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認知力的學習筆記

2021-03-01 Ash一說

第一課:信息篩選:如何從信息洪流中獲取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第二課:明智決策:如何跳出認知偏誤,做出理性決策

第三課:思維升級:如何突破慣性思維模式,發現更多可能

第一課:信息篩選

1、 我們如何從外部獲取信息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很多信息,但是很多信息被遺忘或者忽略了;通過學習獲取了很多信息,但是使用的時候卻想不起來;每天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了大量信息,卻不知道是否有用。

人類無時不刻不在獲取信息,這些信息不但是我們感知認識世界的材料,而且會被我們加工後存儲記憶,成為以後做出判斷的決策依據。

人類處理信息的過程:知覺 ——> 記憶 ——> 思考 ——> 行為

知覺: 就是我們的感知系統,聽到的看到到等等,這是我們最底層的信息感知系統(好比input的過程);

記憶:在感知到信息後,可以選擇忘記,如果忘記了,那就沒有後面的然後。所以在感知信息後,我們需要記住,把信息存儲在大腦裡,作為以後思考和判斷的材料(好比數據的預處理過程);

思考:思考就是找出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建立我們自己的思考模型(好比fitting的過程)。

行為:不但指具體的行為,還包括廣義上的判斷,決策等心理行為。本質上就是利用思維模型來處理和判斷的過程(好比predict過程)

五感,是我們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感覺,我們叫外部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

感覺與知覺的區別:感覺僅僅是指上述的感覺器官感受到了這些刺激,而這些刺激中真正被大腦接收,認知到的才可以稱為知覺;

輸入輸出:信息的獲取和表現

無論是人還是其他生物,在感受到外界刺激後,都會針對這些刺激做出反饋,包括:不經過大腦處理的植物性反饋,以及經過大腦處理的反饋;

經過大腦處理的反饋又分為:基於本能、情感、生理欲望的低級反饋,以及基於思考、意識的高級反饋。而後者只有靈長類動物可以做到;

人類的反饋包括了以上所有的形式。從單純的條件反射到處於情感的行動,再到理性的邏輯思考下做出的判斷,這些反饋都可以成為行為。而行為則是人類的認知系統輸出信息的表現形式。

2、 我們如何進行信息篩選

面對海量的知覺輸入,人腦不可能照單全收,所以註定是絕大部分的感知會被遺忘,少量的信息經過篩選後,被我們記住。

信息篩選的三個層次:

無意識。知覺系統的自動處理,無法意識到。比如對絕大多數視覺信息的忽略;

潛意識。經驗,習慣,長期記憶,一般意識不到。比如通過學習和適應引發的篩選範圍變化;

有意識。基於思考或者感情的具體判斷,有意識的篩選。比如主動的信息篩選;

在我們所有的認知系統獲取的信息量當中,經由視覺系統獲取的高達87%。

在視覺信息的獲取過程中,我們即使可以正確的認知一個視覺場景中的重要部分,或者理解視覺場景的整體概念,但是很難認知到這個場景的每個細節。我們會不由自主關注焦點部分,自動的忽略其他部分。

在有意識的信息篩選中,比較重要的是決定篩選信息的標準。通過篩選標準的指定,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注意等方式影響無意識的信息篩選。

3、 如何判斷是否真正獲取了信息

記憶的三個步驟:

編碼(學習):將獲取的信息符號化以便進行存儲——編碼失敗則無法進行存儲;

存儲(保持):將符號化後的信息存儲於大腦——存儲失敗則無法進行讀取,

檢索(讀取):將存儲於大腦的信息調出,用於再現、思考或者表達等——否則無法回憶;

記憶的分類:

短期記憶

長期記憶

陳述性記憶:可以陳述出來的記憶,包括:

非陳述記憶:也可以分為兩種:

如何做到更好的記憶:

4、 如何判斷獲取到的信息是否有價值

判斷信息價值的原則:

思考的快與慢——學會兩個系統衡量信息價值

思維系統

說明

優點

缺點

快思考(系統1)

通過感覺(直覺)、情感、記憶、經驗做出的判斷

判斷速度快

適合應急處理

認知負荷量較小

容易被激活

容易受到認知偏誤影響

說服力較差

慢思考(系統2)

通過注意、理性思考和分析做出的判斷

合理性高(不容易出錯)

容易貫徹落實(引發行為)

容易被記憶

判斷速度慢

認知負荷量大

不容易被激活(惰性)

信息社會價值的三個層次

個人層次。一個人的喜好、成長發展等價值標準判斷信息;

群體層次。以個人所處的小群體的價值標準判斷信息價值;比如,對部門,對公司有利的信息;

