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春節假期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臨近年關,疫情反覆,不少學校和單位可能都會提前放假,不能出去浪的日子,不如就宅在家裡看書吧。
今年春節,你有什麼想讀的書嗎?如果暫時沒有想好,不如看看這篇文章。
我一直用豆瓣記錄每年的閱讀、寫作和觀影看劇的數據。2020年,我在豆瓣上總共標記了138本書,不過因為要陪伴小朋友有閱讀,有大部分都是繪本。繪本以外的書大約讀了50本,從中挑選了十本,作為我的年度私人閱讀十佳,推薦給你們。
1.《血疫》
去年年初,新冠病毒剛剛開始傳播時,很多人都不以為然,覺得病毒離自己很遙遠。而如今,病毒早已遍布全球。因為,遍布全球的航空線路早已將世界上的所有城市連成一張網,病毒可以乘著飛機在24小時內抵達地球上的任何城市。
《血疫》是一部描寫的是伊波拉緣起的非虛構經典作品,書中的一段話讓我久久無法釋懷:
從一定意義上說,地球正在啟動對人類的免疫反應。它開始對人類這種寄生生物做出反應,人類的泛濫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壞死點遍布全球,歐洲、日本和美國猶如癌症的爛肉,擠滿了不停複製的靈長類動物,人類群落無限擴張和蔓延,很可能會給生物圈帶來大滅絕。
2.《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是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麥家時隔八年之後推出的長篇小說。即使你沒有聽說過麥家,也一定聽說過他的作品《解密》、《暗算》和《風聲》,他被譽為「中國諜戰之父」,多次獲得國內外重大文學獎項。
花了六個小時讀完了這本《人生海海》,看到最後,那個背負了一身故事浮沉了一生的上校在昏迷中死去,我的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惆悵。 書中的每一個人,都有過貪心和私慾。只有上校,始終坦蕩如同孩童。這個世界卻從來沒有善待過他。
3.《生吞》
《生吞》是東北本土作家鄭執的長篇懸疑小說。故事的開篇,就是一個十七歲少女全身赤裸被棄屍於「鬼樓」前的雪坑裡。十年後,又一具年輕女屍在同一個雪坑內被發現,作案手段相同。
光是這個開頭,就已足夠精彩,吸引著我一口氣讀完。有人說這個故事有《白夜行》的影子,我倒覺得,在《白夜行》裡,雪穗和亮司的關係是共生;而《生吞》裡,秦理是為了復仇。
「為了照亮她的生命,你將自己付之一炬。」
4.《秋園》
故事的開始,五歲的秋園不諳世事、天真可愛,和父母兄弟生活在中原腹地的洛陽,喜歡在雨後的屋簷下光腳踩水,還不知道命運為她準備了什麼樣的磨難;
故事的結尾,秋園八十八歲,依然會為外孫女沒能看到山崖上怒放的杜鵑花而感到惋惜,最後終老於湖南。 這中間,八十多年的光陰,僅僅用一句話來概括——「一生嘗盡酸甜苦辣,終落得如此下場。」
中國漫長的歷史上,曾有過多少像秋園這樣平凡普通的女性?她們善良一生,隱忍一生,奉獻一生,在不可抗拒的命運之力下,拼盡全力也只為了活下去,而她們身上的韌性又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什麼時候,女性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能夠活得舒展而自由呢?
