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一個深夜,廣州從化一間8平方米的寵物中心雜物間裡,幾個年輕人正在拼命工作。28歲的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生物工程博士袁玉宇和同事不吃不喝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這是他們創立的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接手的頭幾單項目之一。
僅僅8年後,邁普公司就已經成為全球生物3D列印的領軍企業,邁普及旗下子公司的生物3D列印專利數量超過了20項。
在美留學遇合伙人
「我讀小學時就知道自己將來肯定會創業。」出生於1980年的袁玉宇說,他的父親上世紀80年代在紡織行業白手起家,一度將事業做得很成功。受父親影響,創業的夢想很早就在他的心底萌發。
袁玉宇在華南理工大學讀本科時,曾設想畢業後找一份工作,積累兩年經驗,然後自己辦一家小公司。誰知他一次和一位正在為出國作準備的同學一起吃飯,一番長談之後,他便下定決心出國讀研。
大學畢業後,袁玉宇如願赴美留學深造,最終在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生物工程系完成了博士學位。在這裡,他遇到了後來的創業合伙人——師兄徐弢。徐弢的導師託馬斯·波蘭教授正是創造性提出器官列印理念的專家。袁玉宇與徐弢將導師的理念付諸實踐,發表了該領域的第一篇學術性研究論文。2008年,兩人在生物3D列印技術未來的應用思路上不謀而合,於是當年9月便在廣州創辦了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再生醫學材料及再生醫用植入器械研發。
成功開發人工硬腦膜
剛創業時,徐弢除了做老總,還兼職當公司的司機。大夥吃飯則是在公司附近的城中村小飯館解決。但袁玉宇和徐弢每天就像打了雞血,一點小小的成績都會感到滿足。創業初期為了省錢,他們第一次去歐洲參加醫療器械展,產品僅僅用塑膠袋裝著,一度被人誤認為是騙子。
經過近3年的努力,邁普團隊2011年終於成功開發出第一代人工硬腦膜產品「睿膜」。將這個輕薄的膜貼合在腦部手術患者的腦膜破損處,病人自體細胞會漸漸找到這裡。兩周後,細胞們就連成了片,形成新生組織,睿膜自行降解成完全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
「從做技術轉到產業化是很艱難的過程,要讓自己變成一個雜家。」袁玉宇告訴記者,他還專門學習了會計財務、醫療器械營銷等課程。對自己而言,如何實現產業化、拓展市場,難度遠遠大於技術研發。為了做好市場拓展,他們對當地的人口、醫院、文化、法律法規等都做了細緻入微的研究。
多個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睿膜」在2011年獲得歐盟CE認證,並被英國劍橋大學醫院等全球20多個國家的醫院應用,成功的病例超過1萬例,被評價為「世界上最接近自體、修復效果最理想的硬腦膜」。2014年4月,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授予「睿膜」產品註冊證,這標誌著中國第一個生物3D列印產品正式開始應用。它同時也獲得了歐盟、印度及韓國的權威註冊證,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產業化的生物3D列印硬腦膜產品。2015年11月,邁普團隊研發的無張力尿失禁懸吊帶產品系列獲得歐盟CE、中國CFDA認證,再一次打破了歐美等跨國企業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
公司越做越大,員工也已超過200人。袁玉宇稱,現在自己最大的壓力是怎麼確保企業的方向,怎麼確保面對困難時能夠作出正確的決策,帶領大家堅定信心前進。
雖然創業有很多艱辛的故事,但袁玉宇說,「但現在比之前淡定很多,因為有了一個比較強的團隊,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公司還處於發展階段,每年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中,公司的前景一直是滿意度最高的。袁玉宇說,「我們的願望是3D列印製造出心臟等複雜的器官,雖然技術還有盲點,但將真正造福於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