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百師園創意館是一個適合中小學生前來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實踐活動的優秀傳統文化優質資源單位,是廣東省中小學生研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潮州文化研習基地」、「潮州市文化研學遊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基地,設有 「潮州市黃偉雄珠繡博物館」,目前巳有近三百多名大師及非遺傳承人入園,展品有三千多件。
百師園正門
潮州市百師園創意館的園區各層展館局部圖
一樓百師園綜合館:綜合廳系統介紹潮州非遺、傳統工藝以及大師介紹等,展示傳統工藝中陶瓷、木雕、潮繡、珠繡等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作品,設有茶藝培訓室、陶藝工作室、遊客服務中心、醫護室等功能室,讓遊客能對非遺﹑潮州文化﹑傳統工藝有一個粗略的了解。二樓百師園雕刻館:雕刻館內展出的傳統工藝美術精品主要薈萃了骨雕、牙雕、木雕、石雕、玉雕、金銀鏨刻、鼻煙壺、根雕、銅雕、潮州花燈、麥稈畫等雕刻工藝精品。木雕作品有眾多大師設計製作的蝦蟹簍、屏風、壁掛等佳作,並設立獨具特色的崖柏館和玉雕館。三樓百師園陶瓷館:潮州的陶瓷隨著時代的變遷,潮彩、朱泥手拉壺、大吳泥塑、刻瓷、釉變瓷、瓷塑、裂變釉等成為頗具生命力的陶瓷工藝,還有佛山石灣陶塑等展品。四樓百師園珠繡館:百師園珠繡館獲得了「潮州市珠繡博物館」稱號。潮州市黃偉雄珠繡博物館成立於2017年,是當前國內唯一一家珠繡博物館。珠繡屬粵繡,集中國四大名繡之長,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珠繡博物館內詳細介紹珠繡製作工藝、珠繡衍生品、珠繡製作工具、珠繡藝術品等,讓你對珠繡這一瑰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五樓百師園多功能主題館:主題展館也是多功能廳,是集展覽、會議、課室、講壇、百師文創館等為一體的活動中心。現有刺繡館、500人研學培訓課室、150人培訓中心、新華文化驛站、百師文創館等。
潮州市百師園創意館的研學旅遊體驗項目
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項目精彩紛呈。讓非遺走進日常生活,創辦特色研學旅遊體驗項目是潮州百師園創意館的亮點。為進一步推動文旅行業復甦營造良好宣傳氛圍,展示創意館AAA級景區的新形象、新面貌,創意館在原有的十二個研學旅遊體驗項目珠繡、茶藝、潮繡、陶藝、手拉壺、麥稈畫、潮菜、潮州小食、潮彩、潮州剪紙的基礎上,推出糖畫、鬥拱、瓷板畫等新的項目。
百師園刺繡、珠繡
傳統刺繡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其中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要不斷深入挖掘刺繡的傳統藝術文化內涵,促進其發展與傳承。
學習刺繡首先鍛鍊的不是心巧,而是定力與心性。刺繡時的專注,或許是對定力和心性的另一番新領悟和磨練。百師園刺繡、珠繡研學採用視頻教學和百師園刺繡老師團隊現場指導,學習效果更加直觀快速。
珠繡
百師園陶藝
陶藝在中國發源年代久遠,近年來被廣大學校認同和重視,陶藝學習在學生現代素質教育的板塊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陶土溼潤柔軟,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親近大自然親近泥土的天性。陶藝,你的手就是最好的工具。只需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給泥巴注入新的生命力,親手將泥巴變得美好,巧手一轉,一片片花瓣開出個花園,巧手一捏,一個個器具悄然而生。
陶藝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親睞,親手做陶藝也成為現代人工作學習之餘放鬆精神陶冶自我的又一休閒方式,陶藝製作是一種耐心、用心和細心的體驗過程,不僅能提高審美和藝術素養,更能發展個性和培養創造力,塑造優良人格。
陶藝
百師園茶藝
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茶道形式,素有「中國茶道活化石」的美譽。百師園定期在茶藝工作室舉辦培訓班和不定期舉行茶藝研學課。
茶藝二十一式:茶具講解:工夫茶四寶:紅泥壺、砂銚、手拉朱泥壺、小茶杯;泥爐生火;砂銚掏水;欖炭煮水;茶師淨手;開水熱罐;再熱茶盅;茗傾素紙;壺納烏龍;甘泉洗茶;壺蓋刮沫;淋蓋去沫;燙杯滾杯;提銚高衝;低灑茶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奉香茗;先聞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瑞氣圓融。
茶藝
百師園小吃、潮菜製作
潮州的經典小吃,「民以食為天」形容再合適不過。潮州的小吃來源於民間,品種齊全,葷素都有,用料講究,製作過程十分精細,有種濃厚的鄉土風味。
「粳米粉衝開水做成紅桃粿皮,把紅桃粿皮搓成長條,捏一小塊,壓成圓薄皮,包上餡,再用粿印印出」。老師邊說邊示範,學員們紛紛學著搓捏包壓,當一個個紅桃粿脫印而出,學員們個個樂開花。
潮州鹹肉粽,「包的時候先放糯米,中間放鴿子蛋、慄子、豬肉,再裝上糯米,蓋上粽葉,最後用草繩綁好」,學員們跟著老師學包粽子,有的娃娃說:「今年端午節的粽子我還要自己做」,當一個個綠油油的粽子被綁在草繩上,學員們迫不及待地問「要蒸多久才能吃呀」。
潮州小吃潮州到處皆有,許是只有自己動手製作的更有一番風味!
