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親在單位受到了領導的訓斥,回到家後,就把在白牆上亂寫亂畫的孩子揍了一頓。
孩子心裡非常窩火,便向家裡的小貓狠狠地踹了一腳。
小貓從窗臺上一躍而下,跳到了路上。
恰在此時,一輛摩託車駛了過來。
騎車的人為了避讓這隻小貓,卻把剛要回家的那位父親的妻子給撞傷了。
……
這便是『踢貓效應』。
在這次公交墜湖事件中
『某些人』的某些行為嚴重傷害了這位公交司機的個人權益
於是,這個『某些人』便親手打開了『踢貓效應』的機關,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牌,便最終演化成了一場悲劇。
作為踢貓效應的受害者之一,這位公交司機不敢去挑戰強大的施害者,卻抽刀向更弱者。
這顯然是一種懦夫加莽夫的行徑,是一種心智極不成熟的巨嬰特徵的表現。
而這種巨嬰群體的數量在當下恐怕多到不敢想像。
這才是真正令人擔憂的!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社會環境培育出了這一批又一批的巨嬰群體呢?
相信每一位頭腦清醒深刻的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個不言自明的答案。
這裡就不做解析了。
本文重點要剖析的是,這些公交車上的更弱者就一定是一群無辜者嗎?
誠然,在這次墜湖事件中,這些弱者用自己的生命,為那群開啟『踢貓效應』的強者買了單。
但他們也僅僅是與拆遷這件事情無關。
而在過往的樁樁件件的事情上,他們就完全是純潔無辜的嗎?
畢竟,如果是一個人人相害的社會,如果是一個充斥著汙染致癌產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社會,那麼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恐怕都逃脫不了干係。
因為,社會是一個人人相互緊密關聯的生態系統。
只要有一個人扇動起冷漠、欺騙、傾軋、泯滅良知唯利是圖的翅膀,便可能會在未來的某時某地,誘發出一場可怕的颶風。
而今天出現的公交墜湖的『颶風』悲劇,便是由於昨天某些貌似無辜的人,在不知不覺間扇動了罪惡的翅膀,從而引發了蝴蝶效應。
而有誰敢百分之百的確定,這車上的人不曾扇動過那些罪惡的翅膀?或者他們的至親不曾開啟過『踢貓效應『?
因此,我們在哀嘆悲劇的同時,更要深刻地拷問自己:
在一個人人相害的社會,我們曾經幹過些什麼?
是冷漠麻木?還是敢於發聲?
我們正在幹什麼?
是泯滅良知唯利是圖?還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我們還要幹什麼?
是相互傾軋?還是努力去構建良性秩序?
如果我們總是在這種熱點事件中,道貌岸然地將罪惡的帽子扣到別人頭上,卻任由自己罪惡的翅膀繼續不停地扇動。
那麼,恐怕這颶風所帶來的悲劇,便仍然會一場又一場的接踵而至!
只怕在肉眼可見的將來,我們自己也將置身於這種悲劇之中!
但,彼時,我們還來得及懊悔嗎?
懊悔自己曾經扇動過的那些翅膀……
(作者:誰佐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