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蜀相》名垂千古,流傳廣泛。這是杜甫剛到成都,定居浣花溪畔時寫的詩。在這裡杜甫"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過了一段無拘無束的日子。
甫於成都浣花裡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夫野老相狎蕩,無拘檢。——《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
杜甫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鄭國公嚴武鎮成都,而嚴武與杜甫是世舊,可以說是杜甫在成都的靠山。然而,好景不長,永泰元年夏天,嚴武死了,不久之後,成都又大亂,杜甫只好去投奔高適(寫"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那位)。杜甫才剛到,高適又死了,他只好繼續漂泊避難。
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遊衡山,寓居耒陽。——《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杜甫寫下了《孤雁》一詩。其中,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成千古名句,讀來令人動容。
孤雁 / 後飛雁杜甫 〔唐代〕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離群的孤雁不喝水、不吃飯,一邊飛翔一邊哀鳴,呼喚著成群的同伴。
大雁的思念和人類的思念是何其相似,大雁思念同伴,是不飲不啄,人類思念一個人,是茶不思、飯不想。
孤雁流離失所,杜甫也是如此。孤雁思念同伴,杜甫也許是在想念亡故的好友嚴武和高適。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誰來憐惜只剩下一片影子的這隻孤雁,它與同伴走失了,茫茫雲海,很難尋覓。
頷聯表達了杜甫對於孤雁的同情,"萬重雲"與"一片影",一大一小的鮮明對照,更加突出了孤雁的渺小無助。天大地大,何以為家?
元好問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依稀有杜甫此詩的影子。不過二者主題略有不同,元好問更側重寫矢志不渝的愛情。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孤雁努力眺望遠方,仿佛看見了同伴們的身影,它的哀鳴聲也越來越多,就好像是聽見了同伴們的叫聲。
頸聯是對孤雁的心理、行為描寫,它對同伴極度思念,以至於出現了幻視、幻聽。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野鴉根本不理解孤雁思念同伴們的這種感情,只顧自己不斷鳴叫。
"野鴉"的"無意緒"與"孤雁"的"不飲啄"形成對比,一方面,更加突出孤雁的思念之深;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孤雁無人理解的孤單寂寞之情。
野鴉不懂孤雁的傷悲,正如白天不懂夜的黑。
"文章憎命達",可能正是歷經了人生的艱辛,杜甫的詩文才能在千年之後,仍然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吧!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