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中的江--黨史頻道-人民網

2020-12-15 黨史頻道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江者,水也。
  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為中國革命,運籌帷幄,迎硝煙,戰烽火,走江跨河,臨湖赴海,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毛澤東第一次見識到的江水是長沙的湘江,江水寬闊、清澈、寧靜,緩緩地流向前方。成就他遠離故鄉的是他的表兄王季範。那時13歲的毛澤東停止了在私塾的學業,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熱愛讀書的毛澤東非常想繼續求學。是他的表兄王季範,在毛澤東人生的關鍵時刻,引領方向,做通了毛澤東父親的工作,使少年毛澤東得以繼續求學,走出相對閉塞的韶山沖,走向一個廣闊燦爛的世界。
  1911年王季範領著少年毛澤東來到長沙求學,直到1923年,毛澤東在長沙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多年之久。在第一師範讀書時,常和同學蔡和森、何叔衡、陳章甫等登臨嶽麓山、橘子洲頭遊覽,暢遊湘江,縱論人生國事,尋求革命真理。組織發起了「新民學會」、組織湖南學生聯合會、創辦了《湘江評論》,再後來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領導長沙工人的罷工,促成了湖南全省總工會的成立。長沙是毛澤東初期革命的中心,他對這片土地有著濃厚的情感。
  1925年毛澤東重返長沙,重遊當年學生時代的舊地,聽湘水汩汩的波流逶迤,看嶽麓山層層盡染的楓葉,不禁回憶起在長沙求學的生活和社會活動,想起其間中國發生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慘案風雲際會,慷慨之餘,欣然寫下了《沁園春·長沙》這首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悠悠流水,不舍晝夜,流出了歲月,流出了人文歷史。在激昂的詞句中,展現出青年毛澤東凌雲壯志、磅礴氣概和遠大抱負;洋溢著青年毛澤東特有的精神風採。
  這首詞最早見之於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一書,後經毛澤東親自審定,正式發表於1957年創刊的《詩刊》上。這是毛澤東最早借吟詠江水直抒胸襟的一首詩詞。且傳誦最廣,引用最多,氣魄最闊,影響最大。
  這以後,毛澤東走出長沙,引領著中國革命到更加廣闊的天地叱吒風雲,指點江山,縱橫馳騁。毛澤東詩詞中所提及寫到的江水,伴隨著他的足跡也頻頻迭出。寫汀江:「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清平樂·蔣桂戰爭);寫贛江:「此去何行?贛江風雪迷漫處」(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紅軍長徵時,面對金沙江的急浪險風,毛澤東揮毫笑談:「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在這些江水中,毛澤東非常鍾情於寫長江。在《菩薩蠻·黃鶴樓》中有「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之句;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有「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之句;在《七律·登廬山》中有「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在寫長江的詩詞中,毛澤東傾力最大的是1956年所寫的《水調歌頭·遊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這首詞是毛澤東在1956年巡視南方,視察長江大橋施工,並於6月1日、3日、4日三次暢遊長江時寫下的。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毛澤東對未來美好景象的展望。
  起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詩人用典手法高超,對仗工穩,表明了詩人的行蹤,也說明了遊泳的地點。這裡「才」和「又」,也形象地傳達出作者風塵僕僕巡視各地的興奮而又輕快的心情。接著筆勢一轉,寫到遊泳,「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充分地把遊泳的特定環境描寫了出來,把空前壯舉和豪邁意志表達了出來。萬裡江天,上下映襯,橫渡縱目,情景交融,詩人藐視天塹的氣度,何其恢宏而開闊。第三句「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直抒遊泳時的強烈感受,補寫一筆大江景象,引出一個新奇的比喻,在動靜兩種環境的強烈對比中,酣暢地表達了在中流擊浪的壯志豪情。前兩句寫遊泳時的鎮定和從容,後一句則寫獲得「自由」後的欣喜。「今日得寬餘」是上闋的感情基調,由此引出了上闋的結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澤東以《論語·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擊風浪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聯繫起來。這首詞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又有對崢嶸歲月的懷念;既有對歷史的追溯,又有對自然規律的探究;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爭朝夕、催人奮進的號角。
  詞的下闋描寫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江的偉大變革。「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風」作首字,承接上闕意脈,矚目兩岸景色,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充分表現了今天中國人民建設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橋建設展開,寫正在付諸實施的部分宏圖,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飛架南北」「高峽出平湖」的歷史意義。
