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陳昇唱歌 |
《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
搜狐娛樂訊 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多個獎項: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
《路邊野餐》此前亮相上海電影節、在全國多個城市路演、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小範圍的放映收穫好評。
看點一:1989年的導演卻技驚四座
在《路邊野餐》之前,很少有人知道畢贛,畢竟,《路邊野餐》是他第一部導演長片。畢贛出生於1989年,貴州凱裡人。《路邊野餐》是他的首部長片處女作,此前他聲名不彰,儘管已經憑藉《老虎》、《金剛經》在獨立電影界小有名氣。
一個89年出生的導演,一群素人演員,拍攝前期只湊了20萬經費打造了這部「神似侯孝賢」的《路邊野餐》。畢贛將詩歌、音樂與故事達到了奇妙的結合。
「路邊野餐」取自塔可夫斯基《潛行者》的原著科幻小說《路邊野餐》;電影中「蕩麥」的地名是虛構的。電影從開場便是導演所營造的兒時記憶裡的貴州凱裡,鏡頭下是南方山路邊瀰漫的溼氣以及剛燒開的水蒸騰起的霧氣,煙、薄暮、昏暗閃爍的光,為觀眾打造出一個亦真亦幻的意境。
看點二:42分鐘長鏡頭不可思議
42分鐘長鏡頭堪稱全片的靈魂所在。這個長鏡頭橫穿夢境與現實,由水底直達陸地,自由流暢,技驚四座。對於這段長鏡頭的拍攝,畢贛笑言就是「土法煉鋼」,「其實是有三個攝影師,三個人交替一下,所以完成的不是很好,有很多瑕疵和故障。」
至於為什麼要用到長鏡頭?畢贛表示:「因為我覺得時間就像一隻隱形的鳥一樣,但我怎麼樣才能讓別人也能看到它呢,我就需要用一個籠子把它關在裡邊,這個籠子就是長鏡頭的段落。」
這個長鏡頭獲得了業內極高的評價。法國真實電影節藝術總監瑪利-博賽提認為影片以不可思議的長鏡頭形式,創造了獨特的電影空間。法國影評人瑪利·喬凡娜則稱讚這將是一個「著名」的長鏡頭,不僅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議的技術實現,更因為它充滿了意涵。
看點三:素人演員表演渾然天成
《路邊野餐》電影全程使用方言拍攝,導演表示:「我是貴州人,電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此前曝光的2分零三秒預告片裡,用方言朗誦的旁白詩歌格外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畢贛是一位年輕的導演,但在對演員的啟發和揚長避短上,在調度、時空關係以及聲音的處理上都十分純熟。男主角陳永忠是導演的小姑夫,此前他出演過畢贛的短篇作品。演員謝理循拍電影前,在貴陽一個服裝批發市場做服裝批發,餘世學是個北漂,唯一科班出身的女主角郭月,此前總是想著當一個搖滾歌手。就是這麼一個看起來有點「草臺班子」的組合,卻在導演的聚合之下,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畢贛認為,自己對演員的表演、聲音的處理都非常滿意,儘管「這部電影裡有不少瑕疵,但有些事是錢可以解決的。總體上,美學方面和我想要的訴求都能滿足我。」
看點四:電影考驗觀眾美學功底
男一號陳永忠都說過:「當時真不知道拍了什麼,只是知道自己在演一個蹩腳詩人。在瑞士上映後,我才有點明白那種夢境和現實之間的感覺。」
《路邊野餐》的故事不是線性的,有三輩人生命體驗的交替。它是夢境與現實的交織、講述了過去、現在與未來。這種在真實與虛幻之間穿梭的體驗如同一段奇妙的旅程,或許每個觀眾在觀影中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理解。
《路邊野餐》今起正式公映。僅上映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