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歌的危機關頭,拉裡·佩奇去哪了?

2020-12-15 36氪

編者按:Google 創始人之一拉裡·佩奇在公眾心目中一貫就是沉默、低調的形象,這本來似乎是一個加分項。但對於 Google 面臨的眾多爭議,在 Google 的一些危機關頭,他仍然不出現、不表態的做法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尤其是最近佩奇缺席參議院聽證會,引發了更多的口誅筆伐。

拉裡·佩奇(Larry Page)平時就不怎麼露面。這位 Google 的聯合創始人以及當之無愧的領導者因其對空中計程車以及太空電梯的瘋狂押寶而為人所樂道,但近來他並沒有如期出現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9 月 5 日,參議院外國選舉幹預情報委員會在國會山舉行聽證會,佩奇本該與 Twitter 執行長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以及 Facebook 營運長謝樂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一起出現在聽證會現場,但他最終並未出席。在聽證會現場,我們可以看到在多爾西和桑德伯格旁邊為他預留的黑色皮椅,空空蕩蕩。在桌子上空白的記事本和消音麥克風前放置著「Google」標誌的座位卡,似乎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與會者佩奇的缺席。與會的參議院議員對於佩奇的缺席行為一再表示譴責,佛羅裡達州議員Marco Rubio 指責佩奇及 Google 態度「傲慢」,緬因州共和黨人 Susan Collins 表示這種缺席行為讓人「憤慨」。參與報導此次聽證會的新聞媒體也時時將攝像機對準那個空落落的座位。

距佩奇與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兩人共同創立 Google 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現在的 Google 可能已經進入了最危險的發展階段。誠然,公司收入保持不斷增長的勢頭。誠然,自動駕駛汽車業務Waymo 以及 Google 公司「其他所有的押寶」擁有了他們尋求重磅突破性進展的所有所需資源。但Google 旗下不斷增長的各種產業也正是 Google 所需要承擔的最大責任之所在。全球各地都能找到對Google 持批判甚至貶低的人群,他們要求 Google 分拆搜索廣告業務。今年夏天,歐盟對 Google 處以 51 億美元罰款,原因在於 Google 涉嫌非法迫使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安裝其應用程式:公司免費向手機製造商提供安卓移動手機作業系統,但將該系統與「排他性協議」捆綁。如果手機製造商想要使用 Google Play 應用商店,就必須安裝 Google 的瀏覽器和搜尋引擎。另外,由於俄羅斯涉嫌操縱 Google 旗下平臺 YouTube 幹預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美國立法者也正在探求相關的管控措施。眾多的挑戰使得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的未來蒙上了陰影,也是因為如此,在這場備受矚目的聽證會上,佩奇以及 Google 的缺席才更加讓人感到驚訝。佩奇辭去 Google 執行長職位轉任Alphabet 負責人之後,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擔任起了最新的Google CEO一職,但他同樣也拒絕出席這一聽證會。來自維吉尼亞州的一位民主黨參議院 Mark Warner 希望佩奇能夠出席聽證會就 Google 當下存在的負面影響做出回應,他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這樣做,缺席聽證會會損害到他們的名譽,不僅僅是損害了他們在政策制定者心中的名譽,也會損害他們在許許多多Google 用戶心中的名譽。他們到底有什麼要隱藏的?」

其實,不僅僅是在華盛頓的政策制定者們,在矽谷科技圈,人們也開始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佩奇去哪裡了?長久以來,佩奇似乎一直遠離公眾視線,保持著計算機科學家靜靜思忖各種技術問題的姿態。相比出現在聚光燈下,他更願意將精力投入到各種瘋狂的想法以及項目之中。佩奇與其他科技公司創始人或CEO (例如馬克·扎克伯格)的風格不太相同,自 2013 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現在產品發布會現場或者是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並且自 2015 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接受過新聞採訪。他將 Google 的日常決議權都交給了皮查伊和眾多的公司顧問。但最近我們對佩奇的同事和一些親信(其中大部分人都要求匿名處理,因為他們擔心受到公司懲罰)進行了一系列採訪,從他們對於佩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佩奇似乎比以往更加離群,接近於一種名譽退休狀態,公司大部分人都看不到他的蹤影。佩奇的支持者認為他仍然參與公司事務之中,只是他沉醉於未來的技術解決方案之中,無暇顧及 Google 當下所面臨的問題。一位在 Google 工作多年的主管人員在離開公司後表示:「去年一年,Google 並沒有就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給出有力的答案,如何更加關注社會影響力,而不是一味地強調技術。」

