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餐》今公映 經費僅20萬「神似侯孝賢」

2020-12-20 搜狐網
男主角陳昇唱歌

《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搜狐娛樂訊 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多個獎項: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

  《路邊野餐》此前亮相上海電影節、在全國多個城市路演、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小範圍的放映收穫好評。

  看點一:1989年的導演卻技驚四座

  在《路邊野餐》之前,很少有人知道畢贛,畢竟,《路邊野餐》是他第一部導演長片。畢贛出生於1989年,貴州凱裡人。《路邊野餐》是他的首部長片處女作,此前他聲名不彰,儘管已經憑藉《老虎》、《金剛經》在獨立電影界小有名氣。

  一個89年出生的導演,一群素人演員,拍攝前期只湊了20萬經費打造了這部「神似侯孝賢」的《路邊野餐》。畢贛將詩歌、音樂與故事達到了奇妙的結合。

  「路邊野餐」取自塔可夫斯基《潛行者》的原著科幻小說《路邊野餐》;電影中「蕩麥」的地名是虛構的。電影從開場便是導演所營造的兒時記憶裡的貴州凱裡,鏡頭下是南方山路邊瀰漫的溼氣以及剛燒開的水蒸騰起的霧氣,煙、薄暮、昏暗閃爍的光,為觀眾打造出一個亦真亦幻的意境。

  看點二:42分鐘長鏡頭不可思議

  42分鐘長鏡頭堪稱全片的靈魂所在。這個長鏡頭橫穿夢境與現實,由水底直達陸地,自由流暢,技驚四座。對於這段長鏡頭的拍攝,畢贛笑言就是「土法煉鋼」,「其實是有三個攝影師,三個人交替一下,所以完成的不是很好,有很多瑕疵和故障。」

  至於為什麼要用到長鏡頭?畢贛表示:「因為我覺得時間就像一隻隱形的鳥一樣,但我怎麼樣才能讓別人也能看到它呢,我就需要用一個籠子把它關在裡邊,這個籠子就是長鏡頭的段落。」

  這個長鏡頭獲得了業內極高的評價。法國真實電影節藝術總監瑪利-博賽提認為影片以不可思議的長鏡頭形式,創造了獨特的電影空間。法國影評人瑪利·喬凡娜則稱讚這將是一個「著名」的長鏡頭,不僅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議的技術實現,更因為它充滿了意涵。

  看點三:素人演員表演渾然天成

  《路邊野餐》電影全程使用方言拍攝,導演表示:「我是貴州人,電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此前曝光的2分零三秒預告片裡,用方言朗誦的旁白詩歌格外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畢贛是一位年輕的導演,但在對演員的啟發和揚長避短上,在調度、時空關係以及聲音的處理上都十分純熟。男主角陳永忠是導演的小姑夫,此前他出演過畢贛的短篇作品。演員謝理循拍電影前,在貴陽一個服裝批發市場做服裝批發,餘世學是個北漂,唯一科班出身的女主角郭月,此前總是想著當一個搖滾歌手。就是這麼一個看起來有點「草臺班子」的組合,卻在導演的聚合之下,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畢贛認為,自己對演員的表演、聲音的處理都非常滿意,儘管「這部電影裡有不少瑕疵,但有些事是錢可以解決的。總體上,美學方面和我想要的訴求都能滿足我。」

  看點四:電影考驗觀眾美學功底

  男一號陳永忠都說過:「當時真不知道拍了什麼,只是知道自己在演一個蹩腳詩人。在瑞士上映後,我才有點明白那種夢境和現實之間的感覺。」

  《路邊野餐》的故事不是線性的,有三輩人生命體驗的交替。它是夢境與現實的交織、講述了過去、現在與未來。這種在真實與虛幻之間穿梭的體驗如同一段奇妙的旅程,或許每個觀眾在觀影中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理解。

  《路邊野餐》今起正式公映。僅上映十天。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娛樂 http://yule.sohu.com/20160715/n459382289.shtml report 3759 男主角陳昇唱歌《路邊野餐》今日公映搜狐娛樂訊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多個獎項

