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心裡話 (教育感言)
師魂永在(張明孝)
有人把教師稱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有人把教師比做勤勞的老黃牛,吐絲的春蠶,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這是對教師職業的高尚和教師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而言的。我以為,教師的樂趣首先在於,教書就是舌耕,是人類文明生活中人所共識的一種樂趣,極為無福享受此種樂趣的人所羨慕。
當然,舌耕之人還有另外一種樂趣,那就是筆耕。每每夜色闌珊,課備完了,作業也批改完了。這時候獨坐燈下,泡一杯清茶,體味古人「今夜偏知香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人生境界;享受今人「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的寫意;追求自己「什麼都可以寫,什麼都可以不寫」的自由。坐得久了,想得深了,自會有靈感來潮,自然也就有教後感言或教後記,教育教學論文寫出來;也會有一行行、一篇篇、一章章的詩歌、散文、小說從筆底下噴薄而出。這顯然就是筆耕之人的樂趣了。
曾號稱為「五星聚奎」的清華五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老先生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他老人家生前是我輩即筆耕之人頂禮膜拜的導師加楷模。王國維老師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王老在他的《人間詞話》裡講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第一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自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此一境界,乃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北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標,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後形容消瘦而卻繼續追逐無怨無悔。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出自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即第三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了。
舌耕之人又能筆耕,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代社會要求我們教師即舌耕之人應該對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陌生,這樣就才能夠接受得了挑戰,也就才能夠培養出社會需要的複合型人才。
願各位教師同仁們都能體會到:能舌耕而又能筆耕的人,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