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梅隆大學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新工具

2020-12-11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卡內基梅隆大學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新工具

2020-11-19 11:36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CNET報導, 科學家已經創造出「第一個全尺寸的3D生物列印人類心臟模型」 ,它可能會改變外科醫生的實踐方式和為病人做準備。  這項創新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Adam Feinberg領導的研究團隊。該模型使用創新的自由形態可逆嵌入懸浮水凝膠(Fresh)3D列印技術創建。

  「全新的3D列印使用針頭將生物墨水注入軟水凝膠的浴池中,在列印時支持對象,」卡內基梅隆大學周三在一份聲明中說。研究人員隨後將水凝膠加熱掉,留下模型。

  該團隊在《ACS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該模型的 論文 。美國化學學會發布了一段視頻,展示了心臟和Fresh過程的工作原理。

  新的心臟改進了之前3D列印模型的努力,這要歸功於一種靈活但堅固的海藻酸鹽材料,使其更加逼真。海藻酸鹽是從海藻中提取的。「對於外科醫生來說,這可以創建可以切割,縫合和以類似於真實心臟的方式進行操作的模型,」該大學研究人員說。

  我們已經看到了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一些顯著進展,包括由實際人體組織製成的微小心臟和2019年揭示的3D列印肺氣囊。Fresh模型是向列印替代器官的更大夢想邁出的一步。

