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那一座城」,ID:thecity2015。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多年前,香港美食家蔡瀾說:「潮汕是中國美食界的一座孤島。」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說:「如果一個中國人,說他是美食家,他沒去過汕頭,他就不叫美食家。」
連這些口味刁鑽的老饕也被降服,潮汕美食可見有多令人難忘。
潮汕地區的名片,一定是美食。不少人能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潮汕,便可見他們對美食的虔誠之心。
如果你問,潮汕的美食有多少?說實話,多到無法計數。
所以,蔡瀾當年在做《蔡瀾逛菜欄》節目,直接來到潮汕給香港觀眾做「吃播」。
城君等待已久,今天終於有機會能帶你們過過癮了。
為了讓你更了解潮汕,城君決定獻出私藏已久的菜單,裡面可是藏著潮汕的100種必吃美食哦!
提前「預警」:這篇文章有點長,畢竟潮汕美食實在是太太太多了,建議大家先收藏
城君當然也不會讓大家白白看了個寂寞啊!
我們從潮汕美食清單裡,挑選了不會出錯的美食推薦給大家。
想一嘗地道潮汕美食,卻又不能親自來到潮汕,那麼今天二三四條的文章,你就要多多關注了
一夜爆紅的牛肉火鍋
吃牛肉火鍋,吃的是一個字,鮮。
牛肉火鍋,就是用牛大骨做主料熬原湯,出鍋撒上一些必不可少的炸蒜粒、芹菜粒。一鍋香噴噴的牛肉火鍋原湯就做好了。
除了湯,每家成功的牛肉火鍋店,還需要擁有刀工精湛的宰牛師父。他們似乎庖丁附身,能把牛身上的肉片分得清清楚楚,切得明明白白。
每頭牛,出現在師傅面前時,就已經被分好雪花、脖仁、吊龍、五花趾……
師傅說,不同的牛肉部位要有不同的刀法。雖然看起來肉都差不多,但當你夾起下鍋一燙,再蘸上潮汕沙茶醬……
你才會發現,原來一頭牛身上的肉能吃出這麼多種味道的口感啊!
這時候你就知道,爆紅也得要有實力呀~
圖/圖蟲@CHACHA538
肉片切得薄,易熟。火鍋店裡的,人氣興旺,餐桌上的牛肉上了一盤又一盤。
5秒、10秒、15秒,就能得到一大筷子的肉。何嘗不是肉食者的幸福天堂呢?
傳聞中的牛肉丸
什麼才叫極品的牛肉丸?能當成桌球打的那種。不止星爺的電影裡會出現,在潮汕你也能看到……
因為,是真的存在這種牛肉丸。吃過它的人,都被Q彈的嚼勁所迷倒了。
而且,除了有彈力十足的牛肉丸,還有能一口爆汁的牛筋丸。潮汕,靠著這雙丸,就能闖天下。
擠牛肉丸。
大排檔必備的炒粿條
牛肉、芥藍、沙茶醬,粿條,是天生的最佳搭配;魷魚、大蝦、番茄,也讓一盤炒粿條看起來色香味俱全。
炒粿條,是大排檔的保留菜單,也是街頭小店小炒必備。
不過,人們更願意在街邊炙熱的火爐旁,等待老闆從手中遞來那份熱乎乎的炒粿條。
必不可少的潮式腸粉
來了廣東,怎麼能少了腸粉呢。
承襲廣式布拉腸的潮汕腸粉,在布拉腸的基礎上做出本土化的改良。
比如汕頭的腸粉,一張薄薄的皮裹上滿滿的料,香濃的醬汁浸潤著麵皮,吃過的人都忘不了!
