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爛片!從《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中讀懂導演畢贛

2020-12-20 影評最TOP

30歲的中國導演畢贛在他年輕而傳奇的職業生涯中完成的兩部讓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影片。其中2015年的洛迦諾獎得主《路邊野餐》和入圍坎城電影節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可能是你從未見過的。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涉及到時間的浮躁和記憶的變幻莫測,這種矛盾是畢贛作品的核心。《路邊野餐》的中文名最初是根據費爾南多·佩索阿的《惶然錄》命名的,而《地球最後的夜晚》則來自智利小說家博拉尼奧的同名短篇小說集。

與以現實主義為主的電影節場景中的UFO類似,他的電影在中國獨立電影的社會現實背景下顯得更加不協調。這並不是說畢的電影脫離了現實,恰恰相反,它們植根於特定的地點和文化,而且,我認為,還有一代人的情感。讓他與眾不同的是,他異常大膽和廣闊的追求,以精煉電影的夢想和記憶。

在這兩部電影中,畢以他的家鄉貴州凱裡為中心,建立了一個完全屬於他自己的世界。乍一看,他的敘述似乎過於充實和複雜,儘管它們的基本動作很簡單,通常涉及回歸、旅行和追尋。但他的作品是關於「缺失」的,在這部電影中,故事由消失的人和失去的時間展開。穿越時空是畢電影的核心,它依靠蒙太奇以及連續運動的技藝,暗示著物理空間的崩潰和超越,以及多重時空的神秘交織。

《路邊野餐》以41分鐘的追蹤長鏡頭為特色,在不同的交通方式下,沿著山路和窄巷,坐船橫渡一條河,在河邊村莊的附近,追蹤目標人物。《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後半段包括長達一個小時的、挑戰地心引力的鏡頭組合,通過拉索和無人機,將主角從一座山頂上拋向由半廢棄建築組成的迷宮般的建築群。

《路邊野餐》的男主角陳昇是一位中年詩人,曾是一名罪犯,在凱裡的一家破舊診所工作。(演員陳永忠是畢的姑父,曾短片《金剛經》中出演了詩人兼歌手。)陳也是侄子衛衛的看護人,衛衛是陳「混吃等死」的弟弟「老歪」的兒子。畢在片頭30分鐘生動、零碎地介紹了他筆下的人物和他們周圍髒兮兮、堆滿垃圾的環境。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來回踢著球,一雙藍色繡花拖鞋漂浮在河床上,這些神秘的插入物具有追溯意義。接著通過一把蠟染印花雨傘,無處不在的鏡像,喚起一則又一則神秘的詩歌旁白。

當陳在地下隧道裡尋找香蕉,或者當新聞報導著一個神出鬼沒的「野人」的消息時,電影往往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空間是有限和不穩定的:搖搖欲墜的遊樂園是穿過一片茂密的植物;陳的房子就坐落在瀑布的正下方;在沒有任何警告或解釋的情況下,一輛正在行駛的火車的圖像出現在牆上。

《路邊野餐》讓我們得以一窺銀幕上很少出現的貴州的亞熱帶地區,那裡綠樹成蔭,氣候溼潤,有許多河流、洞穴和陡峭的石灰巖。貴州也是幾個少數民族的故鄉,這些少數民族佔貴州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畢本人來自苗族,傳統的苗族文化以蘆笙、竹製管樂器而聞名。

畢的專業是文學,他把自己的一些詩歌改編進電影。它們的作用就像電影中的許多其他東西一樣,不斷地誘導人進入恍惚狀態,甚至關鍵情節點,包括陳的基本背景信息,都嵌入在夢幻的段落,包括他死去的妻子。

後來《路邊野餐》幾乎變成了一部公路電影。陳離開凱裡去尋找被「老歪」賣了的衛衛。陳還受老同事趙達清的委託,把幾件紀念品,包括一盒磁帶和一件印花襯衫,送給一位多年未見的舊情人。這段旅程將他帶到了蕩邁村,在這裡電影逐漸顯露出一種時間扭曲交錯的形態。陳漫步在蕩邁村,鏡頭偶爾離開他身邊,陪著其他角色,他還一度參加了一場路邊音樂會。這種不可能的微妙的時間短路,是記憶還是預感,還是兩者的結合?騎摩託車接送他的年輕人是衛衛,給他洗頭的理髮師長得像他死去的妻子。

這段長鏡頭就像《鳥人》及其同類影片一樣,這往往是一種對導演才能的展示,其中重要的是連續性的幻覺。但畢更關心的是將塔爾科夫斯基的「時間壓力」概念推向極限,直到衝破現實的堤岸。這個技巧通過最簡單的電影剪輯手法就能實現,但剪輯常常意味著時間的轉變,而畢拒絕這樣做。

