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禮樂育英才,小學教師官首榮詩文及其學生古詩作品欣賞

2020-12-19 詩文天下
官首榮老師與學生合影

4月23日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這天,有幸和孩子們一起聆聽了惠陽淡水第八小學官首榮老師的吟誦講座,從而認識了這位多才多藝的語文教師。我們一直說,中國自新文化運動以來傳統文化斷層、古典文化缺失、中國的東方特性在丟失。官首榮老師和所在的學校、以及當前教育界人士,正在身體力行,從文字、思想、文化習俗等詩、書、禮、樂各個方面推行中國古典文化,官老師用傳統誦讀方式吟誦詩文和學生的表演都讓人耳目一新。文化的傳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踐,「無詩無以言」,欣賞一組官首榮老師和學生的詩文作品。

官首榮書法

官首榮老師詩選

樂禮書詩

樂習平仄喜耕田,

禮雅崇唐漢韻妍。

書聖蘭亭遺古蹟,

詩成集序遂登巔。

詩書禮樂

詩詞原創寫童年,

書墨飄香韻舉賢。

禮尚春秋明史記,

樂抒物態美文詮。

讀經典

詩書萬卷耀門庭,

禮易春秋謂五經。

唐宋風骨猶憶誦,

傳家繼統典如星。

禮樂詩書 少小知行

禮儀興國聖人牽,

樂奏雅音彈古弦。

詩奉唐朝李杜展,

書封晉代鐘王延。

少年易學宜吟典,

小歲難通速見賢。

知海行舟心勁競,

行程萬裡謝師傳。

詩言志,這一組以「禮樂詩書」為主題,抒發了作者辛勤耕耘、教書育人的情操。我們說,少年強則國強,同樣,民族認同感正是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建立的,古典文化紮根在少年心中,薪火相傳,立德樹人,是興國之魂。拋開詩詞韻律這些技巧,通過這組詩,一個可親可敬的傳統文化實踐者躍然紙上。

簡評:詩文觀止/王明芹

教師

講臺三尺釋春秋,

孔孟仁思振九州。

甘苦自知猶奮力,

培根育果此心酬。

教師節

童蒙養正事躬親,

育德求知善美真。

桃李滿園花錦簇,

詩書擲地贊師仁。

教師

教人重在育德行,

字句篇章懂構評。

課題研究平日做,

創新示範引航程。

教育夢

心懷夢想教書時,

廿六年來守道持。

業績優良仍繼續,

只求無愧吾心痴。

教育科研與教師發展

思維路闊拓科研,

發展教師專業牽。

四月春花香雅沁,

德林魅力醉山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不去說教師的偉大,也去不說教師的心酸。「三尺講臺,甘苦自知」,僅僅一句「廿六年來守道持」,就足以讓人動容,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兢兢業業的「無愧吾心痴」的付出,是他們的教育夢,成就了這個不平凡的職業。

簡評:詩文觀止/王明芹

中秋三則

心燈一盞為誰開,

明月清輝送韻來。

夢裡嫦娥長袖舞,

今朝太白醉詩懷。

月至中秋品費猜,

心燈一盞為誰開。

群民樂賞瑤臺鏡,

眾裡尋芳桂綻才。

碧霄香桂萬年栽,

伐木吳剛巧手裁。

盼得團圓妝月影,

心燈一盞為誰開。

這是三首為一組的軲轆體絕句,「心燈一盞為誰開」作為主題句,分別為各首的一、二、四句,無需換韻,因此極具韻律美。這也是軲轆體詩的特點:韻律如水井之轆轤架旋轉而下。

「心燈一盞為誰開」,一句情語貫穿始終,抒發中秋感懷,幽而不怨。詩中借嫦娥善舞、吳剛伐桂的典故,撇開柔情,著重鋪陳「古今情」,繼而表達「盼得團圓」的情思,使得中秋詠月的題材不落俗套,別具清新。