潮州腸粉,醬汁的主角是花生醬,口感很奇妙。
到了饒平,腸粉又有了不同變化,它的醬汁分鹹的和甜的兩種。
甜的醬汁,以糖漿熬成,直接淋在腸粉上。如果想要打卡潮汕腸粉,饒平腸粉值得一試。
黑暗料理——豬腸「漲」糯
把糯米、花生、乾貝、蝦米等塞進清洗乾淨的豬腸裡。
上鍋蒸熟即可出鍋,切片,淋上甜味兒的特製醬油,甜而不膩。
這么正宗的豬腸「漲」糯米只有潮汕才能吃到。
圖/微博@py天才兒童
吃不厭的豬雜枸杞
潮汕人喜歡把豬雜與枸杞葉、益母草、珍珠菜相搭配一起燉煮
炎熱的夏天吃一份豬雜枸杞湯粉,清淡之餘又有滋味,讓人百吃不厭。
說到潮汕美食,潮汕的粿不得不提
按照時令與時年八節順下來,潮汕人幾乎天天都在吃各種各樣的粿,保證不重樣,包你吃不膩,還看花眼
紅桃粿,最濃的家鄉
潮汕地區保留下來的民俗活動很多,時年八節一到,各種源於祭祀的粿品紛紛擺上了桌,其中最常見到的是紅桃粿
喜氣的顏色與外形瞬間拉高了紅桃粿的顏值。
不只是用於重大節慶與祭祀,潮汕的粿一度漂洋過海隨潮汕人下南洋謀生,對潮汕人來說,粿是潮汕人貯存在食物中的精神寄託。
無米粿,晶瑩剔透的水晶
無米粿,顧名思義,沒有米。
最早的無米粿餡料主要是韭菜,所以也叫韭菜粿。
隨著潮汕人的口味要求越來越高,無米粿的口味也越來越豐富。用馬鈴薯、芋頭、竹筍切成小粒,就是鹹的無米粿;包進芋泥或豆沙的,就是甜的無米粿。
蒸熟的無米粿也可再下油鍋煎炸。煎過的無米粿,外酥裡嫩,更有嚼勁。
鱟粿,第一個字是啥
鱟(hòu),是一種比較古老的生物,生活在淺海區,便被靠海吃海的潮汕人端上了餐桌
先把鱟的肉與米漿混合,隨喜好加入鮮蝦、南乳肉、鮮肉碎、鷓鴣蛋、厚菇,調味,再經油浸高溫,一個完美的鱟粿就製成了
鱟現在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吃不得。潮汕人便在醬汁上做調整,用蟹製作醬汁替代。
烏漆嘛黑的鼠殼
節日裡經常出現的還有形狀與紅桃粿一樣的鼠殼粿,不過他的皮是黑的。
黑漆漆的表皮顏色來源於一種中草藥,鼠麴草。
將做好的鼠殼粿墊在竹葉或芭蕉葉上蒸,糯米皮就不會互相粘住。出鍋後的鼠殼粿,自帶植物的清香。
跟桌球無關的桌球
揭陽桌球果原為「檳醅果」,因讀音相近被誤記為「桌球粿」,沿襲至今
桌球粿「外皮清柔軟,內餡香脆甜」,這香來自檳醅麩,即糯米帶殼在鼎中反覆烤焙,使其爆漲後壓成的麩末
糯谷在大火中烤焙,迸發出一種特殊的穀物香味。
甘筒
甘筒就是馬鈴薯,把馬鈴薯碾成泥,和上麵粉再加入香菇蝦米瘦肉等配料,搓成長條狀上鍋蒸熟
蒸熟的甘筒粿切片,上油鍋煎至兩面金黃,煎炸過的甘筒粿酥脆有嚼勁,帶著炸薯片的香味。
梔粿
在潮汕地區,梔粿是端午節必吃的粿
梔粿也叫「梔粽」,「粽」跟「壯」同音,所以在潮汕話裡這叫「吃壯」,寓意吃了身體強壯。
菜頭
大白蘿蔔在潮汕地區被稱作白菜頭,菜頭粿就是蘿蔔糕
潮汕人吃粿,一定要煎,還有「不煎不炸沒好粿」的說法。煎粿的菜頭粿香氣十足,吃起來又有蘿蔔獨特的清甜。
甜
甜粿的主要原料是糯米,軟糯香甜。
煎一煎就能吃,煎的時候打上一個雞蛋,更加美味。
麥粿
潮汕打冷,是潮汕地區最有特色的菜式之一
打冷,是指潮汕地區的冷盤熟食。這些食物沒有精美的擺盤, 沒有高檔的就餐環境,但恰恰是潮汕人最喜歡的風土美食
一碗白糜,配上粗獷的潮汕打冷,恰恰是最暖胃的。
魚飯
潮汕的魚飯不是飯,是魚。
把魚當成飯,足見到魚飯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了吧。
魚飯起源於潮汕漁民,打魚時怕回到家時魚肉不新鮮了,就用鹽水煮熟了帶回來,甚至還能充當海上的食糧。
