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醫學專家攜手取得3D生物列印新進展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紅色為管腔外層,綠色為內層。醫院供圖

 中美醫學專家攜手取得3D生物列印新進展:或精準構建複雜空腔組織等

中新網上海11月15日電 (袁蕙芸 葉佳琪 陳靜)將各種功能細胞注入印表機精準構建復層空腔組織,這是科學創意還是現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15日披露,該院整形外科皮慶猛博士的研究揭示3D生物列印已經實現空腔組織列印,且列印後細胞能夠長期存活。

皮慶猛的研究有望用於實現複雜空腔組織或器官的精準構建,尤其對需要空腔器官或組織移植的病人,是一種新的獲取供體的形式。該研究成果還有望用於體外血管、腸道、泌尿系統等空腔臟器疾病模型模擬、藥物篩選、組織移植替代物等諸多領域。

國際生物材料知名雜誌《Advanced Materials》在線發表了皮慶猛題為「多層環狀組織的數字可調微流控生物列印」的研究論文。據了解,哈佛大學醫學院Yu Shrike Zhang教授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Ali Khademhoseini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意味著中國3D生物列印技術正逐步與世界接軌。

國際生物材料知名雜誌封面。醫院供圖

3D生物列印難在哪裡?據皮慶猛介紹,生物列印需要考慮非常多的因素,比如:列印材料的細胞相容性、力學強度等。相對於一般實體組織,空腔組織構建更為複雜,不僅要求多細胞成分,還涉及到不同亞層細胞類型和功能等。該研究證實3D生物列印通過新型設計系統,可以快速、精準、個性化構建含有不同功能細胞的血管、尿道等復層空腔組織,組織結構清晰。

皮慶猛博士比喻,列印實體組織相當於烤一個實心的麵包,列印復層的空腔組織,相當於烤一個空心的麵包,這個空心還要分不同的夾層,層與層緊緊貼合又彼此分開。相對於一般的3D列印,生物列印需要全過程控制細胞活力,保護細胞不受傷害;其次空腔內的不同功能細胞在各個層面能夠均勻分布,更符合人體正常結構。

研究還證實,通過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單層結構、雙層結構在同一根管腔結構反覆切換的設想。將血管細胞、尿道細胞分別與複合水凝膠混合後,利用MCCES列印復層管腔組織,體外培養發現,細胞活力在80%以上,細胞在水凝膠支架材料上可以充分鋪展生長,並表達特異標誌物。(完)