在這場參議院聽證會召開之前,Google 其實已經躲過了當下堆積在社交媒體平臺(尤其是針對Facebook)巨頭身上的蔑視和鄙夷情緒。但其實,相比其他任何科技公司來說,在開闢前所未有的數據挖掘策略以及創建一個用戶在線和離線信息以及狀態都能被追蹤的世界方面,Google 在這其中發揮的作用要更大一些。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之後,搜尋引擎從中脫穎而出,創造出了這樣一種商業模式,即每次與其軟體的互動都能為其計算大腦資料庫以及收益提供支持。佩奇並不是出於這個原因才創立的Google,他只是將收入看作是促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發展的一種手段,但他的成功確實為創建一個新系統鋪平了道路。在這個系統之中,你可以對用戶的興趣和位置進行準確的定位。Roger McNamee早期曾參與投資過 Google 和 Facebook,但現在對兩家企業卻頗有微詞,他說道:「到目前為止,Google 可以說是非常幸運,因為 Facebook 在這方面的失敗已經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但其實兩家企業都同樣糟糕。Google 這次缺席聽證會,對於 Facebook 來說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是 Google 的股東,那你應該大發雷霆才對。」

Alphabet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向聽證會提議由公司全球事務負責人出席聽證會,「佩奇需要專注於公司的其他事務和一些長期性的技術問題」。Alphabet 表示對於彭博社提出的問題,他們已經提交給公司城市基礎設施部門 Sidewalk Labs 負責人 Dan Doctoroff(之前曾任《彭博商業周刊》母公司Bloomberg LP CEO 職位)。對於佩奇是否有責任出席聽證會,就 Google 當下面臨的一些緊迫性挑戰發表公開言論這個問題,Doctoroff 拒絕回答,並表示他們還沒有就本次參議院聽證會所引發的問題進行討論。

在這之前,佩奇低調的態度以及鮮少露面的行為可以說是他的加分項,為他贏得了不少讚許的目光,也強化了他作為 Alphabet 主要帶頭人的正面光環,但他最近缺席聽證會以及對公眾的疏離卻讓人不得不開始質疑,誰才是引領 Google 度過這場危機的正確人選。多爾西和扎克伯格作為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代表人都參與了這次聽證會,之後也多次就他們平臺所產生的這種意料之外的影響而反覆道歉,並鄭重表示解決這些問題是他們現在所面臨的首要任務。相比之下,佩奇並沒有發表任何的道歉聲明,也沒有公開表明公司計劃如何解決當前所面臨的這些問題。所以,大家現在所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無論是對於股東、對於公司員工還是對於這個社會來說,他是否有這樣一個責任來重新回到聚光燈之下,回到舞臺之上。

那現在佩奇整日都在忙些什麼呢?據認識他的人透露,現在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己位於加勒比海上的一個私人小島上。但這並不是說年僅 45 歲的他已經過上了退隱生活,他仍然負責監管 Alphabet 旗下各個子公司的發展,儘管他的參與具體達到怎樣的程度、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們可能並不清楚。另外,據知情人士透露,佩奇偶爾會與另一位 Google 聯合創始人布林(現任 Alphabet 總裁職位)一起出席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山景城總部每周五舉辦一次的 TGIF(Thank God It's Friday) 會議上。據一些現任 Google 員工表示,佩奇有時會親自回答員工提出的一些問題,但大多數時候他都是將這些問題交給皮查伊和其他公司領導來解決。現在的佩奇可以說只是將精力投入在了少數幾個讓他非常著迷的項目(例如在 Alphabet 的秘密研究實驗室 Google X 中進行的一些類科幻式探索和嘗試)之中。