潮汕的魚飯,不單指一種魚,理論上說幾乎每種魚都可以製成魚飯。
但是市場上經常看到的是巴浪魚飯、江魚飯、紅魚飯、姑魚飯等。
薄殼米和紅肉米,也都不是
薄殼米,其實是海瓜子或薄殼的肉,與紅肉米都是小蛤蜊。
煮熟後把肉剔出來,撒上一點鹽巴再翻炒即可
與魚飯同理,是潮汕人最家常的美味,一粒一粒的外形又酷似米粒,因此被叫做薄殼米與紅肉米。
薄殼米。圖/圖蟲@橙不方
紅肉米
新鮮的薄殼除了製成薄殼米,還能與它的絕配搭檔組成另一道美味:「金不換」炒鮮薄殼。
「金不換」是客家和潮汕地區的叫法,原是紅骨羅勒。
不加「金不換」的炒薄殼是沒有靈魂的。「金不換」能除去貝類海鮮的腥味,使之更為鮮甜
如果你去市場買薄殼,賣菜阿姨絕對會給你配一把「金不換」。
吃魚生,夠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潮汕地區依山傍海,有豐富的天然食材庫。
對於「好吃」的潮汕人來說,保持食物的原味才是美食的最高境界。生吃海鮮是潮汕美食的一大特色
不要緊張,新鮮的魚生一點腥味都沒有,更多的是魚本身的鮮甜,值得一試。
可怕的血蛤
清水洗淨,直接澆上100度的開水,死亡後自動打開,流出一盤血水…
別怕,你不是在看恐怖片,是在看潮汕人吃血蛤。
潮汕打冷中,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是生醃海鮮。愛的人恨不得吃多幾個,怕的人都不想多看一眼,這是一道評論兩極分化的美食。
你吃過嗎?
圖/圖蟲@勵志成為攝影師的阿強
醃蟹,逃不過的真
潮汕地區,一直有生吃海鮮的傳統。
聽到這裡你也不用害怕,即使是生吃海鮮,也是經過一番料理的。
不得不說潮汕人調製香料與配菜的技能仿佛與生俱來,蔥姜蒜,醋糖油,辣椒紹酒香菜,只要你喜歡的味道,都可以往裡面加
這道號稱「潮汕毒藥」的醃蟹,鮮而不腥,清而不淡,讓人一下子從「真香」到「上癮」。
切開的每一份蟹塊都帶著蟹膏,一入口就化開,加上滑嫩的蟹肉,來不及好好回味就滑入喉嚨,簡直欲罷不能。
圖/《風味原產地·潮汕》
滷蝦姑
如果你在醃蟹中體會到了「真香」的快樂,那麼皮皮蝦,走起來!
潮汕人口中的蝦姑,就是皮皮蝦;醃海鮮,也叫「滷」。而滷蝦姑,就是雙倍真香。
每一隻遊不出潮汕的魚,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喪命的。
作為中國唯一的內海灣城市,汕頭擁有十分豐富的海產資源,對海鮮的處理自然得心應手
比起生醃海鮮,潮汕地區有一道真正有毒的美味
致命的誘惑——達濠河
七情六慾,食慾最難戒。
與愛吃野菌的雲南人一樣,明知它有毒,卻偏偏戒不掉。這致命的誘惑,便是河豚,即潮汕人口中的「乖魚」。
這魚兇得很,又帶有毒,大多數人不吃河豚,可它卻逃不出潮汕人的案板。
別被它可愛的外表欺騙了,人家可是有毒的。
河豚有毒,所以殺魚師父的刀工也很重要。切魚不要切破肝臟,這是毒素最多的地方。
潮汕人煮河豚的方法也不複雜,與其他料理魚的方式差不多,加上一點普寧豆醬,立馬提鮮
河豚肉肥美,不怪潮汕人抵不住它的誘惑。
大家吃河豚還是要注意安全。
醃沙
達濠魚丸
在潮汕,能當桌球打的丸子還有達濠魚丸。
達濠魚丸一般選取自那哥魚或者馬鮫魚作為食材
剔骨、捶肉,製作過程跟牛肉丸相似,一道工序都不落下。千錘百鍊擠出來的丸子,比牛肉丸的彈性有過之無不及。
魚還有另一種超級變化形態——魚冊魚皮
剁成泥的魚肉除了製成魚丸,還可以用來做魚冊魚皮餃
魚冊擀成皮,裹上香菇、瘦肉、芹菜、辣椒、鐵脯……
一口咬下去所有味道在舌尖衝擊,再在慢慢咀嚼中和諧,贊!
