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國/歐洲/印度的3D列印法規對比研究

2021-01-0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國/美國/歐洲/印度的3D列印法規對比研究

  有一個來自印度的法律研究員,寫了一篇《中國/美國/歐洲/印度的3D列印法規》,文章認為,中國的醫療3D列印政策法規最領先。

  下文作者:Ambika Khanna,Gateway House國際法研究方案高級研究員,來自印度

  3D列印(3DP)作為一項重要的新興技術,在過去的十年中備受關注。製藥、生物醫藥、航空和汽車等行業都迅速採用了3D列印技術。中國航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印度的ISRO等航天機構已經在太空飛行器中使用3D列印部件。它的使用變得如此普遍,預計3D列印行業將從2018年的99億美元大幅增長到2025年的429億美元。

  然而,儘管3D列印潛力巨大,但目前全球還比較少關於3D列印的政策。特別在印度等國家,幾乎沒有監管;但在一些國家,監管只圍繞著醫療器械等單一行業。現在,各行各業和全世界都在用3D列印來定義技術的未來,政府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對3D列印的整體監管上。不同國家對3D列印技術的應用處於不同的階段,各領域之間差異很大。

  在3D列印的實施和監管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和歐盟。中國一直在大力發展3D列印市場和管理條例。2017年,制定了3D列印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然後,中國食品藥監局,發布了包括定製化增材製造生產的醫療器械在內的3D列印醫療器械監管和註冊指南。此後,中國又發布了多個針對不同3D列印醫療器械的指南,包括2020年3D列印人工椎體和髖臼杯的技術指南。

  美國政府也在緊跟步伐。2017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發布了增材製造的醫療設備指南,包括對增材製造部件或增材製造設備進行測試的建議。在航空航天行業,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已經制定了為期八年的增材製造路線圖,這個路線圖將涵蓋製造和認證政策。FAA還批准了商用發動機3D列印部件的製造。美國通過向國會提交多項法案,試圖遏制和控制3D列印搶支的濫用。然而,這些都還沒有見效。

  歐盟對使用3D列印製造醫療設備有專門的立法。在COVID-19期間,它發布了關於使用3D列印提供COVID-19救助的特別指南。事實上,疫情加速了對3D列印的重視和實施。2020年3月,義大利一家初創企業Issinova利用3D列印製造呼吸閥,迅速滿足一家醫院因需求暴增而出現的供應短缺。這些產品是根據歐盟COVID-19指南為3D列印醫療設備製造的。美國的FDA允許3D列印製造呼吸機管和其他配件。英國也是如此。

  隨著3D列印將主導未來製造業的發展,標準化是一個關鍵問題。因此,國際標準組織(ISO)目前正在制定3D列印的標準:IEC CD 23510.ASTM國際組織和ISO在2016年成立了一個工作組,這個工作組一直在推薦增材製造的標準。它建立了一個關於3D列印的框架,稱為增材製造標準結構。ISO已經有各種關於增材製造的標準,其中一些標準已經制定,而另一些標準正在制定中。

  印度的定位是什麼?僅有馬哈拉施特拉邦和拉賈斯坦邦兩個邦在其產業政策中認識到智能製造的重要性,卻沒有為智能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3D列印提供所需的政策指引。2019年國家電子政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促進包括增材製造在內的新興技術領域的研發和創業。然而,國內製造業還沒有充分發揮3DP的潛力。

  目前,印度只有一些特定行業的法律,如在醫藥領域,可以解釋為包括3D列印。在3D列印應用最多的醫療/製藥領域,3D列印的對象包括:

  a) 人體的解剖元素(器官、骨骼、腺體等)。

  b)藥理、免疫或代謝性質的(如藥片、膠囊等藥品)。

  (c) 輔助治療、監測、緩解等的(如呼吸機、掃描機、鑷子、手術刀等醫療器械、防護用具等)。

  印度1940年的《藥品和化妝品法》並沒有明確包含此類3D列印物品,但衛生和家庭福利部在2020年2月擴大了該法中 「藥品 」的定義,將功能為診斷、預防或治療疾病的器具納入其中。然而,這項立法對3D列印設備的適用性尚不明確。

  同樣,雖然1994年的《人體器官和組織移植法》處理的是來自個人捐贈者的器官移植,但移植3D列印器官/腺體超出了該立法的範圍。這些法律必須進行修改,將3D列印設備和器官納入其中,或者為這些設備和器官制定單獨的政策指南。