在佛經《金剛經》中有句話,它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而這部電影的最終目的是一個單一穩定卻又飄忽不定的現實。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還有其他非精神的背景影響了畢贛的鏡頭語言。在採訪中,畢自嘲地挖苦道,他將自己長期以來的才能歸功於自己作為婚慶攝像師的背景,正如他在電影中追溯髮廊和旅行的鏡頭一樣,他的母親是一名理髮師,父親是一名司機。

簡而言之,畢對電影創造精神空間和傳達身體感覺的潛力很感興趣(他最近最喜歡的10部電影包括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他的抱負在《地球最後的夜晚》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地球最後的夜晚》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一幅不合時代的馬賽克插畫,後半部分是一場夜間的夢。這部電影將《路邊野餐》的範圍擴展成一種流派,本質上是用更大的預算進行了各種類型的混音,演員陣容中有了像湯唯和張艾嘉這樣的電影明星。畢說他想在電影中用渴望的畫外音表明王家衛「每當我看到她,我知道我又在夢中」,這種抑揚頓挫的感覺。

這部電影的男主角羅紘武(黃覺飾)是另一個漂泊的孤獨男人,被失去和遺憾所困擾。他前往凱裡,那裡有各種各樣的護身符,一張塞在破鍾裡背面有電話號碼的照片;一本綠色的書,裡面有一個咒語,可以讓房子旋轉,喚起大量的記憶。「活在過去才可怕!」一個角色說。在凱裡為父親舉行的葬禮上,羅回憶起老友白貓和舊愛萬綺雯。萬綺雯的黑幫男友殺死了白貓。

這部電影上演了一場過去和現在,或者是現實和想像之間的拉鋸戰。當羅回憶起他和這個只穿綠衣服的蛇蠍美人的私情時,他對自己記憶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在今天,他去尋找白貓曾是美髮師的媽媽和現在可能有一個不同的名字的萬綺雯。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它培養了一種麻醉混亂的情緒。事件是短暫的,身份是可變的,過去是模糊的。而現在同樣令人困惑,因為有大量模糊的、喃喃的對話,在你理解它們的含義之前就改變了方向或逐漸消失了。一直以來,觀眾都在關注著即將到來的轉變,這要感謝片頭一句半開玩笑地插話:「這不是一部3D電影,但請和我們的主角一起在合適的時候戴上眼鏡。」過了一會兒,羅走進了電影院,只有當我們和他一起戴上3D眼鏡時,標題才會出現。

接下來是一個漫長的,令人興奮的無縫旅行,一個甚至比《路邊野餐》的跟蹤拍攝更加大膽和複雜的壯舉。羅在這部3D立體電影中第一次遇到的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他可能是年紀更小的白貓。小男孩騎著摩託車把他送到一個瞭望臺,羅通過纜繩降落到半山腰的一個撞球廳。這裡的經理似乎不是別人,正是萬綺雯,但她堅稱自己是凱珍。後來他們二人漂浮到村裡的廣場,一個卡拉ok比賽正在進行中,一位紅頭髮的女子,正有麻煩……追蹤鏡頭既冗長又錯綜複雜,因此必須精心設計到細緻。但也遇到偶然事件:羅的經歷了這個漫長的夜晚,一方面取決於一場即興桌球比賽的結果,另一方面取決於某人在壓力下打撞球的能力。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第一部分中對羅施加影響的人物在第二部分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幾乎每一個細節,包括淡季的柚子渴望、吃蘋果不吐核的白貓、音樂、咒語、監獄窗戶的格柵圖案,都在電影激活的夢境中被重複或改變。雖然眩暈是這部關於痴迷和二重身份的故事最明顯的試金石,但它的結構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同樣結構的《穆赫蘭道》。有人說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是畫,而畢的《路邊野餐》是詩。畢也公開表達了對侯孝賢、大衛·林奇的欽佩之情

畢贛的電影有一種模糊的遙遠記憶,一種似曾相識的夢境。如果《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前半部分似乎描述了一種夢的狀態,這種狀態由不斷的滑動和腳下的地面移動來定義,那麼後半部分則模擬了另一種夢,一個清醒的夢,一個自由漂浮的意識的化身。畢很清楚地知道,要避免這麼多出神故事的老套陷阱:「一切都是夢」的曲折結局。就必須運用了不同的技巧,使其技術與巨大的辛酸雜技:他保持相機不停滾動,運動中的角色,旋轉的房間,不可燃燒的煙火,都是為了避免「夢中醒來」成為一種「死亡」。