  「雖然在生物列印全尺寸功能性人類心臟方面仍存在重大障礙,」研究主要作者Eman Mirdamadi說,「我們很自豪能夠利用Fresh平臺幫助建立其基礎性工作,同時展示了現實手術模擬的直接應用。」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了新工具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已經創造出「第一個全尺寸的3D生物列印人類心臟模型」 ,它可能會改變外科醫生的實踐方式和為病人做準備。 這項創新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Adam Feinberg領導的研究團隊。
  • 3D列印人體心臟 為晚期心臟病患者解難題
    生物墨水巧破不可能的任務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等學術機構,相繼開發成功可用於3D列印功能齊全的人體心臟的生物墨水。藉助於成功開發的生物墨水,能夠促進細胞活力,使誘導的多能幹細胞增殖並隨後分化為心肌細胞,實現心臟細胞所需的臨界細胞密度,使其像正常心臟一樣有節律跳動。
  • 這東西就是3D列印的人的心臟,感覺和真實的沒差別
    這個想法不是有一天意識到西方世界的兇殺類人生物,但為外科醫生提供了在手術前在患者心臟上進行練習的更好方法。這一進步最終可能會導致3D列印心臟發揮功能,並為醫療設備開發人員提供前所未有的平臺來測試其產品。研究人員稱他們的技術為懸浮水凝膠的自由形式可逆嵌入,或稱為FRESH。
  • 美科學家3D列印人類心臟組織,可實現部分心臟功能
    一種史無前例的技術方法,它使得組織工程學向著 3D 列印出全尺寸的成人心臟又邁進了一大步。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於 8 月 2 日在 Science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種新的、採用膠原蛋白來 3D 生物列印出人體組織結構的技術。
  •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是一種用於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微創手術,旨在通過導管輸送系統將生物修復瓣膜植入患病的天然瓣膜來治療該疾病。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工藝,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3D列印,模擬患者的真實外觀和感受,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預後。
  • 【VOA慢速 12.25】科學家3D列印人類心臟的全尺寸模型
    探尋使用3D技術來製作全功能心臟來為人類使用。 The research was led by an engineering team at America'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該研究由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某工程學團隊牽頭。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心臟外科開科
    中新社深圳7月1日電 (鄭小紅 朱族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下稱「港大深圳醫院」)7月1日舉行心臟外科開科及心血管醫學中心成立儀式,該院心臟外科下設的三個專科門診以及住院病區也將對外提供診療服務。該心臟外科由中國心外科領域領軍人物之一、高級顧問醫生魏民新及其團隊加盟。魏民新曾在中國知名心血管醫院從事醫、教、研工作近30年,完成各類心臟手術5000餘例。除外科醫生外,團隊成員還包含影像、麻醉、體外循環等專家。該團隊主要骨幹都曾在海外接受長期臨床學習培訓,在冠心病及主動脈疾病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方面有豐富經驗。
  • Maastricht大學啟動歐洲最大3D生物列印項目
    就在這個月,他們牽頭聯合歐洲其它四所大學發起了總投資高達460萬歐元的PRosPERoS項目以進行3D列印關節植入物的開發。此外,該校Moroni實驗室還率先生物列印出了可控制細胞分化的支架。而如今,部分歸功於Moroni實驗室的努力,Maastricht大學和Brightlands材料中心(BMC)啟動了歐洲歷史上最大的3D生物列印研究項目。
  • 技術| 人體膠原支架「上位」,3D列印心臟是否「可期」?
    成人心臟瓣膜三維模型 新生兒膠原心臟及模型 膠原蛋白是人體的一種結構蛋白,同時也是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人體幾乎每個組織都由膠原蛋白構成。它們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可以為細胞和組織成分提供結構空間。
  • 邁普醫學:立志生物3D列印心臟
    28歲的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生物工程博士袁玉宇和同事不吃不喝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這是他們創立的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接手的頭幾單項目之一。僅僅8年後,邁普公司就已經成為全球生物3D列印的領軍企業,邁普及旗下子公司的生物3D列印專利數量超過了20項。
  • 3D列印顱骨、腦膜、血管……列印「器官」還有多遠?
    隨著技術的進步,甚至連軟性的腦膜、血管、整個的腫瘤,都能用生物材料3D列印出來,有的用於模擬疾病、培訓新醫生,有的用於術前規劃、術中導航,有的直接是可降解材料,可以被身體「吸收」,直接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什麼時候等候器官移植的患者,也可以受益於3D列印,不需要苦等供體呢?
  • 夏利民 | 心臟外科醫生的自我修養
    夏利民,醫學博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其實,我研究過外科史,前人為外科事業做出的貢獻與探索,總能讓人感到振奮,我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展望外科的未來,尤其是心臟外科。事實上,外科技巧精良固然重要,但它僅是手段,長年累月不斷創新才能有所收穫。像輸血、洗手、消毒等當今最基礎醫學常識,也是一步步摸索出來的,當初的先行首倡者,儘管經歷了許多誤解、打壓,甚至是幾十年之久的停滯,但最後,新知還是代替了舊識。
  • 3D列印器官練技術?外科醫生這樣訓練
    3D列印器官練技術?外科醫生這樣訓練 打結,解刨,用刀快準穩是一名外科醫生必備的職業素養。
  • 外科手術訓練有了「黑科技」助力 這項研究成果受國內外關注
    怎樣讓外科醫生儘快掌握抗反流技術,為千萬胃食管反流病人解除痛苦?浙江省人民醫院胃食道反流病多學科診療中心主任王知非教授表示,可以採用3D列印模型作為外科醫生的練手工具!王知非教授說,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抗反流手術對於中國外科醫生來說相對較新,掌握此項技術的外科醫生較少,形成「技」不應求的局面。他和團隊在加快外科醫生掌握抗反流技術方面做了探索,獲得了一些經驗。
  •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大約10秒內識別Covid-19抗體。該技術是使用增材製造系統供應商Optomec的專利氣溶膠噴射印刷(AJP)工藝生產的,可以使臨床醫生立即準確地檢測是否有人感染了冠狀病毒。
  • 科研1V1 | 卡內基梅隆大學 | 統計學、生物醫學、機器學習:數據科學與生物工程
    課題名稱  生物醫學作為一個新興的連接生物學與醫學的跨學科專業
  • 哈醫大一院打造「數字骨科」 「3D列印」量身製造膝髖關節
    12日,哈醫大一院骨科邀請全球知名關節外科大師、美國外科醫師協會會員、RUSH大學學醫學中心Wayne G. Paprosky教授教授,進行有關複雜膝關節骨缺損治療、TKA翻修中骨缺損的處理及鉭金屬填充塊在膝關節翻修重建中的應用、髖臼翻修和假體選擇的原則等豐富議題講座。3d列印關節模型。關節置換效果圖。
  • 中美醫學專家攜手取得3D生物列印新進展
    紅色為管腔外層,綠色為內層。醫院供圖 中美醫學專家攜手取得3D生物列印新進展:或精準構建複雜空腔組織等中新網上海11月15日電 (袁蕙芸 葉佳琪 陳靜)將各種功能細胞注入印表機精準構建復層空腔組織,這是科學創意還是現實?
  • 大連理工大學發明醫療影像3D列印建模軟體
    人民網大連4月19日電 將3D列印技術大規模應用於醫療領域,在大連理工大學實現了新突破。目前,大連理工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生物醫學工程系王洪凱副教授率領學生團隊發明醫療影像3D列印建模軟體,將最新的醫學影像處理技術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為病人量身訂製器官模型,用於外科手術計劃的制定。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以往採用3d列印骨頭技術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金屬,不過將金屬移植到體內總歸還是不太好的。