  COVID-19的大流行肯定會促進3D列印的使用。任何被發現的救治材料、治療方法或預防疫苗或藥物都可以利用3D列印迅速投入大規模生產。

  這對印度來說是一個機會,可以考慮制定一個關於3D列印的全面政策,甚至是3D列印應該遵循的原則。它可以成為全球指導方針的典範。全面的政策應該解決以下問題。

  a)3D印表機和掃描儀的購買。

  b)使用3D印表機的製造工藝。

  c)輸入材料和最終產品的質量。

  d)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數字文件的分類,以及它是商品還是服務,這將決定其銷售、分銷和稅收。

  e)產品銷售和分銷,包括中介責任。

  f)企業的管理機構和單一窗口審批。

  g)標準化。

  i) 3D列印應明確納入印度標準局(BIS)旗下,BIS是印度的節點標準機構,是BIS對列印廠的強制註冊計劃。

  ii) BIS應考慮為3D列印中使用的輸入單元建立單獨的標準,以及最終產品的標準。

  iii)中央藥品標準控制組織負責制定印度生產和進口藥品的標準,應該制定3D列印醫療器械和藥品的標準。

  政策和標準將為印度3D列印的規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框架,但政府需要為採用3D列印的企業提供財政和稅收優惠來補充這種動力。有一些例子可以效仿,例如,澳大利亞為了促進包括3D列印在內的先進位造業,建立了一個生態系統,其中包括不同的基金,用於新興科技公司的研發和資本投資,以及支持該領域新企業的創新實驗室。最近,印度宣布對電子製造業和國內的醫療設備和藥品製造實行與生產掛鈎的激勵措施。政府也在考慮為其他行業如汽車零部件等制定類似的計劃。這樣的激勵措施應該被考慮用於3D列印。

