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鏡頭外的溫柔音樂與繾綣詩意

2020-12-20 扣兒小姐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至今依然朗朗上口,而此詩的絕妙之處或許就在於,儘管詩句中的意象有不計其數的排列組合方式,卻終究無人能參透其中蘊含的微妙情感。陳凱歌導演在看過《地球最後的夜晚》之後難掩內心喜愛,稱這部電影正像李商隱的那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可見對於此片的評價之高。

談起其他導演,觀眾一般會從畫面、劇情、拍攝技巧等方面做出評價,而說到畢贛,大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詩。的確,2015年的一部《路邊野餐》似乎為電影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即通過看似不成片段的詩句將故事情節緩慢延伸串聯。

「你攝取我的靈魂,沒有了心臟卻活了九年。」「白醋,春夢,野柚子。」「所有的懷念隱藏在相似的日子裡。」「當我的光曝在你身上,重逢就是一間暗室。」單列出來的詩句構築不成一個完整的圖形,但它們卻與電影中的場景片段莫名契合。也許,畢贛就是通過鏡頭中一個個時而忙碌掙扎,時而庸碌放空的小人物,道出夢囈一般散亂卻又無比真誠的話,就像他那句「一定有人離開了會回來。」

如果說《路邊野餐》讓人記住了一首民歌《小茉莉》,那麼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在音樂上不僅引入了不少「活久見」的高級音樂人陣容,而且在音樂品味上也日臻成熟與多樣化。在Hebe田馥甄深情獻唱的推廣曲《墨綠的夜》中,「月亮出來了」、「鳥兒歸去了」這些歌詞像詩又像童話,隱隱約約地展露出墨綠之夜的獨特之美,同時也飽含對於明日的小小希望與平凡憧憬;竇靖童的一曲《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則秉承了一如既往的迷幻風,但英文歌詞卻更加寫實化: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等待,不知道夢中人何時會出現;而莫文蔚與伍佰合作的《堅強的理由》同樣催化出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莫文蔚低到塵埃裡的落寞風情有種無謂之美,而伍佰的聲線讓人想到他那首《突然的自我》,一樣的瀟灑,一樣的真情,擲地有聲。

在今年的臺灣電影金馬獎上,《地球最後的夜晚》也憑藉侯孝賢御用配樂林強和許志遠操刀配樂獲得最佳原創配樂獎,同時也一併奪得最佳攝影、最佳音效等獎項。怪不得李安導演用五個「非常」力贊《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是今年世界上非常非常非常優秀的一部電影,三年前的金馬最佳新導演讓我們看著他茁壯成長發光發亮,這是部非常非常特殊的電影,有它獨特的電影魅力和語言。」