5.《頓悟的時刻》
2020年讀到的關於寫作和閱讀的書籍中,這本《頓悟的時刻》大概是其中最通透的一本。
《頓悟的時刻》是張悅然的首部文學評論集,它是張悅然小說創作之外的另一種寫作嘗試。對於既是讀者又是創作者的張悅然而言,她在文學之路上的「頓悟」,既包含了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的和作者的靈魂契合,又包含了自己在創作過程中所領悟到的方法和技巧。
在創作過程中,「頓悟」不是刻意安排的,而是要從主人公的處境出發,為他搭建一個複雜的精神世界,進而引導讀者從個體的精神世界延伸到更為廣大的深邃空間,與作者達成某種心靈默契。這種「精神世界被照亮的時刻」,就是頓悟的時刻。
6.《歐麗娟品讀古詩詞》
知道歐麗娟教授,是從她的《大觀紅樓》開始。無論是講課還是著述,歐麗娟教授都給人一種溫柔而有力量的感覺,除了研究《紅樓夢》,她也研究唐詩和中國文學史,曾開設詩詞公開課,這套《歐麗娟品讀古詩詞》就是在公開課講稿的基礎上編著而成。
歐麗娟教授在這套書中詳細解讀了四十多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人,從神話的誕生開始,經過四言詩、五言詩到七言詩,從先秦跨越到唐宋,幫助我們釐清了不少一直以來對詩歌的誤讀和偏見,更幫助我們從更人性的角度去了解詩人和詩歌背後的故事。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幸好還有那些偉大的詩人,為我們留下了這麼多美妙的詩歌,無論現實有多沉重,都不要忘了詩和遠方。
7.《永恆少年:我們為何拒絕長大?》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是公認最傑出的榮格繼承者,一生致力於發展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在《永恆少年》中,她以法國成人童話《小王子》、神秘小說《無空間王國》為文本,詳細說明永恆少年的來龍去脈,解讀了永恆少年的心理與人生困境,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其實,很多「媽寶」可能並不是真的想做「媽寶」,而是成長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和青春情結作別。讀完這本書,或許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類人,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嘲諷。 如果你發現自己是個「媽寶」,怎麼自救?榮格三字真言——去工作。 但是,不要選擇你熱愛的工作,而要用那些你不得不調動自制力去堅持的工作。
8.《100個工作基本》
進入後疫情時代,無論是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手,都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提高自己抵禦風險的能力?
這本《100個工作基本》就很適合職場人士。它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生活美學家松浦彌太郎和他的創業夥伴野尻哲也。和他之前的書類似,《100個工作基本》也是以箴言的形式將200條「基本」集錄出來,每一條「基本」都附有一段簡潔質樸的解讀文字。而這200條基本,囊括了職場和工作的各個方面,不止能為職場新人提供指導,更能為身處逆境的職場老手加油打氣。
常聽人說,「努力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似乎,工作只是謀生的一個手段,努力工作賺錢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生活,很少有人會覺得工作是一件能給自己帶來愉悅的事。因為他們無法從工作中獲得價值和意義。
松浦彌太郎認為,「工作的本質就是幫助他人」。如果你的工作不能滿足他人的需求、為他人提供價值,你就很難對它保持持續的熱情,更無法在其中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9.《藝術遊戲力》
眼看著春節假期即將到來,今年的假期仍然不適合出門聚會,如果你已為人父母,如何在家和孩子愉快地消磨時光而不是雞飛狗跳?這本《藝術遊戲力》值得推薦,它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家庭藝術啟蒙的書籍,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而是給你展示豐富的案例和各種有趣的遊戲。
在我的童年,「藝術」是缺席的,因為我的父輩認為音樂、美術、體育這些都是無用的,我只需要好好學習語文和數學。 長大之後,我成了一個「審美力嚴重缺乏」的人,說是「審美黑洞」都不為過。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為像我這樣對「美」沒有感知的人。 看完這本書,我就開始了和孩子的每日塗鴉,很減壓,也很溫馨。
10.《納悶集》
最後,推薦一本輕鬆的漫畫集吧,來自匡扶的《納悶集》。
我很喜歡看匡扶的漫畫,確切地說,應該稱之為圖像小說,因為他不是一幅一幅孤立的圖畫,而是連貫成一個個溫柔的、治癒的、幽默的、啼笑皆非的故事。
在匡扶的故事裡,主角都是生活裡的普通人,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固執的堅持,也可能會在某個時刻選擇脫離慣常的生活軌道,去體驗不同的人生。 無論滾燙還是熱烈,平淡還是安穩,都是不可重來的人生。
希望這些書能夠幫你度過一個充實而寧靜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