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穿越時空的愛戀 文/王珉

2020-12-19 珉的情書

地球最後的夜晚:穿越時空的愛戀/王珉

畢贛的前作《路邊野餐》,使他奪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時隔三年,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索取「反雞湯」的深度思考,在完成穿越時空愛情的娛樂性後,也還原了藝術片的功能,包含他許多似曾相識、卻獨一無二的影子:撲朔迷離的故事和緩慢的節奏,霓虹燈似的、滑落雨滴的玻璃夢境和新奇的3D長鏡頭。

詩歌意識化的夢境

《地球最後的夜晚》圍繞男主角羅紘武展開,12年前,他的髮小白貓被殺,於是他開始追查真兇,卻愛上兇手的情人萬綺雯,最終又被其利用;12年後,他因父親去世重返故鄉,尋覓萬綺雯和背後真相。前半段是類型片敘事,而後半段和前作,以及姜文執導的《太陽照常升起》一樣,充滿了反敘事的、意識流的碎片化體驗,通過時光穿越來改變命運的重構。

後半段,羅紘武在尋找兇手過程中,被情慾所綁架,愛變得模糊使他惶恐,甚至懷疑復仇的理由。於是,鏡頭突然倒轉,羅紘武戴上3D眼鏡,躲進電影詩意的夢境。現實與夢境的間離效果,因果輪迴的機緣巧合,盤旋時空的儀式感。長鏡頭為夢裡的故事服務,使得羅紘武和萬綺雯再續前緣。羅紘武順著索道下降的鏡頭,苗族民歌恰如其分地響起,統一押韻深沉悠長重複曲調,像片中反覆出現的濃綠色,帶著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

夢境如同現實,鏡頭追逐著羅紘武,索道的遠處是村鎮,畢贛營造出夢囈般的呢喃。那些充滿記憶和欲望的夢魘纏繞著羅紘武,而此時萬綺雯已變身神秘的異名者凱珍,貴州方言變成了普通話,顯得更為曖昧。凱珍的敘述和回望:「人和人之間,不都是由誤會組成的嗎?」似是而非的交錯,使得夢境更為真實。兩人被鐵柵欄禁錮於撞球室,似乎是夢境的映射,困在夢裡無法逃脫。

夢境作為難以言說的出口被傾訴,夢裡登場的人,都與羅紘武的記憶有或明或暗的聯繫:除了凱珍,年少時的髮小白貓,牽掛依舊、曾經拋棄他的母親,甚至是場景亦真亦假,夢境與記憶彼此交織。

愛與被愛洞穿時空

導演畢贛的藏敘事滴水不漏,將時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揉為一體,使得現實和夢境模糊界限。這些結構和形式做得精巧:濃綠色調的影像;陰暗潮溼的夢境;人物獨白的腔調;帶著個人標籤的貴州地名:凱裡和蕩麥;具有時代印記的道具:鐘錶、煤油燈、摩託和火車;同樣,具有年代感的場景:山洞苗寨、盤山路、髮廊;以及迷幻的非線性電影敘事結構,尤其是那個詩境般靜默的冗長3D鏡頭,使得愛的時間旅行成為聚光燈下熱議的話題。

電影大量運用符號:蘋果、桌球、時鐘、野柚子、紅髮等,這些符號都是愛的表情達意。影片第一個鏡頭就很驚豔,畫面從歌廳的背景開始,搖到吊頂的霓虹燈,然後緩慢搖到床下,最後是羅紘武躺在床上的赤身,畫面混淆天地的方向感。羅紘武囈語:「只要看到她,肯定又是在夢裡」,那種被時空阻斷天各一方的飄渺感,和時光再久遠也阻斷不了的愛情,強烈對比又相互映襯,不由得讓人由愛生恨。

陳凱歌對於該片的評價:「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始於情而歸於愛,羅紘武帶著飢餓的萬綺雯吃飯,自己卻只吃一個蘋果。正如片中年輕時的羅紘武,悲傷到極致紅了眼眶,也只能完整地吃掉一個蘋果,放大悲傷是屬於他一個人的。萬綺雯對羅紘武具有危險的吸引力,即使身旁有意象化的眼鏡蛇,羅紘武同樣願意以身試險,因為他忘不了愛人。