魚皮餃的皮和進了些許麵粉,擀成的皮更薄,還可以看見中間包著的粉色肉團。
被魚刺勸退的朋友們,不妨試試潮汕魚丸、魚冊、魚皮餃,放心,絕對不卡刺。
不甘作配菜的卷章
潮汕惠來的卷章,經常作為豬腳飯的配菜而存在。
但其實,豬腳飯中的卷章好壞,對潮汕人來說也至關重要。
卷章其實是用黃豆腐皮包裹成的豬肉卷,包好後下鍋炸至金黃
不止百搭各種潮式快餐,單獨切了煎炒也是十分好吃。
絕美滷鵝
在潮汕,最隆重的滷味便是滷鵝。沒有一隻雞跑的出廣東,也沒有一隻獅頭鵝跑的出潮汕。
每逢節日祭祀,稍微寬裕的人家都會買一整隻鵝來做祭品。
在潮汕地區,潮汕的滷鵝店眾多,競爭激烈,不好吃的滷鵝店是開不下去的。
醬油、冰糖、桂皮、砂仁、豆蔻、八角、南姜、料酒、蒜頭、香菇……二十多種香料秘制而成的滷水,肥美的獅頭鵝在滷水裡翻滾,上色,入味。
鵝頭,鵝脖,鵝掌;鵝腸,鵝肝,鵝翅;各個斬件各有風味。肥而不膩,入口香滑。不止下飯,還能下酒。
豬腳飯,是真的香
稍帶肥肉的豬腳是最香的,一看就是滿滿的膠原蛋白
淋上特製的滷汁,簡直是最下飯的硬菜。
滷味與粿條,誰佔了誰的便宜
粿條的爽滑清淡,與滷味濃烈的香氣互相成就,才有了一碗人人稱讚的粿汁。
它可以是最豐盛的早餐,也可以是最溫暖的夜宵,從早吃到晚都不會膩。
滷汁火鍋
近年來,不僅潮汕火鍋火,滷水火鍋也漸漸火了起來。
滷水,本身帶有鹹味,食材在滷水中翻湧後撈起,不加蘸料也好吃,鹹淡適中。城君建議,鵝腸請加入必點菜單。
翻砂芋頭的甜,剛剛好
白糖加熱成糖漿,把切塊的芋頭在糖漿裡快速翻炒,直至芋塊均勻包裹上白砂糖即可出鍋
稍微冷卻後,白糖會在芋塊上結成一層糖霜,糖與芋塊的軟糯完美結合。
豆醬焗雞,必爭第一
普寧的豆醬,加上肥美的雞,在白切雞清甜的基礎上又多了幾分地道風味
每種食物,一旦蘸上普寧的豆醬,那美味絕對能提升兩個檔次。
最撫慰人心的深夜美食——砂鍋粥
砂鍋粥的精髓在於滾燙。
一切從滾燙的白粥開始,加上你想要的各種食材,其中必不可少的蟹和大蝦
冬夜裡最佳夜宵,非一缽滾燙的砂鍋粥莫屬。
朥粕糜,豬油渣也吃?
朥粕,即是熬豬油剩下的豬油渣。
豬油渣加白粥,聽起來有些黑暗,如果你想嘗試,說不定有意外驚喜!
圖/微博@馬裡奧大魚
豬肺燉橄欖
潮汕人對橄欖的愛,就像湖南人對檳榔的愛一樣。
要說狠人,那還是潮汕人夠恨,他們連青澀的青橄欖也不放過,直接用來燉湯
用青橄欖燉的豬肺湯,據說還能緩解咳嗽,潤肺清肺。
七樣羹
每年過年,潮汕人桌上幾乎都是大魚大肉的硬菜。
到了正月初七這天,反而要吃一頓蔬菜羹
去到菜市場,賣菜的阿姨早已幫你配好各種取了好意頭的蔬菜,這盆蔬菜「大雜燴」,把正月裡所有的祝願都收集在一起了。
圖/微博@愛上汕頭
燻鴨脯
潮汕人善於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發掘美食。
把事先處理過的鴨子,掛在加入了甘蔗渣的桶壁,炭燒煙燻3小時。
經過複雜繁瑣的工序,才能成就一隻地道的燻鴨。
甘蔗炭燒的燻鴨脯,肉質臘紅、鴨骨甘酥、表皮柔嫩、肥而不膩、入口甘香。蘸上梅醬或麻油,不止下飯,還是一道絕味下酒菜。
豬血湯
廣東人愛吃西洋菜。
豬血和西洋菜兩種本來並不相關的食物,搭配在一起簡直妙不可言。要是再蘸上一點魚露、胡椒粉,味道更鮮。
鹹甜之爭?不存在的
端午節吃鹹粽子還是甜粽子?
