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導演,請且行且珍惜!

2020-12-20 香草做被窩的松鼠

《路邊野餐》是青年導演畢贛處女作,作為國內新晉的文藝片導演,第一部作品就獲得比較大的反響,業界認為畢贛是一位很有潛力的年輕導演。這部電影在只有幾十萬的資金預算情況下完成,而且出來的成果可圈可點,確實體現了畢贛的電影才華。前面紀錄片形式的敘事,貼近生活的人物形象,緩慢瑣碎的節奏,後面的魔幻主義色彩,雖然不是很完美,幾十萬的預算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我這裡就不做劇情的分解了,影片裡很多細節處理得有些意思。可以看出畢贛導演深受侯孝賢,塔爾可夫斯基,賈樟柯,阿彼察邦等導演的影響。比如山間摩託穿行可以看見侯孝賢《南國再見南國》的影子,畢贛可能比較痴迷於這個意境,連續用了兩段,每段一分鐘左右,方言對白演繹,緩慢的節奏,年代感的歌曲,非專業演員的原生態,情節自然貼近生活等等細節。如果觀眾看的文藝片夠多的話,都能在《路邊野餐》裡找到似曾熟悉的場面。

用原生態的非專業演員拍攝會讓電影顯得更加貼近生活,侯孝賢和賈樟柯早期的作品也喜歡如此選擇,當然也有因為拍攝預算用不起專業演員的因素。《路邊野餐》裡還有些阿彼察邦,賈樟柯等導演的影子就不一一列舉了,向優秀導演學習和借鑑是新導演成長的必經之路。

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影像風格的獨特,這是一種很純粹的直觀感受,這也是文藝片粉絲比較喜歡追求的東西。

夢境電影比較難以掌控,目前我看過類似的夢境魔幻題材很成功的兩部作品是《盜夢空間》和《恐怖遊輪》,對於幾層夢境描述還能讓多數觀眾看得比較明白是在敘事能力上很需要高超的電影技巧的。

《路邊野餐》綠皮火車的夢境開始,結尾處火車鐘錶影像時間倒轉還是有意境和想法,但是畢贛在這部影片單層夢境的敘事交代感覺有些吃力。

雖然刻意的左右搖晃鏡頭是想提醒觀眾,目的是表達開始進入後面夢境魔幻的劇情,但這個手法顯得並不高明。而且在夢境結束時出現她和死去的老婆共處的鏡頭以及玻璃球的暗示,以及摩託車司機說出自己的名字叫衛衛屬於添足之筆,他估計是擔心觀眾看不明白,也可以說是對自己敘事能力的一種不自信。

劇情細節有很多硬傷和細節處理得很粗糙就不一一列舉,畢竟這麼少的預算拍出來的電影,觀眾也不應苛求什麼。

幾十分鐘長鏡頭描述升哥和死去的老婆做了一次交代和告別,這樣處理後面的魔幻夢境比較有想法,還是能看到導演的個性獨特處理技巧。可惜整部影片玩的這些小情懷和小感動,或許感染不到觀眾。

金剛經作為開場,穿插的詩歌,作為轉場或者裝點故事的手法用得太爛了,影片《長江圖》也用過,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長江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是影片的攝影很驚豔。詩歌本是很自我的表達,有些比較直白的還好,如果太玄奧晦澀的詩歌,只有寫的人自己能懂的詩歌,放進影片就只能是裝點逼格了。

佛語或詩歌至少和影片有些契合度才不至於讓人覺得這是個雞肋或純屬裝逼。

導演是想讓人懂或許半懂也行,完全不想讓人懂又何必忽悠觀眾,那就屬於不負責任的自嗨。

文藝導演有些鏡頭雖然是很瑣碎,但如果這樣處理都是因為伏筆或後續劇情需要,倒也無可厚非。但是這部影片裡瑣碎而無畏的鏡頭很多,前面二十分鐘敘事也過於囉嗦。

電影畢竟是一種偏大眾化的文化藝術,如果需要人認可欣賞,那麼在選擇展示自己的品味的同時需要在觀眾接受的程度之間做個平衡,不能完全是一種自嗨,如果單純追求意境不在乎旁人所不能懂的自嗨,那麼導演可以關起門來自己欣賞。

作為一個新生代導演,應該注重鍛鍊提升自己的電影技巧和敘事能力等基本功力(陳哲藝導演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如果一開始就去追求高深的意境結果無法掌控,就有點尷尬了,也比較容易走入迷途。畢贛導演這部《路邊野餐》既看到了他的潛力和才華,也可以看出他非常自我的端倪。所以他的第二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資金充足還有明星湯唯和黃覺加持反而是惡評如潮就可以看出,他走在自嗨的路上有些走火入魔的傾向。