第三層次。群體外層次/社會層次,符合社會共通價值標準的信息;比如各種正能量等;

第二課:明智決策

1、 非理性的認知偏誤都有哪些

認知偏誤,指我們的認知與現實有差別,但是我們卻感覺不到,或者以為我們是對的。

將錯就錯——可以被利用的認知偏誤

2、 為什麼會發生認知偏誤

3、 如何跳出認知偏誤,做出理性決策(個人)

啟發法——快捷高效的思考方式

善用啟發法

定錨與調整。定錨是指人們會把一開始得到的信息作為標準(錨點)進行判斷;

正向的利用定錨作用。由於我們容易受到錨點的影響,所以需要小心的處理首次接觸的信息,避免錯誤和誤解。同時,也需要不斷的調整我們的錨點,一避免被首次的錨定所約制;

反向的利用錨定。可以利用在談判中,利用錨點效應,把對方的思考錨定在有利於我們的地方;

4、 如何跳出認知偏誤,做出理性決策(團隊)

群體的力量真的大於個人嗎?

你相信集思廣益嗎?

三個臭皮匠真的能頂諸葛亮嗎?

群策略是不是一定比個人的判斷更加有效率呢?

群決策是什麼?

群決策是人類社會性行為的一種(群行為),指群體進行的思考和判斷行為。相對於個人的判斷決策,群體決策是更加全面和理性的一種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基本正確的;從另一方面來說,群體決策也會導致決策成功的平均化,一般化,會埋沒高水平決策;

頭腦風暴

在頭腦風暴的過程中不做結論性的判斷;(禁止結論)

鼓勵任何想法,包括不切實際的;(自由奔放)

相比於質量,更加重視想法的數量;(數量優先)

可以將彼此的想法結合,改進發展;(結合改善)

群體極化

群體迷思

多元無知

旁觀者效應

第三課:思維升級

1、 我有慣性思維嗎

慣性思維是指人們習慣性的按照已有的思路和方式來思考問題,慣性思維是一種典型的「快思考」;

慣性思維的缺點

忽視新情況和細節,影響思考效果和準確性;

慣性思維一般很難產生創新;

慣性思維即使錯誤也很難被自己發現(確認偏誤);

慣性思維的方式其泛用性較低;

慣性思維的優點:

快速高效;

認知負荷小;

迴避責任和危險;

可以較容易說服別人,因為以前都是這樣做的;

《思考,快與慢》:我們的認知系統,包括思考,其實是很懶惰的。但凡可以用「快思考」解決的問題,我們一般不會主動使用「慢思考」,這其實是我們習慣使用慣性思維的主要原因;

思考的4個過程

思考過程

說明

分析

把事件分解為各個部分,或者各個屬性

綜合

分析的逆過程,把事件的各個部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抽象

把多個事物的共通部分抽取出來,並捨棄他們之間不一致的部分;

概括

以比較作為前提,比較多個事物之間的相同或不同之處,並進行歸納;

慣性行動

2、 慣性思維的敵人有哪些

批判性思維

邏輯思維

方法論

應用場面

說明

MECE法則

將事件分類

MEMC: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其實就是數學上的正交分解原則;

邏輯樹

問題的分析和整理

將複雜的整體問題分析為樹狀結構,類似思維導圖

框架分析

具體的問題分析工具

針對特定問題的各類分析框架:比如3C法則,SWOT分析,4P分析等等

逆向思維

3、 如何通過後設認知訓練減少思維慣性

後設認知: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審視。也被稱為元認知,也就是「認知的認知」;

後設認知是對我們精神世界的一種自我審視,從審視到把握,再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或者和思維過程,從而避免慣性思維,以及其他認知偏誤帶來的負面影響,升級我們的思維。

如何做後設認知的訓練:

睡前冥想,回顧和審視

內省法

後設認知法也可以在個體之間進行,做相互的審視;

4、 如何獲得創新思維

原課程講這裡講的不好,我說幾點。

    大名鼎鼎的第一性原理,是創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有的問題解決方案,都應該從問題的最根本發起(即第一性),不要依賴其他已有的假設,已有的方案,要重新審視對問題的定義,重新梳理解決問題的途徑。

    TRIZ開創性的提出了要從問題的難點出發,而且是最難的點出發,分析這些難點產生的約束到底來自哪裡,通過不同維度和層級的資源投入,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意義上來說,問題所在之處,就是創新孕育之所。

    大師唐納德的書,詳細的介紹了從問題的定義出發,先明確問題,明確是誰的問題,是那個層次的問題,只要明確了問題,解決辦法也就有了一大半。確實,在我們日常工作中,之所以存在許多糾結的問題,往往就是沒有把它定義清楚導致的。或者是上級的問題,讓下級去處理,只會越忙越亂。