這種爭議在潮汕是不存在的,因為這裡有雙拼粽子,能滿足你的一切要求。
菜頭丸
菜頭,同上文一樣是指大白蘿蔔
加了薯粉或麵粉的蘿蔔絲捏成球狀下鍋炸,炸至金黃,菜頭丸的香氣就出來了。
澄海豬頭粽與豬肉脯
汕頭澄海的豬肉脯,出了名的肉香濃鬱。
而豬頭粽的香味比豬肉脯更濃,用料與製作也比豬肉脯更複雜。吃起來口感稍硬,但是很有嚼勁,越嚼越香。
肖米
肖米,即是潮式燒麥。
潮式肖米的餡兒,不全是肉,還加入了竹筍。葷素搭配得剛剛好,多吃幾個也不覺的肥膩。
潮汕甜品之金玉滿堂
廣東地區講究「意頭」,食物也都有著漂亮的外表與寓意美好的名字。
番薯與芋頭做成的這道美食,是潮汕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菜式,代表著金玉滿堂。
在潮汕地區找小食,街頭美食系列也不可錯過,在老市區的街角轉一轉,轉角有驚喜
水粿,學生時代的快樂
說起潮汕街頭便宜又好吃的小吃,想必是水粿了。
在小缽上蒸熟的粿,口感軟糯,淋上爆炒過的菜脯粒,簡直是人間美味。
它深受學生黨的喜愛,學生時代的快樂,就是兩塊錢水粿這麼簡單。
糖蔥薄餅,可遇不可求
在老街閒逛的時候,不經意間,就會遇到推著26寸老式大單車賣糖蔥薄餅的阿伯,刻意找尋反而尋不到
薄薄的餅皮裡裹著酥脆帶孔的麥芽糖,撒上芝麻粒,放上一根小小的芫荽,一口下去味蕾全部被打開。
相信我,流動單車上的糖蔥薄餅比街邊鋪子裡的好吃。
炒粿,無法拒絕的香味
潮州的街頭巷尾,經常能看到賣炒粿的小攤,攤前經過的人,一定會被香味吸引
用米漿製成的粿塊,煎炒後打上雞蛋撒上蔥花,外香裡嫩,不信你不嘴饞。
豬腳圈,真是個大豬蹄子
這個炸成豬蹄形狀的圈圈,名字也很有趣,就叫豬腳圈。
但實際上,裡面包裹的是豌豆和蔥花。
鴨母捻,一個頂倆湯圓
潮汕的鴨母稔跟湯圓很像。
但是個頭有兩三個湯圓那麼大,反正一碗下去,管飽。
草粿豆花,要用青花小碗吃
與糖蔥薄餅一樣,草粿與豆花也是街角的流動美食。
不同的是,賣草粿豆花的阿伯不會推著單車慢悠悠的走。
「草粿~豆花~凍草粿~ 」
悠揚的鈴鐺聲,比大喇叭還有衝擊力的吆喝聲,在你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是從你家樓下呼嘯而過,等你追出去喊阿伯。往往只能看到一個瀟灑的背影
當然也不用著急,吆喝完一圈,阿伯總會在路邊找棵最大的樹停下來,等著剛剛接收到「街頭暗號」的小饞鬼。
早些時候的豆花與草粿,一定要用舊舊的青花小碗吃,撒上薄薄的糖,就在路邊大口吸溜。吃完可記得把碗還給阿伯。
最受歡迎的小吃,當然是蠔烙
生蠔,潮汕地區又叫「水生」
烙蠔烙,要選小而肥的生活,這樣的攤出來的蠔烙又好看又好吃
一圈煎至金黃的薯粉跟雞蛋口感酥脆,加上滑嫩的生蠔,一點魚露一把芫荽,最受歡迎小吃的名號可坐穩了。
炸豆乾,外酥裡嫩的美味
記得吃的時候用筷子戳個小洞,蘸上韭菜鹽水,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都不會讓你失望。
潮式春卷
潮式春卷餡料豐富,酥脆的表皮加上滿滿的料,一口滿足。
圖/微博@大菜微博
炸粿肉的誘惑
腐皮包裹著五花肉、馬蹄、雞蛋、油豆皮,蒸熟後放涼,再下鍋炸至金黃
