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CP和CPK就儘量多的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讓大家更簡單的了解CP和CPK。
今天會用一道菜開始,一個倒車入庫的例子深入,然後簡單講一下CP和CPK的公式,最後還是以一道菜結束。
一道菜的例子開始
北京市朝陽區有兩個餐館,餐館 A 和餐館B ,都有一道菜,香辣土豆片。A餐館,香辣土豆片深的食客喜歡,成為了餐館的招牌菜。B餐館,香辣土豆片普普通通,點的人都很少。
B餐館的老闆就很不爽,為什麼同樣是香辣土豆片,你會比我們做的好吃。然後就開始拼命的找原因。首先調查原材料,發現和A餐館是一個菜市場的一個店子買的土豆,連配料也是一個店子。那是主廚手藝問題麼,給他挖過來,高薪挖角,還是做不出A的味道。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實在沒辦法,B餐館老闆就派了臥底過去A餐館,臥底最後給了個反饋,說A餐館配菜工土豆片切的特別均勻,基本差不多厚度。B餐館老闆再一看自己餐館的配菜工,土豆切的厚的厚,博的薄,完全沒有規律。大家應該知道,這個土豆片的厚度,在炒菜的時候會影響你的口感和均勻度。
B餐館老闆就立馬安排內應測了一下A餐館的土豆片厚度,也測了一下自己餐館的土豆片厚度。這期間也聽說了A餐館還給土豆片定了一個規格2.40-3.0mm,結果說明一切。大家看一下,A餐館基本上是在2.7mm左右,B餐館呢1mm的,3mm的,5mm的,啥都有。
大家看這個數據第一感覺,是不是感覺B餐館的配菜工切土豆太不穩定了。B餐館老闆長出一口氣。終於找到原因了,配菜工開除。一個穩定的配菜工會切出符合要求的厚度波動不大的土豆。
接下來再講個在車庫停車的例子
這個例子也非常簡單。就是怎麼能安全的停車。下面簡單畫了一張圖。
那怎麼著才能更安全的停車呢,我想到第一點車庫比車大很多,第二個就是往裡停的時候你得停正。
我們把車庫寬設為A米,車寬設為B米。然後這裡定義了兩個指標:
車庫能裝幾輛車:A/B 定義為CP車輛停得正不正:定義為CPK
那麼在統計學上,CP和CPK怎麼算的呢。
CP就是能停幾輛車,當然做統計學裡的CP叫製程精密度,完全不用管他。大家就記著CP就是能停幾輛車。那在統計學上怎麼算CP的呢。還是車庫的寬度比上車的寬度,CP=USL-LSL/6西格瑪。CP越大能停的車越多。
接下來再說一下CPK,CPK就是車停得正不正,在統計學裡的CPK叫製程能力指數,完全不用管他,大家就記著CPK就是車停得正不正。那統計學上怎麼算CPK呢。Min(a,b)/3。CPK越大,車停的越正。
對於CPK值,平時我們用太友CPK這個免費工具就可以,一鍵分析,減少人工計算這些繁瑣工作。
講完了停車入庫和CP和CPK的概念,那接下來我們再完成我們一道菜的例子。
從統計學的角度去看看A餐館的配菜工,和B餐館的配菜工的切土豆片這個過程的穩定性。我們用太友CPK工具把那個土豆片的厚度數據算了一下。
A餐館配菜工: CP=1.00, cpk=0.97
B 餐館配菜工:CP=0.10,CPK=-0.06.
在這裡我們得為B餐館老闆鼓個掌,開除配菜工真是個英明的決定。
好的,今天的主要的分享就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