簡評:詩文觀止/王明芹

賀十九大勝利召開

登高望遠啟新程,

回首南湖振臂聲。

不忘初心方獲福,

強民富國繼前行。

東山寺

東山古剎採風行,

勝境靈山佑太平。

鵬島振威軍鎮守,

晨鐘暮鼓報民生。

緬懷領袖毛澤東

東方紅日暖人心,

老少緬懷領袖音。

華夏騰飛恆展翅,

吟詩潑墨復聆琴。

這三首分別寫景、寫人、寫時事,作者涉獵廣泛,生活中各類題材皆可入詩。對於古典文化,尤其詩詞,創作是最好的傳承。「生命如歌,邊走邊唱」,李達武教授在講授《古詩詞的學習方法》時如是說,同樣也是官首榮老師的寫照。「吟詩潑墨復聆琴」並不只是陶冶性情,而是貫穿在教書育人的職業生涯中,研習書法、吟誦、授業解惑,培養小學生寫詩行文,詩詞創作對於成年人都是很難把握的,何況是小學生,可想而知官首榮老師付出了怎樣的心血。

簡評:詩文觀止/王明芹

官首榮書法

小學生作品

指導老師 / 官首榮

詩書禮樂少年行,下面一組欣賞官首榮老師學生的詩文,文筆雖然稚嫩,傳統文化的種子已然深深根植在孩子們的血脈中,有朝一日,必成參天大樹。「春芳幽綠還青草,一霎池塘又荷花」,春夏季節的交替,在孩子筆下落筆生花,值得鼓勵。

-----編者按

四季

文/何鸞慧

春芳幽綠還青草,一霎池塘又荷花。

月落烏蹄草未凋,冰雪千鳥滅已絕。

簡評:「春芳幽綠還青草,一霎池塘又荷花」,春夏季節的交替,落筆生花,不足之處是後二句的化用略顯生硬,對於小學生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遊子

文/張渤涵

千言萬語言不盡,四海為家苦潤辛。

背井離鄉渾不顧,蹉跎歲月耀星辰。

簡評:這一首詞通句暢,把一首容易寫得平凡的寄酬詩,寫得入情入味又催人奮進,讀來雛鳳聲清。不足之處是過多運用成語入詩。

勉學

文/何鸞慧

清晨早起就學習,珍惜時間自奮蹄。

人生可貴是勤字,揚帆鼓勁靠自己。

簡評:一首樸實無華的勸學詩,形象鮮明,敘寫流暢,小小年紀就懂得「勤勉」好學的道理,難能可貴。

文/莊琳茜

春雨細綿綿,潤物復萬蘇。

桃花爭明豔,喜慶賞西湖。

簡評:春天下著綿綿細雨,把世上的萬物都滋潤了;桃花一朵比一朵開得鮮豔,人們喜慶洋洋地去賞西湖。

春天那麼明麗的展現在詩中,雨後桃花的嬌豔仿佛就在眼前,讓人怎能不歡喜,讓人怎能不去踏春賞花。小作者善於描繪背景、創造氣氛,鋪墊和烘託都恰到好處。

紅葉

文/史藝宣

旋書紅葉落,流水魚蝦肥。

相思難相見,飄零落自飛。

簡評:讀來有些不相信是出自孩子的手筆了,但確確實實又是孩子寫的。紅葉的典故用典無痕又恰到好處,前二句秋色迷人又可愛,後二句淡淡的惆悵,情韻悠長。

秋天

文/許悅芳

秋雨送白雲,農田己耕種。

落葉立秋前,登高何處尋。

簡評:「登高何處尋」,尋什麼呢?嘎然而止中,遐思無限。

月思

文/李佳駿

一年一次中秋月,邊賞月圓品月餅。

賞完圓月淚滿面,明月照我不斜歸。

簡評:中秋月,離人夜,月盈人缺。鮮明的對照,詩情滿滿。

中秋

文/餘東海

中秋放燈荷花池,請求明月入水中。

從夾廣寒多羽人,多星點點伴嫦娥。

簡評:「請求明月入水中」,神來之筆。

中秋

文/何鸞慧

中秋國慶喜洋洋,桂餅香氣十裡飄。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簡評:「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望月幾回圓」,典型的樂景寫哀情,情隱景中,小小年紀,筆下卻是深刻的體悟。

國慶

文/陳光明

國慶來,迎國慶,

天安門下人們聚,

紛紛來看毛主席。

五彩飛機飛天空,

人們紛紛露笑容。

簡評:押韻、順口、寫實,刻畫生動!寫詩第一要素,就是語句通順。能把所見所感準確的表達出來,就是成功!