回想 2011 年,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將 Google CEO 職位交給佩奇之時,佩奇仿佛是將這一挑戰看作是一個工程難題去解決。他每周工作 80 個小時,如饑似渴地閱讀大量的領導力書籍,並且研究那些管理學偶像的做法,例如 Bill Campbell 和沃倫·巴菲特。但是,慢慢地他對這種監督運營的乏味性感到厭倦,他的思維更適合用於研發,而不是研究公司損益盈虧。據最近從 Google 離職的一位高管回憶,在公司會議場合,當話題討論中心從核心技術轉向乏味的企業管理問題時,你會發現佩奇的眼神會變得有些「呆滯」。這位高管回憶道,有一次在會議上,當大家所談的內容偏離了佩奇所關心的一個話題時,他曾這樣說道:「你們說的這些真的很無聊。」除此之外,佩奇也沒有興趣就公司管理層形成統一的政治和管理理念而做出努力。據一位 Google 前高管回憶,之前在 Google「L 團隊」(Google 員工對於佩奇執行管理團隊的稱呼)內部曾爆發過一次激烈的爭論,必須要由佩奇親自出面才能調解。但佩奇卻對他的副手這樣說道:「難道你們就不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嗎?」

據兩位 Google 前副總裁表示,佩奇任職期間,Google 在人工智慧和大型設施方面進行的投資策略都極具先見之明,有助於存儲 Google 不斷增長的數據儲備信息,但這份工作也對他的健康狀況產生了負面影響。20 世紀 90 年代,佩奇被診斷出患有聲帶麻痺,這是一種神經疾病,能夠影響到聲帶的正常活動,最終可能只會發出嘶啞的低語。2013 年,佩奇在一篇帖子中寫道:「謝爾蓋說這樣一來我可能會成為一名更優秀的 CEO,因為我遣詞用句會更加謹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佩奇不再參加公司的電話財報會議。

2015 年,公司重組,皮查伊晉升為 Google 執行長,佩奇轉而擔任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的執行長。這也許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退休計劃:一方面可以保留對自己這一心血產物的控制權,另一方面他又不必承擔大部分的責任,讓自己可以更自由地專注於未來「瘋狂」而又「天馬行空」的科技研發之中。佩奇自己參與投資了三家致力於從事自動駕駛飛行設備的公司,另外他對 Alphabet 的各種機器人項目也非常痴迷。據之前參與過 Google 光纖(Google 公司在堪薩斯州和密蘇裡州試點光纖通信建造高速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一項實驗性項目)項目的一位經理人員透露,幾個月以來,佩奇與 Google 光纖項目的相關負責人一直保持每周一次的見面和會談頻率,為找到實施這項服務的技術解決方案而集思廣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始於 2015 年的代號為 Heliox 的臭鼬工廠項目對交通運輸領域進行了童話般的重新構想。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團隊在美國宇航局之前位於灣區的一個機庫內建造了一個相當於地鐵車輛寬度的塑料管道,沿著一條環形軌道蜿蜒而過,旨在通過氧氣和氦氣渦旋快速向前推進那些騎行者。Heliox 就是那種能讓佩奇痴迷其中的項目,體現的是一個充滿想像力和奇妙的機械設計的太空時代概念:項目願景是要將這一管道系統延伸到空中數百英尺高度的距離,以 Google 山景城總部園區地面入口,到舊金山以北 35 英裡處的一個出口結束。這聽起來很像是自行車版的 Hyperloop。

但是,這其中許多項目,包括 Heliox 都已中途夭折或失敗告終。有些投資者對於這些 Google 核心業務之外的投資項目感到焦慮,作為 Alphabet 的執行長,佩奇不得不做好這些人員的安撫工作。現在,Alphabet 幾乎所有的支出都流向了 Google。幾位知情人士透露,公司之前的 L 團隊現在已經逐漸縮小成為一個名為「AlphaFun」的小圈子,佩奇近年來與 Alphabet 子公司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鬆散,在公司內部很難找到一個可以說是佩奇明確參與其中的新項目。Google X 實驗室的一位前任經理人員表示,佩奇出現在辦公場所的頻率非常低,偶爾來一次感覺就像王室成員出訪一樣。但是,Sidewalk 實驗室執行長 Doctoroff 對這一說法提出了質疑,並表示佩奇現在仍然「積極參與」公司事務,每周他們都會進行視頻聊天,並且在 7 月份,佩奇剛剛造訪了 Sidewalk 位於多倫多的一個項目現場。雖然佩奇有數月的時間沒有到過 Sidewalk 的紐約總部了,但 Doctoroff 表示,儘管如此,他們之間一直沒有間斷交流,一直就包括「動態路面」和「交錯層壓木材」等各種各樣的想法進行討論。