火車屬於畢贛前作《路邊野餐》的經典母題,它代表時間本身,而電影所做的卻是拆解時間和記憶。羅紘武追憶著萬綺雯是否愛自己,表達的愛與時空的矛盾統一性,是時間旅行難以規避的共同問題。

片末高潮,火的意象無處不在:火把,被火燒毀的房子,煙花棒,和羅紘武的母親火紅的頭髮,構成了故事最後的暗示——破壞。羅紘武的母親在他年紀尚小時為愛出走,畸形的母愛,仿佛是一種對角關係,與成年的羅紘武形象一起,共同構築了現代人對愛情的心靈寄託。有多麼寂寞,有多麼疏離,對於親情與愛,便有多麼炙熱。

煙花棒點燃的時光異常短暫,深夜手持鏡頭穿過逶迤狹小的巷子,又回到原鏡頭梳妝檯即將燃完的煙花棒。愛的永恆性與短暫性,始終是羅紘武需要驗證的課題,只是當電影被藝術地拔高到穿越時空的維度時,帶給觀眾的則是更廣義的思考,愛與被愛是一場艱辛且痛苦的徵程。

住在山洞的男孩告訴羅紘武,通過簡陋的纜車才能滑到山下,找到夢的出口。而片末,羅紘武攜異名者凱珍瞬間飛起,從山上飛到山下,俯瞰舞臺上下的歌者和群眾。結局的一串咒語,使得房屋旋轉,羅紘武心靈深處的記憶終於被喚醒,洞穿時空的愛情,失而復得。旋轉的房子和兩人沒有出生的孩子,代表人生的至苦,苦到須用洞穿歲月的力量去稀釋這種苦,這也是為何時空穿越、經常運用愛情這個元素。

文藝電影不畏票房

湯唯和黃覺,這兩位具有文藝氣息的演員,加上畢贛導演,共同鑄成《地球最後的夜晚》號召力的文藝符號。在當下影視環境中,讓文藝片有更大的社會能見度是好事。不談《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故事性,從單純的影像角度觀察,它是令人驚豔的。畢贛為全片的場景設定了朦朧、幽深的、帶有深水質感的綠色調,從始至終瀰漫著水草環繞的潮溼生活,像極了《水形物語》的片頭。音畫融匯的視聽盛宴,神秘、玄妙、幽深的鏡頭,湯唯穿著汁液綠般的裙子,出現在滑落雨滴的玻璃夜色中,影影綽綽,跳躍移動,魅影迷人。導演藉助魔幻化的愛情故事,這種瘋狂愛戀的隱喻,營造出華麗復古的美學氣息。

與現實的魔幻主義相比,湯唯更相信電影世界的真實。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演員,畢贛將湯唯的角色設定為神秘的符號,她既可以是純真的異名者凱珍,也可以是充滿危險又極具吸引力的蛇蠍女子萬綺雯。她不是具象的人物,更像是一種意識深處的所指。

而熟男黃覺飾演的羅紘武在片中,演繹愛情本來的模樣,正如現實中與自己的妻子麥子,他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軍官,也是電視劇《傾城之戀》中的範柳原,他還是多重身份的舞蹈藝術家,這樣的男人痴情痛苦多情放浪。而電影中手槍與撞球杆,使得這位行走的荷爾蒙,輕鬆地折服了萬綺雯,更代表男性的權威。

邊緣的文藝片導演畢贛,從《路邊野餐》小成本的電影起家,升級進入主流電影實屬不易。然而《地球最後的夜晚》讚譽與罵名共存,帶著前作無序碎片化的敘事風格,《穆赫蘭道》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理論,《盜夢空間》精妙敘事的燒腦。該片劇情支零破碎又相互關聯,對普通觀眾而言催生倦意。並且電影嵌入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詩性創作風格,和大衛·林奇詭異濃烈的影像,過去現在雙線交叉的敘述的方式,有些晦澀難懂。