相關焦點

  • 邁普醫學:立志生物3D列印心臟
    28歲的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生物工程博士袁玉宇和同事不吃不喝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這是他們創立的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接手的頭幾單項目之一。僅僅8年後,邁普公司就已經成為全球生物3D列印的領軍企業,邁普及旗下子公司的生物3D列印專利數量超過了20項。
  • 2017年3D列印技術的7大新進展
    醫藥生物行業是目前3D列印技術擴張最為迅猛的行業。3D列印技術能夠為醫療生物行業提供更完整的個性化解決方案;生物3D列印技術將促進再生醫學領域在人造活體組織與器官的研究。在個性化解決方案方面,比較典型的應用有3D手術預規劃模型、手術導板、3D列印植入物,以及假肢、助聽器等康復醫療器械。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以往採用3d列印骨頭技術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金屬,不過將金屬移植到體內總歸還是不太好的。
  • 成都高新區攜手美國田納西大學 培育3D生物列印產業
    「3D生物列印技術正在掀起一場醫療革命,未來人類的生活將因此而改變。」美國田納西大學健康中心副校長史蒂文·古德曼(Steven Goodman)日前在成都高新區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眼下,全球逾百家科研團隊正對3D生物列印技術緊張攻關,而成都高新區一家年輕的生物醫藥企業在這場競技中搶佔了先機,取得重大突破——去年12月,成立於2014年9月的藍光英諾宣布,全球首例3D生物列印血管植入恆河猴在體試驗成功。該技術有望解決人工血管堵塞的世界性難題,將應用於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這也意味著人類朝著3D列印器官移植又邁進了一步。
  • 生物醫用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卡內基梅隆大學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新工具
    卡內基梅隆大學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新工具2020-11-19 11:36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這項創新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Adam Feinberg領導的研究團隊。該模型使用創新的自由形態可逆嵌入懸浮水凝膠(Fresh)3D列印技術創建。
  •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了新工具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已經創造出「第一個全尺寸的3D生物列印人類心臟模型」 ,它可能會改變外科醫生的實踐方式和為病人做準備。 這項創新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Adam Feinberg領導的研究團隊。
  • 3D列印人工組織最新進展 - BIOON報導專區 - 生物谷
    最近3D列印很熱,似乎一夜之間什麼都能用3D列印了,原子筆、螺絲釘、高跟鞋、電路板……在人體組織領域,3D列印也是捷報頻傳,2月5日發表在Biofabrication上的文章表明列印人胚胎幹細胞球不是問題了,2月15日發表在Plos One上的文章表明列印人工耳朵也有可能了。那麼人工組織究竟是如何列印的?真的什麼都能列印麼?
  • 生物工程血管望掀醫學新革命 概念股站上風口
    摘要 【生物工程血管望掀醫學新革命 概念股站上風口】業內人士指出,生物工程血管作為此項實驗核心技術,具有長遠的商業前景,意味著針對各種不同患者的需要,均可以利用相同的流程建造出具有實用價值的血管,這為個性化需求強烈的生物醫學領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 3D生物列印解決人工血管內皮化問題 到底是什麼嗎?
    一家德國高科技企業展示的用3D技術列印的軟組織生物結構及器官(呂斌/人民圖片)  最近,一則關於3D生物列印的血管在動物體內實驗取得成功的新聞,使3D生物列印技術獲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3D生物列印技術又是如何解決人工血管內皮化的問題的?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身醫學門診主任彭國球。  人造血管有哪幾類?
  • 3D生物列印在生物工程方面的5個應用,未來可實現部分器官修復
    醫療健康的發展得益於科技的助力,比如有了3D列印,身體器官的定製修復可以更容易實現了。生物工程學家預計,將來或可利用它製造真實的細胞材料。此類技術可以成為個性化生物醫學設備、組織工程皮膚、軟骨和骨骼,甚至是可工作膀胱的基礎。
  • 3D列印可注射水凝膠複合材料可用於各種生物醫學應用
    【PConline 資訊】3D列印世界最近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有趣的東西,潛在的應用包括電子設備和軟骨替代品。去年夏天,曼尼託巴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導電的3D列印自我修復水凝膠材料的新方法,使其具有機械穩定性,同時有物理和化學性。
  • TCT亞洲展 骨科醫療3D列印應用新看點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戴尅戎院士、口腔頜面外科學系沈國芳主任、北京積水潭醫院徐輝教授和前FDA-CDRH中心主任林秋雄先生等一批醫學泰鬥都曾在同期舉辦TCT亞洲峰會醫療3D列印應用論壇上傳道授業。
  • 第五屆北大/喬治亞理工/埃默裡大學聯合生物醫學工程年會在北大召開
    /埃默裡大學Coulter生物醫學工程系聯合召開了第一屆北大/喬治亞理工/埃默裡大學聯合生物醫學工程年會,旨在建立中美高校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合作。至今,已取得了「種子基金」科研項目、北大/喬治亞理工/埃默裡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博士項目等實質性的合作成果。北大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任秋實教授首先介紹了北大生醫系一年來在教學、科研和師資建設等方面的工作進展和突出成績。喬治亞理工學院朱承教授(北大/喬治亞理工/埃默裡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博士項目主任)匯報了「種子基金」成立以來兩系的聯合科研進展情況。
  • 美研發用於生物醫學和軟機器人的3D列印矽膠技術
    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能夠3D列印靈活多孔的矽橡膠結構。該技術可用於生物醫學和軟機器人。這種矽膠3D列印方法既不需要熱應用也不需要特殊的化學成分,非常可取。  使用由液體和固體形式的矽氧烷形成的糊狀油墨,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能夠3D列印靈活多孔的矽橡膠結構。該技術可用於生物醫學和軟機器人。  從隱形眼鏡到發動機襯墊到冰塊託盤,矽膠已被證明是一種多功能的聚合物組。因此,研究人員和企業已經設法製作可3D列印的矽膠。
  • 3D列印人體心臟 為晚期心臟病患者解難題
    BioLife4D是美國第一家成功採用3D生物列印出具有心臟完整結構的微型心臟的美國公司。3D列印技術原創機構3D Systems公司,最近與非營利組織OpHeart合作,計劃為兒科心臟外科醫生提供3D列印工具,幫助這些醫生更好地準備和演練複雜手術。重要組織與器官的3D列印,將在緩解器官短缺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3d列印的優點   1、製造複雜物品不增加成本   就傳統製造而言,物體形狀越複雜,製造成本越高。3D列印省去了培訓機械師或購置新設備的成本,一臺3D印表機只需要不同的數字設計藍圖和一批新的原材料。   3、無須組裝   3D列印能使部件一體化成型。傳統的大規模生產建立在組裝線基礎上,在現代工廠,機器生產出相同的零部件,然後由機器人或工人(甚至跨洲)組裝。產品組成部件越多,組裝耗費的時間和成本就越多。
  • 西安交大一附院「3D列印醫學研究與應用中心「揭牌
    通過引入3D列印技術,標誌著臨床醫學開啟了「精準醫學」、「訂製健康」的時代。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D列印醫學研究與應用中心成立後,交大一附院將與盧秉恆院士團隊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依託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並共同建設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D列印醫學研究與應用中心,並同時掛牌快速指導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D列印醫學研究與應用中心。
  • 中美冠科生物將在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上展示最新模型與研發進展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市2016年6月3日電 /美通社/ -- Crown Bioscience International(中美冠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美冠科生物」,股票代碼:6554)是一家全球性的新藥研發技術平臺公司,主要提供腫瘤和心血管代謝疾病體內及體外藥效測試服務、藥物篩選、藥物代謝分析及轉化醫學領域等研究服務
  • 清華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課題組微創腦機接口臨床研究取得進展
    清華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課題組微創腦機接口臨床研究取得進展  清華新聞網5月6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副教授課題組在微創腦機接口和大腦皮層功能定位方面的研究論文近日分別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神經影像》(NeuroImage)和《神經外科雜誌》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