潮州小吃
百師園潮彩
潮州陶瓷的「殺手鐧」--潮彩。潮彩在清朝開始繁榮起來的,為了迎合海外市場的需要,潮彩運用了進口顏料,所以被稱為「洋彩」,後來被叫做「新彩」。潮彩用的進口顏料主要來自日本,與粉彩相比,色彩更加豐富。潮彩在發展過程中,吸收借鑑了不少潮州其它民間藝術的形式和技法,如潮繡、木雕、金漆畫等。在這個基礎上,潮彩形成了非常濃鬱的潮汕風格,瑰麗、精細、浮凸多層次。
百師園潮彩研學從基礎認識到陶瓷彩繪基本技法要領到盤上杯上實操彩繪,大師手把手指導教學。
潮彩
百師園手拉壺
潮州手拉朱泥壺是潮州陶瓷另一奇葩,歷史悠久,積澱深厚,代代相傳一直延續至今,得到廣泛生產和應用。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同時也吸收潮州民間藝術之精華,形成富於藝術特色的自家風格。
製作工序繁多,全靠熟練的工藝師憑經驗手工完成,要經過拉、修、批、上水、上漿、燒等近六十道工序,燒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線條簡練,色澤豐潤,光滑度高等特點。潮州朱泥壺題材廣泛,品種多,主題突出,格調高雅,具有精湛的傳統工藝特點和實用功能和文化價值。
手拉壺
麥稈畫源遠流長,是國家珍貴文化藝術的組成部分,早在隋朝就有記載,是隋朝宮廷的一種工藝製品。潮州麥稈畫是潮州人文化積澱的瑰寶。麥稈畫巧妙地運用各種擬形刀具進行剪貼,使片、線、點在配合對比中發揮麥稈本身的反光作用,產生特殊的藝術意境。再結合大膽創新,具有浮雕、高浮雕立體效果,色彩豐富,工藝技術上細如髮絲,且色彩豐富,可以表現出諸如刺繡的纖細、國畫的韻味,水彩的清純、油畫的光色等藝術效果。加上麥稈材質本身特有的反光效果,呈現出古樸典雅、生動傳神的藝術神韻。
潮州麥稈畫有著獨特的製作工藝,製作工序精細,整個製作過程全憑手工完成。剪貼藝術,操作簡單,適合不同年齡研學者。
麥稈畫
百師園剪紙
潮州剪紙歷史悠久,技藝獨特,蘊含著濃鬱的鄉土氣息,是融生活於藝術的傳統民俗工藝品。不論城市鄉村,每逢傳統節日、壽辰、婚姻嫁娶,都用剪紙貼飾在禮品上。剪紙又作祠堂、廟宇和日用品的裝飾,以祈祥瑞吉利、萬事勝意。近幾十年來,潮汕剪紙藝人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影響,剪紙呈多樣化,推陳出新,結合傳統和新時代的藝術特點,逐步成為獨立存在的藝術欣賞品。
剪紙
百師園糖畫
潮州糖畫藝人都是挑擔走街竄巷,擺地攤經營養家餬口。糖畫都是現場製作表演,用小湯勺舀起銅鍋中的糖稀,以勺代筆,以糖液為墨,以腕力帶動勺子運行,隨意揮灑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頓或放,速度飛快,一筆帶過一氣呵成,隨著糖漿縷縷灑下,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花鳥蟲魚,鳳凰等形象圖案便呈現在遊客面前,壓上竹籤,小心的用專制的糖畫刀把糖畫圖案鏟起。
糖畫
百師園鬥拱研學
鬥拱在古時候一般用於皇室貴族的建築,其層層疊加如皇權般高貴不可觸碰,平民百姓不可用。延至現代樂高,能鍛鍊樂高愛好者的空間與思維能力,體驗工匠藝人的工匠精神,追求極致的精神和獨具匠心的創造力,也學習其立鼎萬鈞般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團結至上!
鬥拱
百師園瓷板畫
瓷板畫就是在平整素白瓷板上作畫,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原本是一門屬於「工匠」的手藝活,但在如今卻也成了大家不斷創新嘗試的一項彩繪樂趣。
瓷板畫
潮州市百師園創意館為推動復甦的舉措
為推動復甦,潮州市百師園創意館堅持做好景區「四強化一提倡」。強化進門測溫掃碼,強化顧客流量管控,強化清潔通風消毒,強化員工健康管理和防控知識培訓,提倡微信、支付寶等無現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