這段時間, Google 內部成員一直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相對於公司未來主義項目的發展來說,解決公司目前面臨的這些問題似乎更為緊迫。長期以來,Google 的對外事務一直都是由施密特承擔,他在1 月份卸任執行總裁之前,也一直樂此不疲地面向國會和批評者為公司進行辯論。過去兩年在一些關鍵性時刻,例如對於川普總統 2017 年移民禁令進行抗議以及今年春天 Google 與五角大樓在人工智慧項目合同方面產生的分歧,出面解決的都是皮查伊和布林,而不是佩奇。

對於佩奇這樣一位創始人兼 CEO 來說,這樣的做法似乎有些古怪,但相比馬斯克在視頻直播中的口無遮攔來說,佩奇的緘默不語不失為一種更為可取的做法。據一位佩奇的忠實擁護者表示,佩奇這種鮮少露面的高隱私度做法,不僅僅是他個人的選擇,也是公司經過深思熟慮後達成的一項策略。21 世紀後期,Google 迅速崛起,在美國搜索市場份額佔到了 70%,推出了你所能想像到的各種新業務。在這種時候,公司內部的一些人認為有必要對佩奇的對外形象進行適當的調整。因為他們留意到在微軟公司長達三年的反壟斷訴訟事件之中,比爾·蓋茨成為各大媒體調侃和諷刺的對象,他們不希望佩奇成為類似的角色(既是公司的吉祥物,也會成為攻擊公司的一個目標)。

但從現在事態發展來看,這樣一種公關策略已經過時了。總體來看,即便是最常被諷刺的執行長(扎克伯格)出現在公眾面前也會對公司產生有利影響。這些佩奇的同行雖然現在還沒能完全把控當下的評論風向,但勇敢地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態度也有助於事態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佩奇缺席本次參議院聽證會,也使得各種批評與質疑的聲音更加不絕於耳,參議員批評 Google 與中國打交道,專家們譴責佩奇此舉是不愛國的表現。公司早期投資者 McNamee 表示,佩奇和皮查伊此次缺席聽證會是一種推卸公民義務的行徑。他說道:「現在參議員聽證會邀請你去發言,去保護我們的民主,你的反應卻是這樣,整個世界都在關注著這件事,他們都在想,『你們是怎麼了?有什麼毛病吧?』」

這種譴責的聲音無疑會損害佩奇以往在人們心目中友好的未來主義者形象。並且,由於他的半退休狀態,加上他的健康問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虛弱、衰老的狀態,以至於人們都忘記了其實佩奇比他的繼任者皮查伊還要年輕一些。截至目前,他最後一次公開路面是在 2014 年 TED 演講的舞臺上,佩奇看上去還是非常年輕、樂觀的狀態。他談論了技術會如何傷害到人類以及數據濫用等問題,當時他的聲音聽上去已經低沉許多,深呼吸時還能聽到一些嘶啞的聲音。雖然他當時談論的是愛德華·斯諾登所引發的矽谷間諜活動一事,但他也就公眾在數字時代應該如何重新評估政府權力一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或許也可以為他應對當下 Alphabet 和 Google 所面臨的挑戰提供借鑑。他在演講中說道:「我們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探討,我們需要就此進行辯論,否則我們就無法實現有效的民主。」