因而,片方掀起預售過億的「一吻跨年」營銷手段,使得普通觀眾無法在第一時間解讀這部電影,褻瀆了這部文藝片。重營銷而輕細節,暴露紕漏評分驟降,首日票房2.6億,但次日只有0.1億。這就涉及到片方對於觀眾的定位,營銷忽略細節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在我國,電影可分為三大類:主旋律、商業和文藝電影。作為小眾的文藝片,沒有資金和行政渠道的支持,難免淪為窮電影和怪電影的代名詞。但如今,「影院一日遊」的文藝片,也一改往日晦澀難懂的風格,努力拍出普通觀眾看得懂的文藝片,諸如《鋼的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白日焰火》《山河故人》《百鳥朝鳳》《驢得水》等,有情懷,有思考,亦有批判。

雖然《地球最後的夜晚》火爆的預售,讓本屬於小眾的文藝片,成為全民跨年狂歡,但沒有多少觀眾真正走進畢贛的電影世界。每個時代都會有大師,但影像的權威時代已然落幕,姜文的《邪不壓正》就是鮮明的案例。不過,仍然要感謝畢贛的文藝片,他在時間與空間、現實與夢境之間穿梭,打造末日的壓抑和愛的掙扎,看似荒誕卻映射出某些社會現象,希望他也可以承載一個新的文化符號。(影評原創,未經作者允許,私自將文章用於商業用途,一經發現一切法律後果自負。)