");}

相關焦點

  • 《路邊野餐》今公映 燒腦PK詩歌四大看點全揭秘/圖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  (記者李巖)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路邊野餐》此前亮相上海電影節、在全國多個城市路演、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小範圍的放映收穫好評如潮。在豆瓣、微博,看過電影的觀眾無不給出了熱情洋溢的評價。一部藝術電影,它吸引人心之處究竟在哪?
  • 《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四大看點一一揭曉
    vid=379873    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多個獎項: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
  • 魔性神片《路邊野餐》僅上10天欲看從速
    姜文、侯孝賢、許鞍華、管虎、鸚鵡史航、廖凡、祖峰等多位電影界翹楚都紛紛主動提出想提前一睹影片風採。影片裡蔚為壯觀的42分鐘長鏡頭、現實和夢幻交織的感覺以及充滿詩意的風格自揭開神秘面紗後,也讓這部僅上映10天的影片成為暑期檔第一部口碑爆款。 業內力薦《路邊野餐》 國外屢屢過獎實至名歸 《路邊野餐》運用了大量現代電影的風格形式,在國內上映的電影裡十分少見。
  • 《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
    原標題:《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詞彙     《路邊野餐》眾主創     鳳凰娛樂訊 觀看熱門影片,專家剖析細節,主創分享幕後——2016年7月11日晚,鳳凰娛樂 製作的大型電影現場互動活動
  • 《路邊野餐》:一場關於時間、地域的詩意探索
    直到最近,這20年來標榜都市寫實的電影傳統似乎又有了新動向,比如一批80後導演,有些不再聚焦於城市,落腳在遺世獨立的小鎮、農村或者少數民族部落,講述出奇特或者荒誕的故事。這不得不提到「文藝」氣息濃厚的院線電影《路邊野餐》。如此一部無任何「明星」出演、低成本製作的電影能在院線上映實屬不易,獨立極端的影片基調更是廣受觀眾和行業人士的好評,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 《路邊野餐》載譽歸來定檔6月3日
    時光網訊 一位年僅26歲的新導演處女作,竟讓《白日焰火》導演刁亦男感嘆,「簡直無法用蒼白的語言形容對這部電影的喜愛」,更讓柏林影帝廖凡豎起了大拇指:「這部影片精彩的不像處女作「,這就是由畢贛執導的電影《路邊野餐
  • 《路邊野餐》傳奇
    畢贛是山西傳媒學院2008級學生,他執導的影片《路邊野餐》獲多項大獎。《路邊野餐》世界首映,業內人士評價極高。「畢贛出生於1989年,家鄉在貴州凱裡,他是2008年考入學校,2011年畢業的。」10月19日,山西傳媒學院編導系副主任丁建國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丁建國是畢贛在傳媒學院(前身為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幹部學院)上學時的老師,也是《路邊野餐》的監製。他一路看著畢贛成長起來,也見證、參與了《路邊野餐》的編劇、拍攝、製作直至獲獎。
  • 《路邊野餐》:詩意就在眼前 不要因難懂而拒絕
    《路邊野餐》的秘密和答案,都藏在42分鐘的長鏡頭中「蕩麥」長鏡頭扛住了畢贛的充盈情感與表達野心  搜狐娛樂獨家專稿(文/逆規則)談《路邊野餐》時,人人在說長鏡頭。甚至,會具體到某個鏡頭的長度:42分鐘。
  • 《路邊野餐》裡的時間與告別
    時光網特稿 「85後新銳導演」、「金馬獎新導演」、」才華橫溢的電影作者「,加在剛剛27歲的新導演畢贛名字前的定語越來越多,最誇張的一次,有媒體直接稱他是「下一個賈樟柯、侯孝賢       在過去的兩年裡,帶著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畢贛走過了多個歐洲電影節,這部投資僅有100萬的小成本電影,在國外獲得了諸多
  • 路邊野餐不是路邊的一次野餐活動哦,來看看吧,我們一探究竟!
    路邊野餐不是路邊的一次野餐活動哦,來看看吧,我們一探究竟!路邊野餐是一部文藝片,我是和我姐姐一起去看的,當時覺得看不懂,後來回家科普了一下發現原來大有深意,下面這些拍攝的細節你注意了嗎:1、道具師在製作影片中的道具時,使用了真實的電話號碼,錄音師梁凱因此意外地接到群眾電話。