  全詞凌雲健筆,意趣縱橫,畫中有畫,詩中有詩,震古爍今,譜寫了一曲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頌歌。這首詞手稿本中原題《長江》,1957年交《詩刊》發表時改為《遊泳》。
  江水伴著毛澤東一生的革命生涯,或詠之,或頌之,或歌之,借其點睛之筆,窺見毛澤東一生的政治抱負和他那氣魄宏大的胸襟;領略他每臨歷史風雲,那種雍容不迫、審時度勢、指揮若定的偉人風採。今天,呼吸、重讀毛澤東這幾首詠江水的詩詞,感受從詩詞中所體現出的英雄氣息與民族氣概,更是彌足珍貴的。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對毛澤東詩詞從不以為然到大為震驚
    毛澤東手書自作詩詞:《沁園春·雪》編者按:近日,人民網黨史頻道連載了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我們的父親毛澤東》(毛岸青邵華合著、毛新宇劉濱整理)。書中記述蔣介石曾在能作詩填詞的國民黨成員中廣為徵集《沁園春》,最終國民黨卻沒能拿得出一首「毛澤東級」的《沁園春》,摘編如下。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尤其是知識分子,由於過去對父親所知甚少,加上國民黨反動宣傳的誣衊,大多數人以為父親不過一草莽英雄耳。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具有八個審美特徵
    今日下午,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教授做客人民網黨史頻道,以「讀不盡的毛澤東詩詞」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汪主任講到,柳亞子稱讚毛澤東詩詞是「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詩」;元帥詩人陳毅評價毛澤東詩詞是 「妙語拈來著眼高,詩詞大國推盟主」。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方面去評論,毛澤東詩詞都是藝術精品。毛澤東詩詞具有八個審美特徵。
  • ...暨「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詩詞朗誦音樂會」在中山大學召開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陳晉作《從習近平的引用發揮看毛澤東詩詞與中國道路》主題報告。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徐永軍出席開幕式並講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廣東中共黨史學會會長王濤,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餘敏斌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李穎主持開幕式。
  • 羅榮桓的用兵藝術--黨史頻道-人民網
    在波瀾壯闊的軍事生涯中,他從一介書生成長為開國元帥;在艱苦卓絕的軍事鬥爭中,他從不諳軍事鍛造成用兵常勝。 爭取民心,政勝為本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義部隊撤退到湖南瀏陽文家市,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部住進市西頭的裡仁學校。20日晨,全師千餘人在校操場上開會,毛澤東發表即席講話:「同志們,革命總是要發展的,總是要勝利的。
  • 毛澤東詩詞書法賞析--藝術收藏--人民網
    毛澤東詩詞的大美意象:豪邁、悲憫、宏大 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獨樹一幟的大詩人。兩種身份相互重疊、兩種氣質相互滲透,使他的詩作具有了一種前無古人、獨步峰巔的大美意象。這種大美,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豪邁氣派。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夏秋冬
    南朝鐘嶸《詩品》云:「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古往今來,嘆春、詠夏、悲秋、憫冬的詩詞不計其數,四季不同景觀引發文人騷客萬般感慨,揭示出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應與互動。詩人毛澤東善於詠物抒情言志,對春夏秋冬不同景致情韻有諸多吟詠,與歷代詩家既有同聲相應,更有別樣格調。        春:春風楊柳萬千條   毛澤東標明寫於春天的作品有三首,其中《賀新郎·讀史》屬詠史之作,與季節無關。
  • 毛澤東詩詞中的樹木
    原標題: 毛澤東詩詞中的樹木  光明日報·文薈·雅趣  毛澤東出生於山區,從小就熟悉山、喜愛山。毛澤東在詩詞中反覆吟詠山,有專門以山為題的詩作,如《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六盤山》《七律·登廬山》;提到山的詩句更是不勝枚舉。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了浩如煙海的神話傳說,為歷代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素材。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毛澤東詩詞中的花草樹木
