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旅行足跡中,往往會把廣東給遺忘,或許是我個人的偏見,長期以來總覺得廣東值得玩的地方並不多 ,似乎深圳和廣州代表了大部分的廣州。其實這種偏見是錯誤的,偶爾陰差陽錯的一次潮州之旅,讓我對於廣東的印象大為改觀,這或許就是廣東的一些古樸和底蘊深厚的東西。
來潮汕除了人文底蘊和古建築給我留下不錯的印象外,我似乎對於這裡的美食印象更加深刻。提到潮州,就不得說說潮汕美食,一直以來都憑藉「色、香、味、形」揚名全世界,稱為中國極具特色的菜餚之一。古往今來流傳著「世界上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菜館。「足以證明了潮汕美食獨特的魅力。
對於一個人旅行的人來說,對於潮汕菜其實是挺尷尬的,因為一個人點不了那麼多的菜,退而求其次,潮汕小吃便成了我的首選美食之旅,春餅、鼠殼粿、鹹水粿、鴨母捻、牛肉丸、腸粉、粿汁、粿條等等,國慶期間完全可以帶著100塊錢基本上可以嘗遍這些地道的美食,這些美食往往不在景區,而是藏在街頭巷尾或者僅僅只是一個小店鋪,味道卻勝過了那些富麗堂皇的餐廳,這就是煙火氣息
牛雜粿條
在潮汕的小吃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牛雜餜條,在沒潮汕之前就小有耳聞。看著老闆嫻熟的手勢,想來工序並不複雜。首先將鹽等調料放入碗中,餜條用開水煮,用漏勺瀝乾後裝入碗中,取一把豆芽菜放入水中燙一下,堆在餜條上面,接著同樣把牛雜放入水中燙一下,配料都裝入碗中後,加入最精華的部分就是秘制的牛骨湯,另外牛肉丸和薑末的澆頭也是點睛之筆。每一份配料和主食都缺一不可,感覺少了一樣,味道就會天壤之別。
哪裡吃:
潮州餜條好吃的店鋪不少,基本上沿街都會有好幾家,當然對於遊客來說,自然是需要來一些網紅的打卡點,我來推薦一下。
鎮記老尾牛雜:環城西路107號
老立腸粉粿條:新春路19號
粿汁
排在第二的美食就是粿汁,跟餜條不一樣,粿汁的湯底更濃稠,有點像糊糊的感覺。兩種的原材料差不多,不過粿汁會淋上滷汁,澆頭也會更豐富,豬腸、滷蛋、香菇、榨菜或者其他鹹菜等。粿汁的湯是越喝越香,反正每次吃我都會把湯底都喝完。
哪裡吃:
打銀街48號:打銀街粿汁
西馬路真君宮巷巷口:真君宮巷粿汁
開元老七粿汁:在開元寺旁邊(網紅店啊,很多攻略都有推薦)
卷粿條
又是另一種餜條的吃法,薄薄的粿皮包上菜浦,餡料的種類包含了香菇,鹹菜,蘿蔔丁,肉末,蔥段等,各家都會按照自己的配料配比。價格不貴一般4-5就能買上一份。
哪裡吃:
湘橋區北馬路北門市場登塘餜條卷
湘橋區綠茵路韓暉名庭斜對面登塘餜條卷
腸粉
除了粿品類的食物,小馬最喜歡的就是潮汕腸粉,一般分為甜鹹兩種味道,一般都是在早上或者夜宵時候使用。腸粉很簡單,一般一份2-3分鐘時間就足夠,雖然時間簡單但是味道卻一點也不打折扣。原材料非常多,牛肉,豬肉,蝦肉,白菜,豆芽等都可以入餡,把腸粉裝上盤後,淋上一份店裡特製的醬汁,每次總覺得吃一盤確實不過癮。
哪裡吃:
昌黎路潮州電影院腳下:阿明腸粉
牌坊街與衛星一路交叉口:一家人腸粉(到了節假日這裡的吃客非常多)
昌黎路與義安路交界處:海陽腸粉
真的是太多了不一一推薦了,其實旅遊者只要在潮州街頭隨便一家腸粉點都能吃到不一樣的味道。
除此在潮州你不能錯過的還有西馬路口的春餅,胡榮泉的鴨母捻,老彬專工 蠔烙以及西湖旁邊的芝麻糊都是來潮州品嘗地道美食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