新銳有才華的導演我們應給予些包容,同時也希望畢贛導演電影之路能且行且珍惜。

——————

本文由香草做被窩的松鼠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即刻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從《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中讀懂導演畢贛
    30歲的中國導演畢贛在他年輕而傳奇的職業生涯中完成的兩部讓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影片。其中2015年的洛迦諾獎得主《路邊野餐》和入圍坎城電影節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可能是你從未見過的。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涉及到時間的浮躁和記憶的變幻莫測,這種矛盾是畢贛作品的核心。
  • 湯唯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殺青
    時光網訊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宣布殺青,電影由湯唯、黃覺、張艾嘉、李鴻其等主演,今年6月在貴州開機拍攝,明年公映。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偵探類型片外殼包裹著的,面對自我記憶、家庭關係的電影。黃覺飾演的男主角回到貴州,偶然發現了湯唯飾演的「神秘女子」的蹤跡,繼而回想起十二年前與她度過的那個秘密夏天。  《路邊野餐》曾帶領觀眾走進潮溼的黔東南地區。《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故事仍發生在這片鄉土上。
  • 《地球最後的夜晚》導演畢贛:我把夢的樣貌用雙手捧在裡面
    原標題:「我把夢的樣貌用雙手捧在裡面」畢贛(中)在《地球最後的夜晚》拍攝現場為湯唯(右)講戲。「我把夢的樣貌用雙手捧在裡面,告訴你,夢是這個樣子的。」2018年最後一天,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終於要上映了,為此,許多影迷已經苦苦等待近一年。
  • 《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鏡頭外的溫柔音樂與繾綣詩意
    陳凱歌導演在看過《地球最後的夜晚》之後難掩內心喜愛,稱這部電影正像李商隱的那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可見對於此片的評價之高。》讓人記住了一首民歌《小茉莉》,那麼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在音樂上不僅引入了不少「活久見」的高級音樂人陣容,而且在音樂品味上也日臻成熟與多樣化。
  • 《路邊野餐》之後,27歲畢贛的下一部作品更讓人期待
    《路邊野餐》,這個來自於前蘇聯科幻小說家斯特魯加茨基兄弟1973年的小說名,被27歲的導演畢贛借用,植入到一段發生在貴州黔東南氤氳山區的迷夢中。《路邊野餐》所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50多歲的中年男人陳昇,因斷別人手指入獄九年,出獄後母親早已去世,他一邊在破敗的小鎮診所做醫生,一邊在廣播裡讀自己熱愛的詩歌。
  • 【坎城】《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小時的3D長鏡頭就是神作了嗎?
    法國當地時間5月15日上午11點半,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坎城舉行了首輪放映。2015年畢贛攜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用詩意的表達,時空交疊的影像和40分鐘的長鏡頭把業內人士和影迷晃的目眩神迷,不少人將其視為華語影片藝術片導演中的翹楚。
  • 《路邊野餐》畢贛這把還沒成型的刀,缺了
    在面對社會、人生的現實問題面前,一開始畢贛的選擇並不是成為一個藝術電影導演,而是回到自己家鄉學些手活,謀生。僅此而已。好巧不巧的是,《路邊野餐》這種無心摘柳的事兒,成了。即便這部電影沒來得及登上國內市場的大熒幕,我也在家裡窩了一百多分鐘,從頭看到尾。
  • 詩人畢贛:看了《路邊野餐》,來賞析一下畢贛寫的詩吧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個特殊的詩人,他其實並不是一名詩人,他是名電影導演,但是他在片中寫的詩,是十分美妙的,所以今天我們把畢贛看作是一個是人,來聊聊他寫的詩吧。有的人認識畢贛,有的人並不熟悉,畢贛是一名青年導演,他的處女作《路邊野餐》曾經一舉拿下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今年他帶著自己的新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重新回到金馬獎,入圍了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上半年的時候,這部電影曾經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當時備受國內外好評,但是這部電影並未得獎,也許是沒有剪輯完成的緣故。
  •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路邊野餐》是用長鏡頭寫的詩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兩項大獎。 王天行 圖瑞士當地時間2015年8月15日21點,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頒獎禮上,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兩項大獎。