    彼得帝爾,也是我們老闆喜歡說的一個詞:顛覆性創新。意思是思考解決方案的時候,在設計之初就要求顛覆性的創新,要麼是性能10x以上,要麼是價錢1/10,再要麼是顛覆性的實現方案。不盲從主流的方案,不做無意義的基於他人的小步迭代。做即是顛覆性的,前所未有的。

    類似於類比思維,要從多個維度,不同的實現方案之間交互的尋找靈感。比如光機電數,一般是用電解決的問題,能夠光電一體化來解決,或者用單純的光來解決。

相關焦點

  • 學習筆記 | 認知、元認知、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
    學習筆記 | 認知、元認知、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 01 --認知弗拉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個體關於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它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的認知。對於比較複雜的課文學習,精細加工策略有說出大意、總結、建立類比、用自己的話做筆記、解釋、提問以及回答問題等。3、組織策略組織策略是將經過精加工提煉出來的知識點加以構造,形成知識結構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 關於認知負荷的筆記
    :完成某項任務對認知系統造成的負荷**##### 認知負荷種類:- 內在認知負荷:由學習材料或學習任務的難度水平帶來的負荷——當學習材料或者學習任務中的元素關聯交互程度很高時,內在認知負荷就處於高水平。
  • 認知語言學、語義學學習筆記(一)
    語言認知研究和語義學是我最近在教學之外的自學內容,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記錄的整理,能夠幫助自己對語言教學、語言認知、語義學等方面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
  • 從這本書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百分百擁有學習力的人《認知覺醒》
    如果你想學習,卻總是缺乏耐心、急於求成?如果你想努力,卻總是拼搏毅力、咬牙死撐?如果你想精進,卻總是頻頻受阻、迷茫無助?若你也位列其中,這本書《認知覺醒》可以幫助你擺脫困境,實現從這一刻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100%擁有學習力的人!
  • 《認知天性》讀書筆記一
    最近一年時間我在探索高效課堂模式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提高學習效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感受:很少有講座、培訓告訴我們一些學習的細節,例如如何聽寫、記筆記更加高效。好的學習習慣對全科的學習都是有益的,如果教師沒有教授科學、高效的學習方式,那部分學生每天都在用他們慣有的學習方式,該是多麼地低效呢!偶然在樊登讀書會排行榜上看到這本書,心想腦洞也推薦過,肯定是值得一聽的。
  • 教師資格證筆記:學習心理——學習動機、遷移和策略
    教師資格證筆記:學習心理——學習動機、遷移和策略教學高頻考點1.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奧蘇貝爾將動機分為:(1)認知內驅力,是最重要而穩定的動機;(2)自我提高內驅力; (3)附屬內驅力,為了獲得長者的讚許或認可。在兒童早期,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
  • 教你一招提升寶寶學習力、認知力
    今天咱就來教寶媽一招,怎樣提升寶寶整體學習力和認知力,幫助寶寶開口說話。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高質量的遊戲對寶寶的認知發展、社會情緒發展、語言發展和動作發展等多方面都有促進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我們的寶寶變得更聰明,更擅長學習。那麼如何為寶寶提供高質量的遊戲呢?手機行不行?手機是萬萬不行的。最好的選擇是跟寶寶一起去看遊戲書。遊戲書的特點是不貴,而且還對。不貴,是對比早教中心。
  • 《認知覺醒》讀書筆記
    《認知覺醒》第四章讀摘筆記上一章內容主講什麼是元認知,怎樣運用元認知掌握方向舵,進而主動控制生命之船的航向
  • 【認知學習:關於學習的認知心理學】
    這一觀點受到認知心理學家的挑戰。認為學習並不總會立即顯現在行為中,可以只反映在心理活動中。下面我們看看他們提出反駁的兩個典型的內在心理過程中發生的學習類型:頓悟學習和觀察學習。頓悟學習來源於主題學家柯勒對於黑猩猩的研究觀察,他證明黑猩猩不只是通過試錯這種行為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還能夠將之前學到的簡單反應結合起來,出現「靈光閃現」的情況。
  • 生活 | 讀書筆記 《認知天性》
    在看認知天性的過程當中我時常在想,如果這本書在我初高中的時候就讓我接觸到,我會不會覺得醍醐灌頂,改變自己的學習模式?雖然不能確定,但是感覺很大概率上還是不會改變,因為不認同,或者說不完全信任。同時我也知道,在當時同班的同學裡面,就已經有人是帶著這種認知模式進行學習了,即使我們經歷的是同樣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環境。但是好在,我自己到現在的經歷也認證了書裡的理論,認知是在不斷發展的。