酥香多油的炸粿肉中,有著馬蹄的清香,很好地把炸粿肉的油膩給中和掉。
在潮汕,還有一類美食很「殺嘴」,那就是潮汕的雜鹹。
潮汕地區氣候炎熱潮溼,天氣熱的時候人容易感到食欲不振,食白粥可養胃氣、生津液。
潮白粥清淡,於是潮汕人便製作出很多雜鹹小食來配白粥食用。
橄欖菜
鹹菜
老菜脯
烏橄欖
橄欖糝
油浸鹹魚
工夫茶最佳伴侶——茶配
潮汕人愛喝茶,從早晨喝到晚上,一天下來不知道喝多少泡工夫茶。
在潮汕喝茶,最好搭配茶點。而且,潮汕的茶點大多比較甜,配上功夫茶那便剛剛好。
酥糖
綠豆糕
朥餅
甜豆
腐乳餅
落湯錢
束砂
米潤
肚臍餅
瓜冊
每一樣小食都是由最樸素的食材製作,或是花生米、糯米、又或是白糖芝麻綠豆。價格親民,容易保存,在潮汕地區流傳久遠。
有這樣豐盛的下午茶茶點,喝多幾泡工夫茶也不在話下。
甘草水果
五彩繽紛的甘草水果大拼盤,是屬於夏天的味道。
炎炎夏日,飯後來一份甘草水果,可助消化,止渴生津;又能祛痰,清燥潤肺。
炒冰花
炒冰花和刨冰有點類似,但是潮州的炒冰花多了很多的佐料,可以加入水果,綠豆、紅豆、鵪鶉蛋、芋頭絲、花生等。
一小碗滿滿當當,聽說冬天吃炒冰花也不錯哦。
海石花
海石花是熱帶海藻中的一種,是從普通珊瑚草中精選而出的枝條較大的黑褐色海藻。
潮汕人把海石花熬出的湯汁製成果凍,夏日清涼必備小吃。
清心丸
清心丸,是潮汕很受歡迎的甜湯。
沒有什麼煩悶是一碗清心丸解決不了的,炎熱的夏天,食一碗清心丸,瞬間清心(潮汕話中清心指心情舒暢)。
潮汕地區果脯類的小食、零食也很多。
可直接食用,有的也可以泡水,與蜜餞差別較大的是,潮汕果脯中鹹的比較多,有時也可做配粥小菜。
甘草橄欖
潮州三寶(老藥桔老熟地老香黃)
潮州三寶的原料分別是:桔子、佛手、黃皮。工序繁多,製成後封在瓦甕中,直至油亮漆黑。
潮州三寶是潮汕人家必備的藥用涼果,尤其是陳年的老香黃。
潮州民間流傳著「一斤百年老香黃價抵一斤黃金」的說法。
潮州三寶都以「老」字當頭,那是因為它久藏不壞、而且愈久藥效愈佳。
| 潮州接頭隨處可見賣潮州三寶的店鋪
——
看了這麼長的潮汕美食清單,最吸引你的是哪種?
在最後,城君想說,潮汕魅力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前往,其實不僅僅因為美食,這裡的傳統,同樣不可忽視。
自古以來,潮汕人的宗族意識強。
在這裡,至今保留著當地的傳統文化和飲食習慣,就連街道,也依然維持著幾百年前的模樣。
這使得潮汕人在懂吃、會吃、愛吃的廣東人裡都顯得獨樹一幟。
如果來到廣東,只選一處地方吃,城君比較建議來到潮汕。
在這裡,你能體會到的不僅僅是美味,更是一場舌尖上的傳統與文化之旅。
趕緊收下城君的這份潮汕美食清單,去到潮汕,敞開肚皮吃吧。
潮汕地區的朋友若還有什麼推薦,也十分歡迎在下方評論。
參考資料:
《圓桌派》第二季二十二期。
版權聲明: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君
· END ·
商務合作
微信/電話:18924344262 城城
電商合作
微信/電話:13688913816 Mia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