  隨著印度越來越注重自力更生,3D列印可以改變遊戲規則,特別是在印度嚴重依賴中國等國家的原材料或最終產品的關鍵行業。電子、製藥、航空或國防等部門,只要重視並明確3D列印的政策,都可以在國內發展,對經濟有巨大的好處。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中國3d列印行業現狀調查研究及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報告(2020版)
    國內3d列印產業與歐洲、美國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解決應用渠道問題刻不容緩。**年全球3d列印市場規模約40億美元,相比**年增長翻了一番。其大體分布概況是國內所佔份額約3億美元,歐洲約10億美元,美國約15億美元。從數據上看來,國內企業在全球市場中佔據著較小的份額,數據的背後則隱藏著更多的現實真相。未來**-**年將是3d列印技術最為關鍵的發展機遇期。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3d列印房子的弊端   我國的3d列印房屋比國外起步晚,技術水平也不高,因此存在很多問題。那麼3d列印房屋的缺點有哪些呢?什麼是3d列印房屋呢?下邊就跟隨小編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根據列印適性,生產率,材料特性,效果參數和印表機制評估每種技術。   研究人員研究的第一種方法是基於擠出技術的3D列印,與熔融沉積成型(FDM)類似,不同之處在於起始材料可以是固體或糊狀。用這種方法列印的食品的例子是麵糊,肉醬和奶酪。研究人員指出了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的其他幾項研究,包括專注於3D列印糖餅乾,檸檬汁凝膠,魚糜凝膠和巧克力的研究。
  • 當3D列印槍枝泛濫 你的安全誰來負責?(全文)_3D印表機_辦公列印...
    顯然3D手槍列印信息已經在網上廣泛傳播。最初大部分下載量發生在西班牙國家,接著是美國、巴西、德國和英國。此事引起了當時正在推動控槍法案的歐巴馬政府注意。2013年5月9日,美國國務院國防貿易法規監管辦公室強令Cody Wilson將其「3D列印槍枝」的設計圖從網上刪除。
  • 世界上第一塊3d列印的純素牛排問世,預計很快登陸歐洲餐館
    就在你覺得2020年不會更玄幻的時候,一家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塊3d列印的素食牛排。據《Metro》新聞網2020年6月30日報導,以色列的一家公司近日推出了一種名為「Alt-Steak」的另類牛排,這種牛排可以真實複製肉類的質地、味道和外觀,而這一切都得益於3d列印技術。
  • 美國可上外太空蓋房子的3D列印建築技術下周亮相上海
    上海2015年12月4日電 /美通社/ -- 《3D列印世界》訊:採用「輪廓成型工藝」3D列印技術列印的牆體結構將於12月8-10日亮相上海世博館,該技術是由美國航天局(NASA)出資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合作研發的、24小時約可列印232平米樓房的自動房屋建造技術。
  • 邁普醫學:立志生物3D列印心臟
    28歲的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生物工程博士袁玉宇和同事不吃不喝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這是他們創立的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接手的頭幾單項目之一。僅僅8年後,邁普公司就已經成為全球生物3D列印的領軍企業,邁普及旗下子公司的生物3D列印專利數量超過了20項。
  • 印度3D列印創企Divide by Zero欲將3D列印技術普及全國
    我們所熟知的3D列印即是使用了這一技術。首先,我們使用一個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輔以3D建模程序或3D掃描儀來進行虛擬設計,之後,這些數字文件會轉變為機器代碼,上傳到印表機中開始3D列印。印度3D列印創企Divide by Zero想要將這項現代化的技術普及到全國,並成為該行業的專家。Divide by Zero是家什麼公司?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以往採用3d列印骨頭技術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金屬,不過將金屬移植到體內總歸還是不太好的。
  • 研究揭示:3D列印顆粒汙染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編審丨王新凱3D 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又被稱為增材製造,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眾多研究證實 3D 列印的危害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兩項研究分析了 3D 列印中細絲擠出機的排放,這些設備用於創建 3D 列印的細絲。然後使用模擬模型查看產生的顆粒數量,以及在不同年齡段的人使用 3D 印表機時這些材料顆粒沉積在人體的哪些部位。
  • 3D列印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歡迎踴躍投稿,優秀案例將有機會發表在《中國教育信息化》雜誌上。選題討論QQ:33143468;QQ群:102889104。  隨著創客教育的興起,3d列印也開始在教育界打開一片天地。儘管3d列印技術還不夠成熟,不能大批量生產,也不能直接用於數字時代的工業生產,但其普及為普通人無邊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插上了一對有力的翅膀,3d列印,讓想像變成現實。
  • 全球首個3D列印浴室出爐,國外衛浴品牌多嘗試3D列印
    已為印度推行經濟型3D廁所據了解,早在2018年1月,NTU及NUS(新加坡國立大學)、SUTD(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便組織了新加坡漢密爾頓實驗室,協作3D列印計劃,為印度「廁所革命」提供3D列印廁所產品。
  • 歐洲杯的激情 3D列印桌式足球小人偶
    為了慶祝2016年歐洲杯的開幕,英國3D列印公司CEL設計了一套3D列印桌上足球俑來紀念英格蘭巨星Wayne Rooney、Jamie Vardy、 Jack Wilshere和Daniel Sturridge。
  • 3D列印模具注塑零件的方法
    「作為一個由科學家和化學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我們採用了一種材料方法來進行3D列印技術,並將印表機的材料功能擴展到了標準塑料之外,」 Structur3d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Charles Mire說。「我們的Inj3ctor平臺聚焦於我們向工業製造市場的轉變,並展示了增材製造如何引領未來工廠的發展。
  • Maastricht大學啟動歐洲最大3D生物列印項目
    看起來荷蘭Maastricht大學正在迅速成為歐洲醫療3D列印技術開發的重鎮之一。就在這個月,他們牽頭聯合歐洲其它四所大學發起了總投資高達460萬歐元的PRosPERoS項目以進行3D列印關節植入物的開發。此外,該校Moroni實驗室還率先生物列印出了可控制細胞分化的支架。而如今,部分歸功於Moroni實驗室的努力,Maastricht大學和Brightlands材料中心(BMC)啟動了歐洲歷史上最大的3D生物列印研究項目。
  • 3D列印SLA鞋模代替木模
    本篇文章,白令三維通過3D列印在鞋製造各個領域的應用,邀您共同來感受3D列印是怎樣助力鞋業完成鞋模工藝自主創新的。傳統式的鞋模製作是通過CNC方式進行的,我們都知道CNC和3D列印的最大區別是:CNC做減法,3D列印做的是加法。
  • 美國網友:中國到底多厲害?對比一下印度就知道差距很明顯
    對於老外來說,想要揣測中國的能力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畢竟我們之間的文化差異實在是太大了,很多中國人自謙的說法,看在美國人眼中就成了我們不自信的象徵,以至於很多外國網友會表示中國人實在是太難以理解了。然而一位美國網友卻說自己發現了怎樣衡量中國人的實力,那麼中國到底有多厲害呢?只要對比一下印度就知道,差距實在是很明顯了,因為印度在西方網友的心目當中,一向都是亞洲文化圈中的佼佼者,並且在國際上現在的名聲也非常的響亮。
  • 精彩回顧|3D列印作品真的可以跟你玩起來
    目前,在歐洲,食品列印已比較風靡,可以用3D印表機列印出餅乾、巧克力和彩色糖果。 一次有意義的3D列印創意之旅  你聽說過3D立體列印嗎?3月27日,我非常幸運地參加了浙江小記者站組織的3D列印創意成長之旅。
  • 中國與歐洲文化遺產管理制度對比分析
    內容摘要:西方(歐洲)遺產管理模式中主要有法國「去國家化模式」、義大利的威尼斯模式兩種類型。從組織結構、權力配置、法律法規、經費籌集、公民參與、經營機制等6個方面對中國與歐洲文化遺產管理體制進行對比分析。結論:第一,東西方文化遺產管理中面臨共同的困境。
  •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傳感器集成到個性化的3D列印假肢中
    中瑞3D列印 中國3D列印技術創新者,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3D列印全產業鏈解決方案。醫學工程界積極研究人造神經或人造肌肉的研究,也許有一天,截肢者可以透過這些新科技,完全恢復肢體功能.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團隊近日已經採用將電子傳感器與個性化3D列印假肢相結合的方式帶來更實惠的電動假肢。隨著增材製造的增長,可以從開源資料庫中找到的模型進行3D列印。
  • 讀外刊:3d列印人體器官
    今天分享一段有關3d列印的經濟學人文章,一起讀外刊、學英語。The airy production hall contains row after row of 3d printers, each the size of a large fridge-free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