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思」之定期召開教學改革研討會
「一日三思」之學校領導積極參與其中
「一日三思」之教師在日常的交流、研討中共進
新學期開始,鄭州42中使用了「調節教學案」,在使用的過程中,學校提出了教師做到「一日三思」的要求,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月16日下午,鄭州42中召開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討會,參與教學模式改革的一線教師暢談使用教學案的情況,分享教學改革的喜悅,研討解決改革中的困惑。
「一日三思」,指的是「一思」我的教學是否有效?「二思」誰的教學比我更有效?「三思」怎樣的教學才是最有效?在反思的過程中,針對「一思」,教師談了如何處理好教學案與課本的關係,語文書上還需要圈點勾畫,做好批註,英語需要聽說讀寫並重,政治和歷史則要當堂檢測學過的知識。語文、數學和英語在每天下午設20分鐘的「日日清」時間,把當天學習的知識當天鞏固掌握;每周五下午「周周清」,三科各有一節課時間來檢查本周學習的內容。
「二思」誰的教學比我有效?教師之間要聽聽同頭課的老師是如何上課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比如數學老師晁念林老師上課,先讓小組長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然後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本上的例題,他則在教室內觀察學生做的習題,了解哪些是做正確的,哪些是容易出錯的,然後針對錯題重點講解。這樣的課堂針對性強,重點突出。在下午「日日清」的時間,只清學生作業中的錯題,正確的就不清了。此外,劉春芹和石毅老師的課也都很有特色,目標明確,條理性強,值得大家去聽一聽。
「三思」怎樣的教學才最有效?全國模範教師於紅蓮指出,新課堂仍然需要合理使用多媒體,有情景創設,有板書,「調節教學案」是教學的一個輔助,既不能被「教學案」束縛了思維發展的空間,也不能把課上成習題課。課堂上需要靈活應變,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創造性和創新精神,主動學習。
「一日三思」,讓課堂教學改革從「要我改」變成了「我要改」、「我樂改」,教師備課精細化,考慮到每一個教學環節,教研氣氛濃鬱,每節課課間,教師都是在談論「調節教學案」的使用情況,隨時隨地在集體備課。學生也積極性很高,預習的問題明確,思路清晰,他們希望乘著教學改革的春風把成績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