2D與3D視效緊密交融,詩性與音樂相輔相成,猶如繁花叢中再生繁花,夢境之上重現夢境。在今年的跨年之夜,就該帶著這種溫馨朦朧的微醺情緒,走進《地球最後的夜晚》。

相關焦點

  • 《地球最後的夜晚》導演畢贛:我把夢的樣貌用雙手捧在裡面
    原標題:「我把夢的樣貌用雙手捧在裡面」畢贛(中)在《地球最後的夜晚》拍攝現場為湯唯(右)講戲。「我把夢的樣貌用雙手捧在裡面,告訴你,夢是這個樣子的。」2018年最後一天,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終於要上映了,為此,許多影迷已經苦苦等待近一年。
  • 《地球最後的夜晚》婚慶的鏡頭,喪葬的故事,色戒的湯唯
    綜合作用下,畢贛成為一個商業包裝的婚慶老闆,以高高在上的文藝面容,拍攝了一部情感上近乎喪葬的故事。這就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在第二部電影當中,將自己藝術特點當中的喪與頹廢發揮到了一種特別有趣的地步。
  • 【坎城】《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小時的3D長鏡頭就是神作了嗎?
    法國當地時間5月15日上午11點半,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坎城舉行了首輪放映。2015年畢贛攜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用詩意的表達,時空交疊的影像和40分鐘的長鏡頭把業內人士和影迷晃的目眩神迷,不少人將其視為華語影片藝術片導演中的翹楚。
  • 從《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中讀懂導演畢贛
    30歲的中國導演畢贛在他年輕而傳奇的職業生涯中完成的兩部讓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影片。其中2015年的洛迦諾獎得主《路邊野餐》和入圍坎城電影節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可能是你從未見過的。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涉及到時間的浮躁和記憶的變幻莫測,這種矛盾是畢贛作品的核心。
  • 湯唯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殺青
    時光網訊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宣布殺青,電影由湯唯、黃覺、張艾嘉、李鴻其等主演,今年6月在貴州開機拍攝,明年公映。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偵探類型片外殼包裹著的,面對自我記憶、家庭關係的電影。黃覺飾演的男主角回到貴州,偶然發現了湯唯飾演的「神秘女子」的蹤跡,繼而回想起十二年前與她度過的那個秘密夏天。  《路邊野餐》曾帶領觀眾走進潮溼的黔東南地區。《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故事仍發生在這片鄉土上。
  • 地球最後的夜晚:穿越時空的愛戀 文/王珉
    地球最後的夜晚:穿越時空的愛戀文/王珉畢贛的前作《路邊野餐》,使他奪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時隔三年,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索取「反雞湯」的深度思考,在完成穿越時空愛情的娛樂性後,也還原了藝術片的功能,包含他許多似曾相識、卻獨一無二的影子:撲朔迷離的故事和緩慢的節奏,霓虹燈似的、滑落雨滴的玻璃夢境和新奇的3D長鏡頭。
  •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觀眾欣賞不了,還是電影造作取巧
    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導演畢贛的上一部影片《路邊野餐》中。由於他有著對長鏡頭的偏執,所以在電影中呈現了一個長達40分鐘的長鏡頭。在這個長鏡頭的展現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技術瑕疵,例如拍攝車輛在盤山公路上行駛時缺幀導致觀眾觀感眩暈,拍攝銜接不好鏡頭穿幫,長鏡頭在進行屋內屋外穿梭時調整光圈不及時出現過暗及過曝,一段時間內看不到畫面內容等等。在當時,這些技術瑕疵和影片糟糕的收音一起,被許多文青理解和認定為導演特殊的風格,而不是為了形式犧牲內容導致的拍攝失誤。耐人尋味的是,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同樣有長鏡頭,而且更長,長達一個小時。
  • 《地球最後的夜晚》與消失的感受力
    它們和小鳥一樣總在我胸口跳傘看過《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朋友一定對電影裡這幾句咒語不陌生,要說詩表達了什麼?我想一定是這樣的:一個夜晚,畢贛導演坐在家裡吃凱裡酸湯雞火鍋,邊吃邊喝酒,透過窗外看到天上的星星,一口咬到雞頭,順著食道滑到胃裡,雞也是鳥類啊,所以感覺小鳥在胸口跳傘,結果酒勁上來了,就感覺到整個房間都在旋轉。當然這只是玩笑話,《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以來引起很大的爭議,其跨年的營銷手段引起了大多數觀眾的不滿。
  • 金馬獲獎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有哪些看點?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真的值得期待的片子。而值得期待的點,我覺著分別在導演本身、影片的有爭議的超長3D長鏡頭和影片教科書級別的營銷上。首先說畢贛,對於這這部片子的期待大多數人都集中在了畢贛這個人的身上。
  •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支離破碎的故事,也是如夢般的電影!
    《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導演名叫畢贛,2016年,他執導的《路邊野餐》不僅以「優雅詩意的長鏡頭奠定了自己的電影基調」,更讓人驚訝感嘆到這位新人導演身上的靈氣和創造力。……所以這部《地球最後的夜晚》收到這樣兩極分化的評價,也非常自然!