相關焦點

  • 《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導演,請且行且珍惜!
    《路邊野餐》是青年導演畢贛處女作,作為國內新晉的文藝片導演,第一部作品就獲得比較大的反響,業界認為畢贛是一位很有潛力的年輕導演。這部電影在只有幾十萬的資金預算情況下完成,而且出來的成果可圈可點,確實體現了畢贛的電影才華。前面紀錄片形式的敘事,貼近生活的人物形象,緩慢瑣碎的節奏,後面的魔幻主義色彩,雖然不是很完美,幾十萬的預算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 抖音爆款《地球最後的夜晚》從「奇蹟」變「爛片」該怪誰?
    「一吻跨年變一睡跨年」 「地球上最裝逼的夜晚」,「老百姓真苦,自己掏錢買票看電影,看睡著了還要被文藝青年騎在頭上罵:這種夢不是你們抖音用戶看的。」……豆瓣上的一條條差評,無不透露著觀眾們本來期待看部愛情片浪漫過新年卻「被欺騙」的心累。
  • 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拿獎拿到手軟,為何還被稱作「爛片」?
    五年前,26歲的畢贛,帶著自己的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憑藉著這部影片拿獎拿到手軟,在電影圈內一鳴驚人。《路邊野餐》是一部文藝電影,小編起初知道這部影片,還是因為看到一張電影中的截圖,如下:這段截圖中的臺詞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經過詢問之後,得知這段臺詞出自《路邊野餐》這部電影。
  •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沒那麼不堪
    2019年剛剛開年,由《路邊野餐》導演畢贛執導,湯唯、黃覺主演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惹來了罵聲一片。這部於2018年12月31日公映的電影,不僅創下了國產文藝片單日票房的歷史紀錄,也創造了內地影史95.75%的首次日票房跌幅紀錄。口碑票房暴跌誰之過?
  • 《地球最後的夜晚》導演畢贛:我把夢的樣貌用雙手捧在裡面
    原標題:「我把夢的樣貌用雙手捧在裡面」畢贛(中)在《地球最後的夜晚》拍攝現場為湯唯(右)講戲。「我把夢的樣貌用雙手捧在裡面,告訴你,夢是這個樣子的。」2018年最後一天,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終於要上映了,為此,許多影迷已經苦苦等待近一年。
  • 湯唯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殺青
    時光網訊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宣布殺青,電影由湯唯、黃覺、張艾嘉、李鴻其等主演,今年6月在貴州開機拍攝,明年公映。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偵探類型片外殼包裹著的,面對自我記憶、家庭關係的電影。黃覺飾演的男主角回到貴州,偶然發現了湯唯飾演的「神秘女子」的蹤跡,繼而回想起十二年前與她度過的那個秘密夏天。  《路邊野餐》曾帶領觀眾走進潮溼的黔東南地區。《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故事仍發生在這片鄉土上。
  • 金馬獲獎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有哪些看點?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真的值得期待的片子。而值得期待的點,我覺著分別在導演本身、影片的有爭議的超長3D長鏡頭和影片教科書級別的營銷上。首先說畢贛,對於這這部片子的期待大多數人都集中在了畢贛這個人的身上。
  • 《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鏡頭外的溫柔音樂與繾綣詩意
    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至今依然朗朗上口,而此詩的絕妙之處或許就在於,儘管詩句中的意象有不計其數的排列組合方式,卻終究無人能參透其中蘊含的微妙情感。陳凱歌導演在看過《地球最後的夜晚》之後難掩內心喜愛,稱這部電影正像李商隱的那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可見對於此片的評價之高。
  • 詩人畢贛:看了《路邊野餐》,來賞析一下畢贛寫的詩吧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個特殊的詩人,他其實並不是一名詩人,他是名電影導演,但是他在片中寫的詩,是十分美妙的,所以今天我們把畢贛看作是一個是人,來聊聊他寫的詩吧。有的人認識畢贛,有的人並不熟悉,畢贛是一名青年導演,他的處女作《路邊野餐》曾經一舉拿下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今年他帶著自己的新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重新回到金馬獎,入圍了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上半年的時候,這部電影曾經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當時備受國內外好評,但是這部電影並未得獎,也許是沒有剪輯完成的緣故。
  • 《路邊野餐》畢贛這把還沒成型的刀,缺了
    在面對社會、人生的現實問題面前,一開始畢贛的選擇並不是成為一個藝術電影導演,而是回到自己家鄉學些手活,謀生。僅此而已。好巧不巧的是,《路邊野餐》這種無心摘柳的事兒,成了。即便這部電影沒來得及登上國內市場的大熒幕,我也在家裡窩了一百多分鐘,從頭看到尾。