  • 《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
    原標題:《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詞彙     《路邊野餐》眾主創     鳳凰娛樂訊 觀看熱門影片,專家剖析細節,主創分享幕後——2016年7月11日晚,鳳凰娛樂 製作的大型電影現場互動活動
  • 《地球最後的夜晚》婚慶的鏡頭,喪葬的故事,色戒的湯唯
    這些藝術特質反應到畢贛導演的電影作品當中,便是《路邊野餐》之流,糜爛的外表下,缺少剛毅的內核。但是,《路邊野餐》缺少說真話的老師指點他。商業產品,從來不缺少吹捧者,但唯獨缺少實打實告訴你真相的人。因為真相 需要花更高的價錢買,而吹捧,不過是每位影評人給個車馬費。綜合作用下,畢贛成為一個商業包裝的婚慶老闆,以高高在上的文藝面容,拍攝了一部情感上近乎喪葬的故事。
  • 金馬獲獎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有哪些看點?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真的值得期待的片子。而值得期待的點,我覺著分別在導演本身、影片的有爭議的超長3D長鏡頭和影片教科書級別的營銷上。首先說畢贛,對於這這部片子的期待大多數人都集中在了畢贛這個人的身上。
  • 為什麼看不懂《地球最後的夜晚》,因為你沒有綠皮書
    其實你如果發自內心的喜歡過《路邊野餐》這部電影,才能親身領會畢贛在《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用意,畢贛的電影其本質不在於講故事,而是表達一種夢幻的意境,而這種意境需要細嚼慢咽才能體會畢贛要表達的內容。如果你非要用線性敘事那套規則去框架畢贛的電影,我只能說你必然會吃不少苦頭。《路邊野餐》是畢升對18年前記憶的回溯,《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羅宏武對12年前情人的追憶。
  • 地球最後的夜晚:穿越時空的愛戀 文/王珉
    地球最後的夜晚:穿越時空的愛戀文/王珉畢贛的前作《路邊野餐》,使他奪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火車屬於畢贛前作《路邊野餐》的經典母題,它代表時間本身,而電影所做的卻是拆解時間和記憶。羅紘武追憶著萬綺雯是否愛自己,表達的愛與時空的矛盾統一性,是時間旅行難以規避的共同問題。片末高潮,火的意象無處不在:火把,被火燒毀的房子,煙花棒,和羅紘武的母親火紅的頭髮,構成了故事最後的暗示——破壞。
  • 地球最後的夜晚,請帶她一起走
    本文作者:Vicky刺蝟如果這是地球最後的夜晚,你會想要做什麼?《地球最後的夜晚》延續著《路邊野餐》的風格,或者可以說地球是野餐的延伸和擴展。它完全打破普通的敘事結構,將幾代人的故事,像拼圖一樣散放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要將它們拼湊在一起,十分費神燒腦。
  •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沒那麼不堪
    2019年剛剛開年,由《路邊野餐》導演畢贛執導,湯唯、黃覺主演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惹來了罵聲一片。這部於2018年12月31日公映的電影,不僅創下了國產文藝片單日票房的歷史紀錄,也創造了內地影史95.75%的首次日票房跌幅紀錄。口碑票房暴跌誰之過?
  • 抖音爆款《地球最後的夜晚》從「奇蹟」變「爛片」該怪誰?
    >遠低於畢贛前作《路邊野餐》天眼妹都能分析出來的錯誤,拍了這部電影2年的出品方當然更清楚,但5000萬的文藝片界高投資顯然讓主創團隊不敢不為票房負責。天眼妹在天眼查中搜索發現,該片導演畢贛自己的影視公司,也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第一出品方——浙江蕩麥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已經在18年12月14日註銷,註銷原因為決議解散。
  • 凱裡最後的夜晚,我吃到了路邊野餐
    年僅29歲,僅憑兩部作品已榮譽滿身的青年導演畢贛在一次採訪中說。 由畢贛執導,黃覺、湯唯主演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於12月31日在大陸上映,電影中仍然會出現很多凱裡元素。而凱裡,也將迎來更多對這裡感興趣的影迷和遊客。
  • 畢贛的《路邊野餐》:國產片這些年缺少的,正是這部電影的氣質
    毫無疑問,《路邊野餐》是近幾年讓人感到欣喜的國產片。比忻鈺坤導演的《心迷宮》感覺還要好。作為89年出生的青年導演,人生的第一部長片就能達到如此水準,前途真的不可限量。給於一定的時間,相信導演畢贛也許就是下一個賈樟柯,甚至侯孝賢。他12年拍攝過一部黑白短片《金剛經》,獲得香港IFVA電影節特別表揚獎。
  •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地球最後的夜晚》是否應該小眾?
    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地球最後的夜晚》(以下簡稱《地球》)首日預售票房達到2.63億,而12月31日上映當天,該片大盤退票人次為31.9萬,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分別跌至2.8和3.5。12月6日,抖音視頻「二零一八最後一晚去電影院和喜歡的人一起看《地球最後的夜晚》」傳播火爆,視頻的旁白是抖音熱門的文藝念白「你打算什麼時候,去見那個超級超級想見的人」。這則視頻出現大量轉載評論,不少觀眾表示想在觀影中一吻跨年。與此同時,《地球》想看人數飛速增長。隨之,片方敲定了這個頗具儀式感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