  • 關於「學習」的3種正確認知,提高學習能力
    >二、關於學習的3種認知關於學習,方式有很多,但首先需要認知3個地方,即「時間」、「效率」和「內容」。時間分配有很多人總是說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去學習。又或者在進行學習或閱讀過程中,總是容易被幹擾,無法有效學習。這些情況,大部分是對日常生活沒有進行有效的時間分配。結合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狀態而言,可以分為碎片化時間和塊狀化時間。
  • 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認知天性
    說點嚴肅的,《認知天性》這本書講述的是如何有效學習,其理論來自於11位認知心理學家的長期研究、統計分析,最終才凝結出了本書中的認知規律。亨利·羅迪格三世: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心理學教授,曾任美國心理科學學會主席,人類學習和記憶領域專家。馬克·麥克丹尼爾: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心理學教授,整合認知學習教育中心主任。他研究的一個重要主題是研究導致記憶和學習失敗的因素和過程。本書精華做一個小調查,你在閱讀和學習的時候是採用什麼方法來記憶的呢?
  • 《認知天性》讀書筆記
    這本書告訴我們,如果你在書上記特別多的筆記,畫特別多的線條,你的大腦就不去記它了,就已經忘記了。我們的天性以為,我們努力地記筆記,我們多重複幾遍,多背幾遍,似乎能夠記得住,但事實上不是。這本書能夠解決孩子們學習的問題,因為他能夠讓我們的孩子解決記不住的問題,能夠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更加輕鬆,更加科學,並且很快能掌握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繫,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習成績。
  • 關於「學習」的筆記
    關於學習 的筆記 潘復生 一 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通過培養訓練或實踐而獲得的經驗,並由經驗積累而引起的比較持久的心理行為變化的過程。是個體以心理變化適應環境變化,即個體經驗的獲得和積累。關於學習的定義,威爾森、庫柏、杜威等都有精闢論述。社會學習論創始人阿柏特·班杜拉則強調學習是由社會環境、人、行為三種變量的交互作用決定。
  • 《好好學習》掌握學習管理和底層認知,提升高效學習力
    一、學習上沒有得到知識提升,是因為缺少知識管理的認知。很多大家在學習上不斷地嘗試很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如果沒有知識管理的認知,學再多的知識,無法運用在現實生活中,那麼學習上顯然無效。 知識管理是通過對外信息進行加工,提高我們改變認知或者行動的速度。在知識管理認知分為三個維度: 第一個是數據管理的維度。
  • 《嬰幼兒超級認知力》:難以比劃的空間認知力,要帶著孩子這樣玩
    眾所周知,女生的空間感跟男生相比稍顯弱勢,很容易發生認知障礙的問題。其實,在嬰童兒時期,家長們需要帶領孩子們去學習空間認知力,但是如何讓孩子們掌握空間認知力,成為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海豚出版社出版的歪歪兔出品《嬰幼兒超級認知力:空間大冒險》讓人眼前一亮,它用遊戲的形式給孩子們展示空間認知力,讓孩子們在邊玩邊學中輕鬆掌握。
  • 《如何學習》:刷新認知,讓職場升職升學歷的目標更快實現
    大家在日常的學習和閱讀中可以應用這種方法來選擇書籍,這樣的發散連結性更強,閱讀效果會更好。我覺得這本書對於一些需要考試的人來說,幫助應該會很大,尤其是一些職場人士,想要通過考試獲取職場證書或者提升學歷,推薦您看這本《如何學習》或者收藏我分享的筆記。
  • 如何真正提升孩子學習力?「執行動能」了解一下
    正是因為執行功能的重要性,樂學前沿研發了「 學習力提升」執行功能小組課程,並將於今年9月首次推出。近期,我們將分享一系列關於執行功能的文章,在文章中我們會分析不同技能對孩子整體學習能力的影響。班級設置10人小班授課語言中英文授課04|課程模塊MODULE 01 進入學習力的世界(包含2節家長課程,及學生工作坊
  • 「學習方法系列」提升你認知力的不二法則
    1.一些廢話認知力,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東西,對於每件事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看的深,而深度又是無限的,所以來說,認知這個東西是永無止境的。比如《學習方法系列》就是為了想提高大家在學習、生活中的效率等,而專門提供一點點微薄之力。有的人看了感覺收穫不多,但是有的人實踐感悟後,加上自己的思考,可能會有很大的幫助。
  • 【教師資格證】筆記 | 學習心理——學習動機、遷移和策略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2. 奧蘇貝爾將動機分為:(1)認知內驅力,是最重要而穩定的動機;(2)自我提高內驅力; (3)附屬內驅力,為了獲得長者的讚許或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