相關焦點

  • 一場穿越時空的愛戀-遊重慶科技館有感
    一場穿越時空的愛戀——遊重慶科技館有感稜角分明的石材,透明無瑕的玻璃,構造出一個巨大的「扇形水晶宮」——重慶科技館。走進重慶科技館,宛如一場穿越時空的愛戀。一、愛在過去第一次去重慶科技館我是迷茫的,可從第二次開始,每一次我都會直奔四樓的」趣味數學」展廳。
  • 《地球最後的夜晚》與消失的感受力
    它們和小鳥一樣總在我胸口跳傘看過《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朋友一定對電影裡這幾句咒語不陌生,要說詩表達了什麼?我想一定是這樣的:一個夜晚,畢贛導演坐在家裡吃凱裡酸湯雞火鍋,邊吃邊喝酒,透過窗外看到天上的星星,一口咬到雞頭,順著食道滑到胃裡,雞也是鳥類啊,所以感覺小鳥在胸口跳傘,結果酒勁上來了,就感覺到整個房間都在旋轉。當然這只是玩笑話,《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以來引起很大的爭議,其跨年的營銷手段引起了大多數觀眾的不滿。
  • 穿越時空的愛戀—星之聲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很早的動漫,新海誠的—星之聲2039年,地球的調查隊曾在火星上遭到外星文明Tarsian的襲擊而導致全滅的命運。這對於地球來說是毀滅的存在,而7年以後的2046年,地球人已經利用從Tarsian手中得來的科技建立起了強大的宇宙軍,逐漸的強大了起來,初步在近地球圈打敗了Tarsian,保住了地球的安全並開始組織遠徵軍轉入反攻狀態。
  • 《地球最後的夜晚》做一個時空分岔的夢
    畢贛的新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下稱《地球》)是最近的一個焦點話題。在完成了「藝術片取得2億票房」壯舉的同時,它的口碑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貓眼跌破3分,而豆瓣也在上映前的8.5跌到了6.8,而這已經是很給面子了。
  • 一篇《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影評
    在看完《地球最後的夜晚》兩天後,我何時回憶起電影裡的場景,仍然會突然鼻酸。上一次這種體驗還是本科時期的拉片課上,播放我已經看過十幾次的《阿瑪柯德》,當小鎮春來,馬勃菌的種子隨風飄揚時,我也在第十幾次的落淚。
  • 地久天長:現實主義的時光機文/王珉
    地久天長:現實主義的時光機文/王珉《地久天長》以小窺大,濃縮展現30年中國社會時代變遷背景下,普通人的心靈史。現實主義的電影鏡頭片名充滿了時空交錯感,影片在1986年、1996年、2016年,三個時間節點分為三個段落,講述家庭的變遷和兩代人的成長。電影像極了一部現實主義的時光機,帶領觀眾穿越過去直到現在,以此凝望中國30年來的社會變遷和發展。
  • 影評:《地球最後的夜晚》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電影節上,得到了無數的褒獎和讚美。心心念念終於在國內上映後,卻夾雜著爭議、詆毀,甚至無端的虛假票房指責。觀眾的優點是永遠都不會有錯,但同樣也是缺點。至于欣賞水平,就像我國的精準扶貧,只是看起來脫掉了帽子。
  • 四本時空穿梭文:既然不能改變自己,那就改變環境,魔改地球!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淑鑫日記的小說世界,本期淑鑫日記推薦給大家的是四本時空穿梭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既然不能改變自己,那就改變環境,魔改地球!想要閱讀更多的精彩內容,朋友們可點擊下方小說進行閱讀。
  • 地球最後的夜晚:物我混沌的閉環時空及其衍生的「主體間性」時空
    儘管畢贛繼承了塔氏遊移、延宕的鏡頭語感,但除了共有的觀物之溫情外,塔可夫斯基的運鏡是為了表現人在客觀世界的位置、和歷史時空的關係,即使涉及時空重組的超現實鏡頭,他的鏡像表達也是絕對的單一主體式意識觀照的產物,而《地球最後的夜晚》中的角色和符號卻都共享著同一種「絕對的被給予性」——它們都共享著以同一主體(主角羅紘武,絕對被給予性的象徵)為基點的精神和經驗。
  • 《地球最後的夜晚》夢見綠皮書裡的愛情故事
    夢境,現實,與回憶三個時空交錯。《路邊野餐》是一隻反方向的鐘,《地球最後的夜晚》是裝滿回憶的野柚子。《路邊野餐》最出色的地方,是它對時間概念的詩化,利用一隻反方向的鐘,撥回一個潮溼迷糊的夢。而《地球最後的夜晚》精緻清晰地挑開夢與現實,回憶另外兩個時空的界限。在戴上3D眼鏡前,現實與回憶的畫面穿插平行呈現,不仔細觀影就會覺得剪輯有點混亂。在影迷看來,這一部分有明顯炫技的痕跡,我覺得多少跟之前的作品有關吧,拍攝《路邊野餐》的時候硬條件阻礙了導演的「神」操作,現在有條件了拍一部更精緻更有想法的作品,無可厚非。
  • 為什麼看不懂《地球最後的夜晚》,因為你沒有綠皮書
    其實你如果發自內心的喜歡過《路邊野餐》這部電影,才能親身領會畢贛在《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用意,畢贛的電影其本質不在於講故事,而是表達一種夢幻的意境,而這種意境需要細嚼慢咽才能體會畢贛要表達的內容。《路邊野餐》是畢升對18年前記憶的回溯,《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羅宏武對12年前情人的追憶。畢贛電影最大的特色是不會告訴你故事的結果,只會撒下線索讓你自己去解開謎題,這才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迷人之處。