  •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地球最後的夜晚》是否應該小眾?
    12月6日,抖音視頻「二零一八最後一晚去電影院和喜歡的人一起看《地球最後的夜晚》」傳播火爆,視頻的旁白是抖音熱門的文藝念白「你打算什麼時候,去見那個超級超級想見的人」。這則視頻出現大量轉載評論,不少觀眾表示想在觀影中一吻跨年。與此同時,《地球》想看人數飛速增長。隨之,片方敲定了這個頗具儀式感的營銷策略。
  • 《路邊野餐》之後,27歲畢贛的下一部作品更讓人期待
    《路邊野餐》,這個來自於前蘇聯科幻小說家斯特魯加茨基兄弟1973年的小說名,被27歲的導演畢贛借用,植入到一段發生在貴州黔東南氤氳山區的迷夢中。《路邊野餐》所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50多歲的中年男人陳昇,因斷別人手指入獄九年,出獄後母親早已去世,他一邊在破敗的小鎮診所做醫生,一邊在廣播裡讀自己熱愛的詩歌。
  • 批評《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是「政治正確」嗎?
    文 | 魯舒天跨年之際,1989年出生的年輕導演畢贛的第二部電影長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出其不意地製造了國內電影的多項新紀錄。觀看《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時候,我想起書評人唐諾那句「你必須不是留在原點的讀者」,它的確有一定的觀影門檻,而且這個門檻不僅指向電影,還指向文學與詩的把戲。畢贛這位在電影之外亦稱得上用功的「形容詞的魔法師」,非常擅長利用天才小說家的機鋒引人入勝。
  • 【坎城】《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小時的3D長鏡頭就是神作了嗎?
    法國當地時間5月15日上午11點半,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坎城舉行了首輪放映。2015年畢贛攜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用詩意的表達,時空交疊的影像和40分鐘的長鏡頭把業內人士和影迷晃的目眩神迷,不少人將其視為華語影片藝術片導演中的翹楚。
  •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路邊野餐》是用長鏡頭寫的詩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兩項大獎。 王天行 圖瑞士當地時間2015年8月15日21點,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頒獎禮上,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兩項大獎。
  •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觀眾欣賞不了,還是電影造作取巧
    這樣的處理可以理解為某種刻意的敘事方式,也可以理解為導演的敘事和剪輯失敗。在粗暴的語境下,它只能被理解為作者風格。《路邊野餐》劇照。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導演畢贛的上一部影片《路邊野餐》中。由於他有著對長鏡頭的偏執,所以在電影中呈現了一個長達40分鐘的長鏡頭。
  • 為什麼看不懂《地球最後的夜晚》,因為你沒有綠皮書
    其實你如果發自內心的喜歡過《路邊野餐》這部電影,才能親身領會畢贛在《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用意,畢贛的電影其本質不在於講故事,而是表達一種夢幻的意境,而這種意境需要細嚼慢咽才能體會畢贛要表達的內容。如果你非要用線性敘事那套規則去框架畢贛的電影,我只能說你必然會吃不少苦頭。《路邊野餐》是畢升對18年前記憶的回溯,《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羅宏武對12年前情人的追憶。
  • 《地球最後的夜晚》講的又不是故事,你當故事片來看首先就錯了!
    當然了,《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後爭議很大,喜歡的人認為這種風格和獨特,不喜歡的人認為電影沒有故事性,但本菇娘想說的是:這部電影講的不是故事,你當故事片來看首先就輸了!先來說說那個窮得找姑父當主角拍戲的導演畢贛,因為一部《路邊野餐》的小成本文藝片火了之後,如今自編自導的第二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正式出爐,上映後首日票房破兩億,真是相當的驚豔。
  • 《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
    原標題:《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詞彙     《路邊野餐》眾主創     鳳凰娛樂訊 觀看熱門影片,專家剖析細節,主創分享幕後——2016年7月11日晚,鳳凰娛樂 製作的大型電影現場互動活動
  • 《地球最後的夜晚》婚慶的鏡頭,喪葬的故事,色戒的湯唯
    這些藝術特質反應到畢贛導演的電影作品當中,便是《路邊野餐》之流,糜爛的外表下,缺少剛毅的內核。但是,《路邊野餐》缺少說真話的老師指點他。商業產品,從來不缺少吹捧者,但唯獨缺少實打實告訴你真相的人。因為真相 需要花更高的價錢買,而吹捧,不過是每位影評人給個車馬費。綜合作用下,畢贛成為一個商業包裝的婚慶老闆,以高高在上的文藝面容,拍攝了一部情感上近乎喪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