作者簡介

官首榮,女,教師。惠陽區作家協會會員、惠陽詩社秘書長、全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惠州硬筆書法協會理事、書法協會會員。愛好:閱讀、寫作、書法。

相關焦點

  • 「詩書禮樂」進校園 大學語文要改變
    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主幹課程,它在培養學習能力、 完善人格、改善思維品質、培養審美情趣、提高人文素質等各方面, 都應該發揮著重大作用。可實際上在大學語文課上,幾乎都是這樣的場景——偌大的教室中,學生們有的玩手機,有的竊竊私語,只有講臺上的老師在講詩文、談魯迅,但好像總是語焉不詳,讓人「聽不太清」。
  • YY詩書禮樂997官頻上線 傳統文化將成直播主旋律!
    然而,直播界領軍先鋒YY又出來搞事情,這一次,YY居然要在自家稱雄直播圈的「老根據地」才藝歌舞直播秀上「鬧革命——4月19日,YY詩書禮樂官頻997頻道正式宣布上線,王牌主播們開啟輪麥,以直播+詩書禮樂的方式,讓中華傳統文化第一次主導直播間。
  • 備課專業化及漢詩文教學 廣安400餘名骨幹教師集體「充電」
    吟誦作為一種美讀詩文的方法,受到學生和老師的歡迎。12 月 10-11 日,為期兩天的2020 年廣安市小學語文教師「備課專業化及漢詩文教學」專題培訓在鄰水縣北城學校舉行。省內名師為全市400餘名小學語文骨幹教師進行備課專業化及漢詩文吟誦教學進行系統培訓,旨在進一步增強語文教學針對性,豐富語文教學手段,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切實為教師搭建教學實踐與共同成長的平臺。
  • 東陽市郭宅小學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
    10日,在湖溪鎮郭宅二村石洞書院內,不斷傳出誦讀古詩詞的聲音,原來是郭宅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正在開展誦讀經典活動。 近年來,郭宅小學為進一步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升欣賞品味、誦讀經典詩文的能力,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將經典誦讀課程化,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
  • 詩書禮樂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詩書禮樂,古代儒家六經即《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樂經》。出自:西漢·戴聖《禮記·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近義詞有:詩書禮易,詩書禮樂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三天三場,首屆福田詩書禮樂公園音樂節即將拉開序幕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福田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文藝活動之福田詩書禮樂公園音樂節,即將於12月6日拉開序幕,為期三天的福田詩書禮樂音樂節涵蓋民樂、古典、交響,在冬日暖陽中,為深圳市民呈獻三場精彩惠民的音樂會。
  • 人文禮樂鑄三雅 知禮雅行育少年——浙江省衢州市鹿鳴小學踐行...
    古語云:以禮治國安邦,以禮做人處世。浙江省衢州市鹿鳴小學,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南孔聖地衢州歷史悠久的小學,深耕詩經《鹿鳴》中傳揚的西周禮樂文化精髓,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頂層設計了「育文雅學生、塑儒雅教師、建優雅校園,構建以『禮雅』文化為核心的『三雅』學校」的辦學目標,以「8個百分百」為載體,從學生培養、課程建設、多重評價等方面入手,致力於培育文雅學生,為每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
  • 小學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特別是小學啟蒙 教育 過程中經典詩文的閱讀、誦讀等訓練,對於提高小學生的漢語言水平、思維能力、識記能力和文化素養,以及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本文筆者結合自己教學管理與語文教學實踐,從經典詩文閱讀訓練的目的意義、措施方法以及取得成效三個方面來闡述對經典詩文閱讀訓練的認識與實踐,期待對推廣小學經典詩文閱讀訓練有一定啟迪性和示範性。
  • 桃李滿天育英才 辛勤耕耘忙奉獻
    這就是教師們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學生、家長、社會各界紛紛以不同的形式,為可愛、可敬的教師們送去衷心的祝福。為表達對教師的愛戴與敬重,縣實驗小學的學生們用自己的方式向教師表達感激
  • 繽紛社團育英才!車埠小學延時服務工作剪影
    一、制度建設為確保社團活動有序、規範的運行,車埠小學制定了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車埠小學社團活動方案》,激勵全體教師參與,將社團活動工作納入量化考核。今年以來,「燎原詩社」充分利用延時服務時間,不斷培養社員詩歌欣賞能力,了解詩歌發展史,推進詩歌創作。目前已推出了三本詩集,產生了一系列優秀作品。
  • 精心育英才 青春譜篇章——臨沂汪溝小學優秀教師 許曉