  • 揭秘年度文藝神作《路邊野餐》的「前世今生」
    揭秘年度文藝神作《路邊野餐》的「前世今生」 時間:2016.07.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良小涼(本文首發於「電影漲資勢」,歡迎微信搜索filmmore關注)     1905電影網獨家稿件 離上映還有幾天時間,《路邊野餐
  • 《路邊野餐》曝終極版海報
    新晉金馬獎導演畢贛執導、陳永忠、餘世學、郭月主演的《路邊野餐》上映在即,今日片方發布超現實風格終極海報。無論是水面上的陽光、還是火車頭上的狗、整張海報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這張終極版海報揭示了更多影片的重要線索。
  • 俗中窺雅的文藝片,為什麼我會說《路邊野餐》是一部國產五星神作
    近幾年看的一些中國年輕導演的創作中,《路邊野餐》的深刻與氛圍實在很難不從中脫穎而出,在看《路邊野餐》時,我腦袋一直浮現了臺灣導演侯孝賢與中國大陸第六代導演賈樟柯這兩位電影創作者的元素與畫面,甚至還想到了蔡明亮導演的《青少年哪吒》。
  • 《路邊野餐》觸角伸入山河歲月 導演調度功底強
    原標題:《路邊野餐》的觸角伸入了山河歲月 時間,回憶,夢境,畢贛的電影非常私人,並不十分親和觀眾,甚至有些粗糙。卻因為其中迸發出的靈性與不完美,讓人對其未來充滿期待,一個很有潛力的年輕導演。
  • 《路邊野餐》:文學與電影的連接與相融
    作為藝術電影,《路邊野餐》的「詩化」特質成為標籤。它像極了魔幻現實主義對時態和空間的想像,非線性敘事,時間空間交疊,夢境和現實在影像的世界裡自由馳騁。它又傳承了「詩電影」的本質,即電影具有「抒情詩」的本性,影像要最大限度地探索隱喻、表意和抒情的功能。 導演畢贛把一個囿於南國之境的「尋找」母題,呈現出了「詩電影」的品格。
  • 這些低成本國產片,能否複製《路邊野餐》奇蹟?
    畢贛2015年,一部《路邊野餐》橫空出世,驚豔華語電影界。一舉奪得當年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電影人單元最佳新導演、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等大獎。次年在國內公映後,獲得了646萬人民幣票房。
  • 《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導演,請且行且珍惜!
    《路邊野餐》是青年導演畢贛處女作,作為國內新晉的文藝片導演,第一部作品就獲得比較大的反響,業界認為畢贛是一位很有潛力的年輕導演。這部電影在只有幾十萬的資金預算情況下完成,而且出來的成果可圈可點,確實體現了畢贛的電影才華。前面紀錄片形式的敘事,貼近生活的人物形象,緩慢瑣碎的節奏,後面的魔幻主義色彩,雖然不是很完美,幾十萬的預算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 全方位解讀《路邊野餐》:長鏡頭內外的詩與佛
    去年的中國電影也給了世界很多驚喜,處女作方面當屬為畢贛拿下洛迦諾當代影人單元最佳導演的《路邊野餐》。其實他之前已經拍過一部長片《老虎》(2011),但因資金和經驗的限制,質量一般,從未問世。而《路邊野餐》從三月起,分別在法國和臺灣地區公映,口碑極佳的同時,也拿下了對於藝術片來說不錯的票房。今年夏天,這部讓全球評論者耳目一新的影片,在雪藏了一年後,終於要與中國大陸的觀眾見面了。
  • 《路邊野餐》首映田原祖峰宋洋助陣
    時光網訊 即將於7月15日全國公映的《路邊野餐》只會上映10天時間?在影片7月11日北京舉行的首映發布會上聽到這個消息,連主持人也會好奇,這到底是怎麼想的?       《路邊野餐》是新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以過去、當下和未來三段時空的交互,講述了一個尋找的故事。該片從2015年下半年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還有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多項大獎,是一部備受矚目的作者電影。
  • 《路邊野餐》把音樂吟成了詩
    26歲,而《路邊野餐》在大陸上映時,他剛過27歲生日不久。       《路邊野餐》中出現的臺灣老歌也引領觀眾回顧了臺灣的「民歌時代」,那是一個很龐大的文化現象,它開始於1975年,其間的20年、30年,乃至於2015年的「民歌40」,都有很盛大的紀念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