但是,要進行辯論的前提是,你需要先出現。

原文連結: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18-09-13/larry-page-is-a-no-show-with-google-under-a-harsh-spotlight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谷歌兩創始人交權:辭任母公司CEO和總裁,皮查伊全面接班
    1998年,史丹福大學學生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朋友家車庫創立谷歌的故事,是美國矽谷創業精神的一段佳話。澎湃新聞記者從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排行上看到,截至12月4日,拉裡·佩奇以627億美元的財富排名第七,謝爾蓋·布林排名第10,財富額為609億美元。二人在聘請CEO上的幾次選擇也大幅促進了谷歌成為現在的科技巨頭。
  • 最後關頭,蔡英文的「誠信危機」爆發了
    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最後關頭,蔡英文的「誠信危機」徹底爆發了。如今是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最後關頭,雖然不少知名人士都表示,蔡英文「連任」的可能性很大,但究竟最終如何,還要看今夜的投票結果。在這裡只能希望,「蔡韓宋」三方不管是誰成功當選,接下來4年,都能真心為臺灣民眾做些實事,為兩岸關係打造更堅實的橋梁。
  • 谷歌母公司CEO佩奇:遠離工作 躲在私人小島上消遣
    據國外媒體報導,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執行長拉裡·佩奇(Larry Page)已在很大程度上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將更多時間消遣在加勒比海上的一個私人小島上。在國會聽證會上,Facebook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和Twitter執行長傑克·多西雙雙就位,但他們旁邊座位上卻是空缺的,只擺放著「Google」的牌子,那原本是拉裡·佩奇的座位。佩奇的「消失」也引發了廣泛關注。其實,Alphabet員工及谷歌公司員工對於拉裡·佩奇逐漸退出公司日常管理早有察覺。
  • 谷歌新CEO逸聞趣事:性格古怪孤僻
    谷歌新任CEO拉裡·佩奇網易科技訊 1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谷歌今日宣布公司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 (Larry Page)將在四月正式接替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擔任谷歌執行長。
  • 拉裡·佩奇:重新定義偏執狂與「白日夢」
    CEO拉裡·佩奇(Larry Page)正在新技術領域押下巨額賭注,包括可吸收的納米粒子、可搭載寬帶的氣球等,它們正重新定義未來世界。如果說設置很高的期望、挑戰員工去滿足它是谷歌的長期管理傳統,那麼佩奇的管理方式已經達到另一個水平。佩奇不僅是個夢想家,他還是個執行官。十年來,在美國企業界,佩奇打造了非正統的管理體驗。谷歌曾接受三人執政,即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擔任CEO、聯合創始人佩奇與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擔任總裁。
  • 谷歌意想不到的賺錢方式,居然不是搜索!為你深度剖析谷歌模式
    谷歌是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公司,在中國更是常常和百度放在一起比較。但是谷歌的業務範圍,遠遠不僅搜索。你很多熟悉的產品,它們可能都屬於谷歌。2017年2月,Brand Finance發布2017年度全球500強品牌榜單,谷歌排名第一。谷歌為什麼如此成功?
  • 谷歌:用指數型組織與創想重新定義公司
    這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它以指數化組織推動顛覆式創新,以使命和創想驅動重新定義公司、重新定義團隊工作方式、重新定義企業併購,這家公司就是谷歌(如今叫Alphabet)。偉大的物理學家和電學先驅尼古拉·特斯拉擁有大量技術發明,然而這些技術發明鮮有延展成商品的,他後來在困窘交加中辭世。特斯拉英雄落魄,深深觸動拉裡·佩奇的思維,並影響了他的行事方式。
  • 谷歌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CEO皮猜宣布內部TGIF大會改制
    而谷歌在1998年成立之後就逐漸形成了在公司內部每周五開一次全員大會的傳統,以此保持公司信息傳遞的透明度,讓員工知道公司在一周裡面有哪些重大進展,也讓員工有機會問創始人拉裡·佩奇、謝爾蓋·布林或其他高管一些問題。