    2019年6月被評為臨沂汪溝小學第三屆「最美教師」。愛崗敬業,在教書的同時又注重育人,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以身作則,多年的學習生活,專業的、教育教學的甚至其他社會科學的各類知識,積聚著沉澱於心底,從行為習慣上、思想上、學習上對學生進行教育,所教的學生思想品德都很優秀。每次家長到學校來,她都很熱情地接待他們,虛心聽取家長對學校及教學的意見,宣傳先進的教育思想,使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都很重視,關心他們的成長,能指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 三門峽市濱河小學:經典誦讀潤童心
    ——濱河小學(三門峽市第一小學南校區)舉行古詩測查、美文展示活動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泱泱華夏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文化瑰寶。新學期伊始,三門峽市濱河小學舉行古詩測查、美文展示活動,讓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 東營職業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學生到英才小學見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文君 通訊員 趙豔霞近日,東營職業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學生到英才小學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見習活動。英才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蓋維秀代表學校對職業學院應屆見習生來校見習表示歡迎,對見習期間的各項防疫工作提出嚴格要求,並進行首場見習培訓。
  • 向陽小學:「共讀中華經典 聆聽古詩書韻」經典誦讀匯報展演(圖)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的瑰寶。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營造濃鬱的誦讀中華經典文化氛圍,12月11日上午,向陽小學全體師生歡聚一堂,隆重舉辦了「共讀中華經典聆聽古詩書韻」經典誦讀匯報展演活動。
  • 儒學以詩書禮樂教人,六藝是貴族必須掌握的技能?這是為什麼呢?
    春秋末年,百家興起後,孔子建立了自己的儒學學派,開始以詩書禮樂教人。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其中的六藝,是周朝貴族教育中必須掌握的六門技能:禮、樂、射、御、書、數(《周禮·保氏》)說明孔子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最初還是基本延續了周朝的貴族教育內容,只不過是把這些教學內容從官府之中搬到了私人教學中而已。
  • 小學古詩教學這樣教有詩味、有深度
    提到小學古詩詞教學,我們馬上想到就是理解詩意、會背誦、會默寫的教學目標。這就是我們的孩子之所以總是對經典沒有興趣、對詩詞經典傳承不深的原因所在。我們的小語課堂中詩詞的教學深度學習、多維度的培養不足。現在我以一節古詩課教學課為例,這首古詩選自鄂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詩詞誦讀部分—《涼州詞》。
  • 駐馬店市回族小學召開「塑師德之美,育桃李英才」道德講堂活動
    2020年9月14日下午,駐馬店市回族小學全體教師在四樓開展道德講堂-----《塑師德之美,育桃李英才》,本期由低年級組蔡琳老師主持。通過5個環節,圍繞「塑師德之美,育桃李英才」的內容,結合實際就遵守職業道德,敬業愛生,廉潔從教,自覺維護教師隊伍形象方面做了精彩、幽默的闡述。通過本次活動,讓老師一定要珍惜時間,主動學習,追求人格魅力,不斷完善自我;在不斷提升教師思想道德修養的過程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希望「塑師德之美,育桃李英才」的師德風尚在回族小學的校園裡蔚然成風。
  • 上海3位古詩文才女養成記:詩歌積累並非死記硬背
    8日,澎湃新聞記者多方採訪,試圖還原上海三位古詩文選手成長之路。事實上,她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從小的背誦和積累,融會貫通以及內心世界的塑造,才是她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根本。武亦姝:喜歡的事情可以做得好上海復旦附中高一學生武亦姝在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折桂,其憑藉豐富的詩詞儲備和從容的答題狀態「圈粉」無數。
  • 殷殷之情育英才,拳拳之心報國恩——同道小學線上教學三周紀實
    殷殷之情育英才,拳拳之心報國恩――同道小學線上教學三周紀實        作為教師的我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雖然不能像白天天使那樣治病救人,也不能像社區工作者那樣衝在抗疫一線,但是我們會在這個特殊的開學季恪盡職守、擔當職責,用殷殷之情向祖國表達拳拳之心。
  • 王勃:為人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無奈天妒英才,可惜
    王勃在其作品《續書序》中提到: "家君欽若丕烈,圖終休緒。乃例六經,次《禮樂》,敘《中說》,明《易贊》,永惟保守前訓,大克敷遺後人。"王勃的父親是一位道德修養極高的官員。王勃的兄弟也是才華橫溢, 也都是才學非凡之人。王勃在《續書序》中提到:"勃兄弟五六冠者,童子六七,祗祗怡怡,講問伏漸之家日久矣。躬奉成訓,家傳異聞,猶恐不得門而入,才之不逮至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