今日下午,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教授做客人民網黨史頻道,以「讀不盡的毛澤東詩詞」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汪主任講到,柳亞子稱讚毛澤東詩詞是「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詩」;元帥詩人陳毅評價毛澤東詩詞是 「妙語拈來著眼高,詩詞大國推盟主」。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方面去評論,毛澤東詩詞都是藝術精品。毛澤東詩詞具有八個審美特徵。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 【講座主題】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主要內容】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在締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毛澤東創作了氣吞山河的宏偉史詩。 毛澤東自幼酷愛詩詞,一生都在進行詩詞的研究和創作。但有三個歷史階段,他的詩詞作品相對集中一些,創作熱情更加高漲一些。這三個時期分別是井岡山鬥爭和中央蘇區時期,長徵時期,五十年代末大躍進至文革之前的歷史時期。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主要內容】一、莫道逢秋皆寂寥二、湘江北去萬山秋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在中國傳統社會,絕大多數古代詩人都將悲情愁緒與草木搖落、萬物凋零的秋景聯繫在一起,讚美秋天的詩人廖若晨星。而毛澤東筆下的秋天,充滿生機與活力,絕無哀婉與悲情。僅《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兩首作品所體現的偉大情懷,就足以使千古文人的悲秋文字黯然失色。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2017年12月26日0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  【講座主題】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主要內容】  一、從「學不成名誓不還」到「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從一介書生變成指點江山的熱血青年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修改詩詞的藝術和境界
    2017年11月8日,人民網在專家專欄開設了《汪建新專欄》,為我提供了和網友進行交流的平臺,也使我的毛澤東詩詞研究心得能夠集中展示。轉眼就是一年時間,首先要感謝人民網和廣大網友對我的支持與厚愛。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也是一位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毛澤東以如椽之筆,寫下了縱橫捭闔、氣勢非凡的不朽華章,是中國詩壇上的一座藝術高峰。
  • 汪建新:有關毛澤東詩詞的若干「之最」
    汪建新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臧克家曾說:「毛澤東詩詞是個永遠說不盡的課題。」毛澤東詩詞廣泛傳播與普及,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我梳理了幾十年來毛澤東詩詞創作、傳播、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珍聞、要事和重要成果,和你們分享,希望能夠加深大家對毛澤東詩詞的理解和認識。
  • 汪建新:詩人毛澤東文化自信的底蘊和底色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 【講座主題】如何把握詩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 【主要內容】 詩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第一、民族性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種新文化「 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民族性思想是毛澤東文化觀的基礎與核心,這反映了毛澤東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
  • 閎中肆外 國爾忘家——毛澤東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簡介: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毛澤東詩詞研究專家。10多年來,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研究,著有《毛澤東詩傳》《毛澤東的詩人情懷》等,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閱盡人間春色》。2017年11月,人民網開設《汪建新專欄》,集中展示其毛澤東詩詞的研究成果。
  • 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
  • 毛澤東詩詞中的陰晴圓缺
    古今一月,情懷萬種,月亮是古代詩歌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詠月寄情是中國文人綿延不絕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傳統,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無數佳詞麗句,形成了一種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文化現象。詩人毛澤東也不例外,多次吟詠月亮,既有傳承更有新意,抒發了人所共有的離愁別緒和萬般情思,更寄寓了不同凡響的精神寄託和人生追求。
  • 為有犧牲多壯志——毛澤東詩詞中蘊含的憂患意識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憂患意識 中華民族飽經滄桑,曾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千年古訓。古語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一代偉人毛澤東自幼懷有憂國憂民之心,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是毛澤東愛國情懷和奮鬥精神的不竭動力。這種憂患意識不僅體現在毛澤東的政治理論著作中,也深深地寓含在他寄情抒懷的詩詞裡。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精神
    毛澤東的長徵詩詞藝術地描繪了紅軍長徵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 毛澤東在長徵時期一共創作了六首詩詞,分別是《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 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把大自然裝點得五彩繽紛,煥發出無窮魅力和生動氣韻。詩詞中的色彩讓語言文字充滿形象感,使抽象的情感具體化、物態化,表達著詩人的精神意念。「人面桃花相映紅」之「紅」令人遐想,「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令人神往,「黑雲壓城城欲摧」之「黑」令人恐怖。獨領風騷的毛澤東妙手著詩詞,神筆繪畫卷。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毛澤東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初心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天然地聯繫在一起的。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高度濃縮和藝術載體。藉助詩詞去解讀和分析毛澤東的初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