  • 谷歌曾有意100萬美元出售給Excite遭拒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斯拉風險投資公司創始人維諾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今天在TechCrunch的Disrupt大會上表示,谷歌曾有意以1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當時的網際網路門戶網站Excite,但最終未達成交易。  科斯拉簡單說道,谷歌有意出售,但Excite不願意購買。
  • 谷歌的英文名Google有什麼特殊含義?
    經年此去,惟願歸來——似水暖,涵依在~ 如此——惟願暖水依涵~近日,英大的朋友圈被一款遊戲小程序刷屏了!不得不說,谷歌在人工智慧領域研究很深,以搜索為人熟知的它名字也大有來頭。其實這個搜尋引擎最初不叫Google,1996年1月,加州史丹福大學理學博士生的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學校開始研究一項關於搜索的研究項目,將引擎命名為「BackRub」。
  • 谷歌蘋果和Facebook:語音搜索的三國之爭
    眾所周知,在搜索領域,谷歌無人能敵。在網際網路所有的搜索活動中,谷歌所佔份額通常都在70%左右。微軟必應雖然排名第二,但份額卻被谷歌遠遠地甩在了身後。打個比方,如果要獲得最好的搜索結果,人們通常要輸入一長串複雜的關鍵字,比如,如果人們想要查詢去夏威夷某個沙灘的路線,他們就得輸入『方向、黑色、沙灘、最好、夏威夷』這些關鍵字。我把這個叫做是『原始人英語』,讀一讀這些查詢詞條,你就會發現,這些詞讀起來一點都不通順,就像是一個原始人說的話。我預計,谷歌有20%的搜索都是通過這樣的原始英語完成的。
  • 谷歌Material Design 首席設計師跳槽 任Dropbox設計副總監
    DoNews2月9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據 TechCrunch消息稱,谷歌Material Design(質感設計)首席設計師Nicholas Jitkoff7日在Twitter上宣布離職,之後將跳槽到雲存儲服務提供商Dropbox,擔任設計副總裁。
  • 谷歌CEO畢業演講:保持焦慮,花點時間去尋找能激發你熱情的東西
    6月7日,谷歌、Alphabet執行長桑達爾 · 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YouTube為載體,向全美即將走出校園的大學生發表了畢業演講。花點時間去尋找這個世界上能激發你熱情的東西,它不應該是你父母讓你去做的那些事,或者你的朋友們都在做的事,更不應該是社會期望你去做的事。
  • 揭秘印度糧食危機:百姓在重度飢餓的關頭,為何還要低價對外出售
    但是作為印度的百姓卻過得異常艱難,尤其在糧食方面存在著很嚴重的危機。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國家已經到了重度飢餓的關頭,卻還低價販賣糧食,你知道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揭秘一下它背後的原因。之所以印度將糧食大量出口,主要是為了換取軍事資源,而印度的軍事實力比較衰弱,但是他們卻想著對外進行擴張,從而獲得更高的國際話語權。
  • 谷歌的失敗告訴你說不準
    無論你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你都有機會拉近距離,感受到家人和朋友就圍繞在身邊。這一說法跟某家外媒報導相符,騰訊並不是唯一錯失這次收購的公司,谷歌和Facebook之間曾爆發過爭搶WhatsApp的價格戰。Facebook決定出價190億美元,負責此次交易摩根斯坦利已經相當震驚,谷歌則願意出價超過200億美元。
  • 谷歌MaterialDesign首席設計師離職,加盟Dropbox
    雷鋒網消息:谷歌Material Design首席設計師Nicholas Jitkoff於昨日(2月7日)在Twitter上宣布離職,加入雲存儲服務提供商Dropbox,擔任設計副總裁。Jitkoff自2006年開始在谷歌擔任首席設計師,在他主導Material Design設計項目之前,主要負責Chrome瀏覽器的用戶體驗。2011年,在拉裡·佩奇開始擔任谷歌CEO之後,Jitkoff參與了Project Kennedy項目,與谷歌的產品團隊一起,統一公司產品的設計語言。
  • 谷歌Material Design首席設計師離職 加盟Dropbox
    谷歌Material Design首席設計師Nicholas Jitkoff於昨日(2月7日)在Twitter上宣布離職,加入雲存儲服務提供商
  • 案例剖析|谷歌顛覆傳統的全新管理思維
    相信大家對谷歌這家公司都並不陌生,大部分人也一直在使用谷歌的產品或服務。谷歌公司於1998年成立,至今已經成為被公認的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公司,業務包括網際網路搜索、雲計算、廣告技術等,同時開發並提供大量基於網際網路的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