    可用這句話來審視詩詞中的植物意象,顯然是大謬不然。中國古典詩詞中出現的植物數不勝數,詩人們喜歡用情態各異的花草樹木形象,來表達不同的志向和理趣,抒發不同的心境和情懷。「桃花依舊笑春風」讓有情人體驗到浪漫的甜蜜;「天涯何處無芳草」使失戀者瞬間變得灑脫;「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映襯出傲然挺立的剛毅和堅強。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數字原本枯燥單調乏味,可詩人的生花妙筆使其情趣陡增,韻味無窮。巧用數字的古詩佳作俯拾皆是,如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因巧妙嵌入數字而膾炙人口。毛澤東心中有「數」,在數字王國「勝似閒庭信步」,將數字魅力揮灑自如,虛實有度,文採飛揚,氣象萬千。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1956年12月4日,在致黃炎培的信中,毛澤東抄錄了《水調歌頭·遊泳》,「以答先生歷次贈詩的雅意」。1961年毛澤東將《虞美人·枕上》書贈給衛士張仙朋時說:「這個由你保存。」1962年2月,毛澤東把《卜算子·詠梅》抄贈劉思齊作為新婚賀禮。 毛澤東的詩詞手跡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不同心境狀態下書寫的。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修改詩詞的藝術和境界
    2017年11月8日,人民網在專家專欄開設了《汪建新專欄》,為我提供了和網友進行交流的平臺,也使我的毛澤東詩詞研究心得能夠集中展示。轉眼就是一年時間,首先要感謝人民網和廣大網友對我的支持與厚愛。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也是一位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毛澤東以如椽之筆,寫下了縱橫捭闔、氣勢非凡的不朽華章,是中國詩壇上的一座藝術高峰。
  • 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
  • 閎中肆外 國爾忘家——毛澤東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簡介: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毛澤東詩詞研究專家。10多年來,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研究,著有《毛澤東詩傳》《毛澤東的詩人情懷》等,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閱盡人間春色》。2017年11月,人民網開設《汪建新專欄》,集中展示其毛澤東詩詞的研究成果。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主要內容】很高興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1912年秋天,毛澤東在長沙省立湖南省圖書館看到了一幅《世界坤輿大地圖》。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給了他強烈的心靈震撼:世界如此之大,世界上的事、中國的事是太值得研究了,他由此感到自己身上肩負有神聖的歷史使命。毛澤東開始將人生追求同全民族、全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首先,感謝人民網又為我提供了和網友進行交流的機會。今天,我想通過賞析毛澤東在長徵時期創作的詩詞作品,來領略毛澤東的偉岸人格與非凡氣度,感悟長徵的波瀾壯闊與精神價值。 今年是長徵勝利80周年。紅軍長徵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人和英勇紅軍的偉大創舉,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光輝奇蹟,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是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
  • 中法建交的情節與內幕【2】--黨史頻道-人民網
    富爾訪華時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接見,回國後宣傳新中國成就,認為西方國家不能無視新中國的存在,主張西方國家,尤其法國,應該同中國建交。為此,他還寫了一本書《leserpentetlatortue》(《蛇與龜》),書名是取意於毛澤東詩詞中「龜蛇鎖大江」,「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等詩句,意思是中法之間應像武漢的龜山和蛇山那樣架起溝通的橋梁。
  • 毛澤東詩詞中的民族血性
    中華民族歷經磨難,百折不撓,但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民族血性使其生生不息。這種澎湃激昂的民族血性,使中華兒女充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豪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擔當,「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戰鬥意志,「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無私奉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犧牲精神。毛澤東一生波瀾壯闊,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在中國傳統社會,絕大多數古代詩人都將悲情愁緒與草木搖落、萬物凋零的秋景聯繫在一起,讚美秋天的詩人廖若晨星。而毛澤東筆下的秋天,充滿生機與活力,絕無哀婉與悲情。僅《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兩首作品所體現的偉大情懷,就足以使千古文人的悲秋文字黯然失色。
  • 陳雲的家風美德--黨史頻道-人民網
    沒有打撲克之風而有讀書學習之風,是陳雲家風中最大的特色。 陳雲酷愛學習的家風在他和于若木結婚時就已顯露出來。1938年春,他們在延安中組部的一間平房裡舉行了熱鬧而簡單的婚禮。接連三個晚上,在明亮的麻油燈下,陳雲給于若木講黨史,講大革命失敗後盲動主義給黨造成的損失,講向忠發、顧順章叛變後對黨中央形成的威脅,講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毛澤東對黨和紅軍的挽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