  • 【坎城】《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小時的3D長鏡頭就是神作了嗎?
    法國當地時間5月15日上午11點半,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坎城舉行了首輪放映。2015年畢贛攜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用詩意的表達,時空交疊的影像和40分鐘的長鏡頭把業內人士和影迷晃的目眩神迷,不少人將其視為華語影片藝術片導演中的翹楚。
  • 《交錯時光的愛戀》:開穿越言情先河,席絹成名處女作好在哪裡?
    @席慕蓉1993年10月,席絹的首部小說《交錯時光的愛戀》橫空出世,雙時空的穿越題材迅速引爆了讀者的閱讀熱情,因為在那之前,以穿越時空作為寫作題材的言情小說數量為零。憑藉這部小說,席絹徵服了大量讀者,一炮而紅,奠定了自己新一代言情小說天后的絕對地位,成為言情小說界的領軍人物。
  • 從《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中讀懂導演畢贛
    其中2015年的洛迦諾獎得主《路邊野餐》和入圍坎城電影節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可能是你從未見過的。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涉及到時間的浮躁和記憶的變幻莫測,這種矛盾是畢贛作品的核心。《路邊野餐》的中文名最初是根據費爾南多·佩索阿的《惶然錄》命名的,而《地球最後的夜晚》則來自智利小說家博拉尼奧的同名短篇小說集。
  •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支離破碎的故事,也是如夢般的電影!
    「2018最後的夜晚」,抖音、微博上的用戶還很浪漫的召集了一場「新年一吻」的活動。《地球最後的夜晚》在營銷上無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口碑和評價得到的反饋,卻落差極大,那麼這部《地球最後的夜晚》究竟怎麼樣呢?
  • 中式婚禮,唯美古風婚紗照,一場穿越千年的愛戀
    婚服沒有固定款式但是都會沿用古典婚嫁主色——紅色一襲緋紅,衣袂飄飄唯美又不失浪漫在暖色的夕陽下定格一場穿越千年的愛戀憂愁消融眉間 大喜之日 夜夜笙歌嬌滴滴的半面紅妝,欲言又止,楚楚可憐轉秋波無限鍾情,頓歌喉百般嫵媚整體嫋嫋紅衣 繁花似錦 光影斑駁朦朧 如痴如幻消失在摩天大廈的科技時代穿越到幾千年前的車水馬龍
  • 《地球最後的夜晚》和《蒙娜麗莎的微笑》
    《地球最後的夜晚》已經可以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當然不是指藝術造詣,這個是需要時間去驗證的,而是對它的評價。未上映時萬眾矚目,上映後萬眾嫌棄,同一部電影在評價上卻出現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情況,在影視界以前還未出現過,以後應該也很難,所以說它必將留下濃重的一筆。
  • 湯唯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殺青
    時光網訊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宣布殺青,電影由湯唯、黃覺、張艾嘉、李鴻其等主演,今年6月在貴州開機拍攝,明年公映。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偵探類型片外殼包裹著的,面對自我記憶、家庭關係的電影。黃覺飾演的男主角回到貴州,偶然發現了湯唯飾演的「神秘女子」的蹤跡,繼而回想起十二年前與她度過的那個秘密夏天。  《路邊野餐》曾帶領觀眾走進潮溼的黔東南地區。《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故事仍發生在這片鄉土上。
  • 女主穿越時空的6部劇:只有最後1部女主留在了古代,還成了一國之母
    女主穿越時空的6部劇:只有最後1部女主留在了古代,還成了一國之母1.《穿越時空的愛戀》是大陸第一部穿越愛情喜劇,由馮俐擔任編劇,楊軍、孫太泉執導,徐崢、張庭、萬弘傑、劉莉莉等主演。該劇講述了文物盜賊小玩子和女警張楚楚在明朝文物展覽中因文物「遊夢仙枕」而發生爭奪,結果一起穿越到明初,分別與朱允文和朱棣相戀的故事。劇情以喜劇為主線,是穿越劇的代表作。2002年播出時創下了超過10.0的收視率。說到穿越劇,肯定少不了童年劇《穿越時空的愛戀》,堪稱穿越劇的鼻祖啊!
  • 批評《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是「政治正確」嗎?
    文 | 魯舒天跨年之際,1989年出生的年輕導演畢贛的第二部電影長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出其不意地製造了國內電影的多項新紀錄。拋開電影的藝術價值不談,僅從成功學的角度看,網紅氣質濃鬱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也足以成為近期國內銀幕的話題頭條。好景不長的是,一天之後,《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把戲從朱仙鎮唱到了風波亭。在豆瓣、貓眼等平臺鋪天蓋地湧來的「低分轟炸」與「口碑崩坍」之下,幾乎所有院線都「見風使舵」地調整了排片量,這使得影片次日票房下滑至1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