  • 《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導演,請且行且珍惜!
    《路邊野餐》是青年導演畢贛處女作,作為國內新晉的文藝片導演,第一部作品就獲得比較大的反響,業界認為畢贛是一位很有潛力的年輕導演。這部電影在只有幾十萬的資金預算情況下完成,而且出來的成果可圈可點,確實體現了畢贛的電影才華。前面紀錄片形式的敘事,貼近生活的人物形象,緩慢瑣碎的節奏,後面的魔幻主義色彩,雖然不是很完美,幾十萬的預算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 地球最後的夜晚,請帶她一起走
    如果你都想試一試,那就隨著畢贛的鏡頭,讓我們放下固定的邏輯思維,既有的故事脈絡,以一種詩意跳躍的腳步,穿過潮溼灰暗的隧道,乘坐一輛晃悠悠的綠皮火車,來到凱裡小鎮,跟著暗夜裡那風姿綽約的綠裙背影,帶核吃完一顆熟透的蘋果,點亮一隻燃燒的火把,翻開一本塵封多年的書,找到愛與夢發生的地點,緊緊拉著心愛的人,一起離開。
  • 批評《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是「政治正確」嗎?
    文 | 魯舒天跨年之際,1989年出生的年輕導演畢贛的第二部電影長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出其不意地製造了國內電影的多項新紀錄。拋開電影的藝術價值不談,僅從成功學的角度看,網紅氣質濃鬱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也足以成為近期國內銀幕的話題頭條。好景不長的是,一天之後,《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把戲從朱仙鎮唱到了風波亭。在豆瓣、貓眼等平臺鋪天蓋地湧來的「低分轟炸」與「口碑崩坍」之下,幾乎所有院線都「見風使舵」地調整了排片量,這使得影片次日票房下滑至1000萬。
  • 抖音爆款《地球最後的夜晚》從「奇蹟」變「爛片」該怪誰?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不是一部爛片姑且不論,但它肯定不是之前宣發方包裝出來的浪漫愛情片。天眼妹在天眼查中搜索發現,該片導演畢贛自己的影視公司,也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第一出品方——浙江蕩麥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已經在18年12月14日註銷,註銷原因為決議解散。
  • 無意識的心靈與理性的美麗新世界之間的《地球最後的夜晚》
    回到《地球最後的夜晚》本身。一貫被認為是拍攝「詩電影」的導演畢贛,相比於上一部作品《路邊野餐》,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是,他大規模地增加了影片的情節性,或者說,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敘事努力。《地球最後的夜晚》除開敘事手段上的各種詭計,是存在直接的、存在著的人物和情節的,並且套用了「黑色電影」的偵探模式。從敘事角度來說,本片唯一缺失的是一個現實性的「結局」。
  •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沒那麼不堪
    2019年剛剛開年,由《路邊野餐》導演畢贛執導,湯唯、黃覺主演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惹來了罵聲一片。這部於2018年12月31日公映的電影,不僅創下了國產文藝片單日票房的歷史紀錄,也創造了內地影史95.75%的首次日票房跌幅紀錄。口碑票房暴跌誰之過?
  • 票房2.7億與口碑2.6分:《地球最後的夜晚》哪錯了?
    近日,由華策影視、蕩麥影業出品,號稱「一吻跨年」的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遭遇口碑迅速崩盤,首日票房2.6億,貓眼評分卻跌至2.6分。作為2018年的最後一部爆款電影,在元旦檔卻遭到「開年黑」,是哪裡出了問題?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貓眼評分2.6。
  • 清華大學副教授做客《今日影評》分析《地球最後的夜晚》的 錯判與...
    2015年青年導演畢贛憑藉處女作品《路邊野餐》一鳴驚人,而他的第二部院線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首日票房便達到2.65億,但評分卻跌到谷底,有些觀眾甚至憤怒離場,隨後口碑和票房更是一路狂跌。究竟是因為電影晦澀難懂,還是營銷策略錯位?
  • 喜歡《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理由很簡單,它代表了我們現代人的心聲
    喜歡《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理由很簡單,它代表了我們現代人的心聲畢贛的電影,私人性質太,所以,難怪觀眾看不懂。如果一部電影,導演喜歡怎麼拍就怎麼拍,剪幾個小時就幾個小時,絲毫不向市場妥協,我是欣賞的。二,男女主旋轉桌球拍一起飛起來,從頂上的屋後騰空而起環繞在小村落上空,鏡頭從上而下給到村莊,青瓦,矮牆,微光,雜樹。人生於宇宙中,竟可如此番渺小不堪,關於影評,我只有一句話,地球最後的夜晚,生命是一場封閉荒蕪且悠長的夢境。有的時候太文藝導致觀眾愛恨只在一瞬間的情況也是有的。
  • 《地球最後的夜晚》講的又不是故事,你當故事片來看首先就錯了!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破600億,2019年新年伊始票房也非常不錯,哪怕看起來好像根本沒有票房優勢的文藝片《地球最後的夜晚》,票房也是節節攀高。當然了,《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後爭議很大,喜歡的人認為這種風格和獨特,不喜歡的人認為電影沒有故事性,但本菇娘想說的是:這部電影講的不是故事,你當故事片來看首先就輸了!先來說說那個窮得找姑父當主角拍戲的導演畢贛,因為一部《路邊野餐》的小成本文藝片火了之後,如今自編自導的第二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正式出爐,上映後首日票房破兩億,真是相當的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